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为大家分享的是:DC-DC开关电源buck电路原理图及layout设计。
- Buck电路原理图 -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buck电路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Buck电路主要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控制器及外围线路
功率MOS
功率电感
输入/输出滤波电容
因此,buck电路的原理图设计也主要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选型和设计。
01
控制器及外围线路设计
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电源厂商通常提供多种控制器方案,因此需要根据应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1)控制器的相数分为单相和多相,主要是根据输出电流大小来选择相数。相数不够则无法满足电流需求,会造成功率器件温度过高或者损坏;相数过多则会造成物料成本和板子空间的增加。输出电流30A以下,选择单相控制器即可;超过30A则增加至2相,以此类推,一般保持每相电流在15A~30A(取决于功率器件的能力)这个范围是比较合理的。
(2)除了相数差异,控制器还有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的差异,例如有的控制器输出范围在0~2V左右,就不适合用于3.3V,5V等输出电压较高的场合;而输入电压如果超过IC的工作范围,会造成器件损坏或触发保护。
(3)控制器还有协议上的差异,跟主芯片平台和某些特殊应用相关(比如充电IC),常见的协议为I2C(或PMBUS,国产平台),SVID(Intel平台),SVI3(AMD平台),PWMVID(NVIDIA平台)等。
(4)控制器还分为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数字控制器外围电路简单,在线调试更容易,并且可以根据各种应用灵活配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晶丰明源提供的控制器方案均为数字控制器。
(5)控制器外围线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VCC:控制器内部逻辑电路和驱动电路供电的电源,需要外加一颗1uF~10uF的滤波电容,并且需要注意电容的耐压。
CBST:通常称为自举电容,主要作用是维持High-side MOS的开启状态,一般选择47nF~1uF,电路如下图所示:
a). 当PWM为低时,HS关断,LS导通,SW电压是0V,VCC通过二极管对CBST充电至VCC电压(红色电流路径);
b). 当PWM为高时,HG升高的过程中,HS会开始导通,SW电压上升,由于CBST两端存在压差,会同步抬高BST的电压,而driver内部HG和BST连通,HG电压也会跟随BST升高(蓝色电流路径),从而维持HG-SW的压差足够高,保持HS的导通。
CBST的压差不会超过VCC,因此耐压也不需要选择过高的,有效容值能满足要求即可。
AGND:有些控制器会有专门的AGND,需要先将所有的AGND接在一起,通过单点接到GND。
PG:Power good信号在IC内部是open drain,需要外部上拉。值得注意的是上拉电源的上电时间,需要在VCC上电之后,避免上拉电源上电时IC无法控制,导致PG出现毛刺。下图分别是PG上拉电源位于VCC之前和之后上电,PG的波形。
02
功率MOS
功率MOS选型主要看几个参数:
(1)VDS耐压:需要确保buck电路实际工作时MOS的DS压差小于VDS耐压,避免MOS被击穿。考虑到实际工作时MOS的波形会有振铃,VDS耐压一般选择比输入电压高10V以上,例如输入20V,选择VDS耐压为30V的MOS。如果振铃过大,则需要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可参考——《DC-DC开关电源实战经验分享之开关波形高频振荡分析与改善》(点击回看)。
