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爸喜欢看赵忠祥老师主持的节目。后来赵老师出了一本书,叫《岁月随想》,那是1996年的事,那时我在读大三了。一代偶像如日中天并带动了主持人出书的热潮。紧随其后,倪萍出了一本书,叫《日子》,后来朱军、白岩松、崔永元都出书了。 可惜的是,赵老师在出了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之后,其偶像地位突然有一天就轰然倒塌了,一塌而不可收。 原因是他曾经的小保姆和他过不去。 最终事情的真相无从得知,只是造就了一段八卦传奇而已。 也许赵老师不出书,不把自己搞得那么出名,他也不至于被保姆给盯上了。保姆的自我营销策略很简单,就是搭便车。但最终好象也没得到什么好处,除了不创造价值的知名度外。毕竟小保姆本身不是名人。
企业界的名人出书好象是从王石开始的。虽然他比较高调,但我对他一直颇有好感,可能是和我买了万科的200股股票有关:-) 我一直感到,王石是将自己作为品牌在包装运作的,这不但提高了他自己的知名度,也为万科做了免费广告。但高调毕竟是风险很大的,高调的人一般都是毁誉参半的。等到王在大地震时搞出“捐款门”的时候,所有网民的石头都砸向了他。还好他是有底蕴的人,比赵老师强,没有一塌而不可收。他真的很有境界,刚刚在60岁的高龄时第二次登上了珠峰,平安归来。这实在是了不起的!
《山木方法》一度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大胡子的故事吸引鼓励了很多年轻青年,他们从山木的故事中找到了创业的动力。 可惜的是,山木一下子从偶像成了“呕象”(呕吐的对象)。
这次不走运的是当前最热门的青年商业偶像、打工皇帝唐骏。 他被另外一个知名度也很高而且以专注于打假而出名的方舟子盯上了。 唐曾经写了一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今年刚刚出版了第二本书叫《我的商业逻辑》。第二本书出版不久他就被“双规”了——我突然想到名人随时都有被“双规”的可能——在网络世界中被曝光不光彩的不为人知的“真相”,于是方寸大乱,瞬时陷入危机。 人怕出名猪怕壮呵。 微软的曾经三位中国区老板都写书了,从“打工女皇”吴士宏,到“打工皇帝”唐骏再到“青年导师”刘开复。吴的名言是“我喜欢跳起来,然后再寻找落脚点。” 但她现在销声匿迹了。 唐也许正在春风得意地筹划第三本书的出版,但现在只能忙于危机公关了,估计他的东家新华都很不爽啊。开复兄现在是转身自己做老板了,现在言其转向成功为时尚早,不过他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估计他也正计划出第三本,第四本书呢。
一向高调的唐骏先生这次如何解套?我猜想这位老兄本意也未必是想创造一个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头衔来招摇过市,以他的智商和他对信息传播的了解,他知道肯定要穿帮的,更何况他要这个头衔的动机是什么?为他提高知名度和跳槽加分吗? 是源于人的本能的虚荣心之下的暧昧模糊的表达被媒体歪曲? “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但是确实我在加州理工大学曾经有过一段研究的经验;但是我确实是拿到了博士,虽然不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 他的回应使得《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下子变得“洛阳纸贵”,我有朋友告诉我书店买不到这本书了。最新的说法是第一版和第二版不一样,第一版说了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第二版没有这样说。 这说明是唐在第一版校对时粗心了? 这种书的出版过程可能是某专业写手(不是象著名的民间写手李军那样的)和唐在咖啡厅吹牛之后,写手根据录音制作出来的(仅是猜想)。 而唐在其一向极度繁忙的公务之下并没有把校对当回事? 最终第二然改正过来了就说明了唐本意是不想将这个错误的事实流传在外的? ……
Anyway,感谢唐骏和方舟子为喜欢研究企业八卦的人士提供的上等素材。 又一场网民狂欢的盛宴正在进行中。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