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2009-10-22 22:29 3599 5 5 分类: MCU/ 嵌入式
以下转载:接着谈谈最近大家比较敏感的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问题
  老样子,先从一些基础知识谈起
   大家可能都知道,为了获得活动的图像,电影和电视是都是把若干幅静止的画面快速地连续播放,我们就会觉得这些画面上的物体是在连续地运动着。
我们将每一幅“静止”的画面称为一“帧(frame)”,电影是24帧/秒、PAL制电视是25帧/秒,NTSC制是30帧/秒。
前面曾提到电视的每帧画面又是由若干条水平方向的扫描线组成的、PAL制为625行/帧,NTSC制为525行/帧。
如果这一帧画面中所有的行是从上到下一行接一行地连续完成的,或者说扫描顷序是1、2、3……525,我们就称这种扫描方式为逐行扫描。
但是实际上,以PAL为例(NTSC制也类似),要想在行频15625Hz/场频50Hz的情况下每秒钟扫描出50幅625行的画面是不可能的, ( 换算公式略),于是电视的一帧完整画面是需要由两遍扫描来完成,第一遍只扫描奇数行, 即第l、3、5……525行。第二遍扫描则只扫描偶数行, 即第2、4、6……524行。这种扫描方式就是隔行扫描。要想逐行扫描行频就的翻倍成31.5Khz,但电视受需兼容黑白电视的制式影响行频是不能改变的。
一幅只含奇数行或偶数行的画面称为一“场(field)”。因此,PAL制电视的实际扫描频率是50场/秒。NTSC制为60场/秒。隔行扫描的两个场虽然是一先一后地出现在屏幕上(都是不完整的画面)。但由于变换速度很快,我们会觉得是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12.隔行扫描的主要缺点是:
1)光栅结构显得粗疏;有的图象能看到扫描线。
2)垂直分辨率严重受损,大约只有水平分辨率的一半左右(350线);
3)画面有闪烁感;
4)最重要的是会在画面上造成梳齿现象(又称羽状干扰或拉链效应)和行抖动。


13.为什么要采用逐行扫描
很简单,逐行扫描克服以上隔行扫描的缺点


14.现在那些设备是输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在我们常见的设备设备中,普通广播电视接收机、录像机、大部分视频摄像机、VCD、LD等全都是隔行扫描的,新一代数字电视机则将是逐行扫描的,当前的电脑显示器(包括LCD)几乎全部都是逐行扫描的。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事实上DVD本质是隔行扫描的,在制定DVD规范的时候是按照隔行扫描的要求而设计的。DVD影碟上的视频图像是以隔行扫描的格式存贮的,这一点必须牢牢记住,有关逐行扫描DVD的是为了克服隔行扫描的缺点而研制的,它的任务是把影碟上的隔行扫描画面修复成逐行扫描目前,世界上实际用于彩色电视广播的是NTSC制、PAL制和SECAM制这三种彩色电视制式。 1 NTSC制 NTSC制又称为恩制。它属于同时制,是美国在1953年12月首先研制成功的,并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特点为平衡正交调幅制,即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虽然解决了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广播相互兼容的问题,但是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NTSC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60Hz,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图像信号带宽为6.2MHz。采用NTSC制的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家。 2 PAL制 PAL制又称为帐尔制。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一、电视原理:电视同样也是采用动画的视觉原理构造而成的,其基本原理为顺序扫描和传输图像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同步再现。电视图像扫描是由隔行扫描组成场,由场组成帧,一帧为一幅图像。定义每秒钟扫多少帧为帧频;每秒钟扫描多少场为场频;每秒钟扫描多少行为行频。 二、场频和帧频:我国的电视画面传输率是每秒25帧、50场。25Hz的帧频能以最少的信号容量有效地满足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50Hz的场频隔行扫描,把一帧分成奇、偶两场,奇偶的交错扫描相当于有遮挡板的作用。这样,在其它行还在高速扫描时,人眼不易觉察出闪烁,同时也解决了信号带宽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电网频率是50Hz,采用50Hz的场刷新率可以有效地去掉电网信号的干扰。 三、全电视信号:电视信号中除了图像信号以外,还包括同步信号。所谓同步是指摄像端(发送端)的行、场扫描步调要与显像端(接收端)扫描步调完全一致,即要求同频率、同相位才能得到一幅稳定的画面。一帧电视... 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