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融合

相关博文
  • 热度 15
    2015-3-23 21:37
    1442 次阅读|
    2 个评论
    2014(ARM)移动处理器与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       1973年4月3日,人们看到一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奇怪的对着一个有两块砖头大的东西在在跟人对话。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自己正见证了移动通信鼻祖——手机的诞生。打电话的人正是手机的发明者,摩托罗拉工程技术员Martin·Cooper。八年后,1981年8月12日,IBM的5150诞生,标志着PC时代的来临。到了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使用ARM 610 RISC CPU,被认为是PDA始祖的Newton Message Pad。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预见未来手机、电脑、PDA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当人们对于PDA的称呼代之以MID时,PC正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智能手机也渐渐取代功能单一的功能手机。2010年1月27日,继推出Iphone后,苹果发布了其跨时代的产品ipad。而在之后短短几年里,智能手机平板开始了飞速的发展,而经历了三十年的洗礼,PC此时已垂垂老矣。后PC时代已将开始,彼时的愿景,已成为今时之开端。        互联网、智能、融合成为了后PC时代的关键词。作为时代开创者的苹果,以其封闭稳定的IOS系统,成为开启后PC时代最为瞩目的公司。另一端,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以其开放性及众多公司的参与,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智能终端系统。源于把握时代的颠覆性创新,此时的苹果正走向鼎盛,封闭也使得苹果占取了行业最主要的利润。封闭者也许正被开放者所取代,此消彼长,Google系统正为更多的创新源提供广阔的土壤。旧时代微软在走向衰落,规则被击碎,在这个战略无用,产品为王的时代,智能设备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出现和颠覆人们的生活。      后PC时代,智能设备的发展,除了有IOS和Android等日渐成熟的移动系统外,成熟的硬件体系架构也不可或缺。1936年图灵在《可计算数字及其在判断性问题中的应用》中阐述了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图灵机。经历进七十年论证、实验、研制、发展,如今的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桌面端到移动端,ARM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PC处理器数十年才完成的,由单核到双核到四核再到众核的发展。与移动系统双星闪耀不同,通过IP授权的方式,高通、德仪、三星、联发科等众多公司参与,使ARM成为移动处理器的代名词。      ARM公司的前身是由Andy Hopper、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师Chris Curry共同创办的Acorn Computer。由于当时研发能力有限,Acorn公司只能开发晶体管数较少的RISC处理器,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设计了第一代32位,6Mhz处理器 ARM1处理器。由于市场认知不足及资金流问题,Acorn很快被当时的IT巨头Olivetti收购了。在Olivetti公司Andy提出了安迪共同财富创造框架。在此背景下,1990年11月27日,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被分拆出来,正式成为一家独立的处理器公司。通过独特的商业授权模式,ARM获得了其发展最广阔的土壤,并逐步成为最流行的嵌入式处理器。到如今拥有数百家授权伙伴的ARM,目前,其授权产品累计销售超过500亿颗。       除了拥有最为流行移动处理器架构,ARM也拥有自己的GPU Mali系列,但是移动GPU却不是ARM的天下。就像PC时代对于极致视觉体验的追求,成就了玩家心中的NVIDIA和AMD一样,数十倍于摩尔定律发展速度的移动GPU,为近年来超出传统PC视觉体验需求的移动终端,提供了性能保障。不同于高主频、架构复杂、长于综合运算的CPU,GPU主频较低、架构简单、长于简单并行处理运算,确定其易于研发,并造就了市场上移动GPU的百花齐放。Mali系列、Imagination的PowerVR SGX系列、高通的Adreno系列、NVIDIA公司的移动GeForce系列、Vivante公司的GC系列、三星也筹划研制中的移动GPU等。由于CPU上的同质化,GPU也成为决定并区分移动处理器性能的关键因素。       移动终端的应用离不开互联网,而决定移动处理器市场的重点,可能并不是CPU和GPU。由于技术门槛高,移动处理器技术只被少数公司掌握。而截止2014年上半年,能够在市场上广泛量产的4G SOC仅有高通一家,下半年,高通发布其全球首款支持Cat.10,采用 20nm制程的Gobi 9x45基带芯片。同时,MTK面向高端的4G产品也顺利推出,年内获得威睿电通CDMA2000技术授权,使MTK也具有了4G全网通的实力,此时高通也拉低了低端芯片的价格,移动芯片两强之争在高低端同时打响。