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光纤收发器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
    2021-12-27 15:48
    90 次阅读|
    0 个评论
    FOM-W100M 多模, 10/100M,SC接口,2KM FOM-W100S1 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 FOM-W100S2 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 FOM-W100S3 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 FOM-W100S4 单模, 10/100M,SC接口,80KM FOM-W100S5 单模, 10/100M,SC接口,100KM FOM-WG100 网管模块 ,支持SNMP FOM-RACK-16(WG) 16口机架,双电源 工业级光纤收发器 FOM- G100S1 1路100M光纤传输1路10/1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 G100S1-4 1路100M光纤传输4路10/1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 G100S1-3E-2S 2路100M光纤传输3路10/1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 G100S1-6E-2S 2路100M光纤传输6路10/1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 -G1000S1 1路1000M光纤传输1路10/100/10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 -G1000S1-2 1路1000M光纤传输2路10/100/1000M以太网,工业级 FOM-G1000S1-6E-2S 2路1000M光纤传输6路10/100/1000M以太网,工业级 100 M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M-W 多模, 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W 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W 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W 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W 单模, 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W 单模, 10/100M,SC接口,100KM 100 M 光纤收发器(内置电源) FOM-100M-N 多模, 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N 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N 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N 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N 单模, 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N 单模, 10/100M,SC接口,100KM 100 M 光纤收发器 (内电插卡式电信级) FOM-100M 多模, 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 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 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 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 单模, 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 单模, 10/100M,SC接口,100KM FOM-RACK-16 16口机架,双电源(适用于100M收发器) 155 M AT M 光纤收发器 FOM-155M 155M,SC多模光纤接口到BNC双同轴接口,0-2KM FOM-155S1 155M,SC单模光纤接口到BNC双同轴接口,0-20KM FOM-155S2 155M,SC单模光纤接口到BNC双同轴接口,0-40KM FOM-155S3 155M,SC单模光纤接口到BNC双同轴接口,0-60KM 1000 M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0M-W 多模, 10/100/1000M,SC接口,550M FOM-1000S1-W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1000S2-W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40KM 1000 M 光纤收发器 (内置电源) FOM-1000M-N 多模, 10/100/1000M,SC接口,550M FOM-1000S1-N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1000S2-N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40KM 1000 M 光纤收发器 (内电插卡式电信级) FOM-1000M 多模, 10/100/1000M,SC接口,550M FOM-1000S1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1000S2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40KM FOM-1000S3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60KM FOM-1000S4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80KM FOM-1000S5 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100KM FOM-RACK-16K 16口机架,双电源(适用于1000M收发器) 单纤光纤收发器 FOM-S100S1-W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外置电源 FOM-S100S2-W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外置电源 FOM-S100S3-W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外置电源 FOM-S100S1-N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内置电源 