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转)一位十年电子工程师要撕掉电子业的遮羞布,你怎么看?

2016-1-5 15:29 5507 33 44 分类: 采购与分销

注:此文是从人人网看到的工程师吐槽文,个人觉得是反映了一定的现状,但是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真正快速发展也仅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一切当往前看。你认为呢?


长话短说,本人作为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就从电子行业看中国现状。电子控制系统作为系统控制的核心,控制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飞机的运行,是一切工业制品的核心。

虽然看似中国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如海尔,华为之类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电子产品。但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当然芯片也分三六九等,有作一些简单工作的辅助芯片,几角钱一个,这些大概国产的可以占到50%市场,这些芯片可替代性强。还有作复杂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比如电脑的CPU之类),从1元钱到成千上万元不等,几乎全部是进口,而且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
   
即使低端的国产率较高的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买的国外的晶圆,然后自己回来切割,装个外壳测试一下就是成品了。相当于买个进口的产品,自己包装一下就MADE IN CHINA了。
   
还有极个别那些真正所谓100%国产芯片,其实也就是拿着国外的某些低端芯片,拆开来,在显微镜下面拍照,然后完全照着抄袭,而且抄都抄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价格。如果芯片设计还能有一点点改动,那已经NB的一踏糊涂了,估计可以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了。国外高端的复杂的芯片,给国内抄都抄不出来;甚至人家把图纸资料都给你,国内也生产不出来。
   
电子行业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芯片在美国,其次是日本,欧洲,再次是韩国,最垃圾的是台湾。中国大陆? 这地方也生产芯片? 开玩笑的吧,至少我10年来还真没用过MADE IN CHINA的芯片。什么华润,中芯之类的,人家是帮国外低端芯片作代工的。当然,在批发市场那些廉价的,用几个月就坏的小玩具或者遥控器里面,是有国产的芯片。
   
国外芯片厂受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产量压缩,结果09年开始,国内芯片就缺货,涨价,个别紧俏品种还翻番的涨。对国内控制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生产不得不一再延期。
   
举个小例子,中国是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而电动车控制器的芯片全部是进口的,其中MOS管芯片以某国外大牌的为最佳。结果每年5月份开始,当电动车生产销售进入旺季后,那个品牌的MOS管芯片都会涨价,普遍涨30-50%,06年最离谱,从2元涨到8元,一个电动车控制器要用6-12个这样的mos管,基本上占到一个控制器成本的60%以上。人家涨价就涨了,宰你就宰了,你爱用不用。只有个别技术实力强的厂家尝试别的国外芯片,虽然质量下降了些,但是毕竟省了成本,整体还算合算。国内的mos芯片是断没有人去用的,而且这些芯片的核心晶园也是国外的,只是国内装了个壳,即使这样的,哪怕白送都没人用,差距还真不是一点点。
   
所以,有人说,别看中国出口了多少多少,其实也就赚点劳务费,8成以上的利润其实是上游的国外大公司赚走了。
   
哪天如果美国拉着日本和欧洲对中国芯片禁运,那中国的电子行业就彻底废掉,中国所有的带电子控制系统的,包括家用电器,汽车,飞机,电网控制,甚至小小的灯泡都不能生产了。说到这,怎么感觉和说1949年一样啊,真正的一穷二白。
   
为什么中国经历了所谓高速发展的30年了还这样,我的经历就是答案。
   
10年来,做工程师赚的钱,只有房产升值的零头,比炒股赚的辛苦,我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放弃研发方面的工作转而进行收入更高更好玩的商务领域了。虽然很可惜我那10年的技术经验,但是中国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中国只是工厂,只需要工人。
   
10年前,我刚毕业,中国就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甚至还倒退了(某国有芯片大厂最近宣布停止研发芯片,专注于代工业务);10年后……
   
这是本人电子行业的现状,如果大家有本行业的现状,也可以说说。
   
我记得增经看一个机械工程师说的,如果离开德国的母机,中国的机械行业就彻底完蛋。
   
世界离开中国,生活成本或者生产成本会略高一点,但也就几个百分点而已,因为中国其实也就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利润最低,产值最小的一个环节而已,也就帮老外在组装阶段省了几个人公费。
   
国家的悲剧在于没有进步的希望,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10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休闲活动是给电脑超频,看谁超的多跑的稳;我们一些牛人喜欢专在图书馆研究相对论,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熵之类的东西;我们还喜欢泡在实验室,拿边角料搭一些音乐盒,报警器之类的小东西;还有人以找到win95的漏洞为乐趣。
   
毕业后,我们很多人选择做技术,因为崇拜盖茨,崇拜艾里克森,认为技术是崇高伟大的。工作之后,由于单位是抄袭日本的控制系统,单位的年轻工程师喜欢背离日本那一套思路搞个系统,然后在同事面前炫耀,虽然没有一个成功被证明是稳定运行的,但是仍然乐此不彼,谁能说这些年轻人20年后不会成为一代大师呢。那时候的女孩子喜欢牛人,如果再能弹上两曲吉他,吟上两首诗,那简直就是万人迷了。
   
