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转移

相关博文
  • 热度 34
    2014-10-23 17:27
    3581 次阅读|
    11 个评论
    好像是从2008年开始,但凡是市场情况不好,总是能见到是经济危机导致欧美市场疲软的解释,看到电视里面安然轰然倒下、华尔街员工茫然抱着纸箱的画面,我对这个解释也是深信不疑。转眼五、六年过去,可是市场情况依旧,从2013年底开始,甚至出现了进一步下滑的苗头,到2014年7、8月的时候,许多小老板已经不忌讳说出今年生意不好做的悲观言论,虽然还有专家滔滔不绝从危机恢复需要漫长过程的观点,但我个人开始对这些观点有了一些疑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没有实际的经济数据来支撑自己的想法。   借用一句时髦的话,市场去哪儿了?   一种可能性是市场需求变小了,这种可能性就可以被解释为全世界依然被经济危机继续困扰,全世界的人民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来消费。不过人总是要吃饭穿衣的,经济危机再厉害,也是需要满足人们的最低生活需求,不然大伙就没法活了,这样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应该是在一定的时间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到某一个稳定的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下上下起伏或缓慢回升。   一直到2013年,市场需求好像是和这种可能性相吻合的,从2013年开始,一些不对称的信息开始出现,虽然新闻里面还在提欧债等词,但出现的频率明显在降低,希腊没有吃不上饭,西班牙也没有饿死人,糟糕的是新闻里偶尔还能看到美国经济复苏的痕迹,结合国内(珠三角)的实际情况,这可真不是个好现象。   另一种可能性是市场需求有一些变小,但有一部分市场需求被转移出了大陆,这样对大陆来说市场需求是大幅减少。如果大陆有认识到市场需求在减少,经济市场规律就会自然而然在生产环节进行调整,不会出现戛然而止的境况。但如若大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想着是欧美市场的暂时性疲软,冬天再长,总还有春暖花开的一天,只要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无异于悬崖边一个蒙着眼睛的人,他是继续前行还是停下来,需要从旁边的人的意见才能做出选择,如果旁边那个人告诉别走了,他还能保住一条命,如果告诉他再走走就好了,最后结局一定是悲惨的。   市场去哪儿了?个人看法是第二种可能,经济危机造成市场需求的暂时性萎缩,更主要的原因是一部分市场需求已经转移出了大陆。   有人会说,我们大陆人口多,有着全世界最强悍的劳动力,世界工厂可不是白叫的。的确如此,就算是今天,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依然稳坐世界头把交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优势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就是某一天被别的国家超过也不足为奇。   我们常说我们有13亿人口,这么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替代的,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东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据(不包含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   印度  11.6亿 印尼  2.4亿 巴基斯坦  1.7亿 孟加拉国 1.5亿 菲律宾 0.97亿 越南  0.87亿 泰国  0.65亿 缅甸  0.48亿   这些国家何地区人口总数超过20亿,几乎是我们国家人口总数1.5倍,相信知道这个数据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可被替代的观点会在你内心有所动摇,用这20亿人口做现在13亿人口做的事情,没有理由说是完全不可能。   你可以说,我们中国人勤劳,是的,自盘古开天到我们的父辈,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优点正逐渐消失,新生一代,已然是说走就走的工作状态,欧洲式作息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就算是勤劳的父辈,他们已经走过劳动力的巅峰时期,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不再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他们也明白自己还是需要适当的享受生活,加班适可即止。   你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成本低,同样,这也只是曾经,现在和周边国家和地区比能有多大优势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是优势不再。在深圳,工人300一月的底薪一直持续到2000年的样子,然后一路飞奔,今天一家工厂如果综合底薪低于2000,基本上就不要出去招工了,没有人愿意来,不管大厂小厂,工人满勤工资(含加班)达到3000是必须的。   3000人民币差不多是500美金,我不知道这个数目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人有多大吸引力,就知道1998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去泰国工作的机会,月薪700美金,当时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我是认为既然能开出这个数字那么对于我这样水平的人肯定是完全不会考虑。