FOM-S100S2-N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内置电源 FOM-S100S3-N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内置电源 FOM-S100S1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20KM FOM-S100S2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40KM FOM-S100S3 单纤单模, 10/100M,SC接口,60KM FOM-S1000S1 单纤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S1000S2 单纤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40KM FOM-S1000S3 单纤单模, 10/100/1000M,SC接口60KM 单多模转换器 (光纤中继器) FM-MS100S1 100M, 多模转100M单模,SC接口,0-20KM FM-MS100S2 100M, 多模转100M单模,SC接口,0-40KM FM-MS155S1 155M, 多模转155M单模,SC接口,0-20KM FM-MS155S2 155M, 多模转155M单模,SC接口,0-40KM FM-MS1000S1 1000M, 多模转1000M单模,SC接口,0-20KM FM-MS1000S2 1000M, 多模转1000M单模,SC接口,0-40KM FM-SS1000S3 1000M, 单模转1000M单模,SC接口,0-100KM 百兆一光二电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M-2 多模, 2*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2 单模, 2*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2 单模, 2*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2 单模, 2*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2 单模, 2*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2 单模, 2*10/100M,SC接口,100KM 百兆一光四电 光纤收发器(内置电源) FOM-100M-4 多模, 4*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4 单模, 4*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4 单模, 4*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4 单模, 4*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4 单模, 4*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4 单模, 4*10/100M,SC接口,100KM 百兆一光八电 光纤收发器(内置电源) FOM-100M-8 多模, 8*10/100M,SC接口,2KM FOM-100S1-8 单模, 8*10/100M,SC接口,20KM FOM-100S2-8 单模, 8*10/100M,SC接口,40KM FOM-100S3-8 单模, 8*10/100M,SC接口,60KM FOM-100S4-8 单模, 8*10/100M,SC接口,80KM FOM-100S5-8 单模, 8*10/100M,SC接口,100KM 千兆一光二电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0M-2 多模, 2*10/100/1000M,SC接口,550M FOM-1000S1-2 单模, 2*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1000S2-2 单模, 2*10/100/1000M,SC接口,40KM FOM-1000S3-2 单模, 2*10/100/1000M,SC接口,60KM FOM-1000S4-2 单模, 2*10/100/1000M,SC接口,80KM FOM-1000S5-2 单模, 2*10/100/1000M,SC接口,100KM 千兆一光四电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0M-4 多模, 4*10/100/1000M,SC接口,550M FOM-1000S1-4 单模, 4*10/100/1000M,SC接口,20KM FOM-1000S2-4 单模, 4*10/100/1000M,SC接口,40KM FOM-1000S3-4 单模, 4*10/100/1000M,SC接口,60KM FOM-1000S4-4 单模, 4*10/100/1000M,SC接口,80KM FOM-1000S5-4 单模, 4*10/100/1000M,SC接口,100KM 二光多电 光纤收发器(外置电源) FOM-100S1-2E-6S 2路10/100M光口,6路10/100M网口,20KM FOM-1000S1-2E-4S 2路10/100/1000M光口,4路10/100/1000M网口,20KM
  • 热度 24
    2014-4-2 13:51
    1258 次阅读|
    0 个评论
      Ø    用户需求 某市运营商为多个集团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每个用户在市、郊各处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业务分支点,各业务分支点有 E1 、以太、 V.35 、语音等不同业务需求,各分支点通过光缆就近接入运营商机房,最终通过运营商传输网将各种业务汇聚到用户总部机房。   针对运营商多集团用户综合接入服务的需求, 亿兆未来 提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 Ø    ESDH-MSAP 解决方案 各客户总部机房和各分支点均在运营商传输网覆盖范围内,均可通过光纤接入,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方案设计为端到端的全光网络解决方案。 各业务分支点根据 E1 、以太、 V.35 、语音等不同业务需求,使用 ESDH155ADM 、 ESDH155TM 或 MST100 系列 光纤收发器 等 终端 设备,提供客户端多种业务并通过 光缆 就近接入运营商接入层机房。 接入层机房使用 ESDH-MSAP 设备,通过其强大的光分支接入能力,将多个业务分支点信号收敛后通过 STM-1 或 STM-4 上联到运营商传输网。 客户总部机房使用 ESDH-MSAP 设备,通过 STM-1 或 STM-4 接口接入运营商传输网,将多个分支点业务接入总部机房。根据客户业务重要性程度,可选择 STM-1 或 STM-4 线路端口的 MSP 1+1 保护。 各 MSAP 之间通过运营商传输网构建 DCN 网管通道,可以在运营商机房实现全网管理或在用户总部机房实现分域管理。   Ø    方案特点 ü   基于 SDH/MSTP 技术的全光网络,网络结构简单、层次清晰,全网提供电信级维护与管理 ü    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传输与汇聚, 业务接口包括 E1 、以太、 V.35 、异步串行数据、语音等 ü   接入机房 MSAP 实现各客户业务的共平台接入,相比 PDH+SDH 方案减少了故障节点,节约投资, 维护方便 ü   各光节点根据用户需求均支持 1+1 线路保护,保证业务的可靠性 ü    支持全网带内管理 同一张接入网可以接入多个集团用户,提高网络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同时利用分权、分域管理确保各集团用户的独立性
