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用于认知型电脑的忆阻器:今后40年的热点技术

2013-3-6 16:52 5674 22 32 分类: 消费电子

“改变未来”的重担就教到你的手上了!类人机器人的未来就全靠你了!——忆阻器。

 

忆阻器最早是电子工程师蔡少棠在1971年发表的创新论文“忆阻器——缺失的电路元件”(IEEE电路理论学报)中提出的。这份广受同行评议的声明震惊了许多电子工程师,因为声明详细介绍了电路理论中如何有一条“缺失的链路”。蔡少棠表示,通过必要的理论计算,在电阻、电容和电感之外必定存在第4种无源电子元件。他的论点是元素周期表发明者——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回忆录。门捷列夫声称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可以发现在周期表中必定存在缺失的元素。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门捷列夫的缺失元素最终都被发现,而2006年惠普高级工程师Stan Williams在普通半导体材料中同样发现了蔡少棠所说的缺失的忆阻器。

 

蔡少棠把他的第4种无源电路元件称为忆阻器,因为它能通过改变内部内阻“记住”最近流过的电流大小,因此可以成为一种记忆型电阻。惠普的成果是二氧化钛,但从那以后许多其它半导体制造商都争相披露他们也在研究忆阻性材料,并试图创建一种称为电阻性随机访问存储器(ReRAM)的通用存储器类型。因此,在蔡少棠断言忆阻器存在的大约40年后,这些材料最终将实现广泛的商用化,并用于实现非易失性、密度比闪存高、速度比DRAM快的通用存储器芯片。

(电子工程专辑)
图1:建造在CMOS芯片之上的HRL忆阻器交叉矩阵可以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存储10Gbits。

 

有许多著名的半导体公司承诺推出忆阻性微芯片,有些声称最早2013年就可以推出,这些公司包括Adesto Technologies、Elpida、富士通、GlobalFoundries、惠普、海力士、IBM、Macronix、Nanya、NEC、松下、Rambus、SanDisk、三星、夏普、索尼、意法微电子、华邦、4DS以及像与台积电等代工伙伴合作的IMEC等多个研究实验室。

然而,你可能还没弄明白的是,在今后40年忆阻器可能更加流行,并作为基于人脑架构的认知型电脑新时代的基础。

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计划牵头的神经形态自适应塑料可扩展电子系统(SyNAPSE)研究实验室正在引领认知电脑的新时代,这种认知电脑的功能将远超人工智能(AI)。项目参与方包括IBM、惠普、与波士顿大学合作的HRL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蔡少棠早在1976年就在他的IEEE学报论文——忆阻性器件和系统中预测了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他在论文中指出,针对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科学标准模型——Hodgkin-Huxley模型在数学上与忆阻器完全一致。今天这个观点已经被HRL实验室(以前的Hughes研究实验室)以及神经与新兴系统中心CNES)所证实,后者支持将忆阻器用作人工突触,并得到了DARPA的SyNAPSE计划的资金支持。

“我们的神经形态架构使用了丰富的可编程的类人脑连接。”HRL实验室SyNAPSE主任研究员Narayan Srinivasa表示。

“为了实现这种连接,我们将忆阻器阵列与神经形态架构分割开来,将交叉矩阵放在一个芯片上用于存储synaptic导体,后者再由独立的神经形态芯片加以驱动。”

在第一次试制过程中,HRL实验室的双芯片解决方案模拟了实际大脑的一个层。然而,神经学习的最有趣方面是使用多达6个层。为了模仿人脑皮层的所有6层,需要使用具有6个层的三维忆阻性阵列。

“目前我们专注于构建二维交叉矩阵,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小风险,尽可能提高成功的概率。”Srinivasa指出,“但最终我们想把阵列扩展到三维空间,用于模拟在人脑中发现的真正的突触结构。”

本文来自《电子工程专辑》2013年01月刊,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原文链接:http://www.eet-china.com/ART_8800680684_626963_NT_350d3b5e.HTM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128779 2013-6-15 09:10

