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硬件电路

相关博文
  • 热度 4
    2023-7-31 22:13
    3220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最早买的电动牙刷是无线充电的,牙刷坏掉后,有个充电器闲置了,想拆开研究下看看内部电路怎么样,是怎么无线充电的。长下面这样,中间有个凸起,跟电动牙刷凹陷的部分正好吻合,实现无线充电。 背面参数型号介绍,都是英文,但是是个国产品牌,难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可能一开始就定位了国际化的道路吧。 通体没有螺丝固定,侧面找了缝隙,螺丝刀依次撬开了,开了后,我蒙了,可能为了防水等级,全都用胶封了,只能看到封了一块PCBA,有根线连接到了中心的黑色物体上,估计是充电用的线圈? 我想起来我的冲牙器也是个无线充电的底座,这个是不是有戏?我赶紧找了来,长这样,个头要大不少。 背面是参数介绍,我以为背面的四个防滑脚垫里面是四颗固定螺丝,拆开看了下,竟然没有任何螺丝,估计也就只能硬撬了。 撬开后,我傻眼了,这个胶封的更彻底,现在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得,要想了解下无线充电,看来是没法进行实物拆解分析了,应该是为了满足IP等级的要求,所以无线充电底座都做了胶封处理。不过,网络是万能的,怎么能挡住一个人学习的心? 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方式有2种,一种是强耦合的电感式无线充电,一种是弱耦合的磁共振无线充电。而目前手机或者电动工具的无线充电方式,大都采用了第一种无线充电方式。它有个最大的弊端是需要被充电设备要放准位置才行,否则就会导致充电失败的情况,有时你以为你放对位置了,结果充了一晚上,早起一看手机低电量告警了,充了个寂寞。 这也是上面拆解的2个充电底座为什么有个凸起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对准位置,要不很容易充电失败。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是凸起部分是有个铁芯,这样充电设备放上去后,相当于线圈中间有个铁芯的束缚磁场,提高了能量转换的效率,可以更快充电。 所谓无线充电,就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换,而无线充电,本质上就是个变压器,只不过变压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开了而已,当他们合到一起,就能进行充电。 初中就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生磁,磁生电。电生磁的过程就是无线充电底座要完成的内容,而磁生电是用电设备先把磁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电生磁有个前提,就是需要给线圈通上变化的电流,此时如果输入到充电器的是直流电,比如第一款是DC5V输入,那就需要先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这叫逆变,而交流变直流,叫整流。 如下图就是一个使用555芯片搭建的震荡电路,通过3脚输出一定频率变化的波形,控制三极管的开关,三极管开关的过程,导致流过N1线圈的电流产生变化,从而在N2端产生互感电动势,这时,就完成了整个的充电过程。 虽然原理初中就学过了,但是没有具体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有限,大多时候边学边用。 以上就是无线充电的简单学习与了解,如果您有好的见解,欢迎留言指点~~
  • 热度 4
    2023-7-27 19:28
    4052 次阅读|
    5 个评论
    有台笔记本,大二时候用奖学金买的,到现在还能用,只不过电池不行了,买了个新的换上,但是用了没多久,又不行了,最近终于鼓起勇气把它给拆开看了下,之所说鼓起勇气,是因为之前在办公室拆过一次电池,当时太天真,直接用刀划开的,刹那间,只见火星飞溅,然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坏了,要爆炸,我就赶紧往门口方向扔,但是被桌子给挡住了,落在了同事旁边,我同事吓得一下子蹦了起来。接着电池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炸,起火,接着一个小型蘑菇云升空,办公室瞬间黑烟弥漫,同时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办公室几个加班的同事都看傻了,我拿起旁边的灭火器就是一通喷。然后,燃烧完的电池,成了一小坨黑炭,蜷缩在办公室地面上。 可能一切发生的太快太突然,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我直到电池燃烧完,才反应过来,后背冷汗直冒。