tag 标签: 京东

相关博文
  • 2023-10-22 20:21
    0 个评论
    文/侯煜 编辑/罗卿 一年一度的电商大促开战在即,就在上周,京东集团各条业务线一把手总动员,向创始人刘强东进行备战工作汇报。 在同一时间,京东报案。京东方面称,关注到有谣言称“刘姓商人涉嫌违法被抓”,该谣言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发布在京东相关新闻动态下,以混淆视听、操纵舆论。 与此同时,也有像模像样的传言称, 三季度业绩会议纪要流出,核心业务业绩有负增长的可能。 双重利空消息之下,当日京东集团港股盘中跌超10%至105.1港元,创上市新低。隔夜美股京东收跌8.27%报27.83美元。市值蒸发约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亿。 双11对电商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小觑。2022年天猫和京东未公开GMV数据,但在2021年,京东全年营收达到9516亿元,双11期间GMV达到3491亿元, 双11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36%,双11战绩关乎全年业绩的好坏。 大战在即,利空消息接连流出,并非偶然,电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 竞争对手有意为之的可能性很大。双11的火药味已经相当浓厚。 京东也呼吁竞争对手自律、自爱,停止散布谣言和抹黑的行为,让京东能够顺利备战双11。 双11业绩反映百亿补贴成效 ‍‍‍‍‍‍‍‍‍‍‍‍‍ 经过充分的备战沟通,京东的双11方案在昨日正式出炉,不同于往年的预售开场, 今年京东11.11将于10月23日晚8点正式开启,不仅有预售,更有海量“现货开卖”, 消费者即买即得、不用等,更有全程价保覆盖超8亿商品。 今年的双11战绩对京东至关重要,一方面其可以反映百亿补贴落地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京东低价心智策略的成效。2022年双11期间重新回归公众视野的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低价是唯一的基础性武器”。 刘强东要将低价战略进行到底,京东百亿补贴频道于3月6日晚8点全面上线。用户打开京东App,在首页显著位置即可看到京东百亿补贴频道,活动长期在线,其目的就是打破用户对京东商城“贵“的刻板印象,建立京东低价认知。 一直以来,京东在电商领域都是高品质、好服务的代名词。在拿起低价武器时,是要放弃品质和服务吗? 京东的选择是低价、品质和服务全都要,这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也是一条它必须要走的路 ——单维度的低价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启动百亿补贴的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营收小幅增长、净利大增。其中营业收入2879.31亿元,同比增长7.6%,归母净利润65.81亿元,同比增长50.39%。 京东Q2营收同比增速与之前两个季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较去年Q1、Q3增速仍有较大差距。 京东Q2的增速能否延续有待观察,而双11的战绩不仅承接了百亿补贴的余热,也检验了京东的百亿补贴成效如何。京东内部人士告诉《华尔街科技眼》,百亿补贴是一把手工程,由刘强东亲自督战。 按照过往的采销经验,京东具有集中采购优势,也有了长期打价格战的底气。以一台小米手机为例,京东拿到的供货价是1600元,其他竞品拿到的则是2000元,这就意味着若是京东发起价格战,会有400元的腾挪余量。京东的自营模式存在着诸多优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京东依靠强大的自营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当日达的配送,获得了高收入人群的青睐。 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并不像计算出来的那么简单。自营以保证供应链稳定、产品品质为前提,也就意味着仓储、物流、配送、入仓环节会有巨大的成本消耗,京东只有保证供应链条消耗低于400元,才能有长期执行百亿补贴的底气。 拼多多是百亿补贴的最先发起者。拼多多的供应链能力自然无法与京东同日而语,但拼多多是采用集约化的供应链从品牌直接到用户,这就节省了仓储、物流、配送、入仓、物损等成本。 京东的优势在供应链,成本也被供应链消耗。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如何体现集采优势,并减少供应链消耗,是摆在京东面前的最关键问题。 双11决定京东未来战略航向 ‍‍‍‍‍‍‍‍‍‍‍‍‍‍‍‍‍‍‍‍‍‍‍‍ 另外,京东在重链之下,相对于天猫、拼多多,体现出了稳定的供应链优势和强时效性,但时效性是相对的。 