此外Marvell、博通、爱立信、华为海思、中兴、展讯、联芯、重邮信科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伴随着新老交替,4G技术丰富发展,也为移动互联网建设了广阔的高速公路。        后PC时代打破了Wintel联盟,使得智能设备的软硬件多极化发展,也为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活力。蓝色巨人不得不考虑放弃传统X86处理器高额利润,作为追赶者向ARM发起挑战。风生水起的ARM,向上与AMD、Google、Marvell等厂商的合作,开始推出能耗比突出的ARM架构服务器产品挑战Intel。向下布局快于Intel的ARM,也在2014年9正式发布其能耗比更佳,可应用与可穿戴设备的32位Cortex-M7嵌入式处理器。而作为追赶者的Intel,借助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首先针对移动市场的14nm Broadwell-Y系列处理器,在能耗比上将领先同期ARM产品。此外,扶植深圳中小制造商,对Windows及Android双系统更好的支持,推出LTE SOC XMM7260等,使蓝色巨人有机会与ARM在未来移动领域分庭抗礼。在X86领域一直遭到Intel打压的AMD,VIA也欲借ARM寻求自己新的发展良机。通过ARM及x86 pin to pin兼容同样的硬件AMD天空桥计划,VIA也在开发同时兼容X86和ARM指令的处理器。曾经的MIPS在被Imagination收购后,今年也发布了针对主流市场的I6400处理器IP,预计年底会广泛开放授权。他们似乎都给未来硬件发展种下了更多的可能。        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旋流,不断吞噬着整个世界,他正在一步步消灭传统行业,一步步深入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公司、企业、组织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使我们日常生活、出行、穿着等方方面面在发生变化。无论他们是否情愿,对移动移动互联网的接纳与否,将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兴衰。       打破PC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ARM,在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里都将是移动领域最大的宠儿。后PC时代或者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终会结束,进入下一个进程之时,又会是什么组织会像当年的Intel、如今的ARM这样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        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将更广泛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生活变得无比丰富之时,我们对于简单、自然也会更加向往。面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无所适从亦或拥抱变化,而那些拥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存在而不被感知、至简理念的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或将在此时打动我们的心灵,但同时移动互联网又需要更丰富创意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 热度 48
    2013-3-26 16:19
    2881 次阅读|
    17 个评论
    品水果之联想——企业用人之道
      今天,到市场购物,在过秤定价的平台上放着两三盘包装好的枇杷,个儿不大,却个个圆润、色泽鲜,感觉不错。首先潜意识就在提醒自己:这些可都是架上收下来的尾数商品,一般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商品了,所谓处理品(也叫促销吧),便宜大甩卖。   我凭着对水果目视后的直觉,买了一盘。   回到家,坐在阳台上,微风荡漾,小雨绵绵,用手包了一个,啊!甜!香!爽!,接着一个、一个,和家人你一个,我一个,一口一个好。   一边品味,一边联想。先是想到60年代,我舅舅就几乎是每一次买水果都是水果摊上的处理品,一直我都认为是生活困难时期迫不得已。但是,确实好吃,也不以为然。   在想到,偶尔也买这样的水果,想来也是,真是从来没觉得不好吃。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突发奇想,细想也有道理。好,到网上查询看看,还没查,先说来听听。   先看看这最后一个吧!刚一剥皮,才想到拍个照片。   近看,真得不错吧!   让我想出来的理由就是这些之前被人们挑选剩下来的个头不大的枇杷,应该都是采摘时不够成熟的枇杷,但是在架上一大家族的融合之中,吸纳了家人们发送出来的间接的营养,成熟了。当然这些年轻人也把自身的旺盛之精髓间接给了他人使其保鲜(你不觉得往往买回家的几个水果很不经放而容易坏吗?)。    由此,联想到了企业用人。   企业招聘人员,一定有不够常熟的人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   企业经营管理者搭建组织构架、作业平台、作业资源、作业环境,提供了作业。   接下来就是在这个融合的大家族中,各尽所能,完成作业。   自然越成熟的人,完成作业越顺利而有效率,同时其言传身教,就把养分发送出来。   当然越不够成熟的人,完成作业越困难而低效率,同时也就为克服困难和提高效率而更大干劲儿和刻苦,就把积极的冲力发送出来。   可见,两方面的人自然形成了互促的作用。   成熟的人发出养分供不够成熟的人吸纳,同时收到不够成熟的人冲力的激励,而更趋于成熟。   不够成熟的人发出作业冲力供成熟的人吸纳,同时收到成熟的养分,而不断趋于成熟。   这种互动的自然规律,一旦形成,企业就一定成长壮大而成熟,就是你我他共同成熟。   企业总有结束的一天,就好比一架水果卖完了。人人都成熟了,到另一企业就是成熟的人。
