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机床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4-10-23 17:31
    437 次阅读|
    0 个评论
    数控机床导轨主要有几种?
    数控机床导轨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摩擦性质分类 1、滑动导轨:两导轨面间的摩擦性质是滑动摩擦,大多处于边界摩擦或混合摩擦的状态,适用于低速、低负荷的数控机床,其结构简单,接触刚度高,阻尼大和抗振性好,但起动摩擦力大,低速运动时易爬行,摩擦表面易磨损,降低了运动部件的定位精度‌ 2、滚动导轨:利用滚动元件在导轨和滑块之间滚动,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速、高负荷的数控机床,摩擦系数小,不易出现爬行,耐磨性好。但结构较复杂,抗振性相对较差。 3、静压导轨:通过在导轨和滑块之间形成静压油膜来实现运动,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精度、高负荷的数控机床。其机械效率高、精度保持性好、不产生磨损,且摩擦因数小、低速不易产生爬行、抗震性好;但结构复杂,且需要专门的供油系统。‌ 二、按结构形式分类 1、平面导轨:是最常见的导轨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床中,作为支承和引导运动构件的基准面。 2、直线滚动导轨:用滚动体代替滑动摩擦,实现运动部件的直线运动,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承载能力的数控机床。 3、循环滚柱与平面导轨的组合导轨:结合了滚动导轨和平面导轨的优点,既具有滚动导轨的低摩擦、高精度特点,又具有平面导轨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复杂加工和重载切削的数控机床中应用较多。 不同类型的导轨在数控机床应用场景中各有优劣,选择何种形式的导轨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需求和工作环境。数控机床导轨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的选择更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机床的整体性能和加工质量。
  • 热度 6
    2023-7-24 14:24
    459 次阅读|
    0 个评论
    随着当今直线驱动技术的发展,“直线电机驱动”与传统的“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驱动方式的对比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直线电机最大变化就是取消了从电动机到工作台之间的一切机械中间传动环节,实现了“零传动”,避免了丝杠传动中的反向间隙、惯性、摩擦力和刚性不足等缺点,使机床的性能大大提高。直线电机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代表了未来高端机床的发展方向。 1 、精度 直线电机因传动机构简单减少了插补滞后的问题,定位精度、重现精度、绝对精度,通过位置检测反馈控制都会较“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高,且容易实现。直线电机定位精度可达 0.1μm.“ 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 ” 最高达到 2~5μm ,且要求 CNC- 伺服电机 - 无隙连轴器 - 止推轴承 - 冷却系统 - 高精度滚动导轨 - 螺母座 - 工作台闭环整个系统的传动部分要轻量化,光栅精度要高。若想达到较高平稳性, “ 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 ” 要采取双轴驱动,直线电机是高发热部件,需采取强冷措施,要达到相同目的,直线电机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2 、速度 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直线电机速度达到 300m/min ,加速度达到 10g ;滚珠丝杠速度为 120m/min ,加速度为 1.5g. 从速度上和加速度的对比上,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且直线电机在成功解决发热问题后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而 “ 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 ” 在速度上却受到限制很难再提高较多。 3 、寿命 直线电机因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间有安装间隙,无接触,不会因动子的高速往复运动而磨损,长间使用对运动定位精度无变化,适合高精度的场合。滚珠丝杠则无法在高速往复运动中保证精度,因高速摩擦,会造成丝杠螺母的磨损,影响运动的精度要求。对高精度的需求场合无法满足。 直线电机在机床上的开发和应用,将引起机床行业的传动进给机械结构发生突变,使机床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等性能指标得到很大的提高。
  • 热度 21
    2015-10-22 14:15