再举个例子,今年9月,iPhone 15系列正式发售。各大电商平台开始苹果15竞速大战。 根据美团闪购公布的数据,iPhone 15系列的销量同比iPhone 14系列刚刚上市之时暴涨了13倍 ,创造了苹果产品发售的新纪录。 和京东自营需要入仓不同,美团调动社会资源,利用所有现成资源和骑手资源进行配送。半小时达模式让京东的次日达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现象级事件表明,在内外部环境催化下,“万物即时到家”的时代真的来了。 实际上,京东对到家类的即时零售业务寄予厚望,按照京东方面今年3月份对外公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的时候,到家的同城配送业务营收规模应该会突破万亿,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增量。在今年3月,京东家电主办的行业论坛上,京东即时零售的话题被提及。 各大家电企业表达了要与京东合作推动即时零售的构想。 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中,京东有意无意提升POP商家的重要性 ,2023年4月,京东零售开启5年来最大的组织变革: 取消事业群制,全面打通自营与POP,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实现对自营和第三方商家的平等对待。 这就意味着京东要打两张牌,第一张是自营牌 ,以供应链类实体企业的优势保证自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对品质电商的需求; 而通过充分利用POP和其他社会资源,打好即时零售的牌, 保证在“多、快、好、省”方面至少不输给拼多多、美团等轻资产的平台型企业。 即时零售业务具有协同性和长期性,要求在商品、用户和营销方面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的打通,全面整合供应链、物流、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即时零售不同于传统电商,依靠的是本地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能否充分发挥这块的能力,也是保障用户“随时随地随心”极致体验的原点所在。 近年来,即时零售在京东超市、京东家电等业务形态中得到广泛推广。其中,京东超市联合京东小时购已覆盖近10万家商超类实体门店和数万个商超快消品牌。 如今,京东即时零售服务已覆盖生鲜、家电、医药健康、美妆护肤、服饰、运动户外、鲜花、烘焙、母婴等众多品类。 关键战役能否突破财务制度 上文提及的即时零售模式在日常消费中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在 双11、疫情封控期等这种特殊节点,强大的备货能力才是打胜仗的关键。 以京东赖以起家的家电业务为例,在过去数年,京东家电业务部门能征善战,主要得益于以战略性亏损为前提的提前布局。以与格力合作为例,众所周知,格力空调是家电行业的硬通货,双11之前,各个零售平台都在提前备货、抢货,以保证双11大促期间的供能应求。 按照京东家电业务高峰期的作战经验,京东会提前向格力下单,下单量远超需求规模。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提前抢占品牌商生产线,让竞争对手无货可订。 因为格力的生产线数量是一定的,提前下单,就会先行占用生产线,让其他竞争对手干着急却难订到货。 在多个双11、618期间,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家电严重缺货,而京东平台不仅货全,也能通过自营实现稳定配送。 就这样,在苏宁、国美虎踞龙盘的时代,京东家电依靠有丰富经验的、骁勇善战的业务团队,成功地后来居上,建立了“家电销售第一平台”“买家电、上京东”的消费心智。 京东投入巨资进行而这样的提前布局能在长期收获复利,但从财务角度来说,京东家电订购的远超所需的这批货,在财务上属于库存,不仅库存周转率得不到及时的保证,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预付款占用生产线,也在财务审批阶段遭遇挑战。 按照京东内部目前考核要求,一方面要低价竞争力,一方面还要考核利润率、周转率和产出成本等核心指标。 随着京东的逐步壮大,京东的财务体系和公司治理架构更加完善,这也意味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局面已经成为历史,作战的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哪位业务部门一把手有魄力,敢冒违规风险,向财务背景的CEO提出“ 提前订全网所需的货,让友商无货可卖 ”战时建议。了解京东集团合规体系的某业务条线负责人向《华尔街科技眼》感慨道,当然,依照财务角度,此类建议也一概不会被批准。 2023年的双11对京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此次战绩如何,能否在财务制度森严的公司治理架构中撕开一道口,还未可知。
