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很多企业开始专注于企业内部设计的标准上面,这点偶个人觉得还是有巨大的进步的。但是仔细了解一下,以前同事在整车企业一年需要强制指定多少内部标准,比如某个测试标准,关于这点我就慢慢觉得有点歪了,似乎又变成了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标准而标准。
个人从开始进入企业,就开始对内部的教程,流程说明,设计概要,整车企业电子标准,产品说明,硬件标准,工程标准这些文档非常感兴趣,说实话每个标准动辄 百页,不过英文有个特点是篇幅大,内容其实并不多。值得偶去深思的是,似乎国外的同行们喜欢记录,把他们犯过的每个错误,产品的每个不经意的问题都记录下 来,大问题写成8D报告,由零部件厂商报告,IC厂商报告,整车技术报告这一产业链上的知识汇总,使得在IC工业工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共性的问题不断在 得到解决,而一份设计标准中,总有不同版本的参考,其中一些问题已经被系统的解决掉,因此这些内容也只有在条目(1.10 1.20有个奇怪的现象,欧美的前辈们喜欢用+10去描述问题)中。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单片机的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配置,和RESET与边沿速度相关 等很小的问题,或者很局限的问题都被记录在案。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设计规范能够最大程度的COVER设计的不足,最大程度的指导内部的工程师不要去 犯错误。
如果说一个企业什么最宝贵的话,除了工程师以外就是这些经验积累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规范文档了。某个程度上,前装的汽车电子为什么需要至少10年的积累, 就是这些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前装出现问题产品是以10K为单位的,召回的成本是那么的大,以至于无人敢轻视。在和供应商的交谈中,日本 的汽车电子被动元件厂商就特别保守和谨慎。
我们当然也有采用复制和抄袭这样的办法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不过以生吞活剥的方式得到的概要,很容易变成那种你知道必须要这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 做,也就是说没有那些“故事”,工程师们去理解和遵循就打了一个非常大的折扣,何况随着不断更新的产品要求,IC制造工艺,产品制造工艺的发展,没有更新 的标准就变成了死的标准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如此之快,使得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旧的问题在底层不断被解决,这是个大的方向,导致了设计标准的不断更新。
以测试标准为例:我们在一开始制定标准都是采用粗放式的参考引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几乎所有的GB标准都能看到对应的原版,而仔细核对内容,你就发现几 乎都是翻译过来的。在整车厂中,所有的测试标准都是援引自国际标准或者沿用大众和福特等测试标准,尤以电气测试和EMC测试为代表。虽然说跨越式发展是我 们一贯手段,但是跨越以后呢,还有兄弟仔细静下心来,去制定自己的标准(没有设计的开发,哪来自己定的标准。)产品标准,偶个人对TPMS的标准是较熟悉 的,国标意见征求稿,真正是一个产品说明书,而不是性能和检验标准,变成了门槛而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参考文件。
但愿我们不要在刻舟求剑的过程中失掉未来的汽车电子工业的发展机会。
发展技术之路
制造业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拥有众多的工厂和采购基地,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可能并不会在中国扎根,而是把众多拥有比较核心技术的工作转 移至其他国家,在中国土地上做的事情就是生产,用中国的资源,欧美的设计+欧美的管理+欧美的物流,制造完成后送往世界或者重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因此, 某种程度上,欧美的技术可能慢慢和国内绝缘,源于欧美对我们的体制的误解。这种事情必然发生,这也是我们去收购别人的企业,还拿不到技术的原因,上海汽车 在韩国双龙汽车上的经历可能是这种情况的延续。我们学习高技术的方式并不是投入大量的有效的资金去开发,而是寄希望于去购买公司股权,去招聘海外华人,获 取非法的技术(福特工程师事件)。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也正是遏制技术发展的方式,既然用以上的方式可以获取,何必去费那么大投入搞自己的东西呢?
【当然这也是有偏颇的,在航天和军工领域,可以说投入是很大的,当本质上还是对技术与知识相当蔑视的,从评级制度上可见一斑。】
发展技术之路,日本在发展过程中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是本质上还在于尊重技术和知识。派出去出国学习的人再多,不回国发展,回国后无恰当的土壤都不可能 有大的突破。近来,由于国家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几乎大些的国企和政府手中都“不差钱”,这些钱大都花在了钢筋水泥上面,又有多少钱投入到了该投钱的地方。 零星点的投资也仅仅集中于很窄的一些领域,技术代表应用,没有一个扎实的工业环境,所谓的技术开发也只是把一堆别人的东西搭起来,包装一下卖出去。(我在 做设计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选无可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内供应商)。
话扯得可能很远了,说实话,金融危机,作为边缘的我们本来很有机会去抓住一些东西的。经历了09年的刺激计划,房价高涨,资产泡沫,目前又有可能发生通货 膨胀的情况下,制造业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挺不容易了,发展技术,产业升级,个人觉得还是非常不着调的,最基本的认同技术,尊重技术都很难做到的情况下, 一切皆是空中楼阁矣。先贤在上世纪之初,提出实业救国等概念,我觉得以我们技术人员来说,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将来到底能不能用虽然很难说,路还是要走下 去的。
用户1187092 2010-3-22 15:17
用户1466754 2010-3-17 15:09
用户1042259 2010-3-7 16:26
用户1371162 2010-3-4 16:18
用户1469114 2010-3-3 22:18
用户1094238 2010-3-3 11:37
用户1042259 2010-3-2 21:19
用户1245227 2010-3-2 16:59
chentida_78_833814356 2010-3-2 15:09
用户1528732 2010-2-27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