    1164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小编特为您奉上一位资深机械设计师难得的经验与感悟。 机械设计所要了解的周边知识以及所要具备的观察视角 1、熟练翻阅机械设计手册 对于标准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术特征要了熟于心。比如要清楚各类轴承,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丝杠传动,蜗轮蜗杆等的使用场合,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的技术特征。对于具体应用时的选型计算则可对照设计手册的图表和公式进行具体确定。 2、知道N家常用件供应商并熟练翻阅其产品样本 现在机械设计趋向于模块化,对于机械设备制造工厂的整体技术要求更侧重于对于一些配件和部件的组装应用。比如台湾HIWIN,日本THK,德国FAG,FESTO。对于此,要做到当你在设计某个零件或部件或要完成某个动作或功能的时候必须得知道目前是否有专业的厂商在生产或提供能实现某个部位的功能要求的成熟的零配件。 3、熟悉原材料情况 比如你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有卖的冷轧或热轧铁板以及各类型材的规格尺寸,有经验的工程师往往都会知道你安排给采购的单子往往到最后是会变得面目全非的。因为在钢材市场,普遍存在变薄,变窄,变短这些情况,采购买回来的东西往往是和你坐办公室根据设计手册里选出来的相关数据存在比较大的折扣。 4、深度了解各类常用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机床亦是如此。设计一台机器的过程可类比是小孩堆积木一般,一个部件一个组件进行堆积,然后把这些具备不同功能的部件或组建遵循某种规律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你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机构或装置的功能和特性。而我们所常见的车,铣,钻,刨,磨,镗。等机床上应用的结构或原理都是经过了数十上百年的考验,对于其稳定性和可应用性我们无需过多地怀疑。比如车床的刀架结构,卡盘结构,尾座的锁紧机构,主轴轴承布置,磨床主轴密封结构,刨床的连杆机构等等。 其实说这么多,想表述的就两字,对于这些稳定的常用的结构我们要学会在设计新机床时“借鉴”或者说是“参照”。从另一方面来说了解各类常用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是出一张零件图纸的前提基础。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你完成一张图纸时最起码你自己要知道这张图纸上的这个零件的大体加工过程。这个所谓的大体了解楼主个人认为是好比要加工一条常见的轴类零件,当你了解车床,铣床,磨床的一些特性后就不会在图纸上出现没有了螺纹退刀槽,砂轮越程槽等情况,同时也不会对轴类零件的长度方向尺寸随意标注个IT6,IT7的公差要求。 5、掌握一定的机床装配能力 很多人会问,这完全是装配工的活了,我做为一个设计人员过多地了解这方面知识干什么?当然,会这么问的往往都是些刚入行的新手。当你永远不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时就永远理解不了针对一条长轴进行过渡或过盈装配时因为你那图纸上的左轴承位和右轴承位相距太大而轴承却只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装配时,那两轴承位之间那么长一段装配距离所带来的痛苦。当然,你也肯定不会想起当这条轴最后要进行轴端螺纹锁紧时,因为你图纸上缺少了限制这条轴锁紧时转动用的夹持平面而导致无法顺利锁紧。当然,你就更想不到或是理解不了哪个位置哪些孔或哪些销位是需要装配时定配的。 6、具备一定的电气,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工作方向越来越专。当然,这里强调这些“旁系”学科并不是要求作为一个机械设计人员必须得能够根据机床功能进行液压或气动的集成块的油路布置或进行强电线路的规划或弱电程序的编写。但至少我们要能看懂人家提供的液压系统原理图或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等。但能读懂或编写通用的PLC程序或一些运动控制器的C程序是更为妥当。了解这些交叉科目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和专业负责液压,气动或电气控制的工程师进行技术沟通和协调。往宽泛了说,当你了解透彻了这台机床的液压和电气后就能进行合理的“预留”。在你设计初期就在头脑里把液压和电气所要连接的线路和管道进行了交叉排布,在设计时就能充分考虑这些管道和线路的空间位置问题。 7、养成在生活中捕捉,发现,简化,总结,借鉴的能力 对于一个搞机械设计的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更擅长去发现“动”的事物和现象。我们举些简单的例子,比如冰箱,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制冷原理,但我们可以去观察学习冰箱的门的密封结构,再如榨汁机,它是利用刀盘的旋转进行物料的切削,同样是利用刀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过滤和分离。再比如汽车后轮差速器,去琢磨当汽车转弯时候左右轮为什么出现速度差。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捕捉去发现并去琢磨然后再进行提炼最后都是可以在设计中进行借鉴的。 当然,最好的学习和领悟的机会是在机床展会上,相信很多有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对此深有体会。机械设备会展既是销售人员的一个良好的拓展舞台和机会,同时也是机械设计人员学习别人优秀设计经验和认知当前机械设备发展概况的良好机会。所以,楼主希望广大同行应当多多去参加相关展会,并不辞劳苦在展会上多走,多看,多拍照。 8、略知钣金知识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当是让外行人来观看时,能让他们在头脑里第一印象做出“美观”,“先进”,“牢固”,“稳定”等判断。很多机械设计工程师往往侧重关注于机床功能,效率,精度等一些技术性层面的东西。往往对于机床钣金设计,液压管道和电气线路布局采取忽略,忽视的姿态。