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 推动我国IC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 |
作者: 时间:2008-01-17 来源:中国电子报 | |
编者按:我国半导体产业日益成为全球化的产业,把握和立足全球市场是本土企业无法回避的选择。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变化多端、技术加速演进、产业链演变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展和变化中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报告的出版恰逢其时。本报特刊登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撰写的序言,以及主要章节的内容精华,以飨读者。 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揭开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新纪元。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全球第一颗集成电路。半个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大大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现在,芯片、微处理器、存储器等集成电路产品,已不再是技术名词,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专业内常用的摩尔定律、晶圆代工线(Foundry)、无制造线集成电路企业(Fabless)、集成器件制造模式(IDM)等已成为社会经济学界日常讨论的内容。当今集成电路技术已进入纳米技术时代,2007年45纳米技术进入量产,按照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18年前后将达到16纳米。近几年集成电路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系统芯片(SoC)、浸液式光刻和下一代光刻技术、轻晶圆厂模式(Fab-lite)、超级工厂(Megafab)等,反映出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摸索发展。2000年以来,在庞大的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和国务院18号文件的激励下,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进入高速成长期。从2000年到2007年,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是同期全球最高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快,设计和制造技术从0.35微米提高到90纳米,跃升了四代,65纳米也开始导入生产,设计开发和制造了多类先进集成电路产品;FBP平面凸点式封装和MCP多芯片封装等先进的封装技术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自主开发的8英寸100纳米等离子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进入生产线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和LED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2007年预计将达到1300亿元。 我国半导体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造装备和技术主要依靠引进,自主核心技术缺少,专利和IP受人制约。其次,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档芯片主要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进口额过千亿美元,高于石油和石油制品进口,进出口贸易逆差达800亿美元。2007年,根据海关1-11月统计,进出口额增长迅速,预计贸易逆差还要扩大。按销售额来说,近几年国产集成电路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20%。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如何加速集成电路产品开发创新,提高国产集成电路国内市场占有率,这两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当前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近几年全国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在组织实施,随着“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两个专项的启动实施,将大大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业界已经聚集和成长起来一批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他们在产业成长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产业和把握市场时要立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成电路产业是有非常强的全球化特征的产业,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和交流,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途径。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领域始终充满着巨大的活力和诱人的变化,在严峻的挑战中总是有新的机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了解世界,研究分析国外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和正在进行的新变革,努力学习国外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先进经验。这次协会工作人员将案头积累的资料和了解的新情况,经过梳理分析,编写出版《发展和变化中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意欲将这样一个产业的新发展和正在经历的变化描绘出来,提供给大家参考。我以为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也希望,借此报告的出版能在业界引发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
标签: 半导体 IC 集成电路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