  • 热度 38
    2013-3-25 21:46
    2906 次阅读|
    5 个评论
    品水果之联想——企业用人之道
      今天,到市场购物,在过秤定价的平台上放着两三盘包装好的枇杷,个儿不大,却个个圆润、色泽鲜,感觉不错。首先潜意识就在提醒自己:这些可都是架上收下来的尾数商品,一般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商品了,所谓处理品(也叫促销吧),便宜大甩卖。   我凭着对水果目视后的直觉,买了一盘。   回到家,坐在阳台上,微风荡漾,小雨绵绵,用手包了一个,啊!甜!香!爽!,接着一个、一个,和家人你一个,我一个,一口一个好。   一边品味,一边联想。先是想到60年代,我舅舅就几乎是每一次买水果都是水果摊上的处理品,一直我都认为是生活困难时期迫不得已。但是,确实好吃,也不以为然。   在想到,偶尔也买这样的水果,想来也是,真是从来没觉得不好吃。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突发奇想,细想也有道理。好,到网上查询看看,还没查,先说来听听。   先看看这最后一个吧!刚一剥皮,才想到拍个照片。   近看,真得不错吧!   让我想出来的理由就是这些之前被人们挑选剩下来的个头不大的枇杷,应该都是采摘时不够成熟的枇杷,但是在架上一大家族的融合之中,吸纳了家人们发送出来的间接的营养,成熟了。当然这些年轻人也把自身的旺盛之精髓间接给了他人使其保鲜(你不觉得往往买回家的几个水果很不经放而容易坏吗?)。   由此,联想到了企业用人。   企业招聘人员,一定有不够常熟的人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   企业经营管理者搭建组织构架、作业平台、作业资源、作业环境,提供了作业。   接下来就是在这个融合的大家族中,各尽所能,完成作业。   自然越成熟的人,完成作业越顺利而有效率,同时其言传身教,就把养分发送出来。   当然越不够成熟的人,完成作业越困难而低效率,同时也就为克服困难和提高效率而更大干劲儿和刻苦,就把积极的冲力发送出来。   可见,两方面的人自然形成了互促的作用。   成熟的人发出养分供不够成熟的人吸纳,同时收到不够成熟的人冲力的激励,而更趋于成熟。   不够成熟的人发出作业冲力供成熟的人吸纳,同时收到成熟的养分,而不断趋于成熟。   这种互动的自然规律,一旦形成,企业就一定成长壮大而成熟,就是你我他共同成熟。   企业总有结束的一天,就好比一架水果卖完了。人人都成熟了,到另一企业就是成熟的人。
  • 热度 20
    2010-4-11 21:13
    2406 次阅读|
    2 个评论
      作者:磐石之心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融合”的话题,无论是手机企业、PC企业、电视企业都在发生融合,融合的焦点是互联网。但是只是从单一的产品品类去看融合趋势,还是有些不够过瘾。 2010年4月7日,有机会参加三星中国论坛,让我再次深刻的认识到IT产业的融合大势已经如同狂风暴雨般来袭。在这次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三星中国论坛上,可能很多人看到的是三星绚丽的3D电视、强大的Bada手机、迷你的摄像机、电子书等等。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IT产业融合的未来。下面就简单谈几个方面的融合: 其一,三星电子合并三星影像,部门之间融合。 与2年前成立的三星影像公司本来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在2010年3月被并入了三星电子。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三星已经发现无论是手机、PC、打印机、数码相框都正在与数码相机、摄像机之间开始出现关联。 将影像部门融合到三星电子,可以有利于发挥影像与手机、PC、打印机、数码相框之间的协同效应。比如,手机与数码相机之间可以无线传送照片,数码相机与数码相框、打印机之间都可以无线传输照片。 其二,电视与PC、手机之间的融合。 当前,很多电视企业都在做互联网电视,基本上都是建设一个网站,然后让电视用户可以登录网站下载电影、音乐等资源。这是否就是互联网电视的最新标准呢? 在三星中国论坛上,我看到一个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互联网电视。一款类似于手机的遥控器,可以轻松的实现遥控电视,还可以与电视同步播放节目,可以使用 skype打电话,而且这款遥控器还具备像手机一样大小的屏幕,支持手指触摸操控,这哪是遥控器,分明是一部手机。 而电视却可以像很多智能手机、PC那样下载APPS应用安装到电视上,可以是炒股软件、游戏软件等等,任你选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三星将电视与手机、PC 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融合。 其三,自造Bada平台,手机硬件与软件、网络融合。 当iPhone风靡全球,Android突飞猛进,windows phone7问世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手机将是OS决定胜负的时代。我还曾认为三星会甘愿为OS提供商打工,没想到三星自起炉灶,推出了Bada平台和Wave手机,实现了手机硬件与软件的融合。 