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抓囤地,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日前在中央党校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省部级研讨班上说,我国目前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相当一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与土地管理制度有关,现行土地管理制度逐渐逼近了重大变革的临界点,需要统筹考虑加快推进;国土部约谈省市土地一把手,欲征收增值地价以控制开发商囤地;国土部连发三道通知催地方自查闲置土地;国土部明年将出台四方面土地新政调控房价等等。
这些新闻所传达出的直观信号是,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国土部又将加大力度整治囤地现象,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整治囤地进而调控高房价的希望。
不过,实际的情况却总是不那么乐观,自李泽楷囤地风波喧嚣过后,国土部启动全国范围土地调研,十天细查,如今调研早已提前结束,我们却没看到任何调查处理结果。其实国土资源部声言要严查严控囤地的指令措施一直不曾断过,却总是收效甚微,囤地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有蔓延之势。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国土部没有真正采取有效的惩治措施,也可以进一步说是地方政府没有真正执行这些惩治措施。
而之所以未见对囤地开发商的具体惩治措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
一是,若对违规囤地的开发商,执行无偿强制收地的规定,没收土地出让金作为违约金,将会使一些开发商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致使经营难以为继。是“救开发商”还是“救房价”,还是维护购房者的正当权益,正确的选择显然是后者。我们希望看到,打“囤地”牌的开发商,迟早要为自己的违规囤地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一些违规囤地的开发商,既使对其无偿强制收地,其退地成本却是很低的,达不到应有的惩治效果。据媒体报道,以广州市2007年未开发土地中总价最高的广州开发区土地为例,这块地尽管拍出了44.75亿元的天价,但是最初开发商的定金只有8000万元,占整个地价的不到2%。对于这些违规囤地的开发商,所谓没收土地出让金作为违约金,显然成了一句空话。查处此类违规囤地的开发商,在执行强制收回土地规定时,必须有配套的惩治措施,也理应让他们的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而最近又出现一些新地王,当老地王高枕无忧地玩“囤地”牌,玩得财源滚滚而来时,新地王当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囤地”带来的好处,到头来被忽悠到“水”里的还是大批购房者。最近夺得北京新地王的大龙地产尽管其资金实力不断被人质疑,却仍能出人意料的夺得这个新地王,且不论其身后到底有多深的背景,很显然的是必然有强大的利益在推动才能促使这个实力一般的上市公司去争得这一天价地王。而据专业人士推测,大龙地产要想开发此地块获利极有可能要屯上一段时间。
再有一点,事实上,查囤地很难查,因为能够囤地的,基本上都是国企和央企,自己查自己总是很难,自己惩治自己则更难了。
最后一点,一般而言,查囤地的都是国土资源部这样的中央部门,而卖地的却是各地方政府,这两者的实际行动步调很难一致,因为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央的举措层层转达下来也往往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囤地难查难控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国土部将开展的查囤地开发商行动,倘若没有严厉的惩治措施跟进,倘若没有地方政府的切实贯彻执行,最终可能还是逃不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