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网络通讯

相关博文
  • 热度 21
    2014-5-9 14:58
    1038 次阅读|
    0 个评论
      继投资光纤设备商后,鸿海又把目标向下游延伸,意图取得台湾首批4G通信牌照。   “目前对于台湾4G牌照的竞标确实正在评估。”台湾鸿海集团内部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竞标4G牌照是鸿海“8屏1网1云”产业规划布局中的一环,相当于一个终端渠道,未来鸿海希望借此打通整个产业链,便于自身产品的销售。   此前,鸿海已经显示出对基础网络建设的浓厚兴趣,入股台扬、台通等厂商并参与台湾智能光网增资案。有台湾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如果鸿海取得4G牌照,将有机会和此前的光纤设备投资做深度结合,将自己软硬件内容共同输出。    向下布局通信运营   “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近日公布了4G牌照的竞拍底价,竞争者包括台湾地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大哥大、远传电信等,但令人关注的是,在此次招标中,鸿海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据媒体报道,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已从电信及有线电视产业延揽人才操盘,未来并可能与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结盟,共同布局4G市场。   “目前和润泰的合作确实在进行,但双方的团队都还在评估阶段,未来鸿海可能是自己做,也有可能是寻求合作伙伴。”鸿海发言人对记者说。   目前润泰集团已经投资了一家台湾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全球一动”,现在正进行投标4G的最后准备中。但由于NCC规定投标者的资本额一定得高于60亿元新台币,而全球一动目前资本额仅为35亿元新台币,所以在业内看来,此次润泰与鸿海的接触被看作是“相互帮忙”。   “如果双方结盟,全球一动在台北市就有机会使用鸿海集团此前增资的‘台湾智能光网’所布建的光纤网络,以较理想的使用价格进入该行业。而鸿海方面也可以尽快达到布局基础网络的目的。”上述台湾分析师对记者说。   而在此前,鸿海集团早已经开始在网络通讯领域上的布局。   去年9月份,鸿海(2317.TW)、建汉(3062.TW)与台扬(2314.TW)宣布签署18亿元新台币私募投资协议书和策略合作契约。三方合作的背景是,鸿海看好无线宽频领域的商机,与建汉共同投资微波和卫星通讯厂台阳,是为了争取在全球4G通讯技术和卫星通讯需求下产生的“硬件商机”。但随后鸿海入股台通光电后,又取得了22.79%的台湾智慧光网股权,成为台通光电以外最大法人股东。   DIGITIMES研究机构指出,过去鸿海通过收购或是入股投资取得台湾网通设备厂股权,主要考虑网通设备生产销售订单。而现在,摆在鸿海目前的是如何通过不同领域的布局,活化鸿海目前既有的技术、产品,甚至是客户关系资源,让鸿海集团得以在制造、技术以外,再长出另一个应用与服务。 延伸阅读: 鸿海面临新挑战:“苹果派”遭和硕分食 鸿夏恋谈崩 夏普推复兴计划拟扭亏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全产业链   “鸿海并不是想成为像大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那样的电信运营商,而是希望通过合作或者联盟的方式进入到这个行业,从而打通全产业链。”上述鸿海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鸿海也在卖自己的电视,在台湾地区是和‘中华电信’合作,在大陆是和乐视合作,电视的内容都需要走网络传输,如果我们有这方面的资源和技术,就能更好地支持内容传输。”鸿海发言人对记者说,此前与台通的合作就是看中了台通在光纤技术这块,而做好通信行业的周边技术也能提高鸿海“8屏1网1云”的产业规划。   也就是说,鸿海富士康透过不同的管道,在市场上推动各尺寸的智能电视,目的是希望先把终端的载具导入市场,这些载具需要大量、实时的数据作为内容与服务供应的基础,不论是对目前的有线或无线网络而言,均会是极大的负担,而光纤正好可以解决相关问题。透过一系列的整合,再加上目前持续进行的服务与内容方面的投资得以有所成果,鸿海也将成为了最具有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供货商,是另一种成功转型商贸的模式。   