  • 热度 13
    2023-2-24 17:07
    1421 次阅读|
    0 个评论
    文/郭楚妤 彭艺信 曾嘉怡 编辑/侯煜 “京东计划在3月初上线百亿补贴频道”的消息流传甚广。对此,京东集团公关部称,还未有对外的官方口径。 不过据京东集团内部多个独立信源向《华尔街科技眼》介绍, 此次的京东百亿补贴覆盖范围除了京东自营的商家,还包括第三方POP店, 后者报名参与此活动则需要满足两大条件,一是店铺风向标要满足60%(风向标就是通过对店铺在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各环节的服务能力考核后的结果,是对商家的一项综合评价),二是参与补贴活动的产品要给出全网最低价。 参与商家必须是品类中的销售排名靠前的店铺,销售量、品牌力会成为考量的硬指标。每个类目竞选标准不同。总体来看, 首批覆盖在百亿补贴中的企业比例大概只有5%。 被媒体称为“京东百亿补贴频道”的实际上只是一个长期性的促销活动。就目前来看,百亿补贴活动正处紧锣密鼓的内测阶段。2023年3月1日上线后,会在京东商城App上以一个一级入口的形式来体现,也就是目前“秒杀”活动的位置。之后百亿补贴将成为代替秒杀的最主要的端口。目前京东是将流量扶持给了秒杀,未来的流量则会向百亿补贴活动倾斜。 据内部人士透露,“按目前的计划,此项目由tiger挂帅。”Tiger指的是戴翼虎,在2022年底其title仍为京东零售集团1号会员店业务部总经理。此人士还补充道,tiger在负责人过团购、秒杀等方面的业务,有丰富的经验。不过此消息还未得到官方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参加秒杀活动,京东要求商家要在原有提点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提点。 但现在的百亿补贴活动,不仅没有额外提点,而且不需要交活动坑位费。 补贴活动酝酿已久 实际上,以低换量并不新鲜。《华尔街科技眼》还了解到,早在2021年12月16日,就启动过京东极速版“官方补贴”相关活动规则。 一些店铺积极向京东小二提交运营计划,争取进入补贴范畴。但有的企业还在犹豫不决,某头部保健品企业的运营人员告诉《华尔街科技眼》,实际上京东平台保健品的消费人群相对高端,不少用户以价格考量产品。如果该类商品参与到补贴活动后大幅降价,则可能有损品牌形象。 据此人士介绍,在京东商城售卖的保健品利润高达100%,即便销量达不到拼多多、抖音的水平,但对商家而言,整体的利润率也是可观的,所以对于是否参与补贴活动还没打定主意。 历经24年的发展,京东商品的渠道已自成特色,和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以低价战略用户心智的拼多多不同,京东商品的售价一定不是最低的,但依靠稳定可靠的自营正品和时效稳定的物流体系,成为中产阶级的购物首选。 各大商家也早已做了渠道分层——有杭州的商家告诉《华尔街科技眼》, 供应商已经将拼多多定位为走量渠道,京东则作为盈利渠道。 此商家直言,和其他平台相比,京东收取的广告费和返点政策较合理,操作流程简单、正规。在铺货的各个渠道中,京东一定不是销量最高的渠道,但京东的定价,能让商家从容赚钱。相比之下,同款产品在拼多多销量可能是京东的几倍,但定价低,赚的全是辛苦钱。 平台档次拉开后,京东零售内部对此定位也心照不宣,采销、营销活动均围绕这一平台定位展开。不过,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引发了消费降级,对辐射中产阶级的购物平台就显得不友好,而拼多多和新兴购物平台接二连三的价格战也对京东的流量和转化率造成冲击。京东零售在2022年三季度实现2119.23亿元收入,占总收入87%,增速约6.9%,增速趋于平缓,但同时期拼多多的增速却达到65%。 业绩承压,创始人刘强东开始下决心求变。《华尔街科技眼》曾独家报道,2022年12月刘强东在回复内部时毫不客气地指出“随着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丝毫不再关注京东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成为第二个苏宁”并特别强调, “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的基础性武器”。 此番表态引发全行业热议,也为京东和2023年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定下了主基调。所以,京东将补贴政策快速落地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下沉市场“二进宫” 实际上,拼多多是百亿补贴的先行者。2019年的“6·18消费节”,拼多多撒出百亿补贴,对2800家品牌进行大额补贴。凭借此举,2019年度拼多多GMV同比增长113%,突破万亿规模(10066亿元),年活跃卖家超5.8亿。 2019年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的战火也延伸到了3C家电数码领域,导致京东在自己的传统强势领域屡次被挑战。