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同志也是天津日报老总编石坚说,看到张俊兰的事迹,我们全家人都感动得落泪。身为年青一代的党报记者,张俊兰能够紧密联系群众, 奔赴凉山到最贫困的地方去,这种一心为民的思想境界、大爱无私的高尚品格、深入采访用事实说话的勇气和肯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当弘扬和学习的。
天津日报的老记者王淑琴,今年已 试验设备经78岁了。她说,张俊兰是好记者,我太感动了。我们要向她学习,到群众中去,扶贫救困。
天津日报记者江海说,张俊兰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大善与大爱,让我们感觉到温馨,自我意识当中增加了“责任”的阳光。
天津电视台《中国纪录片》编导朱秉慧说,张俊兰面对凉山彝族同胞所付出的感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包括扶贫成就的喜悦与面对亲人的内疚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受,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职责高于一切,这是我们的使命。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著名作家李治邦说 高低温试验箱:“一位普通的党报记者,12年中17次进凉山,把1000多万元善款送到贫困彝族同胞手中,张俊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一定是一位温柔的妈妈;在公众眼中,她既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
“坚毅品格、高尚情操令人敬佩”
张俊兰的事迹不仅情暖凉山,也深深感动着津城紫外灯耐气候试验箱一颗颗善良的心。
著名作家、编剧张永琛说:“读了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位文字工作者能够身体力行,12年默默无闻地助贫扶弱,这种坚毅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佩。虽然我们身在不同行业,但都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都要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尽一份责任。”
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主任赵骞说:“一个弱女子,十二年如一日,资助数千名贫困儿童,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无数稚嫩的希望。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坚毅的品格和一颗纯洁的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像张俊兰一样,让更多的孩子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和平区泰安道社区77岁的于庆涵大爷看到张俊兰的事迹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住地说:“多好的孩子啊,她不光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奉献社会的动力啊。”
出租车司机王淑贤说:“虽然自己一直为老弱病残免费开车,但和张俊兰记者比起来却是那么渺小,我还要向她学习,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学习先进事迹 传播道德火炬
理工大学王秀杰来自四川凉山,是一名在张俊兰的关心和捐助下走进大学的贫困生。他说对张俊兰的感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张阿姨。我明白她要的不是别人都对她好,她希望她的爱能够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会沿着她的路勇往直前,扩大她的爱。我想这是我报答张阿姨的最好方式。”
2001年以来,在张俊兰的热心引荐下,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在南开大学设立了“福慧特别奖学金”和“福慧爱心奖助学金”,目前已有500余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获得了100余万元的奖励和资助。南开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一学生宋娜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作为受资助的学生,我能做的除了感谢,就是向张俊兰学习,去敬老院、做志愿者、捐助需要帮助的人。”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