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并行总线与串行总线 #D0050

2017-5-25 13:27 1695 17 17 分类: 通信

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数字芯片已经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系统来说,很多时候单独一个芯片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这就需要和其它芯片配合起来工作。比如我们现在的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很多CPU内部甚至集成了显示处理的功能,但是仍然需要配合外部的内存芯片来存储临时的数据、需要配合桥接芯片扩展硬盘、USB等外围接口;现代的FPGA内部也可以集成CPU、DSP、RAM、高速收发器等,但有些场合可能还需要配合专用的DSP来进一步提高浮点处理效率、配合额外的内存芯片来扩展存储空间、配合专用的物理层芯片来扩展网口、USB等,或者需要多片FPGA互连来提高处理能力。所以的这一切,都需要用到相应的总线来实现多个数字芯片间的互连。如果我们把各个功能芯片想象成人体的各个功能器官的话,总线就是血脉和经络,通过这些路径,各个功能模块间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总线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并行总线:

并行总线是数字电路里最早也是最普遍采用的总线结构。在这种总线上,要传输的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等都是并行传输,比如要传输8位的数据宽度,就需要8根数据信号线同时传输,如果要传输32位的数据宽度就需要32根数据信号线同时传输。除了数据线以外,如果要寻址比较大的地址空间,还需要很多根地址线的组合来代表不同的地址空间。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微处理器的并行总线的工作时序,其中包含了1根时钟线、16根数据线、16根地址线以及一些读写控制信号。

01


很多经典的处理器都采用了并行的总线架构。比如大家熟知的51单片机就采用了8根并行数据线和16根地址线;CPU的鼻祖,Intel 公司的8086微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具有16根并行数据线和16根地址线;现在很多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的ARM处理器则大部分使用32根数据线以及若干根地址线。

并行总线的最大好处是总线的逻辑时序比较简单,电路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并行总线的信号线数量非常多,会占用大量的管脚和布线空间,因此芯片和PCB板的尺寸很难实现小型化,特别是如果要用电缆进行远距离传输时,由于信号线的数量非常多,使得电缆变得非常昂贵和笨重。

采用并行总线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总线的吞吐量很难持续提升。对于并行总线来说,其总线吞吐量=数据线位数×数据速率。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数据线的位数来提高总线吞吐量,也可以通过提升数据速率来提高总线吞吐量。以个人计算机里曾经非常流行的PCI总线为例,其最早推出时总线是32位的数据线,工作时钟频率是33MHz,其总线吞吐量=32bit×33MHz;后来为了提升其总线吞吐量推出的PCI-X总线,把总线宽度扩展到64位,工作时钟频率最高提升到133MHz,其总线吞吐量=64bit×133MHz。下图是PCI插槽和PCI-X插槽的一个对比,可以看到PCI-X由于使用了更多的数据线,其插槽更长(来源:网络图片)。

02


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总线吞吐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提升总线带宽的方式遇到了瓶颈。首先由于芯片尺寸和布线空间的限制,64位数据宽度已经几乎是极限了。另外一方面,这64根数据线是共用一个采样时钟,为了保证所有的信号都满足其建立保持时间的要求,在PCB上布线、换层、拐弯时需要保证精确等长。而总线工作速率越高,对于各条线的等长要求就越高,对于这么多根信号要实现等长的布线是很难做到的。

下图是用逻辑分析仪采集到的一个实际的8位总线的工作时序,我们可以看到在数据从0x00跳变到0xFF状态过程中,这8根线实际并不是精确一起跳变的。

03

对于并行总线来说,更致命的是这种总线上通常挂有多个设备,且读写共用,各种信号分叉造成的反射问题使得信号质量进一步恶化。


串行总线:

为了解决并行总线占用尺寸过大且对布线等长要求过于苛刻的问题,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和速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数字接口开始采用串行总线。所谓串行总线,就是并行的数据在总线上不再是并行地传输,而是时分复用在一根或几根线上传输。比如在并行总线上传输1个Byte的数据宽度需要8根线,而如果把这8根线上的信号时分复用在一根线上就可以大大减少需要的走线数量,同时也不需要再考虑8根线之间的等长关系。

