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音效

相关博文
  • 热度 25
    2020-3-11 16:14
    2977 次阅读|
    0 个评论
    作者: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 Omar Huang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放大我们输出声音信号的设备,也就是喇叭本体,而放大器还可分成前/后级放大器、KTV放大器、耳机放大器等等。在本篇文章,我们将介绍AV功率放大器或称AV功放。这台放大器本身已集合所有操控功能,让一般用户能轻易上手,而它的主要特色能让A(audio,音频、音响) 与V(video,音频、图像) 集合在一台机器上,虽说音质可能比不上专门的放大器,但对大部份使用者来说是最为方便的选择。此外,AV 功放重要的功能还包括杜比跟DTS两种环绕声道技术的处理器。 什么是杜比(Dolby)和杜比音效(Dolby Audio™)? 时间追溯到1965年,一位美国工程师——Ray Dolby于英国成立了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ies Inc.)。归功于他发明的噪音衰减技术,不仅让音效的质量提升,也让专业使用者与一般消费者都能轻松获得听觉的盛宴。 杜比音效(Dolby Audio™)在当代已被广泛使用在影院、家庭、手机等硬件设备中,透过广播、下载、实时串流(直播)等方式,为使用者提供丰富清晰与惊心动魄的听觉体验。此外,杜比音效技术还可支持多达7.1声道的环绕音效,无论在电视、电影、音乐、或游戏,都能让用户体验到多层次音效。 杜比数字技术、杜比数字+、与杜比 TrueHD的区别 Dolby Digital Plus基于杜比数位(AC-3)技术;该技术是目前电影、广播、家庭影院环绕声的制定标准,Dolby Digital Plus 又称 E-AC-3(是Dolby Digital / AC-3 的加强编码系统),不仅提升了带宽且能达到 7.1 声道。而Dolby TrueHD 则是一个基于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的无失真编解碼格式,在多数的蓝光电影都是使用该技术。 杜比数字的三种传输带宽比较表杜比数字(AC-3) 、杜比数字+ (E-AC-3) 、杜比TrueHD AV功放的杜比测试 在全球多声道技术市场中,杜比因其高质量的多声道技术一直独领风骚,大多数使用者也视杜比认证为音频技术的最高标准。然而,对于想取证的厂商则需要事先完成由杜比所提出的自我检测(self-test),目的是为了降低在认证测试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自我检测包含了两项测试:聆听测试(Listening Test)和电声测试(Electrical & Recommended Tests)。百佳泰将在本篇文章中透过两台AV功放带大家来认识自我测试的测试内容。 聆听测试 Listening Tests 该测项主要是确认DUT在播放测试音频时的杜比数字+,译码器有没有异常音讯;相较于其他测试,聆听测试的特点可以发现明显的故障。测试会在安静的房间来进行,过程中会播放DUT所能支持的音频格式来识别各个声道有没有正确的呈现,以及播放时声音有没有异常爆音、点击声、失真等等。 测项如下: 1. Channel Identification 2. Difficult Bitstreams 3. Data-Rate Support 4. Sample-Rate Support 5. Error Concealment 6. Consumer Encoder Bitstreams 7. Additional BSI Bitstreams 电声测试 Electrical & Recommended Tests 这个测项主要是透过Audio Precision来测量DUT的主要模拟接口的电声信号。如果DUT有内建网络接口,则需要额外测试网络传输播放档案来测量信号,此外还需量测DUT在杜比数字+的推荐配置下的性能比。 测项如下: 1. Reference Level 2. Maximum output level 3. Signal-to-noise-ratio 4. THD+N vs frequency 5. Dual-Mono Support 6. Audio/Video Synchronization 杜比可能的常见问题: 1. 声音输出有延迟 AV 同步 2. 声音有异常音甚至到破音 3. 多声道无法正确输出 4. Decoder 反应时间过慢 我们选用两台市面上常见的放大器,并在符合ETSI法规的测试聆听室来执行杜比的自我检测,下面请参考我们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结果。 测试放大器: 测试聆听室: 测试仪器: Audio Precision APx585 聆听测试Listening Tests的测试结果: 在聆听测试下,两台DUT都能通过各测试的要求准则,在各个声道播放中也有正确的呈现,播放高频以及扫频的测试也都没有爆音或是延迟的情形,而在音质标准最会发生的失真情况也都没有状况。 电声测试 Electrical & Recommended Tests的测试结果: Reference Level Reference Level 一般而言放大器的输出越高越能推动阻抗高的喇叭。量测结果显示,两者在最大输出都接近落在7V,而 YAMAHA 则是比 ONKYO 稍微高 0.5V。 Maximum output level Maximum output level 在这项测试中失真的值都是越低越好。量测结果显示,两者在最大输出的 THD+N 都小于建议标准的3%;而 YAMAHA 则是比 ONKYO 稍微高 0.04%。 Signal-to-noise-ratio Signal-to-noise-ratio 65dB。YAMAHA 则比ONKYO 稍微要好一点。 THD+N vs frequency ONKYO YAMAHA 65dB,但ONKYO在10K的频率则比 YMAHA更加稳定;YAMAHA 则在200~3KHz区段有相当大的左右声道落差。 Dual-Mono Support 该测试播放了Dual-Mono 的测试信号,用以确认DUT能支持哪几种dual-mono格式。从结果得知两台DUT都支持stereo mode。 结语: 百佳泰深耕声音测试多年,不仅能执行杜比所要求的自我测试(self-test),更能提供多样化的客制化解决方案,帮助厂商在产品开发初期能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不但可以降低出货后的客户抱怨外,也能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热度 26
