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装备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79
    2012-12-12 11:42
    16717 次阅读|
    77 个评论
    这段时间主要跟一位香港的老硬件工程师聊天,向他请教一些电源方面的问题。老人家年龄也不是很大,只有50多岁,但看起来却有60多岁,尤其看他们的全家福,都容易把他的老婆看成他的小三了。 老人家wenge后去的香港,接受了一些美国的思维模式,尤其有一段时间与美国宇航局的技术人员沟通比较多,对美国的那一套技术比较迷信,加上他的弟弟在台湾做DSP方面的,帮他一起做伺服电机和高频等离子放电电源,言必高、精、尖,尤其是对信号完整性,高可靠设计,高速采样分析方面有独到的理解。 刚认识他的时候,对他不感冒,因为他讲的那一套在国内,往往行不通,比如他要求静电直接打晶体,还要系统稳定工作,说这事美国宇航局标准,听的我直摇头,其它的电路设计方面,他要求从顶往底设计,一步步的都有标准、数据,而我们都是先模仿的,哪有什么标准,只以能否做出来,稳定工作能卖出去为标准的,所以理念不同,虽然有来往,但不深入探讨。 这次高频焊接机研发完了,性能很不错,客户想着让这个老人家来看看,一是显示一下我们的实力,算是显摆吧,二是听听人家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也欣然接受,说实在,高频焊接机做到现在,确实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了,也需要再跟外面的沟通一下,提高一下层次。 因为老人家擅长的是硬件,为了摸他的底,我事先问了他很多关于硬件的问题,发现他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信号完整性方面,尤其擅长用示波器看波形来判断,本来以为他对电磁场方面水平不错,专门挑了一些传输线方面的问题问他,比如USB为什么比RS232在物理层上速度快等问题,他虽然不能从电磁场角度来分析,但却能从信号完整性上看待,也算是很不错的一种思路。通过这些提问,对他肚子里的货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带他看了高频机的波形,老人家尤其重视死区的波形,对整体比较满意,也算是对我工作的承认吧,因为他以前就曾说过,我这么做,是做不出来的,只会放鞭炮。 昨天去了一家做高频机的公司,这家公司做了10来年了,两三个差不多完全不懂电子的人,结果去模仿一家比较出名的高频机公司,在很多物料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居然让他们做起来了,甚至我问他用的磁环的磁导率是多少,他们都不知道,他们说我就按照一样的,多买几种, 买来 一一测试,让我很是我感叹,尊敬,是这帮无知无畏的人,在扛着中国民用工业产品的旗帜。虽然前期不停的炸机,不停的维修,但做到今天,也基本上稳定了。创业里面,胆量是第一位的,若想着没有技术就不敢动,那什么都做不了,若想着按美国思想,等自己都会了之后再做,黄花菜也凉了,只有大胆的去做,跌到了再爬起来,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只要有这份精神,老天也会帮你的。 昨夜回去后又见到老人家,以前老人家对国内的很多东西都不认可的,比如说人才培养方式,他老是说美国的因材施教的好,学生出来后可以强于老师,还有说国内做东西没有标准,做不好东西等等。我结合昨天那家公司的例子一一分析给他听当前的形势,因为我发现他考虑问题是脱离国情考虑的,只是参考美国标准而已。 建国后,国内什么都缺,尤其是人才,工业体系,好不容易因为朝鲜战争引入了苏联工业体系,培养了一些人才,但主要集中在军工、大型国企方面,但很快就面临wenge等问题,导致人才死的死,走的走,并且有一个断档。改革开放后,大家都知道美国好了,于是仅有的一些人才也都出口了,留下的一些精英,都下海做民用轻工业了,急着赚钱啊,而教育方面,因为断层,人才培养前期也非常缓慢,而这个时候,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国家这个时候只能实行批量式生产人才,而不是因材施教,要知道,很多没有读过书的,因为就是要赚钱,都自己自学成才了,赚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指挥棒了。而在民用工业方面,大部分是进口的设备,或者是国内大型的国企等,但国内的很少,只是到了现在多一些而已,这样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让这些胆子大的,敢于闯的,但知识呢,只有一点点,比如维修经验,做过销售之类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却杀入了这个行业,靠自己的汗水,也做的七七八八,经过几年的完善,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但对于出口,却没有办法,毕竟是模仿来的,原理理解不深,稳定性做不好,很多指标也达不到出口标准,而这个恰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毕竟是有良好的科班底蕴,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全可以把产品稳定性做到跟进口的差不多,实现国际化。