我缓过神来,赶紧把燃烧完的电池清理了出去,开始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开风扇对着门吹,对办公室进行换气,幸好是周末,办公室人不多,物业也没上班,老板也不在。要不然我就惨了,周一时候,我跟老板说明了情况,老板也没有怪我,只是笑了笑让我注意安全。上午公安局的人来公司了,接着公司群里发了个通知,是宣传电瓶车充电安全的,一旦发现电池在办公室起火,罚款五万元,好险!我就这样躲过一劫。 说实话,我现在看着电池或者充电宝都有点害怕,就担心他哪下就炸了。不过,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想把它拆开看看。 先拍个照 特意戴上了手套,担心划伤手,这次再也不敢用尖锐的东西捅电池了,看了一圈也没有固定螺丝,应该是塑料卡扣安装。 用力晃了几下,开盖了,看到了熟悉的18650电池,没炸。 看到电池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开始撬了 开盖完毕,总共六节18650电池 单节电池容量2200mAh,电压3.7V,充满电应该在4.2V左右, 电池上有个电池控制板 完整拆出来了 电池用金属片连接 详细看下电池参数 欣赏下电池控制板的正背面 背面一个连接器,连接笔记本,分别有电压标注,0V---4V---8V---12V,所以电池的连接方式是两并三串,满电电压在12V多一点。 详细看下电池主控芯片,SH3660060 找到如下相关介绍,是一款电池充放电管理芯片。 对于电池管理芯片的使用和连接方式,有如下2种方式,一种是分口接口,充电器和用电设备使用不同的负极,共用正极,是为分口接法。 如下是同口接法,用电设备和充电器时候用共同的正负极。 而老式笔记本的供电大都是19V供电,在插电时,笔记本由电源供电,同时给电池充电,拔掉电源后,切换为电池供电。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时,应该还有一级DCDC转换,以保证被供电的主板12V是稳定的。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示意,具体的电路设计还要涉及更为复杂的电路控制以及电脑与电池管理芯片之间的通信。 好了,这就是我顶着巨大的恐惧心理拆解的笔记本电池,如果对你有启发,记得点赞和分享呀。
  • 热度 11
    2023-7-18 20:00
    1867 次阅读|
    0 个评论
    眼镜戴了有几年了,平常也没注意保护,有了不少划痕,很影响视线,而且最近愈发觉得视力下降,就去配了个眼镜。度数增加了25度,也还好,没想象得那么严重。配完眼镜临走时候,工作人员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说送我个超声波清洗机,这样洗眼镜干净。额,虽然我很怀疑,但是免费的东西,我还是高兴收下了。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就是个9块9包邮的玩意,不信?咱就拆开验验! 打开外包装盒,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个东西,这做工,9块9妥了。 呦呵!还是带充电的,超乎预料 看着底下这四个吸盘,是不是能联想到童年的某些故事? 开个盖,哎呀,这是连隐形眼镜都能洗,还贴心的送了小盒子,估计是担心洗没了。一根充电线,一张说明书。 刚才看到有个充电口,但是底部还有个电池盒,9块9的东西能搞这么复杂?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两用?或者充电的电池就在这个电池盒里?拆开一看,果然,神马都么有! 没啥好隐藏的了,拆吧拆开四颗固定螺丝,里面长这样 拆出来近距离看下 PCB板看下,按键开关是唯一的一个器件 电路虽然简单,但是咱还是画个图看下,看图更加直观,容易理解。电路功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充电电路,外部接USB充电器,给电池充电,充电回路如下: 另外一部分,是工作回路,外部按键按下,电池给电机供电,然后,产生振动?额,不对,有点跑题了,是产生超声波,神奇不?工作回路如下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和分享呀,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 热度 18
    2016-1-21 10:16
    112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具有6个自由度和4个控制输入的可垂直起降、悬停、前飞、侧飞和倒飞的无人驾驶飞行器,4只旋翼可相互抵消反扭力矩,不需要专门的反扭矩桨。被广泛应用于无人侦察、森林防火、灾情监测、城市巡逻等领域。飞行控制系统是四旋翼飞行器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近年来,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的小型飞行器研究开发工作逐渐升温,许多公司形成了产业。