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g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和透射电镜研究

2011-8-4 11:53 3132 4 4 分类: 工程师职场

Ag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和透射电镜研究
摘要: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制备出两种相对稳定的含银纳米颗粒的水溶胶,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吸 收谱对这些颗粒进行了表征.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少时,所形成的银纳米颗粒较小,吸收峰呈现二极等离子体共振 吸收峰. 当被还原的银离子较多时,银纳米颗粒尺寸变大,并出现二极和四极共振吸收峰.在Ag纳米颗粒形成后, 对其溶液稀释,发现其峰形保持不变,而峰位会出现红移,最大红移量可达到10 nm.透射电镜研究表明,低浓度溶 胶中的Ag纳米颗粒尺寸较为均匀,平均直径12 nm.高浓度溶胶中的纳米颗粒尺寸呈双尺寸分布特点,少量颗粒 直径小于14 nm,大部分颗粒直径大于20 nrn.

0 引 言 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 学功能材料,

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CEMS 轻小型气动薄膜套筒调节阀ZH(A/B)M系列 闭环控制模板FM 455 带电子输入的气动记录控制器W960EP系列 高精度笔式纯水测试仪HI98308(PWT) 真有效值钳表LH2015 AC/DC

具有较大的光学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和 超快时间响应特性,可用于全光开关等器件的研制. 另外,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存在表面等离子体,能吸 收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可用于飞机等飞行器的 隐身,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发展这种等离子隐身技术. 因而成为当前纳米物理研究的一个比较活跃的方 向ll ].大量研究已表明金、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 离子体共振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粒子尺寸、形 状、周围介质的变化等 .溶胶凝胶法制备贵金 属纳米颗粒具有成本低,粒径分布较窄的优点,这种 方法在近十年中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已能够制备出 球形,棒状的银颗粒,也能制出含金的多层包覆的核 壳粒子l6’ .在液体中,金属纳米颗粒会吸附电荷或 高分子聚合物,形成双电荷层或高分子保护层,使溶 胶处于热力学亚稳态,它的形成和稳定受温度、浓度 和搅拌强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也会影响溶胶中的 金属纳米颗粒的共振吸收.本课题组对金属银、铜 纳米颗粒在固体材料中的光学特性行了大量的研 究 ,现采用溶胶凝胶法进一步研究金属纳米颗 粒在溶液中的光学特性. 本文结合透射电镜 (TEM),对含纳米银颗粒的水溶胶体系的表面等离 子体共振(SPR)吸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体系中 银颗粒的大小、浓度对SPR吸收峰形、峰位的影响, 以及影响银水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1 实验方法 本实验的银纳米颗粒是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的l】 ],将浓度为l×10。。mol/I 的AgNO。溶液逐滴 滴人多份4O mL浓度为2×10 mol/L的NaBH 溶液中,并同时不断搅拌,随滴入银离子剂量增加溶 液会呈淡黄色、亮黄色和深棕红色.用去离子水按比 例分别稀释上述样品,立即进行光谱吸收测量,得到 3个系列的光吸收谱,其中Ag的浓度依次为1.5x 10 (1号样品),1.5×10’。(2号样品),5.3×10。 (3号样品).其中棕红色3号样品因透光性太差,测 量前已先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降低吸收峰的高 度.最后将样品滴在带碳膜的铜微筛上,用透射电 镜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 构,得到样品的明场像和选区电子衍射像等,电镜工 作电压为200 kV.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UV— VIS—NIR Spectrophotometer Cary 5000测量了样 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范围为200~800 nm, 测量间隔为1 nm.

