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百度欢喜微软愁。在微软工作15年之久的张亚勤离职奔向百度怀抱,并担任总裁一职,负责新业务拓展。
张亚勤解释道,之所以离开微软是“使命达成”,将开始新的探索。显然,张打官腔的说法并未满足外界的好奇心,张离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张亚勤们的离开该引发何种思考?
张亚勤离职背后:微软衰落
事实上,张的离开与目前微软遭遇的困境,尤其是在移动端毫无建树不无关系。PC时代微软叱咤风云,但到了前途未卜的移动时代,微软仍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手中的好牌着实不多。
一度被寄予厚望的Windows Phone并未因与诺基亚联合而撼动iOS和安卓的领先地位,相反因未有效整合手机厂商和开发者而导致用户流失,市场空间进一步遭到挤压。同时,Surface平板的惨淡销量也迫使微软借用终端推广移动产品和服务的愿望落空。
此外,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失势早已不是趋势,而是必然。在XP退役之前,IE市场份额就已被360、搜狗等本土公司大量蚕食,停服之后进一步加剧。尽管必应在北美市场做得风声水起,时机上也选择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后进入,但其表现一直不温不火,3B大战后外界鲜少听到必应发声。存在感较强的产品要属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除了永恒的开关机画面,Windows只在每月“例假”与用户接触,用户天天用也没有太多感觉,Windows8甚至因取消开始键而被吐槽严重。Office 2003曾是微软的经典之作,近年来也面临WPS等产品的冲击。
从公司发展策略来看,早前微软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走马观花式换总裁。随着苹果、谷歌等崛起,受困于美国市场的微软不得不重新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数据显示,中国已成WP应用第二大市场。尽管张亚勤招募本土团队运作,但微软中国并未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也正遭遇其他跨过公司相同的困境——水土不服。除了语言、文化存在差异,微软在产品研发、推广、执行等始终未有接地气的做法。
从产品角度分析,其长期坚持的工程师思维因远离用户而逐渐被淘汰。相反,以小米为代表的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开发模式正成为主流,用户模式大于工程模式。黄江吉在加入小米之前是拥有13年工龄的微软资深工程师,他眼中的微软一直在追求最完美的开发模式,当时他不明白为什么谷歌、Facebook等初创公司能在微软的竞争压力之下迅猛发展,甚至超越微软。
以小冰被微信封杀为例,除去小冰在腾讯地盘抢食等因素,小冰的真正失败在于自身产品思维方式的失败,完全忽略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在微信平台的最基本场景是通信和社交,游戏、电商等都是二级需求,小冰直接破坏通信交流场景的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独自刷存在感,完全是产品经理假定用户喜欢。
另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重视在微博微信和社区等平台与用户互动,但微软仍坚持“高傲”风格,中国用户连建议和吐槽的出口都没有,用户认知自然不强。
张亚勤去职百度:最好的选择
业内有种常见说法: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对张亚勤而言,去职百度是最好的选择。同为技术大拿,张亚勤和李彦宏两位山西老乡自然惺惺相惜。
以技术驱动的百度,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云计算优势是李彦宏极其看重的一环。总结下来,百度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核心在于云+端。外界分析张亚勤负责的新业务可能是云计算,一旦百度云计算针对企业的想象空间打开,百度将有一个巨大的营收增长点。
百度二季财报显示,移动端收入已达30%,50%是实现移动端再造一个百度的重要节点。在端(移动搜索+地图LBS+App分发+视频)布局初具成效的情况下,云如何丰富端将成为下一个突破点,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张亚勤会在云端结合上作出探索。
同时,张亚勤的加盟不仅能加深外界对百度技术派的印象,还能帮百度吸纳更多优质人才。早前,百度曾挖来谷歌大脑负责人吴恩达在硅谷主持设立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张亚勤的到来将加速实现百度大脑计划。
此外,张亚勤继续留在国内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正从抗击外来“入侵”向巩固本土市场领先地位转变,竞争力逐渐得到加强。用张亚勤的话说,微软为百度、阿里、腾讯等领袖(暗示微软在华不是领袖)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事实上,无论是薪资还是企业文化,外企正逐渐丧失对人才吸引的优势,特别是在90后群体中失效。90后简单直接,不喜欢流程化的办公方式;90后有拼劲,不满足安逸的工作环境。相反,扁平化、有狼性的团队正成为人才的首选。
总体来说,张亚勤离开微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随着中国互联网走向全球,外企高管跳槽中国将越来越普遍,前有雨果·巴拉加盟小米,后有刘允空降360,下一个是谁,让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百度百家;作者IT段王爷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