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2009年海洋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
国家海洋局11日发布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海洋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698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公报说,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石油类污染。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
从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状况看,实施监测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海洋保护区生境质量基本良好。海洋倾倒区、海上油气开发区和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区环境要求。
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监测的18个生态监控区共21个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中,约76%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污染、生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主要生态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处于关键阶段。
据统计,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或指标)为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浙江、江苏和广西超标排放入海排污口数量与本省监测入海排污口数量之比居全国前三位。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铜等重金属在长江口、珠江口海域的大气输入通量仍呈上升趋势。海洋垃圾数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据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尽管2009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但考虑到气候、降水量等因素影响,这一变化处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总体海洋环境质量仍与上年基本相当。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