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是把奥拓车的外围钣金套弄到奥迪车上,我相信很大比例的客户无法认同和接受。苹果手机之所以卖得差不多人手一机,除了它的完善功能以及运算速度的优异,当然其“美感”的产品外观设计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突出在机械设计中要求注重机床的外围钣金设计以及线路管道布局或油漆色彩的协调。当你不熟悉不了解各类钣金加工设备情况时,往往会出现在能进行折弯的地方采用铁板焊接处理,能进行弯管的部位采取直线管道拼接,能进行裁剪的地方出现弯弯扭扭的气割痕迹。略窥机械设计的宗旨,那就是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设计来实现,以及如何做到让外行的人看到这个设计作品是持肯定和褒奖态度。 9、略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 对于事物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可分为认知—略知—掌握—熟练这么些阶段。我们作为机械设计工程师,因为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交叉性的学科比较多。所谓业精于专,当然我们的前提是做好自己设计范畴内的事情,而这里所要求知晓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并不是要求你能熟记铁碳合金相图以及各类金属在不同温度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金相组织形态。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比如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常见合金钢一些常见的特性,通用性材料的屈服点,抗拉强度,热处理前后硬度特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车间的师傅请你帮他弄一条刚性好些的车床用的深孔镗杆,你一听是要弄一条又粗又壮的高刚性的东西,结果在图纸的材料栏里写了个40Gr,等采购买回来,加工,热处理后,一焊接,发现YG6的刀粒铜焊怎么都焊不到那条又粗又壮的刀杆上去。 10、设计软件只是工具,而非使用它就是目的 楼主曾面试过好多一些学校刚毕业的热血小伙,简历上很多都有这样那样的等级证书,尤其常见AUTOCAD,PRO/E。一类中级制图员,高级制图员等等头衔。楼主也加了好些像SOLIDWORKS应用群一类的QQ群。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往往都沉浸和陶醉在讨论或研究采用何种建模方法,采用怎样的渲染或动画技巧一类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你去研究和深挖某个软件的各项功能是错误的,只是觉得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向应该正确把握。我们做机械设计的要明白软件只不过是替代了传统的图板和丁字尺的一个工具而已。应当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纯粹的设计构想当中,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功能庞大的软件给捆|绑。
  • 热度 17
    2014-9-17 14:01
    1673 次阅读|
    3 个评论
    引言:全球机床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日德意美等少数发达国家,而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在机床领域,种类齐全,尤其是在锻压机械方面,无论哪一种锻压设备都能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那么对于德国机床品牌企业,你有多少了解呢?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德国机床协会认为,未来几年机床技术发展的趋势将体现在个性化、自动化、高效率上。业内预计2014年德国机床国内和海外订单将实现10%的增长,机床产值增长3%,达到148亿欧元,将成为历史最高点。以下是德国机床企业排名。 吉特迈Gildemeister   吉特迈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金属切削机床制造商,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机床产品”、“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   吉特迈集团(GILDEMEISTER-Group)凭籍德尔克(DECKEL)、马豪(MAHO)和吉特迈(GILDEMEISTER)这三个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切削设备生产厂家。成功的背后是该集团在欧洲的十个工厂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生产和物流的不断优化。   吉特迈集团(GILDEMEISTER-Group)的下属公司以德马吉销售和服务公司(DMG Vertriebsand ServiceGmbH)作为全球范围内面向销售、服务和市场的统一机构。目前该公司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所有重要的工业国家设有办事机构   为了更好的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吉特迈集团(GILDEMEISTER-Group)于2002年在上海收购了一家外资机床厂生产厂房。吉特迈集团(GILDEMEISTER-Group)第一家在欧洲外境的工厂已经于2003年1月在上海正式竣工投产。