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量子通信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5-3-25 11:42
    0 个评论
    免费直播预告 | 面向未来量子通信与大物理研究:信号源为前沿科技而生!
    ​ ✦ 重磅预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利用量子纠缠和不可克隆性实现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正在重塑未来通信范式。大物理研究则通过大型科学装置(如LHC、SKA)探索粒子物理、宇宙起源等终极问题。两者深度交叉:量子精密测量助力引力波探测,量子网络支撑全球科研协作,共同推动人类认知与技术的边界。 在此背景下,德思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行业人士量身定制、精心打磨出 《面向未来量子通信与大物理研究:信号源为前沿科技而生》 ,为测试人员提供领域内前沿的热点知识及解决方案,期待您与我们的共同学习和成长! 4月8日4月10日 20:00 面向未来量子通信与大物理研究: 信号源为前沿科技而生 线上研讨会来袭! ✦课程预告 ✦精彩福利 活跃客户答谢奖 每一个积极参与、乐于分享的您都值得嘉奖!在研讨会期间,如果您在与讲师互动QA环节提出了精彩的问题,或是在评论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将在活动后选取最活跃观众,通过您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并送上 8.8/18.8/28.8元 的现金红包!
  • 热度 1
    2025-3-3 15:57
    165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25年开年,我国单向量子直接通信距离突破百公里大关,QKD组网成本下降60%,催生金融、政务千亿级安全市场。而大物理领域,超导量子计算与引力波探测的联姻,正颠覆传统科研范式。德思特为您精选量子通信与大物理行业的最新热点,与您一起洞见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先机! 一、104.8公里标准光纤量子直接通信突破 2 月,中国科研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实现104.8公里标准光纤量子直接通信稳定传输,速率2.38千比特/秒,连续运行168小时无误码。该成果源于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框架重构,通过提出单向传输架构、融合信息编码与密钥协商、开发动态自适应掩码编码技术等,解决了传统量子密钥分发的问题。工程上还研制出集成化量子态调制解调器,实现与现有光纤通信系统波长复用,建立全自动补偿系统,满足工业级部署要求。 二、江门中微子实验即将运行 建于地下700米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项目预计2025年8月完成全部灌注任务,开始正式运行取数,将在中微子物理研究方面提供大量关键数据,助力科学家揭开微观世界的更多秘密。 三、Willow实现量子纠错领域的重大突破 谷歌发布了全新的超导量子处理器Willow,实现了量子纠错的“低于阈值”里程碑。Willow芯片首次实现了“低于阈值”的量子纠错,即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的同时,错误率显著降低。具体而言,当量子比特阵列从3×3扩展到5×5再到7×7时,每次扩展都能将编码错误率降低2.14倍。Willow在随机线路采样(RCS)基准测试中,仅用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一项计算任务,而当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耗时10²⁵年 四、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全球首个量子加密5G卫星通信“两星三网”融合试验 2025年,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量子通信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电信研究院已在合肥、雄安、上海等15个重点城市建成量子城域网,其中合肥量子城域网是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网,包含8个核心网站点和159个接入网站点,光纤全长1147公里,服务近500家单位,并完成了全球首个量子加密5G卫星通信“两星三网”融合试验。该试验融合了量子卫星密钥分发能力和高通量卫星通信能力,打造了5G移动通信网、量子卫星密钥分发网和卫星宽带通信网的三网融合应用。 五、直接数字合成DDS直接生成多载波信号 德思特合作伙伴Spectrum在2024年为其16位AWG系列推出了一种新的直接数字合成器(DDS)选项,能够直接生成多载波信号,每个载波都具有精确的频率、幅度和相位,从而实现对激光束数量、位置和强度的精确控制,极大地减少了在单个输出通道上生成一个或多个正弦波所需的复杂性和数据点数量。这种功能对于量子研究中的原子操控、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通信及大物理研讨会 德思特即将在4月开展量子通信与大物理主题的线上研讨会,您是否好奇: ✓ 量子通信和大物理的前沿技术? ✓ DDS信号源与AWG如何成为量子通信的“隐形引擎”? ✓ 行业爆发期,企业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 点击下方链接,立即填写问卷,定制您的专属研讨会议题! https://wj.qq.com/s2/18221498/7e7d/
  • 热度 19
    2013-1-7 11:08
    2228 次阅读|
    2 个评论
    科学家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 量子技术 领域的进展──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 磁性 新状态,可望催生 量子通信 与 存储 方案。   量子通信是以量子缠结(entanglement)为基础,这不是依赖信息传输,而是一个近乎瞬时的方式传播信息。其原理是当某个粒子(particle)的状态改变时,会轻易改变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而量子存储则是另一种能以更小规模(scale)储存信息的方式;也就是说相同的容量空间,能容纳更大量的信息。 据了解,MIT所发现的新磁性状态来自一种名为“herbertsmithite”、用以作为量子自旋液体(quantum spin liquid)的合成晶体;这意味着固态晶体内部会仿效磁定向(magnetic orientations)液态通量(liquid flux),形成微小量子态。 MIT物理学家是在实验室内合成出纯净的“herbertsmithite”晶体;图片中的晶体花了10个月的时间长成,长度约7mm,重量0.2公克(来源:Tianheng Han) 不过目前以上研究仍然属于高度理论性,MIT研究人员表示,此技术要应用在现实世界,恐怕还需要好一段时间。 本文授权翻译自EE TIMES,谢绝转载 原文链接: http://www.eet-china.com/ART_8800680216_675277_NT_1a50f593.HTM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