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科幻

相关博文
  • 热度 7
    2021-9-1 22:02
    3364 次阅读|
    17 个评论
    好奇:科幻其实都是预言
    FT 中文网关于可再生能源说到 《 太空太阳能发电将不再只是科幻小说 》 ,更新于 2021 年 9 月 1 日 18:08 英国《金融时报》 佩吉•霍林格 霍林格:这项技术甚至可能改变全球气候危机,值得各国致力于技术合作,并修订有关太空空间使用的规则。 文章摘要: 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在 1941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推理》 (Reason) 中,描述了未来世界人类在太空获取太阳能以维持地球生命的故事。 80 年后,且就在全球气候危机的关键时刻,这个利用太空中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捕捉太阳能、并通过微波将其传输回地球的想法有望成为现实。 一文引起一直以来的一个好奇,科幻小说其实都是预言,还有科幻电影。 年轻时喜欢看小说,国内外古典经典的都爱看,科幻小说是一大兴趣,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还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买了有十几二十本不止。 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电视的明珠台、翡翠台每天晚上九点半和午夜都有两场国外尤其美国的电影居多,自然少不了科幻电影,我是每天必看 930 ,午夜场只有公休日必看,持续至少两年。 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之余,看书读报听新闻,耳闻目睹知道了很多科幻故事后来人类都一一实现了。 真的很好奇,科幻其实都是预言。 可以理解,因为预言家无法向世人证明未来会出现,只好用科幻、神话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世人。 其实,不仅仅是近代,古代就有预知预见未来的人,国内外都有。 更神秘的是为什么有人能预言? 2021年11月2日 FT中文网报道: 进入元宇宙:科幻作品如何塑造我们对未来的态度 更新于2021年11月2日 15:15 英国《金融时报》 马杜米塔•穆尔贾 从《终结者》到《铁臂阿童木》和《哆啦A梦》,强大的科幻叙事或让人们对科技产生恐惧,或让人们对科技产生积极联想。 2022年9月3日 FT中文网报道: 元宇宙正从科幻变为现实 更新于2022年9月3日 09:29 约翰•桑希尔 30年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创造了元宇宙的概念。现在,他打算在现实生活中建造元宇宙。
  • 热度 21
    2015-9-6 11:34
    1210 次阅读|
    1 个评论
    三天假期,把《三体》读完了,括弧,电子版。读完后觉得得写点什么,就起了个小学命题作文式的标题。之前早就听说,一直没提起兴趣来读,因为中学那会儿看了一阵子的《科幻世界》,到现在没有什么作品能让我印象深刻,慢慢的对科幻作品的兴趣也就淡了。这次算是趁着刘慈欣的雨果奖的热乎劲,凑个热闹。   谈下总体感受,这部作品构思上尺度很大,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空间上从地球到银河系外太空,时间上从文#$#%革到宇宙湮灭,如果算上文中三体游戏里面的虚拟场景,得要从中国先秦时期算起了。构思上的宏大,使小说读起来挺瘾的。故事的主题,总体来说,是宇宙间各文明相处的问题,借用文中的理论就是“宇宙社会学”。与之前读过科幻作品相比,这在构思上层次显得更高一些。尽管里面也有相当的篇幅在描写地球文明与外星三体文明的战争。   《三体》全套有三部,个人认为最精彩、最核心的是《三体Ⅱ 黑暗森林》。《本体Ⅰ》更像相声里的垫话儿,到了第二部才入了正活。第二部中,完整地阐述了“宇宙社会学”,其基于两个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地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并在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基础上,建立起这样一套“宇宙社会学”体系。好像太枯燥了,文中主人公罗辑有个比喻——宇宙好比一座黑暗的森林,宇宙的各文明,比如地球文明、三体文明等,就是森林中的猎人,他们带着猎qiang,小心翼翼地前行着,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不暴露自己,一旦发现别的生命,就举qiang消灭,而自己暴露了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威胁。这就是“宇宙社会学”的重要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尽管这个“社会学”的公理存在漏洞,但这应该就是科幻中的“幻”,而“科”就是基于“公理”的“严谨”的逻辑推理。这种硬科幻吸引我这个理科生的地方就在于此,说得在“理”,不魔幻,不玄幻。当然,这也失去不少文科背景的读者。   小说情节的推进是各种的插叙和倒叙,以及第一部中大量三体游戏场景描述和第三部中以文中人物讲故事的形式插入三个寓言童话,有一种电影镜头转换的感觉。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作者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我觉得另一个亮点是对人性的揭露。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部中,外星三体文明占领了地球,要求地球人都搬到澳大利亚去,同时招募地球人维护治安,条件是可以不必搬到澳洲。这时在量的地球人应征,大批去面试被刷的人,无情地嘲笑着那些“地球奸”(这是我造的词);而同时在澳洲大地上,挤在一起的来自不同地方地球人暴发各种冲突。这些都是人性弱点和黑暗面的无情放大。   如果非要挑刺儿,我想可能是故事的架构过大,很细的地方不容易处理好。而且三部书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着墨过少,感觉这不太科学,似乎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当然,这可能跟刘慈欣理工科背景而且读者群也是一帮理科生有关,这一部分就没有过多地去展开。再一个,也是不少人诟病的是作者的文笔不够情细。从文学性上讲可能是差一些,但要求一部硬科幻文笔优美有些免为其难了。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修改说明******* 1. 修改字体及排版格式 2. 修改文中打上马赛克的敏感瓷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