    2015-6-3 22:07
    1700 次阅读|
    2 个评论
    1. 我的工作   做了很多年的IC销售,不禁熟视无睹起来。订货、进货、库存、销售、回款;pull in, pull out,订单取消、客户拖款、坏账 ……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不过,有些工作值得重新再来。不需订货、没有库存,当然也没有pull in 、pull out,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电视机、移动音响等产品风起云涌,时尚的潮流是:轻、薄、小。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音响效果普遍较差,声音干涩单薄、声场狭窄、人声含糊,最糟糕的是低音几乎没有。简单的道理是同等档次的喇叭越大、腔体越大,音质越好;反之就越差。   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从事音频电声行业的朋友一定脱口而出,用音效!哈哈,好回答!不过什么是音效呢?我向我服务的美国公司请教Sound Effect是什么?他认认真真地举例子告诉我:比如:电影中那乒乒乓乓的*声、轰隆隆的雷声,这制造的效果就是Sound Effect。   美国人说:我们提供的是Audio Enhancement,是帮助提高声音质量的玩意。这样,我看这个技术应该称为:音质提升。和Sound Effect有些南辕北辙了。不过,在和我客户的接触交流中,大家还是习惯用“音效”,我能明白他们的意思,也就入乡随俗了,呵呵。   说起翻译上的差异,不是身临其境,无法想象!我的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Restroom是什么?我望文生义是休息室,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而我们熟悉的WC、Toilet却遍寻不到。我问美国朋友WC在哪里?他们云里雾里!他们会用Man’s room或者Lady’s room,也可以猜出Washing room或者Toilet但是 WC,除非跑过江湖的美国人,他们确实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 热度 37
    2012-12-11 15:37
    6494 次阅读|
    20 个评论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7通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和代理商打交道,最后免不了要谈价格,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半导体产品和它们的成本构成,那就言归正传吧。   我们明白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成本(个别特殊产品例外)。即使我们了解这产品的成本,心中有数即可,讨论价格时是没有必要提及的,因为成本是对手的事,和你无关!你说了,对方反而不开心。   市场价格是1块的产品,即使成本只有1毛,他也不会卖你9毛。反过来,他的成本是2块,你也不会傻呵呵地按2块给他下单。道理很简单,市场决定价格,和成本无关。   市场价格是1块的产品我们该向谁买,代理商?贸易商?市场价格是1块的产品我们是否可以争取以9毛8,9毛5,甚至更低的价格?   我想可以先把需要采购的元器件分成通用和专用两大类来讨论。   所谓通用,就是指一些有许多厂家生产的可以通用、兼容的产品。如:78xx系列、74xxxx逻辑系列、以及一些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MOSFET、二极管、三极管等等。这些产品的特点是:价值低、通用性强、生产厂家多。   对于这些产品的采购我认为向经销商采购较好,这里所指的经销商是指有一定规模、有较多现货库存、有售后保障的公司,下同。(有些贸易商目前规模较小、基本没有现货库存而往往是根据客户的订单去找货,这些公司的存在,一定也有他们的合理性、也有他们的价值,如何利用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我们以后再讨论。)   你可以试试拿个7805 1kk的订单找家代理商,看看人家是否笑脸相迎。为什么?因为就算能顺顺利利把这生意做下来,1KK平均下来每月也就100K左右,就算单价$0.10,也就1万美元的生意,如果有5%的毛利,也就3000来块人民币。   再看看这家代理商吧,先要给原厂做Forecast,这些没有技术含量、价值低、不“赚”钱的产品,原厂往往把他们Allocation了, 代理商做上去的Forecast往往被拦腰一刀;好不容易搞定转成PO了,交货时间原厂也不会给你确认,反正哪天系统里你查到了,就准备开证、提货;如果系统里迟迟没有,你也不用催,催了也没人理你。   所以,早到了,你得提来放在仓库里,这东西又重又占地方。晚到了,客户天天来催,不时地还要威胁两句。好不容易可以发货了,客户还要你发个快递,因为生产线来不及了。天呢,这玩意哪发得起快递啊!可是没有办法,谁让晚到了呢?   最后到了客户手上还有个月结30天、60天在等着呢。在这漫长的期间里价格也会发生变动,市场价涨了,客户会说,有合同在先,按合同办;价格跌了,客户会说,我们领导说了,现在价格低了,我怎么可以还按原来的价格来结账?   这一圈下来3000块能还剩下个10块、8块不亏本就上上大吉了。有时弄得不好,亏本也就算了,和客户往往还闹了个不痛快。代理商虽然千辛万苦,可耽误了生产,领导怪罪下来,客户能给好脸色看?如果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谁受得了这个折腾?对这些通用产品,代理商更愿意和经销商、贸易商打交道。年初先做个xxxKK的Forecast等着原厂拦腰一刀,然后转PO,货不到,贸易商也不会来催,反正他们有库存或者其他品牌的可供货。货到了,一个电话,他们自己会安排来拿货,银货两清。一手来、一手去,就是一、两个点都是有钱赚。   如果有终端客户找到代理商,他们也更愿意把客户介绍给他们的这些经销商、贸易商,皆大欢喜。   