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销售额连年暴涨,从2017年的141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410亿元。 2019年9月19日,京东应战,为下沉市场量身定做的拼购App“京喜”上线,京喜模仿的是拼多多的拼购模式。比如你在京喜,购买一件原价159.9元的“威力”牌空气炸锅,只要24小时内拼成三人团,就可以获得35元的团购优惠。实际上,京喜就是在复制拼多多模式。 但由于京东在下沉市场流量涉及面不够广泛,该业务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2021年京喜业务相继退出福建、甘肃、贵州等多个省份,2022年京喜关停大半省份业务,员工也被优化或是转移到其他业务部门。 百亿补贴活动的上线实际上属于京东在下沉市场“二进宫”,重新聚焦于对促销敏感度高的消费者。 补贴活动各方反响不一 京东版的百亿补贴将对标拼多多,对于该活动是否能真正拉动京东的流量并直接促成销售额和毛利率的提升,商家多持谨慎态度。 前述保健品商家担心的“低价可能损害品牌形象”是一部分商家目前的顾虑所在。 此外,对于大额补贴是否会破坏供应商的价格体系,各大品牌商也在担忧。一位内部员工介绍,主流品牌一般在京东都有自营店铺, 若京东的百亿补贴不能雨露均沾,就很可能破坏供应商的整个定价体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零供矛盾。 而行业人士则普遍认为,补贴活动要谨慎启动。过去三年,拼多多已经在下沉市场培养了大量忠实的用户,京东单凭百亿补贴是难以争取到这些用户的。而在一线市场,京东的忠实用户更在意的是产品稳定性和服务体验,若是因为补贴活动影响到购物体验,还会流失原有客户。 对于京东的百亿补贴活动是否会引发各大电商平台的跟进,目前还未有确定的消息。不过在2月23日晚间,阿里巴巴业绩会上,面对高盛分析师关于价格补贴的提问时,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表示,“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通过补贴能够扭转局面,赢得先机。但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实现改变局面”,这被业内视为对京东百亿补贴的隐晦回应。
  • 2022-11-22 16:26
    2 次阅读|
    0 个评论
    文/侯煜 编辑/苏慧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回国后动作连连。今日,刘强东发出的一封降低高管薪酬的全员信引发关注。而在此前的周末(11月19日),京东内部副总监级以上高层参与的线下经营管理会议上, 刘强东点名批评诸多零售高管,并提出零售核心四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服务、体验”,更是引发内部震动 。 11月19日,刘强东召集副总监级以上高层参会,据内部人士称这是一年两次的经营管理培训,此会议旨在调整京东各个业务负责人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12月10日,各个业务负责人还要亲自向刘强东汇报业务状况,经营管理会议算是个铺垫。有意思的是,此次经营会议还不允许参会者携带手机、PC等设备。 整个大会是线下的,刚刚回国的刘强东未亲临现场,采取online的方式, 但霸道总裁的气场逼人,各个业务负责人严阵以待。 大会正好是在双11之后,零售和各业务部门的采购负责人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果不其然,在此次会议中,刘强东点名批评零售业务高管,称6.18、双11等大促节点销售业绩不理想,被拼多多碾压, 是因为各位高管已经忘记经营的初心,他重申零售的核心要素有四点,包括“产品、价格、服务、体验”。 此前,在备战双11时,刘强东在回复零售板块某位业务老板时强调价格是零售行业竞争力的根基,同时不点名批评“很多兄弟”夜郎自大、沾沾自喜。(详情见:独家:用户转投李佳琦直播间,刘强东痛批高管夜郎自大) 之后,零售各个业务板块在双11大促之前,紧急调整促销方案,一切向着低价看,多款高端白酒甚至跌破进货价售卖。 不过,这样的临时抱佛脚并未立竿见影。 中国零售史上第14个双11,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此次大促消费者囤货意愿不强,天猫和京东都未向外界公布最终的具体成交额。资深电商行业人士称,零售行业不可能锦衣夜行,如果销售额光彩夺目,不秀出的可能性太小了。(详情见: 双11的第14年:进化与回归 ) 除此之外,各采销业务负责人也被点名。众所周知, 采销是京东零售产业链最为重要的环节,采销的质量决定了是否有好货和是否有好价格。 不过在采销的流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双11大促前,京东高层曾比价李佳琦和罗永浩直播间, 希望供应商给到京东与李、罗直播间相同的价格。