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电脑可靠性问题透视》(1)
五、制造商怎样对可靠性进行控制<?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个良好的设计还需要通过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电脑板卡和整机制造过程中与可靠性相关的技术措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任何一项新产品从实验室到变成商品之前都有一个试制过程。电脑设备在批量生产之前,要先在对样机反复进行各种可靠性测试和评估,找出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设计部门进行改进设计,直至全部问题得以妥善解决。(2)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有差异,品牌电脑厂商都制定了严格的部件品质标准规范,元器件在上组装线之前还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筛选。半导体器件按以下程序进行筛选:目检→初测→高温贮存→高低温冲击→电功率老化→高温测试→低温测试→常温测试。电阻在室温下按技术条件进行100%测试,剔除不合格品。普通电容器在室温下按技术条件进行100%测试,剔除不合格品。接插件按技术条件抽样检测各种参数。
筛选结束后应计算剔除率,如果剔除率超过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则本批元器件全部不得装到机器上去。
(3)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板卡生产中使用贴片机、波峰焊和回流焊的先进装备可保证元器件的定位精度和焊接质量。
(4)焊接完毕利用投影仪检查外观及焊点之间是否存在桥接,元件定位是否准确等,如图13。
图13 利用投影仪检查板卡质量
(5)组装完毕,分别使用专用的测试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如果正常再进行高温老化(如图14)高温老化期间进行在线测试,保证元器件参数漂移不超过设计范围,老化后再次进行功能测试。经过反反复复的测试,每一个环节都能将有问题的产品剔除掉,保证了上市销售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图14 老化车间
(6)高品质电脑连细微之处也不放过,对于接插件要进行接触电阻和抗振动等机械性能测试,使其隐蔽缺陷及早暴露出来,之后还要它们用热熔胶等粘性物固定,防止在运输和使用中发生倾斜和松脱。
六、怎样提高组装机的可靠性
就可靠性来说,组装机肯定比不过品牌机,因为品牌机的各种测试极其严格,如果抽查中发现一台产品不符合规定,整条流水线上的产品都要复检。品牌机制造商对配件供货渠道把关十分严格,只有在配件之间的兼容性和整机的稳定性得到验证后才会进行批量采购。而组装机就有点差强人意了,毕竟装机者精力和经验都十分有限,只能在成百种成千种配件中选取其中的几个来装机试验,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比较隐蔽,在使用过程中才会被发现。
即便这样,组装机灵活的配置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还是很有吸引力。一般而言,价格高的电脑,可靠性也相对较高,因此,为了得到一台实用的电脑,需要在性能和价格之间做出平衡(如图15)。
图15 可靠性与价格的关系
按照下面给出的提示,用低于品牌机的价格组装一台相当可靠的电脑也是完全可能的。
● 选择优质机箱
机箱的稳固性直接影响电脑的可靠性,黑屏、随机性自动重启动等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往往是劣质机箱引起的。而优质机箱机构合理,板材有足够厚度,整体坚固不变形,可抵御搬动、碰撞等外力作用。
劣质机箱的散热设计也比较差,气流紊乱,存在散热死角。而优质机箱气流经烟雾试验,气流顺畅,一些厂商还在进气口设置了空气过滤器(如图16)。
图16 进风口设置海绵滤清器
● 主板与机箱尺寸要匹配
笔者曾遇到过一例因电源风扇停转而导致内存条被滚烫的电源盒烘烤损坏的电脑。该电脑主板尺寸较大,内存条的位置在电源盒下面,并紧贴着电源盒,如图17。
图17 主机布局不合理的情形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恶性事故,主板与机箱应该匹配,如果主板尺寸大,也要选择尺寸大的机箱,不能凑合着装进去,那样会影响CPU和内存的散热。
● 选择优质电源
优质电源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输出电压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很小;二是输出电压受负载影响很小;三是滤波电容大,输出纹波小;四是EMC电路齐全,抗干扰能力强;五是保护措施完善,不会轻易损坏。
优质电源标签上一般有图18中认证标志,CE为欧共体认证、FCC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认证,3C为中国强制认证标志,但这样的电源价格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售价数十元的劣质电源,认证标志较少,甚至没有通过任何认证,或者贴以假的认证标志。
图18 电源标签上有各种认证标志
选择电源时,输出功率上应留有富余量,否则在突然加大负载(如从休眠状态唤醒,光驱读盘等情况)时输出电压出现明显跌落,造成死机及重启动等故障。一些电脑需要多次启动才能成功,通常也是电源实际功率不足的原因。
● 提高安装质量
板卡的安装质量对稳定性影响很大。笔者遇到过数台立式机箱站起来黑屏躺下正常的故障,是因为主板上的螺钉没有旋紧,重力导致主板整体下沉,造成电路板与机箱接地端相碰短路。而将机箱平躺下来时,主板不再受到重力作用,相碰的地方会分开,机器又能工作了。因此,在上螺丝钉时要尽量紧固。
安装硬盘和光驱时,应将两侧各两颗螺钉全部用上,而且紧固力度均匀,防止这些设备因受力不均而不能正常工作。
● 合理设置BIOS参数
主板BIOS允许对设备或接口的工作频率、时钟周期和工作电压进行设定,设定时要遵循“兼顾稳定性和速度、稳定性优先”的原则,使板卡的工作频率与额定值一致,并使板卡与CPU、内存之间的频率设置相互匹配。如果将某些设置项的频率或周期设置得过于冒险,系统即便可以勉强工作也十分脆弱,常常莫名其妙地死机和重启动。因此,如果组装的电脑不稳定,应通过降低频率或延长等待周期进行尝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则多半是硬件质量低劣的原因了。
内存等待周期的设定值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很大,而一般读者很少注意。譬如“SDRAM Cycle Length”中有2T和3T两个参数可供选择,设置为2T时存取速度快,如果系统出现不稳定、死机甚至黑屏现象时,改为3T可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CAS Latency”和“AGP/PCI CLOCK”等项目的设定值都会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一些主板BIOS中还有“Clock Generation for EMI” 设置项,将其设置为enabled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 谨慎超频
CPU、内存等部件之所以可以超频使用,是因为厂商对该产品进行了降额标注,标称参数比起实际能力来得保守,超频的实质就是把降额的部分重新利用起来。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厂商所降的额度大小,因此超频时要十分谨慎,防止过量超频使系统失去稳定性。如果以损失可靠性为代价而带来速度的提升,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造成烧毁芯片和板卡的严重后果。
七、写在最后
提高产品速度和可靠性是电脑厂商始终需要面对的难题,从树立品牌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可靠性比速度更加重要。随着Intel Prescott核心的CPU上市,速度的提升势必带来更多的热量,使系统的可靠性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BTX新规范要求机箱前面增加一个吸入空气的风扇来改善CPU和板卡的散热效果,而在此之前的ATX机箱也仅仅将这种措施作为可选功能。
另外,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电脑的可靠性尚属一个模糊或根本未曾考虑过的概念。但是,在厂商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对产品可靠性给予更多关注,毕竟兼容机是由用户自己挑选配件并组装起来的。所以,只有当厂商和用户都对电脑可靠性足够重视,并不断对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电脑全面可靠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