当然这个机会也差不多是最后一波了,看今年的招聘,高层次人才主要涌向了军工,大型国企那边,等大国企实力很强后,小民企就别想着出头了。现在国家对高科技,比如装备类的投入很大,而因为之前的人才问题,这方面国家的实力还不是很强,若在这个阶段能够介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有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但不妨碍我们对于技术上的交流。尤其是各自从对方身上获取经验,当然这个对我们来说,获取的更多了。通过几次的深入交流,老人家一步步的把他的思想讲给我们听,总结为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可以提高信号完整性,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年青人,二是充分利用高速处理器,比如ARM、DSP或者FPGA,尤其是FPGA实现以快打快的控制模式,详见blog“学习FPGA”。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在长征的路上,也有了一些做事的基础,感谢老人家在关键时刻对我们的谆谆教训,对我们年轻后辈的提携、指导,他这一套思想体系,在我们接下来的项目中将大有可为。我们今后要做到踏踏实实,结合理论,把产品做稳定,挤入国际市场和国家高端装备行业。 //回复一些读者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固然好,但很多项目都是第一次接触的,若没有做过,都不可能理解的很深,往往都是做完后,才真正明白,这个国内跟美国有极大的差异。何况是改革开放后的那个年代,那帮人因为历史原因不可能接触到理论体系,若他们还缺少胆量的话,他们将一事无成,难道非要等到什么都学会了,才去做吗?那个时候还你有的机会吗? 创业,胆量是第一位的,美国新技术开发,也是在不停的试错,而不是用理论指导,尤其是量子理论的产生,就是实践的结果。 今天对于中国来说,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还是很少很少,就算有,他们也不可能免费教我们,我们往往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不停的试错,而不是坐以待毙什么都不做。书上的理论讲的再透彻,也需要我们做实验验证,产品研发也是如此,大家不要理想化。  
  • 热度 44
    2012-9-26 23:55
    4276 次阅读|
    22 个评论
    一个简单的理由,关乎梦想  (可加新浪微博关注全程 @走路去纽约Steven) 8 月的一个午夜,夏日的上海已经褪去了燥热,我的电脑显示器上反复播着一段视频: 5 个平均年龄 81 岁的老人,经过 6 个月的准备,环岛(台湾)骑行 13 天,完成了 1139 公里的旅程,他们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梦想。骑行成就了他们的一番梦想,让生命展示了光彩夺目的辉煌!   梦想,这两个简单的汉字却在宁静的午夜深深地敲打着我的心灵。马上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曾经多少次艳羡地看着驴友发回来的照片,让我心弦触动;曾经多少次我憧憬背个包,用一种绿色的方式去丈量世界的苍茫与浩瀚,寻找在途中心灵的触动和对自我的认识。再适合不过了!于是我决定效仿那些老人,选择该熟悉但陌生的土地——台湾,用讲究心、神、体的统一和心灵平衡的骑行方式来一次真正的远行。   人生能有几个 30 年,我想当我老了,蓦然回首 2012 年这个月圆时节沿途记载的文字和拍摄的照片,一定可以得意地仰天长笑 ……   (先在自己的 DIY 工作室里摆个酷!呵呵~)   制定环岛行程:“狠”扫台湾东、西海岸   说干就干,下定决心的第二天早上,很顺利地完成了年假申请(感谢老大和同事的支持啊),环岛骑行计划安排在 9 月 28 日至 10 月 13 日(赶上中秋 + 国庆 8 天黄金假期),正好半个月的时间。   在研究环岛攻略过程中,不由再次感叹谷哥和度娘的强大,成功为我推荐了几十条路线。于是又经过几个多小时的筛选、抉择后,我决定以台湾地标性建筑——台北 101 大厦作为起点,也将是此次环岛行的终点。台北 101 大厦是游客必去之地,它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 1999 年 7 月开工 2003 年 10 月建成,建筑高度 508 米,地上 101 层,所以叫 101 大厦吧,哈哈!在 2010 年阿联酋迪拜塔建成后,台北 101 大厦也荣退世界第二高楼的位置。   我的计划是整个行程 14 天,总路程 1000 公里左右,中间会有 3 到 4 天的休息与景区游览,顺便拜访一下 TI 台湾的同事。从台北 101 大厦广场出发后,我将一路向北将经过淡水河上的关渡大桥,直至台湾本岛的最北端,富贵角灯塔,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就是到了了台湾的最北,然后向台湾岛东边海域行进。按照计划六天后我将到达台湾的最南面,见证整个本岛的纵向穿越!   