16年过去,一名工厂普通工人的基本期望值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谁都躲不过,20年前,我们的人工成本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优势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我没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人工资的数据,网络搜索的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但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印度现在有一些电子产品元器件在中国采购,然后运到印度进行生产,他们这么做,说明这种方式对于整个产品的生产有利,我想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印度的生产成本更低。   有人会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和现在的中国无法相比,这也是事实,但仍然不能阻止产业转移的脚步。首先是现在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不代表将来也没有,30年前的中国,还不是一样没有供应链,香港产业的内迁最终成就了世界工厂名号。其次大厂的供应链是随厂而迁,厂在哪里,供应链就跟到哪里,富士康从深圳搬烟台、搬郑州、搬太原、搬武汉,都是供应链跟过去的,所以当地有没有成熟的供应链对于大厂不重要。另外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减少了工厂对供应链地域的依赖性,现在珠三角地区,快递早已经是当日到达,使得地域的影响小了许多。   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优势的存在,我们总盯着对我们有利的那些因素,却回避另外那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当我们还在为六十年代就奠定基础的航天技术成果而自豪的时候,不经意间印度已经传回了火星的照片,看到那条新闻相信有许多国人内心都有“不会吧”的感觉。   现有的宣传往往让人产生现在全世界的消费品都是中国生产的错觉,而且这个消费品也只有在中国才能生产出来,别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满足生产。就我所在电子行业来说,许多知名品牌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都设有工厂,而且产能规模一点都不小,还是举大家熟悉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前几年泰国涨水,马上导致市场硬盘缺货,说明泰国工厂所产硬盘占有市场的份额并不小。   我个人看法是中国制造已经有许多行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些行业的生产地正在逐步转移,制衣、制鞋就是失去优势而转移的典型行业。近几年制衣、制鞋的工厂都是订单不足,衣服和鞋子是人们生活的刚性需求,可以说全世界每年对鞋和衣服的需求量都是随人口增长而增加,订单不足那就说明产能过剩,既然全世界的需求量是维持增加,那应该是订单也随之增加才对,除非是近几年制衣厂、制鞋厂新增的产能大大超过全世界需求的增长。实际情况是近几年并没有足够多的新制衣厂、制鞋厂建立,反而是已经建厂多年的大OEM厂纷纷缩减产线,今年泉州那边的相关厂家关门的不在少数,这就说明衣服和鞋生产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离开了中国,事实也确实如此。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主管部门提供足够的信息引导,怎么转移都不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情,知道前面有悬崖,自己愿意冒险摔下去没什么,不知道前面是悬崖,听问路人的话湖里糊涂摔下去还是有点冤的,大数据时代,提供让小企业主做参考的一些外部经济数据应该可以做到的事情。   老大,老大,市场去哪儿呀? 有厂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很痛心的告诉大家,从美国超市了解到的信息,衣服鞋袜这类产品,中国产已经不再是一统江湖,随处可见柬埔寨产、越南产、危地马拉产。 目前美国市场电子产品中国产还比较多,个人看法是迟早也会追随衣服鞋袜的脚步而去。    
  • 热度 42
    2014-9-10 14:29
    34267 次阅读|
    41 个评论
    1999年中,来到宝安区翻身村,在某电子厂工程部当小弟混饭吃,当时小霸王系诸多好汉豪杰正在那边分猪肉。( 今天是WWW要搞的前海CBD )   1999年末,转往福田区华强北,在某电子公司开发部做入门级工程师,当时老华强还在招商引资 。( 今天还在挖地铁,记不清已经挖了多少年 )   2002~2003年光景,转往福田区石厦南,在某电子公司做一线工程师,当时金地工业区正在全力驱赶那里的工厂,新洲路南晚七点以后就无人无车,搞得公司都不敢让女同事加班 。( 今天是世纪工艺品交易市场 )   2005年样子,转往南山区科技园南区,在某电子公司做小头目,当时大冲还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之地。 ( 今天基本上都是高大上了,白石洲估计都是朝不保夕 )   2010年中,转往龙华镇油松(传说中的富士康南门附近),在某小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和生产,当时龙华富士康已经开始外迁,留下N多宿舍让有能力的老板改造成各种小科技园,外面下雨就是泥巴路 。( 今天是各种孵化园、科技园、创业中心 )   2014年中,转往东莞市凤岗镇,在某小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和生产,因为2014年初的CCTV的一个专题,原本就风光不再的东莞经济更加难受,凤岗街道人少了好多好多 。( 此时此刻,工业区多人不多 )   下一步,会转往哪里?  