这说明了京东采销在占据规模优势的前提下,还是拿不到行业最低价。 此外,据多名核心招采业务人员透露,采销对供应商的审核时松时紧,由于审核环节的疏漏,忽略了货物的品质和真伪。 令外界极为震惊的是,在此次会议环节,刘强东也丝毫不掩饰对京东数科CEO李娅云的不满。李娅云和刘强东是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双方私交甚笃。 2020年年底,李娅云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从2020年年底到2021年1月,京东数科原有业务和云、AI业务整合,成为京东科技集团,耐人寻味的是,带领京东数科完成从0到1的原CEO陈生强淡出一线。当时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任命原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为京东数科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同时, 原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出任京东数科CEO,直接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详情见:马云开枪,击溃京东铁三角) 当时蚂蚁上市被按下暂停键后,金融监管不断升温。各大类似性质的企业也加大了“去金融化”力度。实际上,京东动手更早,早在2019年,京东数科就着手“去金融化”,增加合规性。(详情见:这届春晚,红包大战引爆了云端大战)而任命法学背景的李娅云坐上京东科技一号位交椅,也是寄希望于通过后者的合规操作,推动京东科技上市。 在过去的一年间,坊间不时传出京东数科将要上市的消息,但目前来看上市遥遥无期。这也是在高层大会,刘强东不掩饰对李娅云不满的直接原因。 据多位业务VP透露,年终岁尾,此会议让各位业务高管感受压力山大。通常来讲,其他公司CEO获得业务信息只能通过汇报、数据分析和个人观察等传统方式,多数CEO对公司的了解其实就像盲人摸象。但京东不同,刘强东在各个业务层级安排有管培生,这些管培生可以直接向刘强东发布邮件汇报业务状况,所以刘强东对公司的信息掌控非常全面和立体。 经营管理会议刘强东不仅会将掌握的问题和盘托出,还会直接点高管名,督促其调整战略, “三个半小时的会议,真是太刺激了”一位业务VP自嘲道。
  • 2022-11-8 17:41
    0 个评论
    文/侯煜、杨晓羽 编辑/罗卿 “我们的最终的业务调整和人员安置方案最终可能就和京喜差不多。”京东国际内部一位员工无奈地说(2022年,八成京喜业务被叫停,裁员比例超过20%)。 近日,京东国际业务要大调整的消息已经在内部传开。 《华尔街科技眼》从多个内部可靠信源获悉,京东国际的大调整方案正在推进之中。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欧洲和东南亚的部分业务。 首先是欧洲业务,大概率是会被撤销。东南亚业务也会有所收缩,最极端的情况是泰国和印尼都做裁撤。 京东国际有的员工已经“被毕业”,有的则惴惴不安等待调整,活络的老员工则在内部寻找可以活水流转的坑位,原先从其他业务部门转过来的员工也告诉《华尔街科技眼》,希望能有机会再流转回原部门。 在某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贴出,京东国际“只留10%人员维护,剩下全裁”的信息,不过对于裁员比例和人员安置方案,《华尔街科技眼》未得到相关证实。 此次业务收缩的原因是国际业务整体盈利能力低。“大环境好的时候,公司可以持续烧钱探索海外市场。但目前经济环境下行, 公司再没有烧钱的实力和意愿,所以要暂时先往回缩一缩。 ”京东国际内部人士如此分析。8月下旬公布的京东(NASDAQ: JD/ 09618.HK )财报显示,二季度收入仅增5.4%,CEO徐雷直言,面临上市以来最大的挑战。 2020年5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对内表示,互联网的 上半场是“全球到中国(copy to China)” , 下半场则是“从中国到全球 (from China to the world)”的机会。京东国际业务承载着创始人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的期待,就在过去的两年间,京东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还 广泛网罗有国际零售、物流背景的人才 ,亚马逊、中外运、马士基、华为全球销售岗都是其挖角对象,快速形成了人力成本极高的出海团队。 按常理来讲,从上到下的战略意志和庞大人才队伍能支撑住一个长期战略,但如今传出调整距离进军欧洲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中国电商“那味儿”水土不服 今年1月,欧洲业务正式启动,京东国际旗下的零售商超 Ochama 在荷兰正式开业。Ochama也成为荷兰首家提供线上下单、线下取货服务的全品类零售商超。 有趣的是,Ochama采用全自动化备货仓,从机械臂到AGV自动搬运机器人,Ochama仓库内所有的操作动作都由机器人独立完成。