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的重量是做為買賣計價和區別紙張厚薄的主要依據。一般分為『令重』和『基重』兩種。
(一) 令重
通常我們把500張全開紙稱為一令(Ream),而一令紙的重量稱為令重,單位為:磅/令(1b/Ream)。換言之,同一尺寸的紙張其令重越重,紙張越厚,反之,則越薄。假設,現有全紙100 1b/R,菊版紙 100 1b/R,大版紙100 1b/R三種紙其令重皆相同,但是否顯示此三種紙張、厚度皆相同呢?很明顯可以看出來菊版紙 100 1b/R,因其尺寸最小,所以紙張最薄。因此,在使用令重時,一定要註明紙張基本尺寸,否則全紙 80 1b/R的紙並不等於菊版紙的 80 1b/R。相同的令重卻無法區別其紙張的厚度,視令重最大的缺點。為了彌補此缺失,可利用下列公式來修正,求得相同厚度紙張的令重。
【令重換算公式】
原令重 ×
(新)長”× 寬”= 新令重
(新)長”× 寬”
例如:全紙 100 1b/R換算成菊版紙等於多少令重?
100 ×
(25”× 35”)= 65.64 1b/R
(31”× 43”)
例如:全紙100 1b/R換算成大版紙等於多少令重?
100 ×
(35”× 47”)= 123.4 1b/R
(31”× 43”)
由以上計算可得知全紙100 1b/R和菊版紙65.64 1b/R和大版紙123.4 1b/R為相同厚度的紙張,但卻要以不同的令重來表示,足見令重不是一種良好的紙種厚度表示單位。
(二) 基重(米秤量)
基重是以每平方公尺之單一紙張所秤得的公克重(單位:g/㎡),為其計算紙張厚度的基準。其計算公式如下:
基重(g/㎡)=
10000(常數).W Y.Z.N
N:N張紙
W:N張紙的公克重
Y、Z:紙張長與寬(以公分為單位)
例:現有20 × 30㎝紙張10張,用秤量得惟60公克重,試求出其基重?
10000 × 60 =100 g/㎡
20 × 30 × 10
由以上方法可知,每個人只要有個小磅秤即可輕易求得紙張的基重。那個基重和令重如何換算?當紙張的長寬單位為英吋時其計算公式如下:
基重=
令重 × 1405(常數) 長(吋)× 寬(吋)
或是
令重=基重 × 長(吋)× 寬(吋)× 0.00071117
若是紙張的長寬單位公分時,計算公式如下:
令重=基重 × 長(㎝)× 寬(㎝)× 0.000110231
基重=令重 ÷ 長(㎝)÷ 寬(㎝)÷0.000110231
在上節我們計算令重時得知全紙的100 1b/R,菊版紙的65.64 1b/R和大版紙的123.4 1b/R為相同厚度的紙張,卻有不同的令重,假設將它們全部換算成基重會有什麼結果?
全紙100 1b/R其基重為
100 × 1405 =105.4 g/㎡
31 × 43
菊版紙64.64 1b/b其基重為
65.64 × 1405 =105.4 g/㎡
25 × 35
大版紙123.4 1b/R其基重為
123.4 × 1405 =105.4 g/㎡
34 × 47
結果三種紙張的基重全都是105.4 g/㎡,由以上可知,只要是相同厚度的同類紙張其基重是完全相同的,不會因為其基本尺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基重。因此,國際間目前普遍採用「基重」為紙張的重量單位,唯國內依舊是「基重」、「令重」並存的現象。「基重」和「令重」的換算,可參考附表「
紙張基重與令重對照表」。
(三) 條數
紙張的厚度一般是以重量為衡量基準,如上述所提到基重(g/㎡)、令重(1b/R)皆是。另有一按厚度測定,以mm為單位的標示方式,稱之為「條數」,1條=0.01mm。例如單一紙張厚度危0.06mm,其厚度即為「6條」。可參考附表所列之「
常用紙張條數表」及「
常用紙張厚度表」。此種標示方式對背書刊出版業之「書背」寬度計算及包裝設計業之「紙盒厚度差」的計算修正,有很大的助益。
例如現有一A5規格之小說其內文240頁採用80 g/㎡米色道林(條數:12),封面採用200 g/㎡銅西卡(條數:20)試計算出其書背寬度?
240 ÷ 2 × 12 + 20 × 2 =1480條
1480條 × 0.01mm =14.5mm
求得這本小說的書背為14.8mm
例如現有一A4規格之設計年鑑,其內文彩色頁共160頁採用150 g/㎡雪銅紙(條數:15),黑白頁共80頁採用100 g/㎡道林紙(條數:14),蝴蝶頁共8頁採用180 g/㎡粉彩紙(條數:17),封面採用250 g/㎡銅西卡(條數:25),試算出其書背寬度?
160 ÷ 2 × 15 + 80 ÷ 2 × 14 + 4 × 17 + 25 × 2 =1878條
1878條 × 0.01mm =18.78mm
求得這本年鑑的書背為18.78mm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