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这样的吗?都去考研考证考公务员去了。现在的工程师有这样的吗?都是想办法转离钱更近的销售或者管理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刚毕业时,是不愁工作的,重点本科普遍在2000左右,华为之类的高薪企业能给到5000多外加股份,而当时上海外环房价才3000多,北京房价不到5000,我所在的沿海二线城市房价才1000出头,二手房600,800的都有,而且单位一般都提供食宿,找老婆不一定需要有房。那时候的公务员不吃香的,同样的学历进机关不如进企业赚的多,而且当时的人都觉得进机关学不到什么本事,大家都愿意进企业,特别是进企业搞技术。
   
人无生存压力,自然就可以为了理想和兴趣而工作。现在,生不逢时的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弃理想和兴趣,甚至承担着将来由于没有一技伴生而被社会抛弃的风险。
   
另外,说一下企业和高校搞的“合作研发”,听到的高校科研经费的去向,简直令人痛心。
   
如果一个项目搞了1000万,学校先拿去500万作为管理费,然后学校买车发奖金;然后系里拿去300万,买车发奖金;然后几个导师拿掉100万,发发奖金,吃吃喝喝;然后剩下不到100万,几个开发人员添点设备,拿点工资,到最后发现买原料都紧张了。
   
这是合作高校的研究生抱怨说的,可能还有夸大,特向高校的网友求证。
   
再说一下“山寨”或者叫模仿,是后进者的捷径,这本身没错,但错就错在模仿完了就没有下文了。
   
我们单位原来就是模仿日本的电控系统,模仿了20多年了,现在还在模仿,为啥,因为自己开发出来的东西性能不稳定,没有人敢用。作为民营企业,有创新意识,想通过自己的东西能够在性能上超越日本,在价格上低于日本,从而能够做大作强,这是很好的想法。
   
创新初始,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看不到产出的,这个时候,就算是非常远见英明的老板,他能坚持,他甚至愿意亏本作,也要做出自己的东西。但是,每年不会因为你在搞创新,就不收你的税费(2,3年的税收优惠是有的),你没有效益,你拿什么交税。
   
搞研发的工程师,虽然没有效益,但是他的付出比模仿还要大,按理需要更高的收入,但是企业没有效益,拿什么给工程师高薪,没有高薪,就买不起房,就没有女人愿意结婚。
   
日本当年,是政府投资养着这些企业,这些工程师,一样就是2,30年,才有了日本的今天,中国会这么做吗,中国政府的钱都养了些什么人啊,哪怕从牙缝里抠出一点,也够养不少优秀的工程师了。

文章评论1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723735 2016-4-18 08:59

华强北是中国电子的缩影

用户3799717 2016-4-16 10:52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用户3809340 2016-4-12 09:03

哪里不错,看到了么?老弟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用户1741060 2016-4-8 18:13

回答正确!不错啊,老大

用户1639315 2016-4-7 10:14

看看华强北的老兄——香港鸭寮街,转型是必然的!我认为搞创客产业是有希望的。

自做自受 2016-4-5 15:58

1990年-1999年—— 9年——P

2000年-2007年—— 7年——D

2008年-2011年—— 3年——C

2012年-2023年——11年——A

9+7+3+11=30,起兴衰止30年似规律性。记得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再说了,来的容易去的快(9、7、3)。重来——起死回生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谓代价更大(11)。

在百度搜索栏中填写关键词:2023年。看看电脑——机器人通过互联网——云端自动显示的什么:

无标题.jpg

用户622818 2016-4-5 09:49

作为电子人,说不出话。。。

用户622818 2016-4-5 09:45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用户3809340 2016-4-5 09:23

再往后呢?当我的感觉是巨量柜台后面的销售人员对自己销售的芯片任何技术指标全不了解,中小设备商所需要的初期设计参考,连极为通用的芯片的替换指导都做不到,所以,这些租了柜台像卖白菜一样去买芯片的小商贩们,毕竟会逐步替代掉,除了被大资金实力的公司,也会有部分被具有技术支持的器件代理商所打败。

那么总结呢?估计华强北还是要存在下去:它的存在会给市场返回给制造和设计的一个极为直接的反馈:哪些可以自己做,边上的厂家就会逐渐学会做。所以,华强北的历史,也几乎是国内电子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不过,这个纯粹是零售消费电子反过来的推动过程,快也是它,走不深入也是它!所有需要稍微深度一些技术开发的,它都不会有缘。从MP3到智能手机再到穿戴式,无一不是国外概念出来几年了国内做出来的还是很差很贵直到国外大厂家做出来真正好的设计了,连自己的市场都很成功了,国内这边才有像样的“方案”出来,再过几个月到1-2年就也跟着出来了。