仓库完成拣货后,到店顾客既可以选择在取货区提货,也可选择“次日达”送货上门。 Ochama商品品类涵盖食品生鲜、家用电器、美妆、母婴、时尚、生活家居等。生鲜食材富有中国本地特色, 开业之初就引发很多旅居荷兰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的购物热情,用户的规模也在逐日扩大。 Ochama的项目负责人为雷凌,雷凌希望能发挥Ochama 内外交流的平台性,2022年4月雷凌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也将通过Ochama帮助更多寻求出海的中国品牌增强在本地的线下触手。”行业人士认为,荷兰农产品出口额全球第二, 京东将Ochama定位于此,有很强的战略意味 ,未来中国消费者将在京东商城轻松购买到荷兰农产品,也将实现“郁金香”自由。 不过现实还是有些骨感。好景不长,京东的营销模式却引发了用户的抵触情绪。在国内,京东满减优惠的销售政策可谓无往而不利,但多位荷兰华侨都认为,优惠政策设置复杂看不懂、满额减运费门槛高。最讨厌的就是先提价再打折,其实并没有优惠。“国内电商那味儿”在以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并不适用。 此外,配送也成为一大槽点,包括 物流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暴力运输,造成大量货品受损 ,此外,无法配送到家也让用户很头疼。 Ochama落地荷兰之初,不少用户一度认为,之后可以摆脱对欧亚商城的依赖。欧亚商城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新芬讷普 (Nieuw-Vennep)的亚洲生鲜电商平台。但Ochama在购物体验和价格优势上都未达到用户预期, 好不容易吸引来的客户又有回流欧亚商城态势。 在欧洲等发达的国家的状况如此,在东南亚地区, 京东的凭借劳动力成本建立的竞争优势则被阿里旗下的Lazada抹平。 京东在东南亚布局是则是从2015年开始的,首先是在印度尼西亚,与当地企业合资创办的跨境电商平台JD.ID(京东印尼站)上线。2018年,京东参与越南电商平台Tiki的C轮投资,并在2019年进行增持,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2018年9月,京东与泰国零售集团(Central Group)组建电商合资公司JD Central。 东南亚市场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京东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均建立了成本可控的仓储物流体系。 不过,之后阿里旗下的Lazada也在泰国设立海外仓,效率和京东物流不分伯仲。在泰国市场,京东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电商出海优势不易复制 在中国,电商凭借优惠、便捷等优势,成为实体渠道有益的补充,对于京东而言,正品行货、自建物流和仓储是其最突出的优势。 在国内,京东已经成为品牌商品最主流的销售渠道,深受消费能力较强、关注品牌且注重品质的消费者的青睐。这一点上,与淘宝、拼多多等借白牌商品打开下沉市场的企业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海外市场, 品牌商品的销售渠道布局已经很充分,作为后来者很难迅速打开市场。 物流和仓储的优势更是没法体现,在发达国家人力成本高,导致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京东国际物流的996工作制遭到当地员工的抵制。京东想在国际业务上延续仓配优势,就显得不够现实。若是将配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管理难度则大大增加。在采访中,多位荷兰华侨消费者均表示了对Ochama使用的UPS强烈不满。 就目前来看, 京东赖以生存的仓配优势很难复制到发达国家。京东二季报显示,包括出海在内的新业务板块营收规模为62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 因人设点,不具可持续性 就目前的中国电商的发展所处阶段来看,出海的B to C业务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京东也一样,所以只能挖角有海外业务实操经验的大将,寄希望于他们能将其既往的国际化成功经验复制。 京东俄罗斯的业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4年, 京东花重金邀请华为大将徐昕泉加盟。 徐昕泉硕、博阶段在俄罗斯求学,是位典型的“俄罗斯通”。徐还未毕业就火线加入华为,是打开俄罗斯市场的功臣之一。 基于徐昕泉的资源,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京东集团上线了俄文站,业务由徐昕泉亲自挂帅。 