例如大疆公司将四轴飞行器等多轴飞行器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国内研究的重点主要为三个方面:姿态控制、传感器技术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电池领域技术的研究。典型代表有哈工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在控制算法上,先进PID控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ARM Cortex-M3架构的STM32C8T6作为飞行器控制处理器,以MPU-6050作为飞行器的姿态传感器,以低功耗2.4GHz的nRF24L01作为无线传输器件,以HC-RS04超声波作为障碍物报警传感器设计系统硬件电路。经过实验调试,硬件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 物理结构设计   四旋翼飞行器由一个十字支架和四个螺旋桨组成,支架中间安放飞行控制处理器及外部设备,四个螺旋桨半径和角度相同,呈左、右、前、后四个方向两两对称排列。四个电机对称安装在支架端,其中,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通过改变四个电机的转速来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1.2 工作原理   四旋翼飞行器在工作时,是通过电机调速系统对四个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以实现升力的不同变化,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状态。飞行器的电机1和电机3呈逆时针旋转,电机2和电机4呈顺时针旋转,此时飞行器的陀螺效应和空气扭矩效应均被抵消,从而保证飞行器能够平衡稳定的飞行。通过适当地改变电机的转速,来控制飞行器的飞行状态。 1.3 飞行器控制系统总体系统设计   飞行控制系统分为地面和机载两部分,其在物理上是彼此单独的,在逻辑上是彼此相连的。地面部分又分为地面站部分和遥控器部分,这两部分相互独立。整个飞行控制系统由微控制器模块、无线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姿态测量模块、高度测量模块、报警电路模块、地面站和遥控器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2.1 微控制器模块   本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控制模块的主要输入信号有各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输出信号为四路变脉宽电机控制信号,需要多个定时/计数器控制信号脉宽。系统需要处理很多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且需要将数据送回地面系统,需要实时控制,响应速度必须要快。此外,本系统传感器的接口多样化,需要更多样的接口才能便于软件读取。基于这些需求,本设计中飞行器微处理器模块选用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C8T6,它的时钟频率可以达到72MHz,并且拥有IIC总线接口、JTAG接口、SPI接口、AD采集接口、多路PWM输出和多个串口,便于多样化传感器的挂接和程序的下载与调试。此微控制器具有8个定时器,对于信号采集和PWM输出均能满足。 2.2 姿态测量模块   四旋翼飞行器受电机振动和外界干扰影响较大,精确数学模型建立较难,且其载重有限,一般以惯性器件作为姿态测量装置,姿态测量部件是整个硬件系统的重要部分。本设计综合考虑硬件设计原则,采用MPU-6050作为飞行器的姿态传感器。MPU-6050通过IIC协议接口进行通讯,只需要将MPU-6050的SDA数据线和SCL时钟线与STM32通用I/O口相连接,其电路如图3所示。为了稳定输出,避免空闲总线开漏,利用R2与R3作为SDA和SCL的上拉电阻,提高总线的负载能力。电路中C9为数字供电电压滤波电容,C8为校准滤波电容,C10为电荷泵电容,C11为供电电压滤波电容。 2.3 无线通讯模块   系统在这三个方面需要无线通讯:首先需要将遥控器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其次,地面站需要接收飞控端的姿态数据,并需要发送控制参数。最后,在飞控端需要接收遥控器和地面站的数据。结合通讯距离,成本等因素,本设计选用nRF24L01无线模块器件。其发射电路可以通过LC振荡电路构成。为了便于维修,利用接口将无线模块独立出来。 2.3.1 遥控器模块   本设计采用摇杆控制方式,利用数-模转换器将摇杆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将转化后的数字信号传递给小型控制器,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通过无线发射出去,供飞行器控制器接收利用。