(2)MOS的Id电流:根据输出电流来确定,需要确保峰值电流不超过Id,避免MOS因过流烧毁,可通过MOS的SOA曲线来判断。MOS规格书标明的Id电流是基于Rdson和最大功率Pd计算得来的,没有考虑开关损耗,因此不能直接跟MOS的Irms进行比较,需要计算MOS整体的损耗来确定选型,可参考——《DC-DC开关电源实战经验分享之效率优化》(点击回看)。
(3)Rdson和Qg:这两个参数影响MOS的损耗,原则是上管选择Qg更低的MOS,下管选择Rdson小的MOS。如果buck的占空比较大(>50%),上管的导通损耗也不容忽视,需要Qg和Rdson都小,此时可通过降低开关频率来减小开关损耗,或者上管并联2颗MOS,分散损耗。
(4)MOS的驱动信号增加串联电阻,可以通过调这个电阻的阻值来改变MOS的开关速度,影响开关时的振铃,也会影响效率。
03
功率电感
功率电感则主要从电感值和电流两个方面来选型:
(1)Buck电路的感值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是电流纹波率,一般选择0.3~0.5左右。
另外,电感值会影响输出纹波和动态响应,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测试情况调整,可参考第一期分享内容——《DC-DC开关电源实战经验分享之静态纹波及动态响应调试方法》。
(2)除此之外,电感的电流也是重要考量点,主要分为饱和电流Isat和温升电流Irms,电感电流波形如下:
选择电感时要确保饱和电流Isat大于电感电流峰值Ipeak,避免电感饱和,感值下降造成MOS和电感损坏。
温升电流考虑的是电感的温度和损耗,一般选择电感时尽量让温升电流大于电感电流的有效值,如下面公式所示:
(3)对于CPU和GPU的核心电源,在选择电感时还需要注意DCR的精度,这类电源一般都会用电感DCR做电流检测,为了保证电流检测的一致性,电感的DCR精度尽量选择±5%以内。
04
输入和输出电容
输入和输出电容的主要作用是滤除电源噪声,并且在电流跳变时提供或吸收能量,让电压保持稳定。
电容选择主要考虑耐压,容值,纹波电流有效值,ESR等参数。
(1)为了避免电容被击穿,电源的工作电压不能超过电容的耐压,一般需要降额到90%左右使用,有的终端客户为了更高的可靠性,会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要求降额到50%。
(2)电容的容值主要影响滤波和稳压的效果,理论上容值越大,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电容的频率-阻抗特性曲线并非线性,并且不同的电容的特性曲线也不一样,如下图所示,分别为330uF,22uF,0.1uF的特性曲线。
可以看到,在低频段330uF的阻抗要明显低于22uF和0.1uF,在中间频段则是22uF的阻抗较低,高频段0.1uF的阻抗较低。因此对于不同频段的滤波,需要选择不同的容值。
在buck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端,电容一般选择混搭的方式,即大容值的固态电解电容跟小容值的MLCC组合,以实现全频段都有较低的阻抗。
(3)电容纹波电流有效值,主要是选择输入电容时需要注意的(特别是电解电容),如果实际的输入电容纹波电流有效值超过电容的额定值,会造成电容失效。输入电容纹波电流有效值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4)电容的ESR主要影响电源纹波,同时也跟电容的纹波电流有效值相关,一般情况下,ESR越小的电容,纹波电流有效值越大,如下图所示:
- Buck电路layout设计 -
开关电源会产生大量的干扰,好的layout可以提高自身的性能和稳定性,也能减少对周围其他电路的影响;而差的layout不仅会对其他电路造成干扰,甚至会导致自身不稳定,引起各种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将buck电路的信号进行区分,主要分为功率转换路径,驱动信号,反馈和功能信号,如下:
(1)红色部分为功率转换的路径,电流和电压变化快,且幅度大,走线宽度要足够,同时需要跟其他信号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干扰;
(2)蓝色部分为驱动信号,平均电流不大,但是瞬间电流较大,且电压和电流变化极快,会造成强烈的干扰,layout时要非常小心;
(3)绿色部分是反馈信号和IC的功能设置,非常敏感,需要避开干扰源。
以上是buck电路的主要信号类型划分,下面介绍具体的layout设计。
01
功率转换模块layout设计