据接近鸿海人士介绍,郭台铭对这种转型模式高度期待,“8屏1网1云”的产业规划中,8个屏幕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电视、可携式电视、教育显示、医疗显示、发光二极体(LED)室外显示等终端应用,而串联这些屏幕需要的就是网络和云端技术,所以鸿海也在投资上较为倾向于选择此类项目。   “以往鸿海在全球积极布局生产基地,打造的是制造王国,但电信网络和数位汇流对消费者生活与产业的影响日益加大,这一点不能不被重视。”此前,熟悉相关产业的一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鸿海收购的目的就是希望扮演基础建设电路服务供应商的角色,把自己的内容资源输送出去。   “倘若郭台铭可以取得移动宽带通讯的投资机会,就有机会将其光纤网络进行深度连结,且移动装置也将因而有移动网络的支撑而有更理想表现。”上述台湾分析师说。 延伸阅读: 鸿海面临新挑战:“苹果派”遭和硕分食 鸿夏恋谈崩 夏普推复兴计划拟扭亏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热度 19
    2012-12-11 14:12
    2189 次阅读|
    5 个评论
    我们总希望,容量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高,希望两者同时高,但很多时候当一项东西只是按着原有的模式发展,总有到头的时候,这个时候容量与可靠性整体上就无法再进一步提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先看存储器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初期,只有nor flash技术,nor flash可靠性很高,因为上面要跑程序,使用中不允许错一个bit,但为了保证可靠性,不能错误,只能提高容错门限,降低容量。所以这么要求100%正确率的Nor Flash,只能依靠工艺的提高来提高容量,相对于Nor Flash,Nand Flash就承认有错误,允许一定的错误率存在,这样工艺要求大大下降,设计难度也大大下降,芯片不良率也极低,所以单位容量密度很高,但要解决这个存储错误问题,必须要引入校验和错误标记。Nand Flash在PC初期发展不大,只是后来文件越来越大,出现了U盘和智能手机,大容量DRAM出现的出现,才让Nand Flash真正发展起来。   类似NandFlash,其他的很多存储设备,比如硬盘等,都是如此,尤其是光盘,可以说是极致,整张光盘差不多有一半的校验纠错码,以解决碟片划伤等问题,尤其引入交织,分散存储数据,不然一个划伤,可能影响了连续的一片数据而导致无法恢复数据。   类似的,通讯领域也有容量与可靠性的矛盾,比如以前的Modem,速率很低,但它的编码质量很高,ADSL是放宽了编码质量,让通讯容量密度大大提高,对于通讯来说,除了校验之外,还有重发机制解决错误的续传问题。   无线通讯网络,比如现在的手机通讯,信号本身是极为不可靠的,你进个山洞,出入地下车库等等,信号变化极大,所以必须承认错误的存在的基础下,通过校验和重传来实现可靠的传输。而现在2G-3G-4G,本质上讲就是降低通讯编码的质量,提高通讯的容量密度来实现的。2G、3G、4G如何实现编码密度提高,将在今后再讲,但在这儿先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比喻: 2G,就等于现在的高速公路,车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车与车侧面的宽度很大,车与车前后的宽度也很大,所以车容量较低。3G不再这么简单的划分车道了,在车的四侧安装上防撞的传感器,这样车自动根据设定的间距行驶,车辆密度大大提高,但毕竟还有间隙。4G呢,这个间隙完全没有了,车与车只要还能开,不撞坏了,擦点皮什么的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需要开到目的地的是车,至于车的刮伤程度不影响我判断它是不是车的问题就没关系了。 所以本质上就是提高信道编码的利用率。   网络技术本身就是在承认不可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理,我们把这个思想应用于产品,假如一个产品的一个关键器件质量只有一年,而整体需要10年的话,我们在改善这个关键器件质量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只能把他设计的很容易更替,那么我们今后就定期维护、保养、更换即可,没必要跟它死扣。   作者:凤舞天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