采用nRF24L01作为遥控器的无线发射器件,为了便于数-模转换,遥控器摇杆采用摇杆电位器,通过采集电位器的电压值去衡量遥控的行程量;由于遥控器处理信号单一,不需要高速的处理器,采用8位的51单片机STC89C52RC作为遥控器的控制器,用来采集摇杆的模拟信号和发送采集到的数据。采用PCF8591作为数据获取器件,其含有4路模拟量输入,1路模拟量输出,属于标准的IIC通讯,能够满足本设计要求。遥控器硬件电路如图4所示。 2.3.2 地面站模块   飞行器地面站主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1)在飞行器稳定飞行时检测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传递控制参数给飞行器,使其按照控制算法运行;(2)在飞行器调试阶段,完成飞行器PID参数的修改和调整。由于PC机一般留给用户操作的多为USB接口,然而nRF24L01通讯接口为SPI接口,本设计选用51单片机读取nRF24L01的数据,继续由单片机将数据通过USB转串口芯片与PC机通讯,完成地面站数据的传输功能。 2.4 电机驱动模块 2.4.1 电机驱动原理   本设计选用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驱动设备。根据无刷直流电机的换向原则,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形式分为:开环控制、转速负反馈控制和电压反馈加电流正反馈控制。其中,开环控制无反馈进行校对,应用于转速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所;转速负反馈控制的机械性能好;电压反馈加电流正反馈控制一般应用在动态性能要求高的场合。针对本设计来说,需要实时调整电机的转速,并且调速频率比较大,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电压反馈加电流正反馈控制方法。 2.4.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根据电机控制原理,本设计将电机驱动电路划分为三个部分:微处理器、反电动势检测和功率驱动部分。   (1)微处理器   由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换向频率比较高,不宜使用低频率的处理器,再加上电机的旋转会产生旋转的磁场,对处理器有很大的干扰。通过比较,本设计采用ATMEGA8单片机作为电机驱动微处理器。   (2)反电动势检测   在换向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检测转子的位置,通过转子产生的反电动势就可以知道转子的位置信息,通过分压衰减原理,检测电机三相反电动势电压相对中性点的电压,从而确定转子的位置。反电动势检测电路如图5所示。   其中,A、B、C端子为电机三相电压,R33~R38为分压电阻,P-A、P-B、P-C分别三相反电动势对应电压,P-M为中性点电压。   (3)功率驱动   功率驱动是为了给电机提供大的电流,使其达到能够稳定运行的目的,本设计采用并联MOS管提高输出的电流,在每一相上桥臂并联3个P沟道MOS管,达到三相全桥可控的目的,在每一相的下桥臂上也并联3个N沟道MOS管。 3 硬件系统调试 3.1 PWM控制飞行器驱动电机调试   通过对4个电机进行通电,加上不同占空比的PWM波形,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记录电源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在稳定输出11.1V,不同的占空比下,电源电流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占空比越大,电机驱动工作需要的电流越大;在占空比达到接近极限值时,电流输出变化很小,实验表明硬件系统能够可靠运行。    3.2 无线通讯调试   通过测试无线的连通性、传输距离和丢包率,来确定无线模块的性能特性。把遥控器设置为发送模式,地面站设置为接收模式,利用地面站的报警灯来指示接收的状态,成功接受一次闪一下,通过改变遥控器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记录一分钟内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来评估无线传输质量;测试分别在教学楼楼道和空旷操场进行,详细记录见表2。   由表2可知:无线通讯在15m之后的传输效果有明显下降,这是由无线通信模块的功率决定的,实验表明无线通信部分在设计需求范围内能够可靠运行。 3.3 综合调试   图6为PID控制算法下载到四旋翼飞行器控制器进行实际飞行控制的姿态曲线图,其中①代表横滚角,②代表俯仰角,③代表偏航角。图6为飞行器受到侧风干扰后,姿态角受控重新收敛到平稳(0,0,0)状态的角度数据。下图为飞行器从某一个姿态受控收敛到平稳(0,0,0)状态的角度数据。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系统能稳定运行。 4 结束语   完成了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各个模块硬件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进行了系统硬件电路的调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
