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慨述
1.1 高频变压器的定义与分类
高频变压器是相对于音频和工频变压器而言的。但是,由于高频的范围太广,要明确的划分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可将工作频率在音频以上的变压器统称为高频变压器。应该说,这种叫法是不严格的。为此,根据其工作频率,我们将高频变压器分为以下几类:
① 按频率范围分为
a. kHz级高频变压器,它是指工作频率在20kHz至几百kHz的高频变压器;
b. MHz级高频变压器,它是指工作频率在1MHz以上的高频变压器。
② 按工作频带分为
a. 单频或窄频级高频变压器,它是指工作频率为单频或是一个很窄的频段,如变换器变压器、振荡器变压器等;
b. 宽频带变压器,它是指工作在一个很宽频率范围内的变压器,如阻抗变换器变压器、通讯变压器、宽带功率放大器变压器等。
1.2 kHz级高频变压器的特点
① 工作频率在几百kHz以下;
② 一般采用锰锌铁氧体材料;
③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高频变压器;
④ 大部分是单频或窄频级的变压器。
2 用于高频变压器中的铁氧体材料
2.1高频变压器用铁氧体材料的特性和主要用途
用于高频变压器中的铁氧体材料均为软磁铁氧体材料。由于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电阻率高,高频损耗小,易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一致性好,成本低,是目前高频变压器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磁性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主要分为Mn-Zn铁氧体和Ni-Zn铁氧体两大类。Mn-Zn铁氧体用于工作频率在0.5~1MHz以下的高频变压器中,Ni-Zn铁氧体用于工作频率在1MHz以上的高频变压器中。Mn-Zn和Ni-Zn铁氧体材料的品种很多,材料特性也各不相同,分别用于各种不同要求的高频变压器和电感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功率变压器,用于传输功率,变换电压和隔离等。要求材料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功率损耗。
② 信号传输变压器,用于不失真的传输交流或脉冲信号,阻抗匹配,隔离等。要求材料有高磁导率,低磁滞损耗和对直流的敏感小。
③ 电信领域的滤波器电感,要求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Q值。材料的损耗小、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有很低的温度系数、对时间有很好的稳定性。
④ 干扰抑制器,抑制不需要的高频干扰信号,通过有用的高频信号。要求在覆盖的频率范围内有高阻抗(高磁导率)。
⑤ 延迟脉冲电路的电感,用于脉冲的延迟。要求材料有高的磁导率。
⑥ 储能、平滑电路电感。要求材料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值。
⑦ 调谐回路电感,有一定的通频带。要求材料有适当的损耗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2.2 高频变压器用铁氧体磁心种类
铁氧体磁心由模压烧结而成,种类很多,主要有E形、罐形、U形和环形等四大类。
2.2.1 E形磁心
这是一种典型的壳式磁心,也是变压器中最常用的一种磁心。主要有EE型、EI型两种,截面均为方形。其派生品种为ER和ETD型,其截面为圆形。EE和EI型主要用于工作频率偏低的普通变压器,圆截面的ER和ETD型磁心,因其线圈的平均匝长短,故其使用频率可高于EE和EI 型磁心,并以ETD型磁心应用最广。此外,低矮型E形磁心在平面变压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低矮型EI型磁心、EFD型、EQ型等。
① EE型磁心
