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风险管理

相关博文
  • 热度 7
    2021-3-22 22:28
    9058 次阅读|
    3 个评论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苹果的供应链历史上,我也惊人的发现了如此的规律:牛逼的供应商一直会很牛逼,而弱势的供应商则命运多舛。 2018年11月,苹果决定弃用高通的调制解调芯片,转用INTEL的基带芯片,双方发生口角大战,结果双方都没占到便宜; 2020年5月,苹果将向LG下单采购2000万片OLED屏幕,三星显示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2021年,苹果的M1芯片横空出世,苹果和INTEL的较量又开始拉开帷幕; 高通,三星显示,英特尔都是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最牛的器件供应商,除去了顶级的客户,还有广大的供不应求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无论苹果怎么玩平衡术,控制术,他们都不会遭遇重大的损失,专家们可以说全面风险管理,经营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等等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其产品所包含的核心技术其他供应商可以替代的机会很少,无论是专利,还是技术秘密,还是工艺参数等等,决定了其可以在任何客户面前可以站直腰杆,正常的谈判和供货。 而下面的几家就不那么幸运了。 2014年10月6日,苹果蓝宝石玻璃供应商GT申请破产,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其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因为其产品技术和成本等因素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最终放弃了该公司的研发产品和量产产品需求,最终导致其破产。GT押宝苹果客户,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个人认为其在量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和速度上缺乏亚洲厂家的管理能力,也是其最终被抛弃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4年12月5日,苏州联建科技宣布破产,其母公司为台湾胜华科技有限公司,其前期是苹果Iphone主要触控面板的供应商,在合作初期,其主要业务押注苹果,扩充产能,其东莞分公司,也就是东莞东城大名鼎鼎的万士达厂,松山湖的联胜科技,一并破产。业内专家认为,苹果选择了更加轻薄的显示技术,而胜华持续沿用旧的显示技术,不顾经营风险和产能风险,盲目扩产,导致资金极度浪费,最终破产,令人唏嘘。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名鼎鼎的日本JDI,2010年日本政府组织索尼,东芝和日立成立的中小尺寸液晶显示生产株式会社,其和夏普在2012年至2017年都是苹果手机产品的屏幕的供应商,而随着韩国三星OLED显示技术的兴起,JDI的显示技术在市场完全失宠,其早期过度依赖苹果大客户的弊端暴露无遗,在2018年以来一直陷入亏损泥潭,2020年4月2日,其获得苹果公司2亿美元的资金援助,JDI需要提供相应产品作为交易方式。 2021年3月17日,欧菲光电公布特定客户业务发生重大变更,苹果业务影响则暴雷,直接导致其股价放水。 在国内过度依赖A客户的上市概念股,都面临同等风险,其脆弱性都是需要投资者反复斟酌。 企业经营风险巨大,决策者们需要擦亮眼睛,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和发展。
  • 热度 19
    2013-3-7 08:39
    5318 次阅读|
    0 个评论
             龙卷风图是项目管理中用于在风险识别和定性分析之后,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技术----敏感性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图表技术。   敏感性分析最常用的显示方式是龙卷风图。龙卷风图有助于比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变量与相对稳定的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它因其显示形式象龙卷风一样而得名。
  • 热度 41
    2011-4-30 10:05
    7587 次阅读|
    16 个评论
    三月份,日本发生了九级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震动了整个产业链。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应对危机,紧急备库存,到处找替代厂商。现在过去快一个多月了,事件的影响在渐渐退出大家的视野,新闻媒体的关注度也在慢慢下降,从先前的 24 小时滚动报道,到现在的偶尔提起。终于可以从之前的忙乱中抽出身来,做个小结。看来还是无风无浪的安逸日子舒服啊。可是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J 风险管理就是做供应链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安思危更是必备的一种思维模式。 从这次日本危机中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很多,例如鸡蛋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公共危机处理中的信息透明化等等。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通过这次日本危机,对供应商的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其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风险管理,是作为采购一定要做的功课。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个人认为首先要对风险管理 (Crisis Management or Risk Management) 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大致分为四部分:风险评估与识别 --- 〉应对计划 --- 〉跟踪检讨 --- 〉改善更新。 风险评估 (Risk Evaluation) 的主要目的是识别风险因子,了解万一风险发生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程度。风险评估应该涵盖的方面包括:策略方面,质量方面,供应方面,安全方面(具体又再分解为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针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工作,应该由采购牵头,组成跨部门小组来完成。因为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不是一个采购可以全部覆盖的。 在对可能的风险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就要有应对计划 (contingency plan) 的编制。这具体包括:量化的控制指标和检测范围,罗列可能导致异常情况出现的因素,以及所要采取的措施,负责实施的人员,要被通知的人员等等。 关于应对计划 / 应对措施,有人认为要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个人以为,这里要有一个风险和效益的平衡。毕竟计划的东西,是现在对未来的规划。现在计划好的东西,到未来是否一定就会这样发生,或者到未来的时候情况是否和现在计划的一样,谁也不能确定。所以我以为在做具体的应对措施的时候有两个原则,第一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找依据,看看各种情况会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再决定措施要有多具体; 第二看看团队成员主要是什么性格的人,如果大部分是风险厌恶者,那就会计划得不厌其烦,若是乐观的人多,那就简单很多。但不管是复杂版本或则简化版本,几个基本的要素还是要有的,例如: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应急预案,风险报告路径等。 其次,对风险应对计划要有一个持续检讨和更新的过程。因为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跟得上形势,需要不断的回顾和检讨。具体可以通过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交报告,到供应商工厂一起开会检讨,进行提案改善等。 另外,个人经验,和供应商开会检讨时,一定要看现场,不要被计划给忽悠了。有的供应商很会做表面文章, power point 做的很漂亮,应付客户的要求非常有经验。但到底有没有落实到实处,只有到过现场才知道。以前有个这样一个案例:在对一个供应商作风险评估时,觉得其生产区域的人员出入管理不完善,对产品信息安全有潜在的风险,要求其整改。供应商表面上也很配合,很快就提交了改善方案,十几页的报告,详细写明了人员着装如何识别,人员出入如何管控,生产区域的隔断和封闭工程如何进行,甚至还附上 auto CAD 的图纸。看起来好专业,好具体。但隔了一段时间去回访供应商,那生产区域还是没有任何管控,人员自由出入,之前所作的方案没有一条得到实施。 所以说,现场管理很重要,一定要确定其责任落实,考核量化 ,并且要有有效性跟踪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 。 匆匆忙忙作个小结,写的比较简略。最后想说,对供应商的风险管理,居安思危的意识很重要,所谓小心撑得万年船,这可以帮到避免损失。但当风险万一发生了,保持镇定的心态也很重要,这时就要努力减少损失。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