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o2o

相关博文
  • 热度 33
    2016-5-13 17:58
    1767 次阅读|
    1 个评论
    今日,滴滴出行宣布最新一轮融资进展,其中,苹果 10 亿美元参与本轮投资,这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也是苹果首次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 关于这次投资有哪些关键信息值得关注呢?   1 、苹果第一次投资 O2O 或者服务类公司,与苹果核心业务关联不强,但谁都知道这是未来,迷失的库克全新的尝试。 为什么舍近求远投资滴滴而不是 Uber 呢? Uber 已获得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投资,站队完毕。当然,苹果投资滴滴再次表明中国 O2O 市场的前景之光明;   2 、不是苹果第一次投资中国公司,但 第一次 10 亿美金级 的中国投资,并且是 第一次投资互联网公司 ,并且可以相信,这对苹果只是开始,库克在去年访华时就说过“有些人对中国经济有些担忧,但我们不会,我们将继续在华投资,并且只做长期投资”;   3 、大量开展投资让财报萎靡的 财报更加漂亮 , iPhone 等核心硬件业务销量萎靡不振,又有大量的现金流,投资获取收益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最终效果就跟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夕做的事情一样,买买买,财报将会十分亮眼;   4 、 苹果确实很有钱 ,第一季度末拥有 2329 亿美元现金和有价证券。但 10 亿美金级投资依然罕见,之前有 32 亿美金收购 BEATS ,这次 10 亿美金投向中国公司,并且对其而言是陌生行业,所以依然算大手笔;   5 、苹果 90% 的钱在海外,离岸投资或有 避税 考虑,滴滴已经是一家准上市公司,用中国的钱投资,在美国上市之后套现,不失为一个避税途径,事实上苹果过去一直被指在处心积虑地避税,当然这是企业正常行径,无可厚非。   6 、与滴滴合作有利于推广其 Apple Pay ,甚至布局智能汽车,不过这显然并非重点,对苹果而言,通过投资一个出行服务去布局支付或汽车战略,太绕路了,况且滴滴的支付场景已经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圈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是好听的故事,但不是真正的重点。   最后一个词点评苹果投资滴滴:《 LOST 》。   苹果近年来在中国布局盘点     苹果产业链遍布全球,下面盘点中国内与苹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   富士康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 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总裁郭台铭。   富士康还有另一个身份:苹果的代理生产商。   富士康负责苹果产品最后的组装,苹果需要的零件,比如硬盘,显示器,交给富士康,组装成 iphone 之类的产品,这个过程苹果全称监控。   富士康在中国一共设有 6 个组装工厂,分别位于深圳( 2 家)、上海、成都、郑州和太原。另外,富士康还在南美的巴西圣保利设了 1 个工厂。   iPhone 的背面都会印着“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 Assembled in China (由加州苹果公司设计,由中国组装)”,而这背后,还得感谢以富士康为首的中国工厂们。每一次新一代苹果手机的发售,我们会看到如潮的好评和趋之若鹜的买家。但我们知道,这些手机就在我们身边组装制造,出自这些月薪 2-3k 的工人之手。   而除了富士康,为苹果代加工的中国厂商还包括:   和硕科技   这是众多苹果用户——尤其是 iPhone 用户都比较熟悉的名字,这家隶属于华硕集团的子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和昆山两个城市分别建立了一个组装工厂。   广达电脑   我们对这家厂商也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它也是众多苹果产品(包括 Apple Watch )的组装之地。目前,广达电脑在上海、常熟以及美国加州的费利蒙都分别建立了一个组装工厂。   纬创集团   这也是 iPhone 的组装厂商之一。比如苹果最新推出的 iPhone SE ,除了富士康之外纬创也有一部分生产订单。纬创集团的中国工厂设在昆山,有且只有一个。   仁宝电脑   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制造笔记本电脑,同时也负责组装 iPhone 和 iPad ,是 iPad Air 、 iPad Pro 以及 iPad mini 的主要代工组装厂商之一。仁宝电脑在中国的工厂设于昆山。   伟创力   这也是广达电脑之外,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设有工厂的苹果代工厂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苹果组装“垃圾桶” Mac Pro 。在当前的 Mac 产品线里, Mac Pro 也是一款主要在美国生产组装的设备。伟创力在美国的工厂设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比亚迪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名字。据了解,早在 2010 年比亚迪就已经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之一,目前这家公司为苹果供应电池,其工厂位于深圳。   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是手机防护玻璃,被装载在包括苹果 iPhone 、三星在内的大量智能手机之上。