对原厂来说,既然不赚钱为什么还要生产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使用他们主芯片、大芯片的客户需要这些芯片配套,停止供应这些辅助芯片可能会流失这些客户;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半导体产品的生产需要“均衡性”,即每月有固定的产量。而市场的需要又有着必然的季节性,即所谓的淡季何旺季。一旦生产订单不足,原厂就需要这些通用性强、批量大的产品来填充。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产品通常下单后不知道准确交货时间的原因。   对经销商、贸易商们来说,手上可以同时做3、4甚至更多的品牌,这玩意大路货,家家用,不怕积压,最多也就周转天数长些。哪个时间段、哪家便宜,我就拿哪个品牌的货。所以他们的库存最多、价格往往也是最好的。   采购当然可以多找几家不同的贸易商来比比价格了,货比三家不吃亏。就是同一家贸易商也可以看看不同的品牌价格是否也有差异?何愁拿不到最好的价格?   不过,个人感觉如果纯粹比价格没有一点意思,因为这绝对是大同小异。看看服务、公司的信誉锁定一、二家足够了。长期合作大家轻松、开心。   价格这东西点到为止。不能随心所欲,毕竟这后面是自己工作水平、能力的体现,也是老板、领导的信任。但也不要入木三分,如果供应商质量、交货出些问题,那抠下的蝇头小利早就被冲抵得无影无踪了。苦了自己,对公司也没有利啊。         ************************************************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1——询价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2——找对象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3——牛X的代理商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4——半导体是啥?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5——IC的成本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6——产品选型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7——通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8——专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9——专业      
  • 热度 31
    2012-12-11 15:36
    3934 次阅读|
    9 个评论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8专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什么是我所说的专用产品(IC)?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来定义。当然,通常它们的用途比较专一,比如:液晶电视的芯片,平板电脑的芯片,机顶盒的芯片等等。但这不绝对,比如一些单片机、DSP芯片有很多应用领域,但我们通常也把它们归在专用芯片中。   有些芯片不把客户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代理商是不会报价的,这些芯片的用户如果没有得到原厂的确认也不会随便放给代理商。我感觉这些就应该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专用芯片了吧。   集成电路的成本一般划分为制造成本、开发成本和销售成本,但其实这些都是一笔糊涂账,反正什么场合报什么帐。   如果集成电路是厂家自己制造,占制造成本大头的就是设备折旧。可这设备又不是只生产这一个产品,怎样才是合理的把这部分成本分摊呢?除了硅片,其他的水、电、气也是共用的。如果产能满负荷还好说,如果产能剩余,这剩余部分消耗的成本又算到谁的头上呢,呵呵,这也不是一笔小钱。   当然,如果芯片、封装是委托代工,那这制造成本的计算就相对简单,反正别人的加工价格就是这IC的制造成本了。   开发成本是最不好说的了。最简单的一个问题,董事长、CEO的工资是开发成本吗?反正这个筐想装什么装什么。   再往深里说,如果开发费用是笔相对固定的费用,那么每个IC分摊的费用是多少呢?产品开发在先,销售实现在后,这事当然不好说了。如果当时产品开发的时候有个目标数量,但从产品开始销售到最后被淘汰这个生命周期中,实际销售了多少是若干年后的事(当然有时是若干个月),这个数量偏差的幅度就太大了。分摊到100万只和1000万只相差就是10倍。   所以,如果有供应商和你讨论起价格,夸夸其谈他们的开发费用有多少、多少,脑子可以开开小差,想想那句经典的歌词:一笑而过。等到谈价格的时候再回过神来也不迟。   销售成本也是很大一块,包括售前和售后。以前的IC应用相对简单, 制造商的应用工程师往往自己就可以搞定。现在IC都在向系统级发展,除了硬件还和软件甚至第三方软件息息相关。客户早已不满足简单的参考设计而是需要全套的应用方案。这完全超出了IC制造商自身的能力。他们不得不和专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合作已满足客户的需要,甚至还需要购买相关的第三方软件来免费提供给客户。   售后服务同样耗费巨大,客户使用产品后出现的问题,不管何种原因,往往首先找到的就是IC制造商。他们以为原厂都能搞定。其实不然,由于往往测试外包(至少测试软件是外包),产品的失效分析并不容易。因为工厂的产品测试往往只是合格与不合格,具体是什么参数不合格谁也不知道。如果涉及到系统问题,制造商自己更是绝对搞不定的,都要额外开销。   虽然,每个IC产品从开发到最后进入市场投资巨大,但是,不管怎样,继续强调,只有市场垄断产品的价格才和“成本”有关,比如:汽油、电力、自来水等等 。只有它们每次“调整”价格的时候都是因为“成本”上升。   充分市场化的产品价格和成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材料涨价、能源涨价、劳动力涨价你看到电视机涨价了、电脑涨价了、洗衣机和冰箱涨价了?   