  • 热度 22
    2015-3-24 13:52
    778 次阅读|
    0 个评论
       引言   PCB 光板测试机基本的测试原理是欧姆定律,其测试方法是将待测试点间加一定的测试电压,用译码电路选中PCB 板上待测试的两点,获得两点间电阻值对应的电压信号,通过电压比较电路,测试出两点间的电阻或通断情况。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即可实现对整个电路板的测试。   由于被测试的点数比较多, 一般测试机都在2048点以上,测试控制电路比较复杂,测试点的查找方法以及切换方法直接影响测试机的测试速度,本文研究了基于FPGA的硬件控制系统设计。    硬件控制系统   测试过程是在上位计算机的控制下,控制测试电路分别打开不同的测试开关。测试机系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上位计算机PC104 、测试控制逻辑(由FPGA 实现) 、高压测试电路。 其中上位机主要完成人机交互、测试算法、测试数据处理以及控制输出等功能。 FPGA 控制高压测试电路完成对PCB 的测试过程。   本系统以一台PC104 为上位计算机,以FPGA为核心,通过PC104 总线实现上位机对测试的控制。   测试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FPGA与PC104的接口电路   PC104总线是一种专为嵌入式控制定义的工业控制总线,其信号定义与ISA 总线基本相同。 PC104总线共有4 类总线周期,即8 位的总线周期、16 位的总线周期、DMA 总线周期和刷新总线周期。 16 位的I/O总线周期为3 个时钟周期,8 位的I/O总线周期为6 个时钟周期。 为了提高通信的速度,ISA总线采用16 位通信方式,即16 位I/O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PC104的资源,应用PC104的系统总线扩展后对FPGA 进行在线配置。正常工作时通过PC104总线与FPGA进行数据通信。    FPGA与串行A/D及D/A器件的接口   根据测试机系统设计要求,需要对测试电压及两通道参考电压进行自检,即A/D转换通道至少有3 路。 两路比较电路的参考电压由D/A输出,则系统的D/A通道要求有两通道。 为了减少A/D及D/A的控制信号线数,选用串行A/D及D/A器件。 综合性能、价格等因素, 选用的A/D器件为TLC2543,D/A器件为TLV5618。   TLV5618是TI公司带缓冲基准输入(高阻抗)的双路12 位电压输出DAC,通过CMOS 兼容的3线串行总线实现数字控制。器件接收16 位命令字,产生两路D/A模拟输出。TLV5618只有单一I/O周期,由外部时钟SCL K决定,延续16 个时钟周期,将命令字写入片内寄存器,完成后即进行D/A转换。TLV5618读入命令字是从CS的下降沿开始有效,从下一SCLK的下降沿开始读入数据,读入16位数据后即进入转换周期,直到下次出现CS的下降沿。 其操作时序图如图2 所示。   TLC2543是TI公司的带串行控制和11个输入端的12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片内转换器有高速、高精度和低噪音的特点。 TLC2543工作过程分为两个周期:I/O周期和转换周期。I/O周期由外部时钟SCLK决定,延续8、12或16个时钟周期,同时进行两种操作: 在SCLK上升沿以MSB方式输入8位数据到片内寄存器;在SCLK下降沿以MSB 方式输出8、12、16位转换结果。转换周期在I/O周期的最后一个SCLK下降沿开始,直到EOC信号变高,指示转换完成。 为了与TLV5618的I/O周期一致,采用了MSB方式,使用CS的16 时钟传送的时序。其操作时序如图3 所示。   由于这两种器件都是SPI接口,可将这两器件连接至同一SPI 总线,通过不同的片选信号对不同的器件操作。 由于SPI接口协议复杂,而且从图3 可以看出,这两种器件的时序并没有用到全部的SPI接口时序。为了实现符合以上逻辑的时序,减少标准SPI 接口IP 核对FPGA资源的浪费, 设计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用同步状态机(FSM)的设计方法实现,编写ADC及DAC控制时序。程序实际上是一个嵌套的状态机,由主状态机和从状态机通过由控制线启动的总线在不同的输入信号情况下构成不同功能的有限状态机。 则由图3 可知,D/A操作有4 个状态,A/D操作有7个状态。 两种状态中有几个状态是相同的,故可用一个有限状态机完成对串行A/D及D/A的操作。 程序实际上是一个嵌套的状态机,由主状态机和从状态机通过由控制总线启动的总线在不同的输入信号情况下构成不同功能的较复杂的有限状态机。 A/D及D/A操作共用唯一的驱动时钟(SCLK) 及数据总线(SI、SO)。由于操作的写周期有16个时钟周期,读周期有12个时钟周期,模块是在三个嵌套的有限状态机中完成的,其主状态机的状态如图4所示。   