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云米“去小米化”引发并发症?

2020-12-11 10:57 6757 2898 2387 分类: 消费电子

因小米的光环,云米、华米等小米生态链企业被资本关注,又因“去小米化”的特殊性,“失去小米的庇护,小米生态链企业能走多远?”的议题热度不减。

其中,云米作为诸多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的佼佼者,其一举一动都在资本“监视范围”。这不,云米第三季度财报刚发,资本市场就做出了反应。财报发布后,云米的股价下跌8.76%,总市值为3.82亿美元,与初上市约6.29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已降了大半。

不过,目前传统家居产品智能化、网联化已是大势所趋。短期内,转战智能家居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传统家居企业、初创者都可以在这巨大的市场红利中,汲取可持续发展筹码。所以,长远角度来看,全屋互联网家电品牌云米的未来增长潜力也是巨大的。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风口”上起飞

智能家居从概念到实体的演化过程很快,原因不仅在于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在于消费者对便捷化、智能化、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一方面,随着喜爱智能产品的Z时代年轻消费者不断崛起,智能家电成为家电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另一方面,格力、海尔、小米、百度等企业深耕智能家电制造,拓宽了智能家电市场规模。

就智能小家电市场来看,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在2020 年,我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600亿,并且在未来3~5年仍是消费升级的高增长期。

毫无疑问,智能家电将是下一个“风口”,而风口上的云米也被高高吹起。

今年618,云米科技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包括21Face大屏冰箱、洗烘一体机以及互联网空调等多款爆品勇夺各大电商平台TOP10;今年双11,云米全渠道累计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多款爆品成为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榜单前位。

财报数据显示,云米家庭用户数量突破460万,而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约为420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约为260万。至少拥有两款联网产品的家庭用户比例为19.5%,而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约为19.0%,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约为17.1%。

虽然产品销量、用户规模无法比拟几千万用户级别的家电巨头,但云米的性价比日渐被消费者认可,其成长性也逐渐被资本肯定。

去小米,失高增速

近期,云米被列入“2020年佛山企业100强”,而百强荣誉背后是市场对云米综合实力的认可。

相比同期诞生的互联网家电品牌云米是幸运的,成立初期依靠小米渠道资源,营收轻松过亿。

财报数据显示,云米科技2017年全年净营收为8.732亿元,同比增长179.4%;2018年全年净营收人民币25.612亿元,同比增193.3%;2019年全年净营收为46.475亿元,较2018年增长81.5%。

不过可以发现,云米科技近年来营收一路暴涨,但增速明显放缓。时至今日,云米科技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更加凸显。

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云米净营收为人民币14.867亿元(约合2.19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695亿元相比增长39.0%。归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490万元(约合5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290万元,净利大幅下降。

再有,体现云米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财报数据显示,云米毛利润为人民币2.543亿元(约合37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381亿元。毛利率为17.1%,而上年同期为22.3%,上一季度为14.3%。

毫无疑问,除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之外,云米科技增收不增利是受“去小米化”影响。

一来,为降低对小米渠道的依赖,云米科技逐步缩减自有品牌在小米渠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米品牌产品以及云米自有品牌产品的销量。二来,为拓展自家品牌的推广,云米线下门店数量三年内扩张近4倍,运营成本也不攀升。

智能家电市场战况胶着,加上原本支撑云米发展的小米渠道和产品逐渐被边缘化,云米的高增长态势也戛然而止。

压力扑面而来

云米科技“去小米化”的另一“并发症”主要体现于营销、研发压力变大了。

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云米科技整体运营开支为人民币2.264亿元(约合333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692亿元相比增长33.8%。

其中,销售和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522亿元(约合224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34亿元相比增长34.2%;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2140万元(约合32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60万元相比增长70.3%。

家电市场一贯由海尔、海信、格力、美的等等传统巨头主导,互联网家电入局者往往通过扩渠道、低价销量抢占用户争夺市场份额,云米也不例外。此前依靠小米渠道资源和名气,云米产品销路很快打开,高业绩、低成本造就了云米的快速成长。

方今,云米“去小米化”意味着要自己建渠道、树立品牌、推广产品,营销、销售成本自然水涨船高。而云米失去小米扶持导致成本高企的连锁反应便是,业绩增长乏力、毛利下降,运营压力倍增。

另外,云米自诩智能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其研发费用却一直低于营销费用,反常的支出引发人们猜疑。本季度,云米研发开支为人民币5270万元(约合7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320万元,研发费用略微上涨但相比企业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可谓少之甚少。

总之,成也小米、困也小米,能否成功“去小米化”决定云米未来命运。

高举5G IoT大旗

5G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家电市场变革,云米顺势树起5GIoT大旗。

今年5月,云米科技重磅推出5GIoT战略及战略新品-21Face互动智慧屏,同时不断丰富旗下产品品类。其陆续推出5GIoT路由器、5GIoT超级开关、5GIoT大屏冰箱等新品,构建“5G+IoT+AI”的矩阵式产品组合,意在打造完整的5G IoT家庭智能化的生态。

不过在5GIoT道路上,云米的对手不止有美的、格力等老牌厂商,昔日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小米也是其一。而这些巨头们拥有充足的资金和领先的技术,还有相对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再加上良好的市场口碑,云米毫无胜算。

云米选择“去小米化”是为了强化自身品牌,夯实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削弱小米助力后,产品质量、渠道等问题扼住云米发展咽喉。与此同时,云米试图以“5G IoT”突围,但5G IoT赛道高手林立,云米完胜机率低,去“小米化”引发的并发症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作者: 韭菜财经,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395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的果果超可爱 2020-12-11 22:31

5G 5G 都是噱头
相关推荐阅读
韭菜财经 2025-04-24 12:44
宁德时代700亿砸出的是护城河还是产能泡沫?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高调发布三款重磅新品——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再次向全球展示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统治力。然而,这场看似风光无限的发布会背后,宁德时代正面临一...
韭菜财经 2025-04-24 11:38
零跑B10的越级赌局:用智能驾驶下沉换市场,能走多远?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分化的当下,零跑B10以“15万级智能家轿新标杆”的定位横空出世,精准切入主流消费市场的核心需求区间。这一价位段聚集了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银河L7等一众强手,零跑B10...
韭菜财经 2025-04-18 09:50
电池江湖的“硅谷悖论”:宁德时代为何越成功越焦虑?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动力电池产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的双重变革。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完成了从行业新秀到万亿帝国的蜕变。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
韭菜财经 2025-04-14 14:13
金蝶的豪赌:激进转型背后的战略迷失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国内ERP(企业资源计划)与云服务领域的头部企业,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以下简称“金蝶”)在过去三十年中,从一家财务软件公司逐步成长为覆盖企业...
韭菜财经 2025-04-11 13:46
微软、谷歌、阿里云围剿下的亚马逊AWS:云巨头的攻守博弈战
2024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美元,亚马逊云(AWS)以32%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全年营收达到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作为云计算行业的开创者,AWS凭借全球最广泛的基础设施覆盖、...
韭菜财经 2025-04-09 11:47
贝壳找房的新困扰:利润增长瓶颈了?
历经数十年发展,国内的房地产中介行业已从早期的零散化经营逐步转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而中小机构则趋向平台化合作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前...
我要评论
1
289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