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想象中的美好
2010-1-13 14:30
857
1
1
分类:
消费电子
摆在屋里当课桌,不够用,就用土坯垒砌当做桌腿,上面安上木板当做课桌。政府发放了课本书籍,家 汽车陪练长用麦子换来纸墨,旧时的先生变身成了新世代的老师。一群农家子弟,入了学堂断文识字,这在旧社会是不可能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忐忑中感受着新社会的美好,又好像在憧憬着未来的出路。大姐上学的时候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刚刚从三年的自然灾害中逃生幸运存活了下来。奶奶用碎布缝制了书包,每天北京汽车陪练做好的小米饭,然后目送着大姐上了学堂,这样持续了大概8年左右,直到大姐初中毕业。棉质糊就的窗户,屋内暗淡的光线,最怕数九寒天,寒风从漏风的四壁灌涌而来,教室犹如冰窖寒冷。地面保持着土地面,阳光下可以看到飞扬的尘埃。简陋的教学环境,却是孩子们求知的快乐天堂。大姐就北京陪练 是在此处接受了文化教育,为之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一盏煤油灯,闪烁在山村的夜夜晚晚,一座老式的学堂,孕育了新中国最初的一朵朵花朵……
2000年那阵子,我谈了个对象就是家乡的教师。我便有了亲历山村学校的机会。一个四方的院落,土坯墙的堂屋是后来村里建造的,也已经有了些年头,屋瓦上苔藓旺长,白灰墙体已经大块的剥落裸露着土坯。木质的门窗是当初村里的木工,用山上的树木 美国虚拟主机 凿就。2只60瓦功率的电灯泡,是唯一工业产品,除此以外在没有现代化的气息。孩子们在此仰首听课伏案作业,求知的欲望没有因为贫穷而减弱。每每看到此景,我时常为我的家乡子弟受此苦寒而心疼不已。只是那书声朗朗,歌声悠悠,响彻在大山的深处,感受着农家娃的童年时光。时代的发展,境况早已 国外虚拟主机经是时过境迁,此时的落后教育环境,依然保留着以前贫穷的痕迹,又在昭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征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为改善教育环境提供了条件。当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终于变成了现实的行动。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县教育局,对农村学校列为危房的教室进行彻底的改造,跟上时代的步伐,扭转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采取市里和镇里财政各出一点,农户自筹一点,解决资金的问题。幸运的是家乡的学校同时被河南民建省委看中, 美国服务器作为教育扶贫基地,送来了资金和教育设施。此举体现了爱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同舟共济,矢志于谋求民族教育大计的伟绩。教学楼在原址翻盖,2层砖瓦结构,石头垒砌的根基,混凝土圈梁红砖上摞水泥抹面,松木门窗透明玻璃节能电灯,教学楼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淹没于原野阡陌之间。设施透漏着现代化的气息,教育条件大有改观。校园不大,遍植花草冬青常绿,鸟落梧桐蝶 国外服务器舞花间……娃们坐在新教室里面,感受着崭新的环境,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激励着山里娃的学习热情,走出世世代代生活的大山,看看外边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
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掌握劳动技能,上级政府送来了大彩电,架设专用频道,门类齐全实用性强,及时掌握市场的信息,指导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山里的人不出户也能“走天涯”了。
前年,大姑家的孙子考上了京城的航天大学校,村里人欢欣鼓舞,尤其是大姑家。架大锅烧大火,美国主机割猪肉磨豆腐,整整乐和了三天三夜。世代土里刨食的娃,今日进京城上大学堂,研究咋样上天。在家乡老人的眼里,那只属于传说中的嫦娥才可以干的事情啊,
关闭
站长推荐
/2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