图1为EE型磁心的外形图,表1为其尺寸。
② EI型磁心
图2为EI型磁心的外形图,表2为其尺寸。
③ EC型磁心
图3为EC型磁心的外形图,表3为其尺寸。
④. ETD型磁心
图4为ETD型磁心的外形图,表4为其尺寸。
2.2.2 罐形磁心
罐形磁心也是变压器中常用的一种磁心,它同E形磁心一样,属壳式结构。罐形磁心的优点是屏蔽性能好,漏磁和分布电容小,电感易于调节,适用于高频变压器和电感器。RM型磁心是在罐形磁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引线槽切口大,特别适用于多绕组或大电流变压器。罐形磁心和RM型磁心的中心柱分为有孔与无孔的两种,有孔的磁心一般用作电感线圈或调谐变压器,其电感可以调节;无孔的磁心截面积大,一般用作功率变压器或宽带变压器。为满足平面变压器的需要,低矮型无中心孔的RM磁心已有生产。
在罐形磁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磁心有EP型和PQ型磁心。它兼有罐形磁心的优点,又可作为功率变压器磁心来使用。
① 罐形磁心
图5为罐形磁心的外形图,表5为其主要尺寸。
② RM型磁心
图6为RM型磁心的外形图,表6为其主要尺寸。
③ PQ型磁心
图7为PQ型磁心的外形图,表7为其主要尺寸。
2.3 常用铁氧体磁心参数
在进行高频变压器计算时,必须知道所选磁芯的等效参数及其有关的参考数据,表8为EE型磁芯的参数,表9为EI型磁芯的参数,表10为EC型磁芯的参数,表11为ETD型磁芯的参数,表12为罐形磁芯的参数,表13为RM型磁芯的参数,表14为PQ型磁芯的参数。表8至表14中的磁芯有效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磁芯系数C1、C2
式中C1——磁芯系数(mm-1);
C2——磁芯系数(mm-3);
l——磁芯横截面相等部分的长度(mm)
A——磁芯给定部分的横截面积(mm2)。
磁芯有效磁路长度le、有效截面积Ae和有效体积Ve
式中le——磁芯有效磁路长度(mm);
Ae——磁芯有效截面积(mm2);
Ve——磁芯有效体积(mm3)。
更详细的计算,可参考行业标准SJ/T 10281-91《磁芯零件有效参数的计算》。
表8至表14中的磁芯参考数据意义如下:
lm ——线圈平均匝长(cm);
SM ——磁芯窗口面积,它等于磁芯窗口宽度与窗口高度的乘积(cm2);
GC ——磁芯质量(g);
AP ——面积乘积(cm4),是按输出功率选择磁芯尺寸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AZ ——磁芯结构系数(cm5),是按效率或调整率选择磁芯尺寸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Fm+FC ——变压器线圈散热表面积与磁芯散热表面积之和(cm2),用于温升计算。
AT——变压器结构常数(cm4),是按初级电感和电阻选择磁芯尺寸的一个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3 高频变压器设计基础
与电源变压器不同,高频变压器工作在放大器电路中,是放大器的组成部分。而且,工作在有一定带宽的频段上,其参数与放大器电路参数有关。因此,分析与设计高频变压器时,必须与放大器电路相结合,并根据其特点确定电参数。
3.1 高频变压器的主要作用
3.1.1 阻抗匹配
变换信号电压,使前、后级放大器达到阻抗匹配,保证信号不失真、高效的传输。
3.1.2 隔离
使用高频变压器可将两个电路隔离。
3.1.3 倒相
通过改变变压器的极性,使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或变为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
3.1.4 多路信号迭加或分解
利用变压器可将两路或多路信号相迭加,或将一个信号分成几个信号传输给负载。