功率转换模块包括输入电容,MOS,电感,输出电容,简化电路如下:
从各节点的波形可以看出,输入电容和MOS的电流变化非常剧烈,电感和MOS组成的三角区域SW电压变化非常剧烈。
功率转换模块等效模型,图中标出了寄生电感和电容,layout设计要求:尽可能减小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
(1)下图是buck电路功率转换模块layout较差的例子,输入电容跟MOS形成的回路较大,产生较大的寄生电感,容易形成严重的高频振荡;电感两个PIN的铜箔距离近,并且耦合面积大,产生的寄生电容CP比较大,影响电感性能;SW的区域太大,容易对外辐射,干扰周边电路。
(2)buck电路功率转换模块layout较好的例子如下,输入电容和MOS形成的回路小,寄生电感小;电感两个PIN的距离远,寄生电容CP小;SW区域大小合适,不易造成严重干扰。
(3)SW的铜箔跟相邻层的铜箔会形成一个寄生电容CSW,SW的电压剧烈变化,通过这个寄生电容对相邻层造成强烈的干扰,因此SW下方不能有其他信号的走线,需要用地层或稳定的电源层隔开。
(4)功率地应尽量完整,避免被其他信号或过孔打断,影响电流回流路径的完整性。
综上,buck电路功率转换模块的layout设计时需要尽量减小功率器件的回路面积,电感两个PIN的距离尽可能远,SW区域下方不走其他信号,保持地层完整。
02
驱动信号layout设计
驱动信号设计要点:
(1)驱动信号是控制MOS开关的信号,电压变化极快,并且瞬间电流大,因此走线要粗而短,走线宽度要求20mil以上。
(2)驱动信号本身干扰极强,容易影响其他信号,因此不能跟其他信号平行或重叠,至少要有地层隔离。
(3)上管和下管的驱动信号不能平行的走线,也不能交叉(相邻层,没有地层隔离的情况下),以免互相干扰引起MOS误动作,导致MOS烧坏。
(4)驱动信号的电流回路面积尽量小,减少电磁干扰。
(5)BST电容尽量靠近PIN脚摆放,并用短而粗的线连接,减小回路面积。
上面两个图分别展示了较差的驱动信号走线和较好的驱动信号走线:
(1)较差的驱动信号走线:HG和SW形成的回路面积大,中间的磁场增强,容易干扰其他信号,且LG走线在HG下方,容易互相干扰;BST电容距离远,走线长且细。
(2)较好的驱动信号走线:HG和SW形成的回路面积小,磁场相互抵消,干扰小,LG的走线跟HG走线保持安全距离;BST电容距离近,走线短而粗。
03
反馈信号及IC功能信号layout设计
反馈信号包含电压反馈信号和电流反馈信号,用于检测输出电压和电流信息。
(1)反馈信号非常敏感,易受到干扰,轻则电压电流检测不准确,重则电源工作不稳定,因此layout时需要远离干扰源,例如高压电源层,驱动信号,开关节点(SW),电感,I2C信号等电压电流变化大的信号。
(2)成对的反馈信号,需要按照差分走线,线宽7~10mil,间距6mil,与其他信号的距离要15mil以上,同层噪声源距离20mil以上,且不可在相邻层跟噪声源重叠(相邻层距离也需要20mil以上)。
(3)电流检测信号从电感或者精密电阻两端拉线时,要注意采样的位置,需要从焊盘中间拉线或者焊盘中心打孔后走线,如下图所示。
(4)反馈信号尽量参考地层,即相邻层是完整的地层,或者参考低压且稳定的电源层,避免被干扰。
(5)IC功能设置的电阻电容,例如mode,OCP设置电阻,软启动电容等器件,靠近IC的PIN脚摆放,且GND与IC的AGND连在一起,如果没有AGND,则单独打孔连接到完整的地层,避免跟功率器件的地连在一起。
(6)IC如果有单独的AGND,需要先连在一起,然后通过单点接到地层,一般是通过电阻或short pad接到VCC电容的GND;VCC电容要尽可能靠近IC的PIN脚摆放。
VCC电容和AGND参考设计
04
控制器整体布局
控制器是控制整个buck电路工作的核心,因此需要摆放在相对干净的位置,远离噪声源,例如功率电感,开关节点,驱动信号,高压电源层,功率器件地层等。
一般来说,控制器可以摆放在离功率器件较远的位置,只要控制信号和检测信号注意避开干扰源即可,但是对于集成MOS驱动的控制器,则需要靠近MOS摆放,避免驱动信号走线过长。
控制器尽量参考完整的地层,不要参考输入电源层和负载动态变化大的电源,例如12V输入,CPU或GPU核心电源层。
- 总结-
01
Buck电路原理图设计总结
控制器根据电流需求选择合适的相数,以及满足输入输出电压范围要求
02
Buck电路layout设计总结
功率器件的电流回路面积尽量小,电感两个PIN的距离尽量远,SW区域下方不要有其他信号走线
来源:晶丰明源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