系统设计中,将AD、DA操作封装成一单独模块,由上层控制模块输出命令字及控制信号启动本模块的相应操作,操作完成后(进入idle状态) ,本模块发出相应状态信号至上层模块。    FPGA 程序框架   FPGA 片内程序是整个测试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 由自顶向下的FPGA 设计原则,将系统分为5个独立的模块, 即通信模块(ISA) 、测试模块(TEST) 、AD/DA 模块、解码模块(DECODER) 、RAM 控制模块(RAMCTL)。   ISA 模块:系统通信及控制模块,完成与上位机通信、命令字解释、控制信号的产生等。系统根据上位机传送的导通电阻、绝缘电压等参数启动ADDA模块完成参考电压的输出;根据测试命令启动测试模块完成测试过程。数据在多个同步运行的同步状态机间传送,较难控制的是多进程间的数据通信与数据同步。   RAM控制模块:在测试开始前,上位机将测试点的信息通过总线传送至ISA模块, ISA 模块再将其存放到片内RAM中;测试完成后,将RAM中的测试结果传送到上位机。 在测试时测试模块通过读RAM中测试点的信息来打开相应测试开关,再将测试结果保存到RAM 中。 这样两个模块都要求读写RAM 以实现两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这就要求有一控制信号将两组读写信号线分别与RAM模块相连接,RAM控制模块即完成此功能。测试模块(TEST):虽然测试过程有多种,如开关卡自检、导通测试、绝缘测试等,但测试过程却是相同的,即测试扫描。 测试的工作过程是:加比较电路参考电压→打开待测点开关→延时→读比较器结果→测试另一组测试点。 本模块是按照不同的操作码,进入不同的测试过程。 测试结果与测试点编号一起组成13 位数据保存到RAM 中,并将原来测试点的编号信息覆盖。   解码模块(DECODER):这一模块挂在测试模块(TEST) 之后,它完成开关编号到实际电路的映射。 由于测试针阵形式不同、译码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不同,上级模块输出的测试开关信息并不能直接作为输出控制测试开关电路。 解码模块完成这两者间的转换。   AD/DA 模块(AD/DA):设计SPI 总线接口对A/D 及D/A 器件操作,模块以允许(adenable , daenable) 信号启动,以busy信号作为转换完成标志信号,将A/D及D/A操作相对其它模块进行封装。系统的每个模块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采用多个多层嵌套的同步状态机(FSM)完成整个系统的逻辑功能;每一模块应用仿真工具Modelsim完成模块的功能仿真,系统完成功能测试后;利用Altera 综合布线工具QuartusII完成系统后仿真及综合、布线、下载;充分利用Altera公司免费提供的IPcore 对程序模块进行优化;顶层设计采用方框图输入方式,模块间的数据流由方框图更直观地表现出来。    结束语   基于FPGA的PCB测试机的硬件控制系统,提高了PCB测试机的测试速度、简化电路的设计。此外由于FPGA的可重构特性,为系统的软件算法以及硬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9-9 10:42
    大小: 151.84MB
    以下是目录和几张书籍截图,彩色高清,分享给大家学习
  • 所需E币: 4
    时间: 2019-12-25 16:04
    大小: 20.84MB
    上传者: 二不过三
    本书是《ARM嵌入式系统系列教程》中的理论课教材。以NXP公司(原PHILIPS公司半导体部)LPC2000系列ARM微控制器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全书共分为3部分。第1章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第2~5章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ARM7体系结构、指令系统、LPC2000系列ARM微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及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第6~7章为操作系统部分,先介绍μC/OSII的程序设计基础,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系统设计。……
  • 所需E币: 3
    时间: 2019-6-7 20:08
    大小: 1.16MB
    上传者: royalark_912907664
    文中设计了一种随机数发生电路,可以生成一位十进制随机数,电路分为开关电路、脉冲产生电路、计数电路和显示电路,采用常用芯片设计,产品方便可靠,成本低廉。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可以有效实现随机产生数码0到9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