但坊间消息称,因为人员难调度、拓荒成本高不被认可等原因,两年之后,徐昕泉抱憾离职,俄文站的业务主力也纷纷随之而去,俄罗斯战场只能草草收场。 京东在俄罗斯经历并非孤例,2021年京东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办公室在运营15个月后也被迫关闭。 京东探索海外市场的8年中,一号位负责人已经换了5任 。每一任负责人依靠留学或者既往工作经验拓展的某个区域市场,在其离开后,该区域还能照常运转的并不多。 图:京东国际业务一号位负责人一览 下一任负责人上任后,京东国际会再重新建设团队,招兵买马。人员切换和撤退的成本不容小觑。 目前京东国际的业务可能又将出现重大调整,关于是否会引发高层的人事变动和架构调整还未有进一步消息, 但8年之内5度更换一号位负责人,说明京东国际仍然处于打游击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方法论 。依靠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够支撑长期战略,还需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国际买手店存在管理漏洞 出海业务艰难,那从全球到中国的业务经营状况如何?以2022年1月启动的京东国际全球买手项目为例。国际买手店针对的是有海淘需求的客户,买手店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国外品牌商品代购业务的卖家与中国消费者的桥梁。据京东集团相关人士回应称,该业务隶属于全球购业务。 京东国际买手店会为卖家提供流量、入口支持、鉴定标签等福利。原本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10月20日,京东国际买手店官方服务商内部人士独家向《华尔街科技眼》透露, 因为售假事件频发,京东国际买手店项目已经暂停招商 ,具体恢复时间待定。另一位中介人士也证实了此消息,并称近期提报上去的招商项目都没有通过。 根据京东官方公布的买手店入驻条件可知,商家既需要证明是海外商家,还要正品保证函。 入驻的标准很明确,也具有一定的门槛,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漏洞可寻。想成为买手店入驻商家,可以向京东官方服务商求助,这些官方服务商其实相当于中介公司。市面上为京东买手店招商的中介大有人在。不少中介不仅要在入驻资质获取过程收取中介费,未来还要求进行收入分成。 在利益捆绑之下,中介人为提升买手店的资质,变相降低了入驻门槛。 如此的灵活操作,导致买手店不断爆出假货,在黑猫投诉平台,涉及京东国际售假的纠纷接连不断。 买手店项目已经叫停,但这样一刀切的模式能否改变买手店的口碑并提升用户信任度,还是有待观察。
  • 热度 29
    2015-11-19 09:31
    2014 次阅读|
    0 个评论
    “鉴于C2C(个人对消费者)模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京东集团决定,到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电子商务平台务。” “拍拍”,这个被京东高调认领而又被无情抛弃的苦孩子,它的命运着实该让人警醒。   标题:C2C正在被“拍拍之死”搞臭, B2B们会是无感、快感还是痛感? 当强东同学用颇为正经的新闻腔对构成“马式成功”主因的C2C(个人对消费者)嗤之以鼻时, 姑且不论京东是多么财大气粗可如此弹指扔掉尚能贡献百亿级潜在年交易额和巨额广告收入的 拍怕,单从看客们的诸多反应来说,就已非常值得有趣一聊了,比如: 看客之一的B2B们,正抱着什么心态在围观?   无感、快感、痛感?、 “C2C”与“马云”这两个名词之间,是伯牙子期般的关系,既彼此成就了对方,也在这一刻联 袂饱受争议,无论马大哥会对此祭出怎样的法宝来力挽狂澜,C2C正在因“监管难度大”的基因 缺憾而毫无争议的快步走下互联网神坛。   假货横行、信任度缺失、恶意价格战……饱受中国电商乱象所扰的普通消费者,虽然有无数理由 和事实来声讨 “监管难度大” 的C2C,但是作为继C2C后引发投资狂潮的B2B们,在眼红耳热   “马式成功”而不断借鉴之时,忽然面临“拍拍之死”及一系列关联反应,必须要静下心来审视 自己的商业模式,冷静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的平台是否也有导致“拍拍之死”的相同病因。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拍拍所代表的C2C模式轰然倒地的病因清晰如下: 1、 质量监管问题 。 由于个人卖家不用在工商登记备案,导致没有人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的成 本几近为零。 2、 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 。 看上去没有参与门槛、竞争开放的C2C平台,其实是有着森严等级的江湖,平台内高昂的广 告费用、流量费用和过度的恶性竞争让店家和买家都苦不堪言,也是后来跟风来开店的人再 也无法重现当初财富传奇的主要原因。 