这项预言的证实,应该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预言属于不同性质的证实。电阻、电容、电感当属电路理论中三类基本无源元件,若按其受电后特性参数具有可变性或不可变性区分,应该分为定参数电阻电容电感、变参数电阻电容电感和记忆参数电阻电容电感之分。第一项为常规使用的固定电阻、电容、电感,第二项为非线性电阻、电容、电感,第三项为具有记忆功能的电阻、电容、电感。 因此,记忆电阻被找到,只是按上述逻辑推理思路填补了记忆电容、记忆电感被找到后的空缺而已,与门氏周期表预言证实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

用户546115 2013-6-14 09:30

只从电的层面分析还不够,人脑是立体结构,就像文中说了模仿人脑皮层的所有6层,目前ic制作基本是在平面上光刻,进入不到立体层面,其通道就受限的,象自动绕过坏细胞这种功能还要技术再进步几十年。

wangqiaoyu_888_963244381 2013-6-14 08:53

第一次听说忆阻器,学习

用户1206573 2013-3-11 23:55

值得学习

用户1591042 2013-3-7 10:29

忆阻器是40nm以后的事情了

用户1678848 2013-2-6 13:08

还是有点发人深思的

用户1406868 2013-2-1 23:17

很棒的分享

用户1039176 2013-1-31 21:19

与其它电路集成后直接做成真正的电脑,就给力了

用户1130179 2013-1-31 09:51

是一项很好的技术,期待尽快应用!

用户3809340 2013-1-31 09:10

除了可能成为更高密度的电子存储器,对于“认知电脑”的贡献也仅仅是接近人脑最底层架构的记忆单元及连接方式而已,而人的智慧还有很多上层架构(假设我们真能模拟人的智慧的话)、它们并不需要底层一定和人脑架构完全相同也可以。这基本上可以类同电子世界的硬件与软件算法的区别。而上层架构、人类对自身记忆认知过程的广泛学科里的理解程度,也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请见本人近期将发布的博客。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597771 2016-01-06 16:29
不需电源,加水就能亮的应急灯泡
这个加水就能亮的应急灯泡(Blackout Buddy H2O)也就是个香烟大小的盒子,外壳采用坚固的材质制作,搭配有3颗LED灯泡,是真正的应急用品。   这里说的应急,可不是指平时...
用户1597771 2016-01-05 11:26
“拓扑绝缘体”怎样让手机再也不需充电?
据dailymail报道,中日科学家在拓扑绝缘体上做起了文章,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可以在在室温下直接产生电流,不仅不需要外部充电,更不会造成能量损耗。   我们在初中物理课本上...
用户1597771 2015-12-24 13:53
可折叠可防水可充电的“纸”电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了一种能作为电池的“纸”,其效率之高,所储存的电能可以和市场上最好的超级电容电池相媲美。这是一种由纳米纤维素——与应用在纸张中的纤维素类似——制成的材料...
用户1597771 2015-12-18 09:47
睡着也能逃生,不用再害怕地震了!
通常,没有一点点防备,地震就这样出现了。 最可怕的是它发生在众人熟睡的深夜,那将造成不可估计的伤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就像想到要改造我们的床。让它拥有自动触发的变形防御结构,迅速在地震中...
用户1597771 2015-12-11 10:22
这颗芯片如何让生物能量为其供电?
芯片植入到人体内早已不是一种幻想了,那么人类的“超人”梦还有多久能实现呢?   近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可以用生物体内的化合物来转化为电能的芯片。这种化合物就...
用户1597771 2015-11-25 10:13
身体某部位为什么会疼痛?发光芯片告诉你
慢性疼痛经常让人难以忍受,更不用说治疗了。但现在有一块柔韧且可植入的小型电子设备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身体中某一块部位会疼痛。这个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无线控制的可发光 LED 灯,如果你轻击开关,它可能会...
我要评论
10
2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