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习惯

相关博文
  • 2024-9-15 13:12
    0 个评论
    习惯、文化和文明是三个紧密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1. 习惯:习惯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它是个人或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环境、提高效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例如,早睡早起、饭前洗手等都是个人习惯,而节日庆祝、礼仪规范等则是集体习惯。 2. 文化:文化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涵盖了艺术、科学、宗教、道德、法律、习俗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价值观、信仰、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明:文明通常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形态。它不仅包括了文化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例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华文明等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的来说,习惯、文化和文明三者相互关联,但又各有侧重。习惯是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模式,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而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组织化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热度 4
    2024-8-14 21:48
    824 次阅读|
    1 个评论
    2024年8月13日星期二   家人递给我一个儿童玩具,说:这是给幼儿用来DIY装配玩的玩具,带着孩子一起,看着说明书把它装好了,可两个盖板很容易脱落,没法玩,能不能修理修理让它们不易脱落?       一看就知道里面的弹簧力量不够,或转轴销子短了点,最简单的法就是阻止弹簧的作用,毕竟这不是作为经常拆装用来培养装配智力的玩具,只要一次性装配,而且要大人完成后,就是一个玩具车车。   看了看,想了想,刚好手头刚用过了,折断了的一根棉签竹棍粗细感觉合适。   用放大镜继续看里面的螺丝头,确认是个十字口螺丝钉,找来合适的螺丝刀,拆开来,看到了里面的弹簧,适合竹棍的粗细。   比划着,用界刀切割了一段,呵呵,长了点。   小心翼翼地修整到合适的长短,装进去啦! 成功啦! 就这么简单!   接着,加工完成了另一个。   接着继续把另一个侧面门板两头的转轴销子也做了加工修理。   装配好后,把两个盖板稍加用力大点,毕竟塑料结构件多少有点弹性,就都装配到位。   可以正常开启和关闭,不易脱落了。     小宝宝又可以玩了喽!   呵呵,又唤起联想:这么简单的结构件,产品设计就做不到吗?我看不是,根本还是与生俱来的潜意识注定了的。   就是处处图便宜的潜意识,儿童玩具更不在话下啦!不都是玩玩就扔了!没必要做的那么可靠耐用。   如今,个人看法不同了,笑语,经历了就知道了,知道了就没有了。   就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意识来看,我认为这现象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不是都说:三岁看长,七岁看大。   个人经历和感悟,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是孩子的婴幼儿期是注定了灵魂潜意识。日后的学校教育无可替代。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不是也说,跟着父亲学规矩,跟着母亲学习惯,养成守规矩成习惯。   就DIY组装类型的儿童玩具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记在心上,注入灵魂,作为日后言行的取证。   所以,从设计制造做起,再简单的玩具,也要事先制定质量标准,按照标准制造,消费者按照标准使用,这一切都会传递到孩子的身上,代代相传,就会形成社会的整体意识和行为。   可见,一个小小的婴幼儿玩具做到质量合格,其意义十分重要和必要!   这几年多带孙孙,遇到玩具出问题了,小家伙都会说:找爷爷。哈哈~
  • 热度 4
    2020-3-23 23:32
    3446 次阅读|
    1 个评论
    昨天晚上听了杨老师的课,收获还是挺多的。杨老师一开始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工作习惯,我听了很有启发。他说他每天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习惯,很难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到底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都一直在摸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但是当你遇到一个比你更加优秀的人,他身上也许就有你需要学习的优点,我觉得杨述老师的工作习惯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意义的。我需要借鉴,他的事情肯定比我多,比我要忙,所以我需要从他身上学习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 他跟我们分享他春节在家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看了15本书,写了1本书,还开了11讲线上讲座,还有学校本科生的备课等等。令人佩服,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竟然能做这么多的事。他说他经常用Windows自带的日历安排自己的时间,哪天要做什么当时就在日历上记下来,最近这几天的事情就在手机的日历上按小时安排开,而且每件事做完之后都会有记录,和心得体会输入到有道云笔记中,因为事情一多往往就会忘记,而云笔记随时随地都可以记,而且不会丢。我觉得养成一个能有效的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经历的一步。我也需要逐渐试着管理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都留有痕迹。 杨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两本书,我感觉肯定是杨老师读的那15本书里边最有价值的两本,所以一定要仔细的看看,《认知-人性》《心流》。我已经加到自己微信读书的书架上了,有时间一定仔细读一下。最近感觉时间很紧张,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能好好的读一本书,我觉得读书最好的时间就是出行坐车的时候,无奈现在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工作上压力很大,也许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方法不太对路,总是事倍功半。自己也很了解自己,有时候经常犯懒,总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而且经常还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呢谁都知道这样的工作效果很差。如果我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那么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再进一步,就会被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真的需要用心做每一件事,不能没有自制力,我觉得用心非常重要,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用心加上坚持,会使平庸的人做出不平庸的事,前提是真的用心,用心的意思我理解就是竭尽全力,集中精力。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题外话,既然需要自己竭尽全力,集中精力的去做某件事,那么前提是这件事的价值已经得到的评估。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是错的,那么所做的一切也就毫无意义了) 杨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和尚在烧一锅汤,眼看着柴火就要没了,可是汤还没有烧好。这三个小和尚商量着要怎么办,老大说要去后山在砍些柴回来,但是明显不赶趟了。老二也是想去再买点柴回来,也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小和尚说那就把汤倒掉一半吧。很显然如果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我们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那么为了做出来的产品有价值,我们就需要精简需求,先实现一个可以交代的版本,这样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是敏捷管理的思维,其实很多涉及到管理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大家的思维逻辑是清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说法不同,道理都是一样的。无论哪种方法吃透了,能加以灵活运用,都可以解决问题。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