  • 热度 15
    2014-3-21 14:42
    965 次阅读|
    0 个评论
      MSAP和EA150汇聚型 协议转换器 是亿兆未来针对运营商大客户汇聚业务综合组网方案。 一、用户需求 业务方面,某县移动公司有多个大客户,每个客户在全县范围内各处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业务分支点,各业务分支点的以太网业务使用光缆就近接入移动基站,移动基站均有光缆铺设到附近的汇聚机房,最终从汇聚机房光缆接入各客户总部机房。 管理方面,移动公司要求可以从其网管中心机房实现对全网设备的管理监控。 二、方案说明 各业务分支点使用MST-100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将各业务分支点就近接入移动基站,配合基站MSAP设备,将以太网数据封装映射到VC-12时隙,经光传输进入汇聚层SDH环网。 考虑到各客户业务分支点地理位置的分散性,为了最终通过一条光路将所有分支点业务汇聚到客户总部机房,汇聚层使用多台分布于县内不同地理位置的MSAP设备组成2*155M容量的SDH环网,各基站MSAP设备就近接入该SDH环网。在汇聚层SDH环网将多个远端基站MSAP设备中承载同一客户业务的VC-12时隙交叉汇聚到一个STM-1光接口,接入客户总部机房。 在客户总部机房,采用EA150汇聚型协转,提供2个10/100/1000M自适应以太网电接口(或2个GE光接口)及两个支持MSP1+1保护的标准STM-1光接口,最多可以实现63个分支点的业务汇聚。使用EA150,可以充分利用光纤资源,避免汇聚层和客户总部机房之间大量的E1同轴电缆连接,提高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2个GE接口提供trunk功能,支持负载均衡和链路备份。 三、方案特点 全光网络构架,传输稳定可靠,降低维护成本; 环网保护,提高承载网可靠性; 设备集成度高,端口密度大; 网管实现简单,可从任意一台MSAP设备实现全网统一管理; 支持全网端到端管理,可监控到最末端客户总部机房EA150和所有业务分支点MST100以太网接口连接状态; 全网带内管理,无需额外配置网管通道
  • 热度 15
    2014-2-10 09:27
    1128 次阅读|
    0 个评论
      产品介绍: 邦联通信10/100/1000M自适应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以太网数据传输的10Base-TX或100Base-TX或1000Base-TX到千兆光缆之间光、电转换的数据通讯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以太网光纤网络的组建灵活性,并降低了网络的组建成本。能满足远距离、高速、高宽带的快速以太网工作组用户的需要。可实现最远120公里无中继计算机数据网的高速远程互连。 产品说明: 光口速率为1000M,电口速率为10/100/1000M自适应,全/半双工通讯模式自适应; 可存储1K容量的MAC地址,并可自动更新; 具备网络广播风暴保护功能; 符合电磁干扰标准FCC Part15 Class A及CE Mark安规 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线速)为148800帧/秒、14880帧/秒(10M); 支持1536byte的VLAN数据帧的传输; 可划分4组VLAN; 具有直通连接方式、五类双绞线交叉(MDI/MDIX)自适应能力; 网络线路状态的LED指示,包括:传输速率 (10/100/1000M) LED指示,光纤、双绞线连接状态及数据传输状态LED指示; 采用单晶片ASIC,辅以精良的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巧妙简洁,设备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平稳,抗干扰能力强,避免回路电压、浪涌、感应雷击、静电、热插拔损伤设备,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 在两端带宽不同时,可自动识别10M或100M或1000M的情况下,均可正常通信。 良好的流量控制,带自复位功能,能有效防止死机现象出现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7万小时,符合电信级运营标准 内置AC220V、DC-48V和外置5V供电,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可选多模、单模双纤、单模单纤及传输距离 技术参数 协    议:IEEE802.3ab IEEE802.3Z IEEE802.3X 接    口:RJ45 SC或FC 指示灯:POWER:接通电源后常亮 TX:有数据发送时灯闪烁 RX:有数据接收时灯闪烁 1000:10/100/1000M时灯亮;100M时灯灭 100:100M时灯亮;10/100/1000M时灯灭 FX:光纤连接状态正常时亮 电    源:内置电源:AC220V;DC-48V 外置电源:5V;1A 尺    寸:内置式:135mm×86mm×26mm 外置式 :95mm×70mm×25mm 环    境:工作温度:0~50℃ 储存温度:-40~70℃ 湿    度:5%~90%无冷凝  
  • 热度 16
    2013-12-9 16:27
    113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光纤收发器 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FiberConverter)。光纤收发器的作用是,将我们要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发送出去,同时,能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我们的接收端。   产品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同时在帮助把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光纤收发器 也为需要将系统从铜线升级到光纤,为缺少资金、人力或时间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案。    光纤收发器 基本特点   1.提供超低延时的数据传输。   2.对网络协议完全透明。   3.采用专用ASIC芯片实现数据线速转发。   4.机架型设备可提供热拔插功能,便于维护和无间断升级。   5.可网管设备能提供网络诊断、升级、状态报告、异常情况报告及控制等功能,能提供完整的操作日志和报警日志。   