上海工厂生产在机床行业中最新型的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并可提供根据客户需求增加多种选择性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吉特迈集团公司总裁卡彼萨博士认为,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需求国。 通快Trumpf   德国通快TRUMPF集团是全球制造技术领域的主导企业之一,1923年成立至今,已具有80多年辉煌历史。通快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的迪琴根(Ditzingen),在工业用激光及激光系统领域是技术及市场的全球领导者。   基于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TRUMPF集团自2000年起在中国持续投资,先后在江苏太仓与广东东莞投资了四家生产化企业,生产数控钣金加工机床与医疗设备等。通快集团总部在德国迪琴根具有80多年的机床生产历史,是全球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拥有7家中国子公司,其中两家生产型企业。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后,将首次TRUMPF集团的主流产品导入中国生产。该公司计划在中国逐步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TRUMPF品牌的各类CNC数控机床,目前的产品为TRUMPFTruLaser3030系列数控平面激光切割机,在市场逐渐稳固后,将逐步进行本地开发和研制,以期更一步的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从加工金属薄板和材料的机床,到激光技术、电子和医疗技术,通快正以不断的创新引导着技术发展趋势。通快正在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同时致力于开辟更新更多的产品给广大用户。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通快全球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支持业务。在上海、北京、东莞、成都及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均设有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并分别在上海、深圳与太仓设有备件仓库。目前已经在中国安装的机床数量超过2000台。 舒勒Schuler   舒勒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839年由路易斯•舒勒在德国Göppinge创建的铁匠铺,自1852年开始公司生产金属加工机床。奥地利的安德里茨集团(Andritz-Group)现持有Schuler的大多数股份。   作为金属成形业的全球技术和市场领导者,Schuler为整个金属加工行业提供机器、生产线、模具、工艺技术和服务。其客户包括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以及锻造、家用设备、包装、能源和电气行业中的众多公司企业。Schuler也是铸造技术方面的市场领导者,为航空航天和铁路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舒勒的客户还包括电器工业和家电业的制造商。该公司高素质的技术服务人员,可满足美国和加拿大与服务相关的各种要求。开展内高压成形件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设计新的内高压成形设备和模具。同时也开展内高压成形用模具的制作和试制。另外该公司也有能力自行制作系列内高压成形制品。设在Canton的舒勒公司生产线,每年生产大约600.000件系列内高压成型制品。   ServolineL是由舒勒公司制造的当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冲压线。舒勒的ServolineL速度高达每分钟23冲次/新型横杆机械手可输送一模两件或一模四件零部件。它配备了料片装载机、横杆机械手以及尾线系统,整线设计紧凑,速度高达每分钟23冲次。该线采用了伺服直驱技术,在保证高产出率的同时,还兼具出色的灵活性、较高的能源效率以及较低的单件成本。   今年舒勒推出新一代压力机自动化装置:减重50%,动态性和能源效率提升20%。横杆机器人的设计源自于六轴工业机器人,而舒勒的工程师们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两个轴,分别控制机械臂和水平驱动。这样,操纵性、灵活性以及产量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新一代横杆机器人还配备了工艺数据界面,为迎接工业4.0时代做好了准备。而智能网络功能则使它还可作为监测工艺并报告任何错误的分析工具。因此,横杆机器人4.0在持续的高产量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冲压线设备的理想之选。 埃马格Emag   埃马克的起源要追溯到1867年。当初是一家在萨克森州宝岑市成立的铸铁和机床制造厂。1952年公司重建,选址在斯图加特市和乌尔姆市中间,距今天公司所在地萨拉赫不远。公司重建后开始制造车床。   80年代,埃马克在制造高度自动化的CNC车床单元领域成果颇丰。该生产系统远销世界各地,被各行各业投放使用。1992年,埃马克作为世界首家机床厂推出了倒置式车床。该车床的特点是主轴完成上下料,而且主轴行走,而刀架固定。也就是说埃马克将传统车床颠倒了过来。   埃马克公司工艺技术全面而完善,能为客户提供加工盘类件、轴类件和箱体类零件的机床和生产系统。不管是车床,还是磨床、滚齿机、激光焊接机或是加工中心---埃马克集团几乎能为所有的应用提供最佳的生产方案。