3、 卖家信誉问题。 这就是 “马式成功”中被诟病最多之处,也是各路店家为了信誉而刷单、刷信誉的罪恶之 源,但这却也是C2C模式中最值钱的资源。 基于以上三大病因,我们再来看B2B们,这个定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 及信息交换的运营模式,正被中国中小企业主们视为转型互联网的关键途径,目前的发展现状如 何?是否也有雷同的危机因素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了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关键数据: 1、 年总营收规模为234.5亿元 2、 增速为32%   漂亮数字的背后,是各路B2B们正在展现着的多元化市场运营模式,不断创新的B2B运营商们一 路高歌猛进、蓬勃发展,而在当前最受传统制造业企业热捧的B2B模式中,与“拍拍”倒地要素 最为相似的是【以在线交易为主的垂直 B2B 商城模式】。   很不幸,目前处于这部分类型的B2B们还真不少,其中不乏有IPO新晋品牌。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富贸商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科通芯城 危机原因:无论是商家的自建商城,还是第三方提供的平台式商城,此类模式的运营链条过长, 很容易出现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全盘皆输的局面,即:不仅需要自有产品或取得第三方代理的商 品作后盾、有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解决物流运输问题、为部分商家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更无法摆脱导致“拍拍之死”的质量监管、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卖家信誉这三大问题。   既然提到危机指数这个话题,我们不妨也来看看其他几种“玩儿法老套”却依旧健在的B2B们:  危机指数:★★★★ 典型企业: 慧聪网、环球资源 危机原因: 亟需更新营销模式才能继续辉煌。此类企业仍以提供内贸线下服务为主,主要收入 来源尚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线下会展、商情刊物、出售行业咨询报告等所带来的广告和所收 取的增值服务费用。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中国服装网、中国医药网、小生意 危机原因:以招商加盟服务为主、收品牌商的广告费、会员费来维持其运转的行业B2B模式,网站运营所需流量、排名、访问量等过于依赖百度排名竞价,销售方式陈旧,依旧停留在招聘大量 的电话销售人员卖广告和会员的简单粗暴阶段。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阿里巴巴、筑牛网。 危机原因:大而全的综合B2B模式,不符合移动营销时代企业间高效合作的本质,对企业的诱惑 力正在逐年降低,主要收入来源为:会员费、提供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广告和搜索引擎排名费用, 向认证供应商收取的企业信誉等认证费用。   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B2B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起的未来3-5年间, 中国的B2B发展将于【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精准搜索引擎、供应链金融以 及质检、物流的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等方面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   让我们庆幸的是,当人们还在感慨“拍拍之死”的同时,一部分初具上述特点的B2B企业正在不 同垂直细分领域内低调踏实的风生水起,正如当前火爆白电行业控制板供应链领域的上海檬豆科技,他们潜心打造的【柠檬豆】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尚未上线就已拥有超过8亿元的品牌 订单,来自国内外的优质供应商们竞相涌入,而以【我的钢铁网、联讯纸业、敦煌网、易唐网、 中国机械专家网、程序员论坛、螺丝网】等为代表的一大波B2B们也正蓄势待发,在技术社区服 务、“行业门户+联盟”、供求商机信息、行业资讯、项目外包等不同领域内扩张明显。   因此,我们由衷的期待这些初具B2B井喷基因的企业,能以敬畏之心向失败者学习, 在“拍拍 之死”所导致的C2C地震余波中,抓住B2B的发展机遇,成为新一轮互联网神话的典范。   (本文首发自柠檬豆公众号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