这个“华强北”背后的观察,也许从有了“创客”的前后,逐渐出来一些单一技术上比较深耕的中小公司,他们也许是珠三角未来电子产业另一类新发展的主力:他们真的已经不是跟随了。完全不跟了。他们在珠三角,只是继承着过去的热情,和利用周边丰富成熟的制造加工业可以外包绝大部分,而核心技术由自己开发。仍然在那里做,也许是因为人在那里、资金在那里、惯性在那里、或者过去买到的不贵的房子也在那里!而销售已经不再需要怎样的柜台窗口了:互联网已经到来,国际上的技术和需求咱们已经可以驾驭,唯一需要的未来发展,就是看哪些东西自己可以作为核心来做,然后整体外观上有个深圳的优美灵活快速的设计。这个是华强北的未来、珠三角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之一!

 

注:本帖是另一个帖的后部,但那部分被人工编辑去了。编辑们放出来时,还请注意点位置连贯!

用户3809340 2016-4-5 09:23

写得好!文笔和内容都不错。我从01年以后是经常光顾的,从买元器件支撑自己的技术开发,到对整体历史的观察。背景里的国家发展也是极为有趣的事情,就是这样一路跟随着前进的。不过真正的前进,如果有的话,很定不是商业柜台赚到的钱如何建***和炒房去,甚至不是少数得了钱创品牌的公司。而是这一切背后的深圳东莞中小加工业公司。他们从完全抄板到逐渐自助开发替代,逐渐走上自助开发设计、充当中国极为高效的独特“山寨”广泛外包方式制造业的链条。

早期确实什么都需要进口,改革开发之前的国内电子技术发展极大滞后,而国外从香港进来的新鲜电子玩意儿早已不是国内那些国营厂能够做出来有任何竞争的,那时候的差距是15-20年,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进口(zousi)的好很多又便宜。记得是从电子手表卡带随身听开始的。那当然是倒卖整机了。除了安防、银行收银验钞机、**打印机等这些必须国内做的东西,才逐渐有一些厂家用部分国产器件、部分国外技术抄板,逐渐做出来,一下子当然都是暴利,区区简单技术做得很烂的大盒子都同样很贵。于是元器件市场就热了,包括一些工具和测量仪器。同样是先以进口为主,逐渐做到仿造。所以,从整机到器件,华强北背后都有巨大的一个制造加工链条,二它们也是逐渐变成国产化,而其中最大一块就在珠三角。华强北只是这些公司的“窗口”而已,而他们派在那里的人也多是懂技术指标的业务员,并且只对批量客户感兴趣,多是边上那些用玻璃隔开的房间,而非简单开放柜台了。元器件里面,也许价格最高量也最大的是芯片,但这个至今还是进口为主,而他们的渠道,也是经历了从不透明竞争、逐渐面临网购的压力而被挤压。巨量芯片需求背后并没有催生国内的制造和设计。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700732 2016-05-31 14:35
打工妹自白:机器人进厂了,我的未来在哪里?
打工,你的未来在哪里?或许你现在背井离乡,生活过的马马虎虎,拿着2-3千的工资,有电视看有电脑玩,这就够了,但是未来在哪里,下面的话,请耐心看完,也许会对你有一些的帮助!外媒称,机器人将要大规模进入珠...
用户1700732 2016-05-30 14:31
资深无人机从业者深扒小米无人机的幕后故事
本文转自雷锋网,作者大木,无人机行业从业者。www.leiphone.com/news/201605/8fjEm0j91Zz4Ijyg.html(图为小米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来自小米官网)前天小米无人机...
用户1700732 2016-05-30 14:03
高科技也斗不过动物凶猛?荷兰对付无人机出高招
老鹰抓到一台无人机并送回地面,然后得到了奖励:一块肉肉。老鹰的翅膀拍打着风、优雅地划过天空,然后张开利爪、向猎物俯冲。不过,这次的猎物并不是小鸟、不是小鱼,而是一个小无人机。抓到的那一刻,人们听到了金...
用户1700732 2016-05-27 18:43
我是如何走上电气工程师这条路的?
最近经常在微博上和一些刚刚学习的PLC同学交流,经常被问道这样几个问题,学PLC干嘛,问我是怎么做电气工程师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我是如何走上电气工程师这条路的?   首先学PLC的估计基本上...
用户1700732 2016-05-27 14:57
印度制造开始挑战中国,真实的印度制造业水平是怎样的?
印度政府在振兴制造业上可是雄心勃勃,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在25个领域有所作为。眼下,该计划已经有所进展,光在手机制造领域,印度就迎来了20多家新的手机生产商。   ...
用户1700732 2016-05-25 18:24
超级高铁Hyperloop首次来到中国,政府会买单吗?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和你说到这几个关键词:音速行驶、发车间隔10秒钟、全真空轨道。你一定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科幻小说。5月24日下午,美国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在真格基金的办公室举行了一场...
我要评论
11
3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