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4
2013-5-27 11:17
1557 次阅读|
3 个评论
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运营商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因此而形成的网络基础条件有极大的差异。这里结合笔者的实践,主要分析接入网络。 1. 光网络的演进 过去10多年,由于光传输技术的成熟和器材价格的下降,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方案,在“光进铜退、减小光节点覆盖的用户数量”问题上已经形成行业共识,电缆网络的瓶颈从“最后1公里”、500米、300米逐步演进到“最后100米”。 光传输技术 伴随有线电视网络结构的演进中,光网络也经历了3类技术: 载波调制:早期的双向HFC网络架构(亦称“A平台”方案)中,光系统大多采用1310、1550um单模光纤收、发机,上、下行物理隔离,其主要技术特征可表述为“二次调制”:数据信号经过RF载波调制后在电缆网络中传输、包含数据信息的载波信号再对光信号调制后在光网络中传输。 数据调制:与双向HFC同期的另一种网络架构是“B平台”方案,即在原有的CATV广播网络之外,构建1张城域以太网络。数据信号在双绞线电缆网络中直接传输(遵从802.3u标准10/100/1000BASE-T),进入单模光纤收发器时,数据信号直接对光信号调制后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拓扑特征为P2P。 无源光网络:以无源光网络为特征的EPON/GPON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有线接入光网络的事实标准,数据信号在双绞线电缆网络中遵从802.3u以太网络标准(10/100/1000BASE-T),进入光设备时,数据信号直接对光信号调制后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拓扑特征为P2MP。 光节点的下移 光网络的演进,除了技术方案外,结构上的变化在于光节点向用户侧下移: 2000年之前,建设光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减少750M系统中RF放大器的级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双向HFC处于探索阶段; 自2000年开始,对双向HFC网络的认识提高,光网络改造的技术目标逐步明确,缩小光节点成为共识; 2004年开始,随着双向HFC网络建设实践的深入、光纤和光器件(设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大功率(高电平)输出RF模块的成熟应用,“无源分配网络”逐步发展; 自2006年开始,在电信运营商的影响下,少数高端楼盘开始采用FTTH或“光纤到单元”建设方案,但据了解,大多尚未投入实用。 目前的现实存在中,“光纤到小区(300--500户)”是主流,“光纤到楼头FTTB(50—150户)”是广电网络改造的近期目标。 关于FTTH的思考 FTTH的技术、工程不存在障碍,对新建网络成本也不是问题,在与运营商的合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以下问题: 对于既有网络,FTTH存在成本合理性问题; 采用FTTH实现千兆入户的必要性; 采用FTTH实现100M入户,相比于FTTB并无性能优势; FTTH入户之后的困难在于室内网络延伸(有线入室、无线覆盖); FTTH模式下运营维护问题。 网络半径的量变与质变 随着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从2000过渡到100户,电缆网络的覆盖半径减小到100米以内,从“1公里”、“500米”、“300米”到“100米”的量变,引起了广电网络的质变: 有源RF设备消失,无源分配使得网络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同轴电缆对高频信号的衰减特性,是影响电缆网络结构和可用频率资源的主要因素。在100米半径以内,同轴电缆、无源器件对频带资源的影响减小。 在“光进铜退”的大趋势下,有线电视HFC网络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光节点的覆盖范围从“最后1英里”逐步发展到“最后500米”、“最后300米”,网络质量不断提高。目前,FTTB已经成为宽带网络建设与改造的主流方案,“最后100米”电缆网络成为网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伴随网络结构的演进,网络信号的传输方式也在改变—光进电退:光载波(调制)信号向终端延伸,电载波传输逐渐被电信号直接(基带)传输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