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别人审查PCB的时候,有时产生这样的感觉:说是一回事,但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了。也就是有时候对别人的标准就非常严格,而对自己就相对放宽些。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对于给别人审查PCB而言,这就是找茬,无论具细,都会一 一列出。这是工作应有的态度,也是对板子的负责,这不是故意为难别人。当然,可能也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意味。如果遇到执行力强的人,那这些审查意见,只会对最终的板子有好处,增强稳定性。如果遇到的是执行力差的人,但多少也会改变点,这也并不会造成坏的结果。 那么对自己而言,当自己亲自处理PCB时,就能做得很完美吗?这显然不是的。因为我们会想着怎么样去省事。因为我们会找一些自以为是的借口来规避。因为我们会下意识的去忽略掉较低的概率性问题。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就是每次看PCB都可以找点东西来改,好像可以一直改,总改不完一样。 如平行性问题,如图(一)在审查时会提出相邻层之间的走线是不能平行布线的,是需要远离或成90度交叉布线为适宜的。 图(一) 可是到自己来布线时呢?结果还是会避免不了重叠平行走线的问题。 这时就要找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了,那就是重叠平行的部分是一些控制线,要么一直是高电平,要么一直是低电平,不存在阶跃变化,所以影响不大,因为走线空间有限,所以只能这样处理了。另一方面就是这相邻层间有3倍h以上的厚度间距,所以走线平行时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还有如图(二)像SD卡或WIFI_SDIO的时钟信号在审查时是要求要包地处理的, 图(二) 但在自己处理时呢?这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虽然不会包地处理,但是会将时钟信号线与相邻信号线的间距拉大, 图(三) 这里的理由就是布线布局空间有限,包地后两头打不了过孔,没有地回流的情况下包了反而效果会变差。当然,如果空间足够,首先还是得包地线处理。 还有就是细铜问题,如图(四)在审查时是要求这细铜去掉的,因尖端处没有回流,怕产生天线效应。 图(四) 对自己的处理而言呢? 也许又是另一回事了。自己应该不会去管,因为旁边没有敏感的元件或信号线,所以可以忽略这个问题。 当然,有些自己也是要必需遵循的,就如下面这点: (1)那些会闪的指示灯信号不要和音频信号(特别是MIC的负极信号)及一些重要的数据信号走在一起,以避免数据信号受到干扰. 当然,在PCB布线时,下面这两点我们也可以遵循下: 所以控制信号和电平不会变化的信号都可以走在一起; (2)重要的数据信号线在参考相邻层时尽量不要跨分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