从苹果推出第一代 iPhone 开始,蓝思科技就已经是其玻璃防护屏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之后 iPad 掀起平板电脑潮流,公司又切入相关产业链,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蓝思科技坦言,未来若苹果、三星稍有闪失,蓝思科技不排除出现上市当年业绩波动、下滑、营业利润同比下滑 50% 以上的可能。事实上,蓝思科技 2014 年净利润降至 11.76 亿元,同比下降 51.79% ,已经为公司提了个醒。   所以,对于蓝思科技来说,苹果链可谓是其生命链,与其生死相连。   智能硬件公司: DADCARE   母婴智能硬件一直是巨头垂涎的热门行业,而苹果对该领域的技术钟爱已久。   上月,苹果传出内部消息: 苹果意向收购中国智能硬件公司 DADCARE (中文名“爸爸宝护”), DADCARE 公司是一家以孕妇和婴幼儿的智能硬件研发和婴幼儿情绪表情识别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拥有几十项全球发明专利。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投资谈判进程和投资金额。按照苹果公司投资惯例,对于小型技术公司的收购,都不会对外披露收购意图和计划。     中国作为苹果最大的市场,一直是苹果赖以生存的宝地。而苹果对于中国公司的投资,对于双方来说,意意义都会相当深远。 对苹果来说,投资中国将是其扩大全球战略的必要手段;而对于接住苹果橄榄枝的中国公司来说,这是其得以发展壮大的黄金机会。 将来,苹果还会投资中国公司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而它会投资哪些公司呢?我们还拭目以待。
  • 热度 25
    2014-5-19 13:14
    94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原标题:阿里布局O2O,“2”才是关键          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筹集10亿美元资金,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终于走到了上市。          在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中,收购是沿途不可忽视的风景,在阿里生态的宏大拼图中,O2O则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涵盖餐饮、电影、酒店、购物等在内的多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O2O被业界一致认为是继电商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阿里O2O战队已浩浩荡荡。在BAT中,阿里最早涉足O2O,2006年就收购了本地服务网站口碑网。2009年支付宝钱包上线,比百度地图(移动版本)早1年,比微信早2年。美团、丁丁优惠、新浪微博、陌陌、穷游网、高德地图等,也在阿里的O2O投资之网中。          在2014年伊始,阿里巴巴就组建了O2O事业部,并对外宣布了“千军万马”和“四通八达”的O2O战略构想。所谓“千军”即今年将有近5000家品牌商进入到整个阿里O2O战略范围中,包括线下10亿以上销售额、100家以上门店的公司,都在阿里巴巴O2O考虑范围之内。“万马(码)”则指的是二维码计划。阿里巴巴相信未来所有场景里面都会有二维码,品牌、店铺、导购员、会员、支付都有二维码身影,而所有人借助二维码分账功能变成淘宝客。“四通八达”则是阿里巴巴将“千军万马”联系起来的手段。          阿里巴巴集团O2O项目组资深运营专家刘灿认为,过去阿里巴巴只做线上网购的时候,看着线下各种商家“在水里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现在阿里巴巴也下水了,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商家的游泳姿势这么多。”          他强调,阿里巴巴做O2O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和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大地”,帮平台上的消费者、商家、服务商活得更好、更滋润。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葛甲则认为,阿里做O2O的逻辑不对。“阿里采用的商业逻辑还是原来的产生入口、建立生态,让传统企业都上线进行投入,然后把这个生态做大。阿里主要是用疯狂的促销吸引眼球,并没有站在线下商家的立场为他们的利益考虑。”葛甲对笔者说道。          线上的巨头正在极力炒O2O概念,只是在快速圈地,并没有花费经历为线下商家真正创造价值、提供服务。一位营销从业者表示。          葛甲认为,阿里一直在说O2O,但实际的投入力度并不同步。这和阿里面临上市,业务不能变动太大有关。很多时候只能维持现状,等待将来上市后再做大的调整。这也是阿里O2O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阿里的O2O尚须改进,包括能不能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物流,能不能做好本地化的网店等方面。           对于如何做好O2O,阿里巴巴B2C、O2O项目品牌商负责人天机曾说,O2O不仅是online to offline, O2O还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要不OK to OK,要不Over to Over。 OK to OK 是,如果你的线上做得很好,你的线下也做得很好,两者融合起来更加好。如果你的线下本来就在萎缩,本来就做得不好,线上也做得很烂,现在忽然想借助O2O 把二者给激活,这就是Over to Over。          有业内人士认为,O2O的交易场景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如果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做得不够好,依旧无法实现突破。          葛甲则认为,实际上O2O应该帮助传统企业顺利走到线上,要顾及传统企业的利益,不要本末倒置。最重要的不是第一个“O”,也不是最后一个“O”,而是中间的“2”,这个桥梁要好好搭建起来。          转载自中国硅谷在线