到达最南段的垦丁市后,我将从西海岸折回向南,途径高雄,台南,台中,新竹,最后到达台北,计划每天停留一个大城市。这些地域是台湾经济文化的集聚地,可以细细体会当地历史与文化的沉淀。预计在 10 月 11 日到达台北,回到出发点。 10 月 11 日为星期四,参加 TI Office 活动。 10 月 12 日继续游览台北, 10 月 13 日航班回上海。 NB 装备: 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更健康 (嘿嘿,不全是 DIY ) 行程已定,接着是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环保又充满活力的自行车成为我此次旅行的首选,它既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是 360 度的全天窗设计,大好美景尽收于眼底!甚至连名字我都想好了“灵魂自行车( Spirit Bike )”。先上张靓照吧!   我的座驾——灵魂自行车。   这部我改装的自行车系列最终为何命名为 “ 灵魂自行车 ”?因为它是一款完全由心驱动,由灵魂来驾驭的交通工具,只要想去的地方,理论上都可以用自己的灵魂驾驭着它去到达。   作为一名 sales 中的 FAE , FAE 中的 sales ,此次环岛骑行既是对我人生的挑战也将是对我工作的检验,我希望将它打造成一场高科技环保时尚之旅。于是我决定在现有材料上,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为爱车赋予更多的时尚、环保、科技元素,后来发现需求越来越多,不得不请求公司和同事的支援,在这里也要郑重地对他们说声:谢谢!   首先, 1000 多公里的骑行产生的能量不能白白浪费掉,于是我打算在爱车上安装两套车载发电系统,将行车路程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备用电源,实现发电机电能的储备,并向不同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及其他设备供电,同时还能实现 “ 陡坡缓降 ” 功能,哈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打算 DIY 一个小型发电风车, TI 有相关的驱动芯片,做成后可以放在自行车前端,拉风吧!       同时为了方便夜间行车,光源是必不可少的。家里闲置的老式虎头牌手电筒成为了我的改造对象。利用 TI 的现成 DEMO 加面包板,顺利完成了老式虎头牌手电筒的 LED 改装,在 实现高强度 LED 照明并同时兼具车载发电机的电量收集功能(发电机的电量储存在手电筒内部的电芯里)。   在我查阅的资料时得知,台湾东海岸苏花公路段,多数为上下坡路。于是我求助于研发部门,借了一款基于 TI MSP430 的多功能手表,可以实现心率监测,高度监测,气压监测。在苏花公路上我将用它来监测我 30 岁的心脏能否承受如此大的运动量,以及丈量每座山坡的高度。   为保证安全,我还将配上以下这套用于特警的单兵指挥系统,是我一个客户开发的,很酷吧?!这个系统可以使得一个个体的各种战场信息包括附近的环境信息,图像等都可以实时地传送到指挥中心,只要获得登陆权限,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观察到我的现场信息,也就是说我在台湾汽车的实时图像可以传送到网络上。该设备通过 3G 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台湾东海岸的危险同样也孕育了台湾最原始、最优美的风景,我将会选择一个晚上露营。顺便试试 TI Micro DLP 技术的手机投影仪,在帐篷里是否可以将图像打在帐篷的幕布上,为孤独的旅行中提供一个移动影院,在可在夜间 骑行中将 GPS 的信息投影在自行车前方的路上,边骑车边看着路上的地图。此功能正在实验阶段,主要是需要解决亮度的问题。   我还准备自己 DIY 一个具备 TI 最先进的空间效果的双路 立体声小音箱,实现现场环绕效果,可配合 DLP 投影仪实现帐篷里的影院效果。 另外,驴友的一件旅行必备利器——带 GPS 的平板我也将收入囊中,在实现导航的同时还有良好的多媒体功能,顺便上上微博(俺的个人新浪微博是 @ 走路去纽约 Steven , http://weibo.com/u/1697801465 ),与大家分享沿途风光和有趣见闻。   关于上述装备的 DIY 细节或详细的技术功能 / 特性,后几篇博文我将详细展示,欢迎围观!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如果你真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PS: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 ,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 ,简单又环保。驶过颠簸的路途 ,超越黑暗的隧道 ,在不断而来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体验风情,在旅途的终点体验成功。——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