埃马克在智能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可以极大的帮助客户设备简单化,生产高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节约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埃马克莱比锡机床有限公司制造的机床和生产系统几乎涵盖石油工业、汽车制造及配套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的所有应用。自莱比锡的这家公司成为埃马克集团的一分子以后,它集双方的技术和经验于一体,不断研发并制造以埃马克系列为蓝本,但又面向自己目标用户的机床类型。   逆向思维的创新加工技术创立了埃马克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1992年埃马克公司匠心独具,首次推出构思巧妙的倒立式车床,大获成功。此后,埃马克公司再接再厉,又研发出了新的倒立式多功能生产中心。如今,埃马克已名符其实成为世界上倒立式机床举足轻重的制造商。 斯来福临KorberSchleifring   斯来福临集团是德国柯尔柏集团下的一个子集团,柯尔柏集团包括造纸机械、烟草机械和机床三大集团。机床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先后并购了许多世界顶级的磨床制造商,包括斯图特(STUDER)、保宁(BLOHM)、美盖勒(MAEGERLE)、琼格(JUNG)公司、肖特(SCHAUD)、米克罗莎(MIKROSA)、伊瓦格(EWAG)和瓦尔特(WALTER)。   斯来福临集团除了在德国的总部,在美国和欧洲等其他国家设有许多公司,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产品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到现在斯来福临有3000多台产品已经在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诸多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军工系统约占斯来福临机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无论在高精密加工的哪个方面,斯来福临集团都堪称是一家国际化,高效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最佳可行的技术及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斯来福临集团主要服务于有高精密度磨削要求的客户,客户所处领域有: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工具行业,涡轮机制造商,工具和模具制造商,医疗技术,机床,钟表业以及航空业。其主要市场有西欧,中国和北美。   柯尔柏斯来福临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KSMS)隶属于斯来福临集团,在上海有1.6万平米的生产工厂,全国超过200名员工,除上海工厂外,在北京,重庆,广州和无锡设有分公司。KSMS在中国磨床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在平面成型磨,内外圆磨和工具磨领域提供创新科技的产品。   斯来福临提供平面及成型磨,内外圆磨和工具磨机床,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制造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重工业等各行业。产品年产量以平均增长率约50%的速度稳步上升,目前为止,斯来福临已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了超过10万台磨床,不仅为用户解决了工艺难题,也为他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代克斯Index   因代克斯是由贺尔曼哈恩在1914年创建,在同一年开始刀塔式自动车床的生产。他是一位来自施瓦本地区的血气方刚的企业家,他创造性的想法和严格追寻质量作为基石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四十年之内销售了超过20,000台自动车床,这些为因代克斯在全球拥有杰出赞誉垫定了基础。1975年,因代克斯开始生产多主轴自动车床。   几年以后公司进入了数控技术的市场,在这里因代克斯很快赢得了先驱的角色。在公司创始者的儿子欧根哈恩去世后,公司85%的股份捐给了基金会。在1992年,因代克斯推出了新一代产品以模块化部件为基础的车铣复合中心。在1997年来自邻城莱兴巴赫/费斯茨的特劳伯车床制造公司被接管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加入因代克斯集团。直到今天一直遵循一个公司两个品牌的战略。   因代克斯的特殊优势在于在研发中为每个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连同其附属公司特劳伯,该集团通过最广泛的产品提供针对车削工件的完整加工,针对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生产。   因代克斯和特劳伯选择德国工厂为主要生产地点,并且机床的重要核心部件也在自己生产的机床进行加工。充满信心和非常训练有素的员工是高质量机床的保证,这些反映在他们对工作的勤勉及在制造机床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非常关注。   中国的工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增长。2001年4月,德国因代克斯公司与大连机床集团合资成立了大连因代克斯机床有限公司,7年来公司的发展让世人瞩目。通过在大连合资厂工作的富有经验的德方管理人员的管理,使大连因代克斯机床公司不断地得到因代克斯集团先进的机床生产和制造工艺。 