3.2 高频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高频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某一量值的阻抗变换成另一量值,使两个电路间达到阻抗匹配或使放大器获得最佳负载阻抗。利用变压器所得到的阻抗,与一个具体的电阻不同,它是包含了变压器自身参数(自感、漏感、分布电容、铜阻)在内的一个网络,其电抗成分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频率下的各种电路中,变压器可等效为一个具体的网络,称为等效电路。图8为高频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它与电源变压器等效电路的区别在于补充了电源内阻Ri,并把初、次级漏感合并在一起用LS表示,定义为初次级总漏感。
图中:r1——初级铜阻;
r2′——换算到初级的次级铜阻;
C1——初级分布电容;
C2′——换算到初级的次级分布电容;
L1——初级自感(H);
LS——次级短路,从初级端测得的漏感(H);
Ri——电子管或晶体管内阻;
R2′——换算到初级的次级负载电阻;
rC——铁损分量等效电阻;
U1——信号源电压(V);
U2′——换算到初级的次级电压(V)。
图8基本上反映了高频变压器的各个参数,但直接用来进行计算是有一定困难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需要区别不同情况加以简化。通常将工作频带分成低、中和高三个频段,把信号源内阻与负载电阻分为高阻和低阻,在各个频段上,将L1、LS、C1、C2′ 所呈现的阻抗与R1、R2′ 进行比较,在串联参数中,忽略远小于R1、R2′的参数,在并联参数中,忽略远大于R1、R2′的参数。由此可得到低频、中频、高频三个频段,高阻电路和低阻电路两种情况的简化等效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多数电路为使用半导体器件的电路,R1、R2′均为低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等效电路为四种,见图9、图10、图11和图12。
由图9电路可知,在低频段,L1的感抗随频率下降而下降,L1的大小直接影响输出电压U2′的大小。因此,L1是决定高频变压器的低频段特性的重要参数。
由图10电路可见,在中频段,只有与频率无关的电阻成分,输出电压U2′与输入电压U1之间的关系仅是简单的电阻分压关系。
在高频段,当R1、R2′均为低阻时,C1、C2′可以忽略,得到图11所示的等效电路。这是最常用的一种高频等效电路,主要用于晶体管放大电路。由图11可见,随着频率升高,漏感抗增大,使输出电压下降,因此,漏感LS的大小直接影响变压器的高频特性。当R1为低阻、R2′为高阻时,C1忽略、C2′不能忽略,得到图12所示的等效电路。对于升压比较高的输入变压器,由于C2′不能忽略,故其等效电路也为图12。由图12可见,C2′、LS组成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点附近,输出电压会有剧烈的起伏,因此,回路的谐振特性影响高频变压器在高频段的特性。
3.3 高频变压器的输入阻抗及其频率特性
当变压器次级接上负载阻抗R2时,经阻抗变换后,从初级端看,呈现在初级两端子之间的阻抗为Z,我们称Z为变压器初级输入阻抗。对放大器而言,变压器的初级输入阻抗Z就是放大器的负载阻抗Ra ,即Ra = Z,如图13所示。
对每一个放大器,都存在着一个最佳负载。在最佳负载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最大,电压的波形失真最小。若偏离最佳负载,则输出功率减小,电压的波形失真增大。如图14。所以,我们希望变压器的输入阻抗Z等于放大器最佳负载阻抗Ra,偏离会加大波形失真。为使放大器不产生过大的波形失真,负载阻抗即变压器输入阻抗的变化范围要加以限制,一般不超过10%~30%的范围。
由于变压器等效电路中存在电抗部分,引起输入阻抗Z随频率而变化。输入阻抗的相对变化量Z/R2′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图15为R1、R2′均为低阻的等效电路(图9、10和11)时的输入阻抗频率特性曲线。
由图15可见,在低频段,当工作频率f下降时,输入阻抗下降,但L1大的比L1小的下降慢;在高频段,当工作频率f上升时,输入阻抗上升,但LS小的比LS大的上升慢。为控制放大器的波形失真,变压器需从输入阻抗允许变化量的角度来计算自感L1和漏感LS。