  • 热度 32
    2014-4-14 09:51
    1511 次阅读|
    2 个评论
    企业微信营销生死拷问:你想做什么,清楚吗? 在追求微信营销的路上,很多企业一直在模仿却从未有超越,因为他们常常只是抓住了工具却忽略了工具两端的人,企业自己与用户。我常常告 诫企业管理者,当你决定做微信营销时请问自己6个问题,如果想清楚了,无论你接下来做还是不做你都成功了一半,否则也许最后你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那么 我们来逐一细说这事关微信营销命脉的6大问题吧。 (扫一扫让你的企业添个家,摆摆官威吧!) 拷问:你想做什么,自己清楚吗? 企业想通过微信实现什么功能,或达成什么商业目标?这看似一个废话问题但很多企业就是没弄清楚。经常有企业问我,你能告诉我微信有什么价值吗?或者我们企业可以 在微信上做什么?也许有人回答我们就想通过微信卖东西,跟粉丝互动,搞搞客户关系管理。假如把销售作为商业目标,那如何来考量目标达成呢?这时企业会说, 不就是销售额,订单数,到店人数吗?真的如此简单那为何仍有许多企业一头雾水呢?现在我们要回答“你想做什么”必须解决2个问题,第一搞清楚微信自身的价 值和用户需求,然后再将确定的目标分解为指标,如此才能让微信营销的商业目标靠谱落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企业需要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到底有什么价值。这里总结了它的5大商业价值,基本上涵盖了企业所有的需求。 一丶作为移动营销平台 1) 可以实现销售引导,及时快捷的把产品或服务信息送达粉丝促成交易,实际上是缩短营销周期;2)可以实现品牌传播,通过微信粉丝不仅可以接受品牌信息还可更 方便参与品牌互动活动,增加互动从而深化品牌传播;3)可以实现活动促销的最大曝光,能及时有效的把企业最新的促销活动告知给粉丝用户,降低企业营销成 本; 4)可以实现O2O营销的闭环,线上与线下营销的互通是必然趋势,而微信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更便利的通道。 二丶消费者调研的平台 1)对于产品调研是每个企业制定经营策略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型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产品研发部门来负责,以往通过第三方公司发放问卷或者电话调研,不仅面临着成本高而且数据不精准,而通过微信直接触达粉丝用户,企业不仅可以自主接触更是省去大笔经费。 2)用户体验的调研,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用户体验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包括了产品体验丶服务体验丶品牌体验丶物流体验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可以通过微信粉丝实时的反馈,这将非常有利于企业做好运营调整。 三丶客户CRM管理价值 很 多人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CRM就胡乱把微信作为CRM平台,其实远远没有做好。CRM的核心是通过自动化分析来实现市场营销丶销售管理和客户服务,从而降 低营销成本丶缩短营销周期丶提高用户满意度。如此来看微信实时免费触达用户本就缩短营销周期并降低了营销成本,与邮件和短信相比不仅更快也更省钱。微信作 为用户天然的沟通工具,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与企业沟通的体验和成本,特别是将微信与企业原有的CRM系统结合实现多人人工接入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四丶移动官方网站 PC 时代企业需要官网提供信息查询,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依然需要这样的官方网站。而且用户不需要通过百度搜索或输入网址来访问,只需记住企业昵称搜索微信公众 号就可以获得企业介绍丶产品服务丶联系方式等信息。如关注了顺丰微信账号即可微信查询快递状态,而不需要登录网站查询,节省了用户才在手机与PC端的切换 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微信上承载移动官网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入口。 五丶移动电商渠道 未 来的零售一定是全渠道,企业需要尽可能让消费者随时随地的方便购买到产品。假如,他在玩微信时候突然想买一件衣服,可以不用跳出微信而直接在美特斯邦威丶 杰克琼斯的微信上实现下单购买,更不需要下载他们的App或跳转到天猫等渠道购买,这就是用户体验。也由此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成为企业移动电商的渠道之一, 实现选择下单和支付交易,甚至物流查询丶客户服务就更是完美体验了。 当企业深深理解了微信公众平台背后的每种价值,然后结合消费者的需求来 确定希望通过微信提供怎样的服务,而这就是企业要在微信上做的工作,解决用户的痛点。所以微信上做什么一定不是拍脑袋决定,一定是研究了工具的价值和用户 的需求,然后评估自身能力后确定。试问自己,我们的企业真的有这样思考来做吗? ▍指标狠重要:营销目标的数字化分解 除了思考清楚要做什么?更要考虑如何评估商业目标的达成,毕竟营销是需要ROI回报的。如果把它作为营销平台实现销售卖货,那如何一步步衡量评估这个目标呢?谁又应该对这个目标负责呢,团队成员该如何分工呢? 我 认为,凡是不能分解成指标的目标都是失败的,凡是不能量化的指标都是无效的,最后不能责任到人,所以定了商业目标更要进行指标分解。如果目标是增加产品的 销量,那么考核的关键指标可以是流量丶到店人数丶咨询量丶客单价丶转化率等;如果目标是提高品牌曝光量,那么考核的关键指标可以是粉丝数丶转发数丶阅读率 等。以此类推将商业目标进行指标分解,这样才能最后真正落地执行。而且指标还会被分为关键指标和次重要指标,比如相对提高销售这个商业目标,流量是关键指 标,而粉丝数就是次重要指标,次重要指标不直接反映目标结果,但是会影响目标结果,需要纳入评估考虑。 转自:品途网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