绝大多数半导体产品(不包括:各类交通卡、医疗卡、以及各种生活、工作、商业所必须的卡)都是充分市场化的产品。半导体产品的价格只有炒上去的,没有涨上去的。   IC的价格是哪里来的呢?通用产品价格往往是由市场决定的;专用产品的价格通常却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比如:变频空调的IGBT模块基本上是由两家公司提供的,他们互为竞争对手。产品的销售价格就会互为参考形成基本一致。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周围的例子不胜枚举。明白这点很重要!谈成本、谈价格最终目的是为了砍价格。摸准了门道慢慢来砍。   有些朋友认为,通用产品的价格比较好谈,好砍。因为供应商多,竞争激烈当然就比较容易渔翁得利。专用产品供应商往往就是这一、两家。他们相互之间一默契,价格没得谈!   不过,我的感觉是恰恰相反。   未完,待续。       ************************************************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1——询价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2——找对象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3——牛X的代理商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4——半导体是啥?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5——IC的成本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6——产品选型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7——通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8——专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9——专业    
  • 热度 37
    2012-4-19 14:50
    6472 次阅读|
    18 个评论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5,IC的成本 和代理商打交道,最后免不了要谈价格,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半导体,不妨再了解一下半导体产品的成本形成,谈价格时有帮助! IC的制造主要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加工。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出相应的产品,生产加工就是把设计出的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生产加工通常又有前、后道之分。 所谓前道就是制造芯片;所谓后道就是将芯片封装、测试、包装成最终的成品。 开发成本包括:工艺开发成本和产品开发成本。举个例子,IC的生产有些像做包子。有些师傅专门根据客户的口味(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馅料、外形、大小、颜色来制作各种不同的包子。   有些师傅却只管蒸包子,根据不同包子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温度、时间、蒸汽量来使蒸出的包子恰到好处。前面的师傅如同IC的产品开发,而后面的师傅就相当于IC的工艺开发。 由于现在IC制造代工(foundry service)方兴未艾,工艺的开发常由这些代工厂来承担,他们开发出标准工艺流程,这样IC公司只要专注于产品开发即可。这样,通常的开发成本也就是产品开发成本。这部分的成本,投资风险极大,这些风险往往不是来自技术本身而是来自市场,即你开发的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如果开发的产品被市场接受了。   开发费用除以总销量往往是微不足道。但如果没被市场接受,那么这些投资都如同扔到了水里。 有个奇怪的现象,采用了众多新技术的产品未必受客户欢迎,而那些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在技术上还往往被一些专家诟病。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 材料成本主要由芯片制造成本和封装成本所组成。芯片加工和蒸包子有些类似,如果容量是每次可以蒸50只包子,那么不管你一次蒸一只还是蒸50只,它们的耗费是基本相同。   关键是设备的折旧费用是时间的函数和产量无关 。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1万只和生产10万只的折旧是相同的,但分摊比例相差10倍。如果其他因素相同,就是成本相差10倍。IC设备通常的折旧期是4年(或5年),成本极其昂贵。IC拼成本就是拼产能利用率。   同时,IC是做在硅片上的。在相同的硅片面积下,单只IC面积越小,硅片上包含的IC数量就越多。同样大小的硅片,采用不同的线宽设计,数量相差很大。每片硅片加工成本相同,包含数量越多,当然每只IC的成本就越低。这就是为什么IC的线宽在拼命下降,似乎远远没有尽头,降成本是其中最强大的驱动力。IC拼成本就是拼线宽。   同样,如果硅片直径增加,它的面积就以平方增加,硅片上的IC数量接近平方增加,同时芯片合格率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硅片的面积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不断增加。IC降成本就是拼硅片大小。 减小封装尺寸也是一招,既迎合了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封装成本,特别是功率器件,由于封装体积大,封装成本占了整个产品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毕竟材料就是钱啊,况且这还不是一般的材料。   减小线宽、缩小体积对数字IC来说具有正面意义的。