6.设备多采用1+1的电源设计,支持超宽电源电压,实现电源保护和自动切换。   7.支持超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8.支持齐全的传输距离(0~120公里)      光纤收发器分类    按光纤性质分   单模光纤收发器:传输距离20公里至120公里   多模光纤收发器:传输距离2公里到5公里   如5公里光纤收发器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14db之间,接收灵敏度为-30db,使用1310nm的波长;而120公里光纤收发器的发射功率多在-5~0dB之间,接收灵敏度为-38dB,使用1550nm的波长。    按所需光纤分类   单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根光纤上传输   双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对光纤上传输   顾名思义,单纤设备可以节省一半的光纤,即在一根光纤上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在光纤资源紧张的地方十分适用。这类产品采用了波分复用的技术,使用的波长多为1310nm和1550nm。但由于单纤收发器产品没有统一国际标准,因此不同厂商产品在互联互通时可能会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另外由于使用了波分复用,单纤收发器产品普遍存在信号衰耗大的特点。    按工作层次/速率分类   100M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按工作层次/速率来分,可以分为单10M、100M的光纤收发器、10/100M自适应的光纤收发器和1000M光纤收发器。其中单10M和100M的收发器产品工作在物理层,在这一层工作的收发器产品是按位来转发数据。该转发方式具有转发速度快、通透率高、时延低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应用于速率固定的链路上,同时由于此类设备在正常通信前没有一个自协商的过程,因此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更好。    按结构分类   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独立式用户端设备   机架式(模块化)光纤收发器:安装于十六槽机箱,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按结构来分,可以分为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和机架式光纤收发器。桌面式光纤收发器适合于单个用户使用,如满足楼道中单台交换机的上联。机架式(模块化)光纤收发器适用于多用户的汇聚,目前国内的机架多为16槽产品,即一个机架中最多可加插16个模块式光纤收发器。    按管理类型分类   非网管型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即插即用,通过硬件拨码开关设置电口工作模式   网管型以太网光纤收发器:支持电信级网络管理    按网管来分   可以分为非网管型光纤收发器和网管型光纤收发器。大多数运营商都希望自己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均能做到可远程网管的程度,光纤收发器产品与交换机、路由器一样也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对于可网管的光纤收发器还可以细分为局端可网管和用户端可网管。局端可网管的光纤收发器主要是机架式产品,多采用主从式的管理结构,即一个主网管模块可串联N个从网管模块,主网管模块一方面需要轮询自己机架上的网管信息,另一方面还需收集所有从子架上的信息,然后汇总并提交给网管服务器。如武汉烽火网络所提供的OL200系列网管型光纤收发器产品支持1(主)+9(从)的网管结构,一次性最多可管理150个光纤收发器。   用户端网管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局端和客户端设备之间运行特定的协议,协议负责向局端发送客户端的状态信息,通过局端设备的CPU来处理这些状态信息,并提交给网管服务器;第二种是局端的光纤收发器可以检测到光口上的光功率,因此当光路上出现问题时可根据光功率来判断是光纤上的问题还是用户端设备的故障;第三种是在用户端的光纤收发器上加装主控CPU,这样网管系统一方面可以监控到用户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另外还可以实现远程配置和远程重启。在这三种用户端网管方式中,前两种严格来说只是对用户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而第三种才是真正的远程网管。但由于第三种方式在用户端添加了CPU,从而也增加了用户端设备的成本,因此在价格方面前两种方式会更具优势一些。随着运营商对设备网管的需求愈来愈多,相信光纤收发器的网管将日趋实用和智能。    按电源分类   内置电源光纤收发器:内置开关电源为电信级电源;外置电源光纤收发器:外置变压器电源多使用在民用设备上。    按工作方式来分   全双工方式(fullduplex)是指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如图1所示。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   半双工方式(halfduplex)是指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    光纤收发器的基本连接方式    环形骨干网   环形骨干网是利用SPANNINGTREE特性构建城域范围内的骨干,这种结构可以变形为网状结构,适合于城域网上高密度的中心小区,形成容错的核心骨干网络。环形骨干网对IEEE.1Q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于绝大多数主流的骨干网络,如跨交换机的VLAN、TRUNK等功能。环形骨干网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    链形骨干网   链形骨干网利用链形的联接可以节省大量的骨干光线数量,适合于在城市的边缘及所属郊县地区构造高带宽低价位的骨干网络,该模式同时可用于高速公路、输油、输电线路等环境。链形骨干网对IEEE802.1Q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于绝大多数的骨干网络,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链形骨干网是可以提供图像、语音、数据及实时监控综合传输的多媒体网络。    用户接入系统   用户接入系统利用10Mbps/100Mbps自适应及10Mbps/100Mbps自动转换功能,可以联接任意的用户端设备,无需准备多种光纤收发器,可为网络提供平滑的升级方案。同时利用半双工/全双工自适应及半双工/全双工自动转换功能,可以在用户端配置廉价的半双工HUB,几十倍的降低用户端的组网成本,提高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