  • 热度 51
    2012-9-25 09:40
    7893 次阅读|
    32 个评论
    这周三去了东莞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老板很年轻,80后的,也没什么高的学历,估计最多是大专,但把这家公司办的很好,规模比较大,3年前营业额达到了6000万。 见面的时候,老板很激动,因为他昨夜算了一笔帐,很困惑,一夜没睡好,急着向我们述说: 他是一个打工出身的创业者,擅长于PLC,有一技之长,在做PLC的时候,了解到工业机器人利润较高,于是自己出来创业做机器人集成,没日没夜的干,靠低廉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获得了不少订单,这个时候被一个台湾老板看中,对他加大了投资才有了现在这个公司的基础。有了投资后,实力大增,他直接向他的一个竞争对手发起挑战,用高提成把竞争对手的所有业务员挖走,业务迅速扩大,三年前达到了6000万营业额。在这一类细分市场中达到了前三的地位。然而就算如此,他发现这几年的生意急剧下滑,去年只有2000万附近,而现在每个月的营业额只有200万,而竞争对手呢,却不停的增加,尤其是同类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他算了一笔帐,现在客户欠他们400万,而他现在欠供应商200万,库存100多万,其他的都是设备,若一旦今天停业,他欠供应商的200万是必须要还的,而客户欠他们的400万估计是一分都收不回来。库存、设备也就变成了垃圾,这么算下来他做了这么多年到底赚了什么?相反,他媳妇负责的机器人贸易,一个月还能给他赚不少钱,人员也就是2,3个人,他就在想,若今天就算把工厂关闭了,只做贸易,不仅活的轻松,赚的还更多。 做实业确实很心酸,赚钱了,也都是投入到了研发、库存、设备上了。若不赚钱,一旦资金周转不了,这些研发、库存、设备都是垃圾,一分钱都不值,老板背负太多的负担。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再一次的刺激了我,让我理清了自己的应对方法。 实业若按这种模式做下去,哪怕做的再大,都是虚的,都是不堪一击的,最后还是离不了破产的命运。然这个老板也多次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是一个强权者,在公司里的员工都是服从的,虽然公司内部制度比较严格,但发现效率还是很低,假如他把一些项目外包出去,外包的效率很高,哪怕是这个外包者是自己公司的人,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所以他能外包的,一律外包。其次,他发现做的越多,越累,越不稳定,以前他机械、电子全做,尤其是电子,发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比一个能,可以做的东西越来越高级,于是就加大了投入,但发现自己做的东西,都能用,就是不稳定,客户也不认,经常还非要挂一个欧姆龙的PLC,后面放自己的STM32+CPLD做的,作为不重要的地方用。而现在,他就干脆停止电子类的开发,公司全力发展机械,因为电子变化太快了,又做不稳定,售后一大把,而公司的盈利完全由售后决定的,放弃电子只做机械,大大降低售后,这样赚钱就是净利。他用很大的篇幅讲了售后的风险,与其不可控,不如就砍掉只做自己擅长的。 他的第二点就是大家常说的“买别人好的,做自己强的”思想,而第一点就是“包干到户”的思想。 第二点相对好做到一些,只要老板明白了,一般比较容易执行,而第一点执行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很多事情是很难分解的,尤其是研发类的。包干到户的核心就是让大家都成为老板,有老板思维。 回想自己,之前就有这类思想的萌芽,比如去年就把创易独立放手给他们管,自己不再参与,今年也把华禹工控交给了继任者,自己也基本上退出管理而专注于跟俊知合作的高频焊接机,就算是高频焊接机,现在进入了生产,也已经交给了生产那边负责了,自己也基本上不管了。我把这些叫做“转移”。企业经营权的转移、职位的转移、技术的转移,我觉得自己长期形成了把他们教会,自己去开拓新的,做好新的再把他们教会,自己又放下一切去开拓新的。想明白了这些,我把这个“转移”的思想在内部交流了一下,也让他们学会转移,尤其第一步从技术转移开始,教会自己手下技能,才能有精力做新的技术,而手下也因为获得新的技术而更好的工作而形成共赢。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尤其是IT行业,大家对抗的不是具体的那个对手,而是这个趋势,老的东西利润越来越低甚至灭亡,所以一个公司的老板,应该把旧的,稳定固化的,利润额不高,没有增长性的业务转移给下面的负责,或者卖掉甚至抛弃,而自己应该全身心的去开拓新的,高利润的产业,尤其是高风险的,不可控的,更应该是公司高层去承担。 想明白了这些,我把自己的一切都转移给他们,专心去做自己的技术,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再研发一款核心产品。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2-5-3 22:54
    大小: 175.74KB
    上传者: czd886
    屏蔽对称数字通信电缆转移阻抗的测试研究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6-29 17:47
    大小: 116.44KB
    上传者: Argent
    号外号外!有兴趣学习硬件画PCB板的网友吗?硬件设计工程师必学的课程,常见的画板工具有AltiumDesigner,protel99,pads,orcad,allegro,EasyEDA等,此次分享的主题是使用AltiumDesigner设计你的硬件电路,万丈高楼平地起,硬件的积累至关重要。花钱收藏的AltiumDesigner资料难道不香吗?下载资料学习学习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6-29 17:47
    大小: 116.44KB
    上传者: Argent
    号外号外!有兴趣学习硬件画PCB板的网友吗?硬件设计工程师必学的课程,常见的画板工具有AltiumDesigner,protel99,pads,orcad,allegro,EasyEDA等,此次分享的主题是使用AltiumDesigner设计你的硬件电路,万丈高楼平地起,硬件的积累至关重要。花钱收藏的AltiumDesigner资料难道不香吗?下载资料学习学习吧,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