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保供应、稳就业的民生行业最需精准防疫: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

2022-3-26 21:18 1346 6 3 分类: 管理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新一波疫情潮来势汹汹,面对传播力强化的病毒变种,各地的防疫策略和限度也随着情势变化在动态升级。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是摆在各地执行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从封城一个月到7天“慢行键”

3月中旬,受中国香港疫情溢出影响的深圳,在病例快速上扬前期毅然按下“慢行键”,在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后,仅一周时间便宣布有序复工复产,回归常态化防控状态。

和西安对比,同样采用过类似“全市封闭式管理”的措施,西安去年12月底开始封城到1月底全市进入低风险区后放开,封闭时间长达30多天。

作为全球最关键的科技中心、进出口贸易枢纽、供应链重要节点之一,深圳身肩巨大防控压力并面对巨大决策风险,但此次通过有效、快速落实精准的科学防疫政策,最终快速止住凶猛的疫情,把封控损失尽量降到了最低限度。

从休市两个月到不封闭

在北京,当地最大的农产品物流枢纽“新发地市场”,近日发现曾有两名新冠阳性人员(货车司机)到访。3月23日,北京丰台区疾控中心发布相关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后,并未采取对市场进行封闭乃至休市的措施。

两年前,新发地市场曾因爆发疫情而关闭休市,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时间跨度长达两个月,市场的部分区域甚至到9月份才完全开放。

此次新发地市场涉足病例轨迹后,至今为止尚未采取封控或休市等措施,而是重点关注“时空伴随”人员进行更精确的防控,尽量避免了对关键物流枢纽和民生物资供应链的干扰。

国家防疫政策升级演进:强调科学和精准

无论是深圳一城,还是北京的局部一地,疫情防控具体措施的变化,映射的是国家科学防疫逻辑和精准防疫策略的全面升级演进。

3月17日,高层相关会议提出“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此前两天,3月15日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隔离标准、检测标准等均有改变,比如轻症从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变为集中隔离管理,以提高针对性和精准度。

从一月到一周,从封闭休市两个月到不封控,深圳和北京都在力求实现防疫政策的持续精准化,真正落实了国家“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指导思想。

科学防疫的必要性:应对宏观经济诸多挑战

国家层面近期再三强调防疫的科学性和“最小代价”,和经济宏观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紧密相关。

不久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一方面,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在过去两年为经济赢得了诸多复苏机会,但因外部输入引发的多次散发疫情潮,仍明显影响到诸多线下产业比如餐饮、旅游的生产活动,从而影响到行业发展和就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抗压能力较弱,疫情反复致使来自资金、销售、店租等多方面的经营压力持续放大。

去年我国GDP逆势实现8.1%的增速,堪称不易,但今年政府将这一目标调到5.5%,并且强调“稳字当头”,正是出于对国内较为复杂经济形势的考量。

如此经济现状下,疫情防控的力度、精度和准度,稍有调整就会显著影响到经济、民生和就业,所以科学防疫精准防疫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农产品流通等行业精准防疫:既要稳供应、也要保就业

如果说宏观经济大环境是科学防疫的“校准仪”,那重要民生物资供应则是科学防疫的“稳定器”。

从若干轮的疫情管控中的民众反应来看,米面粮油、生鲜蔬菜等日常必需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是最为关键的民生刚性需求,对防疫成败至关重要。

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制度下,从大宗农产品的跨区域流通交易,到进入城市社区的终端物流,都需要得到精细化的管理。作为刚需物资,一方面要严格保障其食品防疫安全,另一方面,一旦因防疫层层加码导致流通不畅,老百姓日常生活物资稳定供应的风险增加,反而会带来不可逆的二次伤害。

从就业层面来看,农产品流通涉及大量种植养殖农户、物流司机、批发商、供货商、零售商、售货员乃至周边衍生产业的“饭碗”,这个行业吸纳了大批的城市和农村就业人员,其就业机会和收入与农产品流通频率和总量密不可分,如果防疫措施不得当,无论是一刀切还是层层加码,阻滞或切断农产品流通的链条,极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基层商户的重大损失,以及基层务工人员的失业和生活困难。

鉴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是在于稳供应,二是在于保就业。基于此,更需要各地执行部门“精确操刀”,在涉及民生行业的疫情时,不能只考虑清零,也要在确保食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关注农产品流通在特殊时期的效率,疏解各种阻力,确保稳定供应。

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防疫政策,虽然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按住疫情,但反噬效果也相当强烈,比如一些地区随意扩大封控区域、随意延长封控周期,导致民生物资难以保障,居民日常吃饭吃菜都成为大问题。实体经济持续受到打击,民众就业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最终结果就是民众怨声载道,甚至严重影响到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可谓得不偿失。

一言以蔽之,科学防疫,就需要各地执行部门实事求是,发挥智慧,精准平衡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像一叶扁舟,最终安然挺过疫情的万重山。

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作者: 刘旷,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1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自做自受 2022-3-28 22:20

什么是“科学防疫”?如何定义的?网上搜索,说法不一。我觉得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相关推荐阅读
刘旷 2025-02-20 14:23
滴滴、货拉拉“争宠”!抢宠物比抢人抢货起劲!
网约车们抢不到人,开始抢宠物了!近期,滴滴高调推出宠物快车,哈啰低调加码宠物出行,一场围绕宠物乘客的争夺大战悄然打响。航空界亦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局,祥鹏航空首推成都天府出港航班宠物进客舱服务,四川航...
刘旷 2025-02-19 10:51
“食神”梦碎?老板电器、方太硬闯AI厨电
过去一年,厨电行业的AI竞赛进入“大模型时代”,各大品牌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老板电器的“食神大模型”、方太的“Healthy CookingGPT”轮番登场,两者都立志要用AI“重新定义厨房”。新...
刘旷 2025-02-18 10:19
卷王比亚迪“All in”智驾!华为、长城忍不住“开怼”!
2025,新一轮汽车行业“战争”开始,但这一次不是过往的“价格战”,而是新一轮的“智驾战”。近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将全系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其...
刘旷 2025-02-14 10:26
从影院“白嫖”困局到上市豪赌,乐摩物联太难了!
几年前,共享经济概念炙手可热,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共享自行车,到办公楼宇内兴起的共享办公场所,再到广泛设置的共享移动电源站,大量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创业者们积极扩张,前景看似无限美好。遗憾的是,这种繁荣...
刘旷 2025-02-13 10:40
AI玩具火得一塌糊涂!字节跳动、特斯拉都挤进来了!
 提及字节跳动,我们想到的是信息洪流中的精准推送,是短视频时代的全民狂欢;而特斯拉,则是电动汽车革命的先锋,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者,每一次产品发布都能激起业界与消费者的广泛热议。当这些科技界的...
刘旷 2025-02-11 11:00
扫地机高增长神话破灭!科沃斯、石头科技艰难 “破冰”!
 扫地机器人赛道太冷,陆续有企业倒在寒风里。先是,老牌研发商广东宝乐机器人宣布破产重整;曾获得腾讯和红杉资本大额融资,并邀请罗永浩代言的“追光”品牌,也在短短两年内宣告失败。就连雷军投资、小...
我要评论
1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