在图12的等效电路中,LS和C2′构成串联谐振回路,在谐振频率f0 附近,输入阻抗会出现谷点,其起伏程度与回路Q值有关,如图16所示。
3.4 频率幅度特性
变压器所在的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固定,改变信号频率,得到各种不同频率下变压器输出电压与中间频率(简称为中频)下的输出电压之比,称为变压器的频率幅度特性,又称频率响应或频率失真。为表示其相对关系,常用失真系数M来表示,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频率失真系数(dB);
U0——变压器在中间频率时的输出电压(V);
Uf——变压器在某一频率下的输出电压(V)。
R1、R2′均为低阻的等效电路(图9、10和11)时的频率响应曲线见图17,而图12等效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见图18。
3.5 设计高频变压器所需的电路参数和变压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3.5.1 阻抗
① 信号源内阻R1;
② 变压器初级输入阻抗Ra及允许变化范围;
③ 次级负载阻抗R2或匝数比n。
3.5.2 电压或功率
① 输入电压U1;
② 输出功率P2。
3.5.3 工作情况和电路图
① 放大器工作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
② 直流电压和电流;
③ 电路图。
3.5.4 变压器技术指标
① 频率特性;
② 效率;
③ 屏蔽要求;
④ 温升;
⑤ 其它特殊要求。
3.6 高频变压器的基本计算公式
3.6.1 匝数比
一般变压器
输入变压器
式中:N1——初级匝数,推挽变压器初级两臂总匝数;
N2——次级匝数;
Ra——单端放大器负载阻抗(Ω),Ra = r1+r2′+R2′;
Raa——推挽放大器一臂至另一臂负载阻抗(Ω),Raa= r1+r2′+R2′;
C2、C2′ ——次级分布电容(pF)和换算到初级的次级分布电容(pF);
η——变压器效率,η=R2′/(r1+r2′+R2′),当未给出效率时,可参照图19确定。
3.6.2 铜阻
① 甲类放大器用变压器
式中r1——初级铜阻(Ω);
r2——次级铜阻(Ω)。
② 乙类放大器用变压器
当按热效应选择导线时,初级两臂总铜阻为
r1= 0.414 Raa (1-η)
次级总铜阻为
对于小功率晶体管放大电路,虽为乙类放大,但因电流很小而不考虑其发热时,铜阻可按“甲类放大器用变压器”公式计算。
3.6.3初次级回路电阻、等效电阻
① 初级回路电阻RⅠ
甲类单边放大电路用变压器RⅠ= Ri + r1
甲类推挽电路用变压器RⅠ= 2Ri (每臂)+ r1
乙类推挽电路用变压器RⅠ= 4Ri(每臂)+ r1
② 次级回路电阻RⅡ
RⅡ= R2 + r2
RⅡ′= Ra - r1(甲类单边放大电路)
或RⅡ′= Raa - r1(乙类单边、推挽电路)
③ 等效电源电阻Re
Re= RⅡRⅡ′/(RⅡ+RⅡ′)
④ 电阻比 = RⅡ′/ RⅡ
3.6.4初次级电压
① 已知输入电压U1(V)
次级电压U2(V)为
初级电势 E1 =0.5(1+η)U1
② 已知输出功率P2
次级电压U2为
式中U2——次级电压(V);
P2——输出功率(W);
R2——负载电阻(Ω)。
初级电压U1为
初级电势 E1 =0.5(1+η)U1
3.6.5 低频段(图9所示的等效电路)输入阻抗和频率特性计算
① 输入阻抗
式中RⅡ′——反射到初级的次级回路电阻(Ω);
fL——最低工作频率(Hz);
L1——最小初级自感(H)。
② 频率特性
式中:KL——低频时的放大倍数;
K0——中间频率时放大倍数;
Re——等效电源电阻(Ω)。
令
输入阻抗与λ的关系曲线见图20,频率特性与ξ的关系曲线见图21。
3.6.6 高频段(图11所示的等效电路)输入阻抗和频率特性计算
① 输入阻抗
式中fH——最高工作频率(Hz);
LS——变压器初级总漏感(H)。
② 频率特性
式中:KH——高频时的放大倍数;
RⅠ——初级回路电阻(Ω)。
令
输入阻抗与δ的关系曲线见图22,频率特性与Ψ的关系曲线见图23。
3.6.7高频变压器初级电感L1计算
① 按输入阻抗的允许变化确定初级电感L1
按Z/RⅡ′值 查图20得λ值,则初级电感L1为