2 结果与讨论 从外观颜色上可区分出两种银胶,两种银胶外 观有根本区别,一种始终带有黄色,另一种呈深棕红 色.多次重复实验显示,深棕红色银胶的生成伴随 着溶液内的剧烈的反应或变化,且室温下(25。C)稳 定性很差.银离子的剂量、温度和搅拌对生成深棕 红银胶都影响,30。C下生成棕色银胶所需滴入银离 子的剂量会比20 C下减少,在10℃以下此银胶水 溶液可稳定保存至数周.
纳米尺寸的银颗粒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其 内部自由电子随光的电场周期振荡也将在颗粒内协 同运动,颗粒表面电荷分布随电场周期进行规律性 变化,即产生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其共振频率 与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和周围介质密切相 关l】 .根据Mie理论,当颗粒尺寸较小时(2R≤20 rim),粒子可被近似看为处于同相位均匀电场中,表 现为简单的偶极子共振模式。光通过时的衰减系数 y可表示为: y 一 · 式中 为衬底材料的折射率, 是入射光波长, 为 金属微粒的体积浓度’£l=e + 为颗粒的介电函 数的复数形式,e 为衬底的介电常数。因此可得当 e +2e 一0时,且 为一小值时,衰减系数有一最大 值,这就是金属微颗粒复合体系产生的共振吸收. 峰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衬底的相对介 电常数e 的变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当颗粒尺寸较大时,因颗粒中处于不同位置 的电子所承受的激发光的相位有所差异,即外电场 在整个颗粒上分布不再均匀,此时银颗粒可表现出 高极模式的等离子体共振,如四极子或八极子共振 模式。这些类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存在可极大 地增强粒子表面的电磁场口 . 本实验研究的3个样品系列都有典型的银粒子 的共振吸收峰,峰位在380~396 nm之间.图1为 直接取样的3个样品吸收谱比较.带黄色的第1和 第2个样品共振吸收峰较陡,符合粒径分布单一的 小的银纳米颗粒共振吸收的特征,其表面等离子体 图l 稀释前3个样品吸收光谱 (1)1号样品;(2)2号样品;(3)3号样品 共振吸收为偶极共振吸收.
3号样品外观呈棕红色,吸收谱在长波方向有 明显的伴峰,主峰还比较陡,符合大尺寸球状银颗粒 共振吸收峰的特征,而且粒径分布也较窄.当颗粒 的尺寸增大,多极极化引起的共振吸收开始出现,从 而出现伴峰 .此时,二极共振吸收峰(主峰)出现 了5 nm蓝移,这是因为,随着溶胶内的Ag纳米颗粒 的增多,溶胶的介电常数减小,使得吸收峰位蓝移. 图2为按比例稀释各样品的浓度,得到的2个 系列的吸收光谱,随着浓度的依次降低,吸收峰值下 降.对同一系列低浓度样品的吸收曲线做数学处 理,乘上适当的系数,基本上与最高浓度的吸收峰峰 形相同。
可见当银纳米颗粒生成后,稀释溶胶不会 改变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但峰位随着浓度的依次降 低,出现逐渐红移的现象,红移范围在10 nm 以内, 其峰位见表1。 测厚仪| 测速仪| 转速表| 压力表| 压力计| 真空表| 硬度计| 探伤仪| 电子称| 热像仪| 频闪仪| 测高仪| 测距仪| 金属探测器|在水溶胶中,银纳米颗粒表面会吸附电荷,随着 浓度的依次降低,表面吸附的部分电荷会向水溶液 中扩散,表面电荷密度会降低,而金属颗粒表面电荷 密度对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有影响,表面电荷密 ’= 0 高 \ 慧 图2 样品稀释后共振吸收峰的变化 (a)2号样品系列,银溶胶与去离子水比例依次为,(1)1: 0,(2)2:1,(3)1:1;(b)3号样品系列,银溶胶与去离子水 比例依次为,(1)1:2,(2)1:1,(3)2:1,(4)1:0 表1 银胶稀释前后吸收峰位和强度的变化 名称 峰 峰 / i 1号 2号 3号 度下降,会增加电子团的振荡豫驰时间,从而使共振 峰出现红移的现象.同时,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液 的相对介电常数略有变化 ,也会导致银粒子的吸 收峰位发生移动.
透射电镜观察,黄溶胶中的银粒子呈规则的球 状,颗粒粒径较均匀,集中在12 nm 左右,如图3. 图4为2号样品中Ag纳米颗粒的电镜高分辨照 片.通过分析TEM 多张照片发现,棕红色溶胶中 有少量直径在13 nm左右的颗粒,大多颗粒直径为 2O~35 nm(如图5),初步统计平均粒径26 Flm 左 右.结合其形成时溶液中的剧烈反应现象,可以初 步认为,在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制备纳米银颗粒的 过程中,随着银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中银纳米颗粒 不是连续增大,存在小颗粒聚合反应,具体过程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图3 2号样品TEM 图 图4 2号样品TEM 图(高分辨)

3 结 论 图5 3号样品TEM 图 在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制备银纳米颗粒水溶胶 过程中,低浓度时,Ag 加入对溶液中银颗粒直径变 化影响很小;随着Ag 浓度的增加,直径较小银颗 粒易产生明显的聚合,聚合后的银颗粒仍然呈球状, 直径变大,共振吸收出现长波方向的伴峰.温度在 银颗粒聚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温度高,银颗粒易聚 合,溶胶不稳定.银离子剂量和搅拌都对聚合也有 影响,采用不同的聚合条件,可作为控制银胶水溶液 中颗粒尺寸的手段.降低银水溶胶的浓度,共振峰 出现红移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银颗粒 表面吸附的电荷向水溶液中扩散,降低了表面电荷 密度,另一方面,溶液稀释后介电常数也会略微变 化,也会对共振吸收峰峰位有影响.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