恒伦Heller   HELLER1894年成立于德国尼尔廷根,年销售额5.92亿欧元,其中的60%来自汽车工业,客户包括客车、卡车以及农用机械制造商,其余40%分布在机械工程、发电、模具制造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HELLER机床产品包括:卧式加工中心、5轴加工中心、铣/车中心、柔性制造系统、曲轴和凸轮轴机床等。HELLER从单机到价值1.5亿欧元的总包制造系统,从新机床到全方位服务协议再到机器改装。尤其是在曲轴加工和轻型传动系统领域,HELLER是全球市场三大合作伙伴之一,新近开发的小轻型曲轴加工机床,填补了内外部铣削过程低端产品的空白;双丝电弧喷涂技术,成功解决了发动机气缸孔的涂层难题,目前已进入曲轴箱制造工艺链,在德国生产线上投入运行。   中国常州工厂是HELLER集团继德国、英国、美国、巴西之后,在全球设立的第5个机床生产基地,是HELLER集团构建国际生产网络、打造并优化附加值链的一部分,目的是确保HELLER集团可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HELLER制造”解决方案。   恒轮(HELLER)发布了行业领先的CP80005轴车铣加工中心。除了满足上述需求外,它还可通过设置有效的切削参数来实现高效的加工操作。除了满足所有行业标准外,CP8000还在加工尺寸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其工作区域尺寸1250mmx1200mmx1400mm(X,Y,Z),托盘尺寸800mmx800mm,在一个工位可对最大重量2000kg、最大直径1250mm、最大高度1400mm的工件进行铣削加工,也可实现可靠而高效的车削加工。   目前HELLER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点和服务点已有之前的北京和上海2个增加到了5个。常州新工厂的落成开业,将使HELLER在中国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趋于完善,包括下设的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于2009年)和本地备品备件仓库。标志着HELLER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地化增值链初步建立。 巨浪Chiron   Chiron创立于1921年,位于距斯图加特100多公里的Tuttlingen。Chiron公司的产品为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高品质的立式加工中心,棒型材加工机床和其他高速专用机床。产品范围从小批量五轴联动加工到大批量高精度的规模生产。   Chiron在德国总部拥有800多名员工。Chiron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均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服务于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每年销售机床1000台左右,营业额达2亿欧元。Chiron已成为欧洲最大、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的立式加工中心制造商。   针对小、中批量生产,CHIRON公司推出5轴万能铣床。机床的平衡式动柱床身异常稳固,带有数控摆动铣头(MILL系列)。其他选配型还包括床身加长的加工中心,它有两个加工空间,可以钟摆往复的方式轮流加工,适合中等批量生产。对于大批量生产,还可选择带有有一体化工件更换装置的单主轴或双主轴机床。CHIRON的柔性加工系列非常适宜大批量生产加工而几乎不用操作人员。   Chiron的用户遍布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纺织机械、烟草机械、钟表、医疗手术器械、印刷机械、计算机制造业等行业。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Chiron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Chiron不仅得到了奔驰、宝马、大众、菲亚特、福特、通用汽车、标致、雷诺等全球著名汽车生产商的广泛认同,而且与世界上各大零部件供应商诸如Delphi、Bosch、RONAL、Visteon等等都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Chiron与Bosch公司在2004年一份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就达300多台加工中心。 格劳勃Grob   德国GROB公司成立于1926年,地点在慕尼黑,总部在德国明德海姆(Mindelheim)。GROB公司是全球生产机床种类最全的一家企业,无论从标准机床到复杂型生产系统或切削线上的装配单元、再到全自动的装配线,GROB的工艺和技术总是处于领先水平。GROB公司擅长发动机零部件的整线“交钥匙”工程,是一个覆盖不同工艺、不同技术、不同资源及各种文化的全球化系统集成供货商。   为了让GROB的领先技术推广到所有的切削领域,GROB工程师们开发了一款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已经获得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其G模块技术以及在汽车工业领域的经验和知识被成功应用在G350和G550的技术和布局上,无液压机床和车铣中心等创新成果在竞争激烈的通用机床上迅速取得了成功,G350和G550很快成为了同系列产品中的领头羊。   作为德国格劳博集团旗下的第四家工厂,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在新区正式投产。随着去年第一台机床成功问世,格劳博集团计划把最前沿的科技投放到中国,在大连工厂生产高精度、高加工速度机床,并实现每周下线一台机床的远景目标。另据了解,格劳博集团追加1000万欧元投资大连工厂。 海默Hermle    HAIMER公司位于德国Igenhausen市,创立于1977年。专业生产高精度动平衡刀柄、刀具专用动平衡机、刀柄热缩机、3D寻边器及对中仪等。   