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程序喂狗论"中,最"强有的理论依据"就是---"程序跑飞了可是中断不一定会死"
而"中断喂狗论"恰恰就是利用了这个"理论依据"!!!
中断一般都有自己固定不变的中断向量地址,这样即使主程序飞,中断也能正确地跳入自己的轨道继续运行.
如果每个其他事件即程序模块都设置一个"执行标志",即执行过后都设置此标志.
那么,在定时(节拍)中断中,可以从这些"执行标志"掌握程序的运行状况,达到检控的目的.
若全部模块正常运行,则清除全部标志,否则,进行硬件复位(不喂狗)或软件复位(在没硬件看门狗时或需要立即复位时).
由于各模块的运行周期不定,喂狗中断可以灵活掌握.
"中断喂狗论"和"主程序应答喂狗论"(不同于乱喂)效果基本相同,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的喂狗周期不定,在低功耗的系统中,主循环的喂狗检测较耗电. 而且主循环飞后只能期待硬件看门狗的复位了,故一般用在有硬件看门狗的系统中.而前者可用于有无硬件看门狗的系统中(当然要保证定时器及中断不能被关闭,一般在主循环中刷新中断配置较好).
当然,"中断喂狗论"要耗损一些在中断中的时间,但在定时(节拍)中断中,是很短暂的,基本不影响系统的性能.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