在减轻电子产品的体积、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路的工作频率、减低了功耗。 但是对于功率IC来说却不尽然。是否发现现在的7805可靠性不如以前了?对,除了它的最大输出电流从最初的1.5A下降到现在的1A以外,但原来内控的功率余量随着芯片面积的缩小早已几乎丧失殆尽。   另外,它最初的封装是全金属的TO-3,以后是塑料+金属的TO-220,现在大部分成了全塑封的TO-220F,重量减轻了、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一旦过载马上失效。所以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来设计产品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   几乎所有的功率器件,包括IC、晶体管(MOSFET、双极型三极管、二极管)等等都有这样的问题。 以前厂家给个指标,他同时自己还留些余量,现在给你的就是实打实的指标,没有余量,要余量你自己留!不然你就选xxxxA,或者更好的xxxxB。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了。 正面的说法:开拓创新;负面的说法:偷工减料! (未完,待续)     ************************************************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询价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找对象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牛X的代理商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半导体是啥?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IC的成本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产品选型 与代理商打交道的秘密——通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3-1-11 09:57
    大小: 578.5KB
    上传者: 张红川
    如何增强音效均衡器中的跨阻抗品质因素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6-19 23:56
    大小: 883.27KB
    上传者: Goodluck2020
    用MEMS加速度计作为拾音器实现乐器音效完美再现.pdf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0-1-13 13:58
    大小: 26KB
    上传者: wsu_w_hotmail.com
    音效技术漫谈[pic] 音效技术漫谈单声道(Mono):所谓的单声道,就是声音只由一只音箱产生,听众可以很明显地听出声音的来源就是音箱所摆放的位置,其本身的表现力较为平淡;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音箱正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立体声(Stereo):它利用了两个独立声道进行录音,整个过程不加任何的声音处理。立体声系统的再现需要一对音箱来完成,它通过调整系统中两只音箱发出声音的大小,让我们误认为声源来自两只音箱之间直线段中的任意位置。特别是当使用耳机的时候,由于左右两边的声音串音情况很少发生,所以声音的定位比较准确;再加上比较真实的音场感觉,它的表现力比单声道真实得多。但(Stereo)的缺陷也十分明显,最明显就是对音箱的位置摆放要求较高,摆位的不好会直接影响声音的表达。增强立体声(ExtendedStereo):它是对传统立体声的一种延续,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对两只音箱系统中的声音进行处理,过去只能反映两只音箱连线间的声源位置被扩展到了其延长线上,这就对两只音箱放置相距较近时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于当时成本的制约,这项新技术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虽然后来出现的四声道(Quadraphonics)和环绕立体声(Surround-Sound),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并没有解决准确定位的问题。3D环绕声音效:包含很广的内容,主流有Creative的EAX和Aureal的A3D,相信大家对Creative这个著名的音频产品制作商已经不陌生了,它的EAX技术较Aureal的A3D技术更成熟一些,这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还原和后期处理方面。而我们经常所说的D3D(DirectSound3D)是指DirectX加入的3D音效。DirectX从3.0开始加入3D音效方面的效果。当微软在1996年发布DirectX……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0-1-13 14:11
    大小: 28KB
    上传者: rdg1993
    音效资料音乐中各频段声音的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觉是从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则集中在||80Hz~12kHz之间,不同频段的声音对人的感受是不同的。||1.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3.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0-1-13 14:24
    大小: 2.36MB
    上传者: 978461154_qq
    3D音效测试音乐,3D音效测试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