HAIMER公司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精度,高品质的产品。其许多产品都在同领域中占据领导地位,并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公司全面采用全自动化及柔性生产线,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及产量,从而大大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   2005年HAIMER亚太公司在香港成立,HAIMER亚太公司主要致力于为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市场提供服务。同时HAIMER也在香港设立规模庞大的库存中心,以便向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24H内发货的快速服务。   2008年HAIMER中国大陆的分支机构:翰默(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以提升HAIMER在中国大陆的服务品质。公司设立了Haimer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标准产品库存,从而更好地支持并服务于中国用户。   除以上十家企业,德国还有罗芬-新那Rofin-Sinar、西门子Siemens、尼尔斯-西蒙斯Niles-Simmons、奥塔尼亚Autania、卡斯托Kasto、DSTechnologie、瓦德里希-科堡WaldrichCoburg等一批知名企业。  
  • 热度 36
    2011-8-7 23:14
    5472 次阅读|
    17 个评论
        日本的精密加工是怎么起来的?现代工业的基础是精密模具业,前面文章中提到日本企业在利用美国在朝鲜岛和越南的两次战争,大力发展了制造业,尤其是精密机械加工业。上周转载了俞天任先生所作的《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两个日企成长的故事,一个是精工,一个是京瓷。这周再转两个日本企业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日本精密机械加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战后的日本在战前的工业基础上吸收美国的管理方法,结合日本的传统文化,发挥日本民族性中的优点,形成了一个适合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除了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诞生了之外,还出现了很多几乎不为人知的优秀中小企业,甚至袖珍企业。没有这些中小、袖珍企业的存在,那些知名的日本大公司也无法存在,甚至日本制造业的存在本身都会从根本上发生问题。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日本中小企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制造业最重要的概念是精度,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加工精度,另一个是测量精度。如何反映出设计者所要求的尺寸是加工精度,如何知道加工所完成的尺寸则是测量精度。这两个精度都直接依赖于加工机械或者测量机械的工作母机的精度。     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只会损失而不会增加,1/100毫米精度的机械只能加工出误差在1/100毫米以上的工件,所以,即使在不考虑组装误差的前提下,使用中等加工精度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组装起来的机械,也只能达到较低的精度,要生产组装成中等精度机械的零件,只能使用高精度的加工机械才能制造出来。根据这个道理,要制造高精度加工机械,只能采用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     这就出来了一个问题:所谓“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又是如何加工制造出来的。     答案可能让人感到意外,“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是用人手造出来的。     一提起“精度”,很让人联想到“电脑”、“数码式”什么的技术名词,实际上,精度和那些时髦名词无关,在那些时髦名词出现以前,人类就已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了。   对加工用机械的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导轨部分。机械的运动部分是被导轨限制的,导轨的精度就直接决定了机械运动的精度。超精密机械导轨的滑动面被称为“绝对平面”,要求精度在1/10000毫米以上,没有任何机械能够加工这种绝对平面,只能用手工的方式加工。     见过高精度机床导轨滑动面的人,都知道那个所谓“绝对平面”不是一个光滑的镜面,而是遍布了有规律的花纹的平面,那些花纹就是做出这个平面的手艺人的铲刀留下的痕迹。   绝对平面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有经验的手艺人用铲刀一刀一刀地把粗加工得到的平面铲平,在铲出需要的平面的同时还在做一个对照平面,然后在对照平面上涂上颜色,把加工平面在对照平面上滑动,这时加工平面上沾上颜色的部分和对照平面上掉颜色的部分就分别是两个平面上高出来的部分,需要再铲掉,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一直到两个平面靠上去的颜色完全达到均一为止,这时候平面上留下来的刀痕正好作为润滑油槽,一举两得。     但这样做出来的还不是绝对平面,因为如果两个面之间形成了同样的弧度也会产生同样效果,这只是说两个面完全一样,并不能保证是平面,所以还需要另外一个参照平面。