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为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定位导航仪。GPS被应用于道路导航、追踪定位等领域。单一功能的GPS导航产品主要指便携式的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 便携导航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驾驶导航使用,成为GPS产品的主流。此外,GPS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集成于车载多媒体播放器和手机中,本章的GPS主要指PND产品。
1973年美国军方因需发起了GPS计划,主要满足军事定位的需求,最初被开发作为潜艇三叉戟式核导弹的导航辅助网络。经过20年的建设,耗资200亿美元,于1993年全面建成GPS导航系统,累积发射卫星24颗,实际定位精度远远超过了理论设计。
2000年以前,GPS只为美国军方服务,在卫星传输数据中采用人为加入干扰,致使民用市场中精度较低。随着各行业对于位置需求的不断增强,2000年5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解除人为干扰,将GPS的民用精度提升到今天的50米精度范围,从而向全球民用市场免费开放了GPS定位系统的使用权。
GPS的定位原理来源于通过接收机接受天空中的卫星广播数据,根据不同卫星传输的星历信息和时间信息,接收机内部的接收模块将计算出接收机所处的经纬度坐标。24颗卫星平均分布在地球上空2万公里高度的六个轨道面上,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位置每一时刻都有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数量,时间上提供了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定位采用单向工作原理,即GPS接收机被动接收卫星信息,因此,只要美国GPS对外免费开放,接收机使用用户是免费使用卫星发送的数据信息的。
鉴于GPS定位在军事领域的特殊战略意义,经济军事大国均全力发展自有的定位系统。其中,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拥有24颗卫星,目前已有17颗在轨运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拥有30颗卫星,目前正在建设中。
1994年开始,中国研发自有导航系统,称为北斗导航系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成功发射2颗卫星,2003年5月25日发射第三颗备用卫星,组成北斗一代导航卫星,又称北斗双星。通过北斗双星已经可以满足中国大部分地区定位的需求。北斗一代采用双向通讯原理,同时需要借助地面中转服务基站。首先接收机系统必须主动向卫星发送数据,然后才能获得位置信息。从军事角度讲,在战争中极易遭到电磁干扰和攻击。然而,在非军事的民用领域,尤其在突发灾难或恶劣环境下,北斗一代承担了独特的通讯作用,通过中转机站的参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可以实现短信或语音等通讯功能。2008年四川地震救灾中,在各种通讯设施全面瘫痪的情况下,北斗一代导航通信终端第一时间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及时外界通讯和信息传递。
北斗一代GPS 两用卫星信号陆用接受装置
北斗系统地面定位手持机
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累积发射12颗卫星,构成无源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即实现单向的信息接收定位,基本满足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导航定位需求。整个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构成,最终面向全球定位服务。
从GPS产品的整个发展来看,起步相当缓慢,经历了从2000年-2006年的市场培育期,在这个阶段,GPS一体机价格十分昂贵,在万元以上。同时受限于当时的收星性能,就出现了借助现有PDA、PPC智能手机或笔记本,配套蓝牙通讯的外置收星模块和外置天线的组合导航仪实现方法。外置天线均为磁铁底座,吸附于汽车外部车顶,而地图软件公司通过销售光盘版的独立PDA、PPC或PC用导航软件。今天,这一市场随着PDA的市场萎缩而所剩无几。
吸附于车顶的外置天线增强收星性能
2006年开始,随着收星模块性能和产品硬件设计能力的极速提高,GPS一体机逐渐成熟,GPS内置天线,同时预留外置天线接口,基本可以在数分钟内实现车内收星定位。产品价格也跌置3000元以下,借由欧美市场强劲出口需求的带动下,国内市场跃跃欲试。此时,为保证收星性能,GPS多为大耳外翻设计。
2006年上市的纽曼E666
2007年,GPS方案设计日臻完善,收星定位性能进一步提升,方案设计公司采取PCBA标准化的山寨模式运作,最终促成GPS国内外市场迅速崛起,形成GPS市场的井喷态势。2008年,配合欧美大宗海外采购订单,GPS市场正式井喷。国内市场一片繁荣。
2009年,GPS有了更强的功能发展,不但完全融合了PMP的全部功能,视频也支持到了RMVB高清晰解码播放。屏幕尺寸规格也向上升级为4.8英寸、7英寸。
-----------------------------------------------------------
听左强讲-山寨那点事儿
未完待续。。。
欢迎订阅RSS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原创,务必注明:本文源自国际电子商情:听左强讲-山寨那点事儿 +本文链接
2011.5.12
用户940902 2011-9-15 12:29
用户1078122 2011-5-19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