采用串行总线以后,就单根线来说,由于上面要传输原来多根线传输的数据,所以其工作速率一般要比相应的并行总线高很多。比如以前计算机上的扩展槽上广泛使用的PCI总线采用并行32位的数据线,每根数据线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是33Mbit/s,演变到PCI-E(PCI-Express)的串行版本后每根线上的数据速率至少是2.5Gbit/s(PCI-E 1代标准),现在PCI-E的数据速率已经达到了5Gbit/s(PCI-E 2代标准)或8Gbit/s(PCI-E 3代标准)。采用串行总线的另一个好处是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节省了布线空间,同时芯片的功耗也降低了,所以在现代的电子设备中,当需要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使用串行总线的越来越多。


数据速率提高以后,对于阻抗匹配、线路损耗和抖动的要求就更高,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产生信号质量的问题。下图是一个典型的1Gbps的信号从发送端经过芯片封装、PCB板、连接器、背板传输到接收端的信号路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发送端的接近理想的0、1跳变的数字信号到达接收端后由于高频损耗、反射等的影响信号波形已经变得非常恶劣,所以串行总线的设计对于数字电路的工程师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04


使用串行总线的设备的体积、功耗和数据传输速度都比使用并行接口的设备更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以前在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连接打印机的DB25的并口已经被USB和网口取代,以前连接硬盘的40pin的PATA接口已经被串行的SATA接口取代,以前计算机上的PCI扩展槽已经被PCI-Express取代。但是如前所述,采用串行总线以后信号的数据速率一般都会有几倍甚至几百倍的提升,对于电路的设计和测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和测试工程师掌握大量的高速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更多高速测试问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科技’

mywecha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阅读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8-02-27 13:25
串行总线的8b/10b编码 #D200
为了提高串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现在很多更高速率的数字接口采用的是对数据进行编码后再做并串转换的方式。编码的方式有很多,如8b/9b编码、8b/10b编码、64b/66b编码、128b/130b编码等,...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7-10-16 11:51
时钟是怎么恢复的? #D0190
对于高速的串行总线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数据编码把时钟信息嵌入到传输的数据流里,然后在接收端通过时钟恢复把时钟信息提取出来,并用这个恢复出来的时钟对数据进行采样,因此时钟恢复电路对于高速串行信号的传...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7-07-31 08:24
调幅、调频、调相 与 I/Q 调制有什么区别? #W0010
无线通信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技术之一,其核心是把要传输的数据调制在载波上发射出去,载波状态的变化承载了不同的信息。 如下图所示,载波信号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幅度变化、频率变化以及相位变化,因此对应的...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7-07-24 09:02
为什么扔掉你的德标电源线?#B0040
某研究所用户在使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发现有很大的噪声干扰,如下图所示,无法进行正常的测试,不是是否设备损坏? 问题分析:示波器自身会有一定的本底噪声,但在200mv/格的量程下其噪声的峰峰值通常不会...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7-07-18 15:21
最全 USB3.1 TypeC 测试 (图文并茂) #S0040
USB是目前PC上最成功的接口标准,而USB3.1是其最新版本。 在USB3.1的标准里,革命性地融合了3种最新的现代科技技术,分别是:数据速率从5Gbps提高到10Gbps;TypeC接口实现PC外...
李凯的技术博客 2017-07-14 08:21
测量引起晶体停振? -送给傻傻分不清晶体和晶振的你 #B0030
某工控设备开发厂商的设备中采用单片机控制电路,单片机使用外接的两脚晶体振荡器产生11.0592MHz的工作时钟,用户希望能够精确测量工作时钟的频率。 但用示波器测量频率一方面测不准,另一方面测量时还会...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7
1
2
3
4
5
6
7
8
9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