一般来说,加工绝对平面时,需要同时加工三个平面,在这三个平面中的任意两个都一致的时候,才算做出来了绝对平面。     现在采用这种工艺加工机械所需要的绝对平面的公司主要是在德国、瑞士和日本,这就是这几个国家能够生产高精度机械设备的原因。日本的这种精密加工公司主要集中在新泻县的北纬43度线左右一带。这里面有气象学上的原因,日本人的精密工艺手艺是从德国人那儿学来的,当时政府在选取精密加工产业的地址时,选中了气候和德国比较相似的北纬43度一带,这一带湿度较小,温度也围绕在20摄氏度左右,最适合精密加工。当时没有空调设备,在生产车间安装空调设备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加工地选址时必须注意到温差问题,温差所造成的材料胀缩现象对精密产品的制造和组装有很大的影响。温差不仅对加工工件有影响,笔者见过的超精密磨床的床身都不用一般的铸铁件,而是用花岗岩,也是为了减少温差带来的影响。     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说小作坊这也不过分,但离开了这些小作坊,安田、森、牧野这些世界知名的机械品牌就不能成立。日本经济这十几年都不景气,但这些从事手工制作滑动用平面的公司从来没有受到过影响,因为这种行业是制造业的最根本,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来就只有不够,没有过剩的。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高精度加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只会不断增长而不会减少。   浪速制钉:小企业的大能量      手工加工绝对平面是一种绝对乏味、绝对辛苦,现代制造业却又绝不能缺少的劳动。实际上所有的制造业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浪漫的制造业。但是日本人的习性很适合从事这种乏味和辛苦的劳动。     大阪有一个叫“浪速制钉”的小公司,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制钉公司。制钉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浪速制钉当然也不是一直在做最简单的钉子,而是慢慢地从钉子进化到铁丝网、螺丝、螺帽,后来又购置了压延机,开始生产横截面不是圆形的异形铁丝和异形钉子。     大约是在1984年,有一个关系户问他们能不能做一种类似于把一根中空的铁管分成三部分那样的异形铁丝,当时的社长村尾雅嗣在外边进行营业活动时的口头禅就是:“你能画成图纸,我就能做成实物”,所以没有拒绝的道理,只好硬着头皮让关系户把图纸拿来看看。     三天以后,图纸来了,大家一看就傻了:1 000米的长度对于他们还不是问题,但是6毫米外径,3毫米内径,尤其误差是0.005毫米,要知道,到那时为止,他们制造的异形铁丝的误差是0.1毫米!现在精度就要提高20倍,而且交货期只有两星期。     既然说出了大话,而且接受了图纸也就只有制造这一条路了。连日连夜干了两星期下来,最后成品只有22公斤的重量,可是在反复的试制中,居然用去了5吨材料。但总算赶上了交货期,把合格的产品交给了用户。     1 000米的异形铁丝,按照常规就只值5 000日元,可是浪速制钉为了这1 000米异形铁丝花掉了380万日元。用户接到账单时吓了一跳,让他们解释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听完浪速制钉的解释以后,用户同意支付这笔费用,但有一个要求,就是浪速制钉要交出模具的图纸。     模具是制造的关键,公司所有的技术都浓缩在模具里面,浪速制钉拒绝了这个要求,说钱不要了,以后有什么活儿还想着我们就行。这样一来,用户又吓了一跳。几天以后,浪速制钉要求的全部款项都被汇到了浪速制钉的账上,这回轮到浪速制钉吓一跳了。     那个用户又来了,这次的要求是长度3 000米,后来又增长到了5 000米、10 000米,这时候市面销售的材料已经无法直接使用了,浪速制钉直接向新日铁求援。新日铁对这个特殊要求非常感兴趣,想知道这种异形铁丝究竟用在什么地方。最后浪速制钉总算知道了这是日本国际电信电话DDI的订货,用途是三根合起来作为越洋光缆的外保护套管。这种套管不仅可以抵抗深海的水压,还可以防止光缆被渔网、螺旋桨或者鲨鱼什么的弄断,另外就是出现故障,这种保护套管也可以把海水的渗漏控制在100米之内。     能够参加这个国家项目当然很光荣,但是浪速制钉反而没有了热情:如果是DDI这种大公司参加的项目,肯定同时在向不同厂家发订单以供测试,浪速制钉这样的小企业怎么能和众多的大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呢?这个时候,新日铁反过来鼓励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不要灰心丧气,和大企业竞争试试,并且答应向浪速制钉以优惠价格提供制作样品所需要的材料。   确实,DDI在向不同的企业发订单,这些订单也确实像浪速制钉猜想的那样只是供测试用,但因为浪速制钉的样品采用的是新日铁特制的材料,而新日铁是在知道用途的情况下向浪速制钉提供材料的,所以最后只有浪速制钉的样品能够经受住800大气压的水压和海水的腐蚀,被DDI正式选定为日本越洋光缆的外保护套管。在正式发下来的订单中,长度从样品时的10 000米变为了55公里和110公里等好几种规格,浪速制钉又投资了好几亿日元以购置大型压延机。到现在为止,浪速制钉所制造的越洋光缆保护套管的长度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     光是靠越洋光缆保护套管是不能吃饭的,但是在越洋光缆保护套管的竞争上战胜了大企业的成功为浪速制钉带来了名声和客户,虽然直到现在,浪速制钉也只有100多名员工,资本金也还是只有3 000万日元,也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但它已经成为压延异形管材、高压管材的专门厂家,成为大家有困难时肯定会想起来前往求援的地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