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应设奖惩机制
据报道,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5号院、阜外西里小区等32个小区近日开始试点环保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为了从源头把关,西城区为居民免费添置了两个脚踏式塑料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
当前,如何处理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应该说北京市西城区推出为居民免费添置分类垃圾桶的措施非常及时,这对于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环保习惯所产生的示范意义不可低估。从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说,这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惠民工程。
但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要求居民一方面要克服旧习惯的惯性动力,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对许多人而言,这绝非易事。北京市政管委副主任陈玲认为,居民没把小区垃圾分类当回事,是“既没动力,也没压力”。卖废品赚钱就积极,分类其他垃圾,没收入没奖励就不愿意动手。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垃圾没分类,会让邻居瞧不起,环卫车也不收。这是值得我们对照反思的。
虽然西城区为居民免费添置分类垃圾桶确是善举,但我们不能只以配个分类垃圾桶为目标。要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政府还需立足现实,立足本地,多费心思,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与配套举措。这方面,广州的做法值得借鉴。同一天另一则报道说,广州团市委联合某物业公司推出垃圾分类积分“绿卡”行动,小区居民如果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达到一定积分后将可领取环保袋、节能灯泡、绿植、社区体育设施免费体验券等奖品。“绿卡”的背后还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环保绿卡的积分规则。累积2000分,将享受一年内家庭成员生日赠送蛋糕、半年度上门收取物业管理费等一系列免费服务。
笔者认为,实现居民按照标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除了有奖励措施之外,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惩罚力度。否则,政府即使有强大的决心,一把无刃之剑也是不会有什么威力的。如果垃圾分类与不分类一个样,就会会降低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加需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并充分发挥其“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居民树立环保理念,养成按照标准将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有了具体、详细的奖惩机制,既能让居民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动力,使他们明白,只要认真搞好垃圾分类,才可以获得社会好评和鼓励;也给他们以相当的压力,不自觉将垃圾分类,就要受到舆论谴责和经济处罚,进而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事半功倍,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使垃圾分类工作水到渠成,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居民按照标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需要尽快建章立制和实施配套措施,使其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北京市西城区推出的免费发放垃圾桶之举及广州的垃圾分类积分“绿卡”行动,无疑是迈出了可喜一步。但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期待,各地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综合进北京西城、广州市等地的成功经验,且“补其缺憾而驾乎其上”。
相关阅读:
·沪50所学校展开环保袋展 | 3 | 2009-11-7 |
·自带购物袋——用行动改变环境 北京蓝天环境焦点变亮点 | 2 | 2009-11-7 |
·环保是一种信心:小小无纺布袋考验大众 | 2 | 2009-11-7 |
·事实上有偿环保袋多“出身不明” | 6 | 2009-11-6 |
·“限塑令”推行一年 塑料购物袋仍无阻 | 2 | 2009-11-6 |
·环保无纺布袋循环使用才环保 | 4 | 2009-11-6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