而且三星也希望通过samsung Apps为第三方客户端程序开发者提供基于Bada的开发平台,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应用。现场我也体验了Wave手机,反应速度、屏幕色彩、上网功能、拍照功能、操作便捷性都不次于Android。   IT产业融合时代的竞争砝码 以上是我对三星论坛的真实感受,而且笔者认为IT产业的未来必然属于融合。肯定有人会问:到底企业如何应对融合时代的竞争呢?哪些企业具备领先的优势? 可能经历了技术集成化趋势和山寨浪潮之后,很多人对“核心技术”已经不屑一顾,认为抄袭和山寨可以让一切皆有可能。的确,技术的集成化让很多企业可以没有技术,只要有生产线,然后模仿一下,制造一个概念,接着组装产品上市即可。无论是液晶电视、非智能手机、普通PC都是如此。 但是在IT产业融合时代,核心技术无疑会再次成为企业竞争的砝码,因为只有具备技术的企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融合。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互联网与电视之间的融合,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为电视开发软件平台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这个软件平台具备强大的兼容性,以及庞大的APPS开发者的支持,而这一切都需要核心技术。而不是简单的给电视加一个上网模块,然后与视频网站合作一下,提供点电影下载,就算是互联网电视。 当很多企业还在为液晶面板的生产而奔波的时候,三星已经开始量产3D LED电视,这是因为三星具备核心技术上的积累,所以才可以最先实现3D技术与电视的融合。同样,当众多手机企业慨叹windows mobile授权费过高、Android技术复杂,面对手机硬件与软件的融合,手机互联网化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星做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平台Bada,这也是核心技术的体现。总之,IT产业融合时代企业的竞争又回到了核心技术之争,这种回归让众多没有技术积累,只追求零贴现率和产能的企业被边缘化。 那么,到底哪些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呢?很明显,首先这家企业要具备融合所需的产品线,如果你只有手机,或者只有电脑,那你将很难发挥融合优势;其次,这家企业要具备融合所需的技术积累,因为这是IT产业融合的催化剂。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企业有哪些?大家可以自己数一数。 中国IT企业的未来令人担忧 当前中国的主要能力都体现在制造业上,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人口众多,制造业有利于解决人口就业问题。但是也同样带来了低利润率,为国外企业打工的弊端,比如,我们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只能赚1美金,而美国公司可以赚到9美金。在制造业横行的时代,我们污染了自己的环境,消耗了我们的资源,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最近,在中国谈的最多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其中向信息化技术方面转型成为国家战略。对此,很多中国人认为山寨可以救国,可以成为中国的支柱。比如,iPad刚在美国上市,就有山寨iPad在中国上市。山寨的速度和市场敏感度真的很强。但是产业融合时代,比拼的并非只是简单的制造,而是从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融合,当技术再次回归的时候,无疑给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当头棒喝。 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组装和制造发展经济,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在技术上有任何的投入,而且当全球技术专利壁垒越来越高的时候,中国企业的转型变得无计可施。当我们的海尔、TCL、创维、海信、联想,还在考虑如何更低成本的制造产品的时候,外资品牌已经开始布局融合技术的相关专利,无论是互联网手机、云计算技术,还是互联网电视。 产业融合的未来是美好的,可惜对于中国IT企业来讲却是致命的!     花絮:   美女是三星论坛的甜点   冯导在现场照本宣科    
  • 热度 17
    2010-1-20 10:09
    1730 次阅读|
    2 个评论
    作者:In-Stat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经理 管黛 三网融合在政策上终于破冰了,最终谁会获益呢? 广电的优劣势:拥有内容资源和6千多万有线电视用户资源;但只有单向网络,双向改造刚刚开始,传承于传统单向广播模式,缺乏计费、互动平台,而且地方各自为政,没有全国统一运营平台。 电信的优劣势:超过1个亿的宽带用户资源,全国统一的双向、互动运营平台,可以融合移动网络;但缺乏内容牌照和资源。 总体来说,中国的广电企业做电信基础业务比较难,基础设施搭建的成本高、周期长,很而且在一盘散沙的运营格局下,行动也比较困难。而电信企业试点IPTV也有几年经验,如果能顺利获取内容资源,行动应该比较快。三网融合,其实就看谁能快速占领用户的界面。   点击浏览更多 管黛 博客文章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