例如,当输入阻抗允许变化量为30%时,由Z/RⅡ′=0.7查图20得λ=1,故初级电感L1为
L1 = RⅡ′ /2πfL
② 按频率响应计算初级电感L1
按要求的频率响应值(分贝数)查图21得ξ值,则初级电感L1为
例如,当频率响应允许为-3dB时,由图21查得ξ=1,则初级电感L1为
L1 = Re /2πfL
③ 比较以上两计算结果,取大的值作为变压器允许的初级电感L1的最小值。
3.6.8高频变压器初级总漏感LS计算
① 按输入阻抗的允许变化确定初级总漏感LS
按Z/RⅡ′值查图22得δ值,则漏感LS为
例如,当输入阻抗允许变化量为30%时,由Z/RⅡ′ =1.3查图22得δ=0.8,故初级总漏感LS为
LS =0.8 RⅡ′ /2πfH
② 按频率响应计算初级总漏感LS
按要求的频率响应值(分贝数)查图23得ψ值,则漏感L1为
例如,当频率响应允许为-3dB时,由图23得ψ=1,则漏感LS为
LS = (RⅠ+RⅡ′)/2πfH
③ 比较以上两计算结果,取小的值作为变压器允许的初级总漏感LS的最大值。
4 单频或窄频级高频变压器设计
4.1 适用范围
所谓窄频级高频变压器是指工作频带较窄,其高低端频率之比不大于10的高频变压器。当在一个频率下工作时则为单频变压器。这类变压器由于频带较窄,变压器的分布参数(漏感和分布电容)对电性能的影响较小或可以忽略。
4.2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① 效率η;
② 初级电感L1;
③ 漏感LS(当为单频工作时可忽略);
④ 变压比n。
4.3电气计算步骤
① 按给定效率η计算变压器铜阻r1、r2。
② 计算变压器变压比n。
③ 按输入阻抗和频率响应计算变压器初级电感L1。对于单频工作的高频变压器,可按XL1≥(5~10)R2′来确定L1,即
式中:L1——初级电感(H);
R2′——反射到初级的次级负载阻抗(Ω);
f——工作频率(Hz)。
④ 按输入阻抗和频率响应计算变压器初级总漏感LS。当变压器为单一频率时,按输入阻抗确定漏感。
4.4 选铁心
4.4.1按变压器初始磁导率μ0和结构常数AT选择磁芯尺寸
① 适用对象:无直流磁化,工作磁感应强度很低的高频变压器。
② 计算步骤
a) 按下式计算结构常数AT
式中:AT ——变压器结构常数(cm4);
Km——窗口利用系数,初步计算时取Km=0.25~0.30;
μ0 ——变压器磁心的初始磁导率,按所使用的磁性材料和磁心的型式从产品样本中查得。EE型和EI型磁心的常用值见表15。
注:材料的初始磁导率μi为2300。
b) 按算得的结构常数AT查磁芯参数表(表8~表14)选择数据相近的磁芯。
4.4.2 按变压器有效磁导率μe和结构常数AT选择磁芯尺寸
① 适用对象:有较小的直流磁化电流,工作磁感应强度较低的高频变压器。
② 计算步骤
a) 按下式计算结构常数AT
式中μe——变压器磁芯的有效磁导率,按所选用磁芯的型式和电感系数值从产品样本中选取。
b) 按算得的结构常数AT查磁芯参数表(表8~表14)选择数据相近的磁芯。
4.5线圈匝数计算
4.5.1无直流磁化,工作磁感应强度很低的小功率高频变压器
初级匝数N1
式中:L1——变压器初级电感(H);
C1——磁芯系数(mm-1);
μ0——磁芯的初始磁导率。
次级匝数N2
N2 =N1 ·n
4.5.2有较小的直流磁化电流,工作磁感应强度较低的小功率高频变压器
初级匝数N1
式中:L1——变压器初级电感(H);
C1——磁芯系数(mm-1);
μe——磁芯的有效磁导率。
次级匝数N2
N2 =N1 ·n
4.6计算导线直径
初级导线直径
次级导线直径
式中d1——初级导线直径(mm);
d2——次级导线直径(mm);
lm——线圈平均匝长(cm),查表8~表14。
由d1、d2查线规表,选择标准直径,并查得带绝缘外径dm1、dm2及每千米铜阻和铜重。
4.7漏感计算
对壳式结构(EE、EI、EC、ETD、罐形、RM和PQ型)变压器,可按下式计算变压器初级总漏感LS
式中LS——初级总漏感(H);
N1——初级总匝数;
δZ——组间绝缘厚度(cm);
δ1——初级绕组总厚度(cm);
δ2——次级绕组总厚度(cm);
hm——初次级平均绕线宽度(cm);
M——漏磁势组数,由间绕方式决定,常用间绕方式见图24。
4.8 分布电容计算
4.8.1 分布电容的组成
①初次级绕组对磁芯的分布电容CIC、CIIC;
②初次级层间电容CI、CII;
③初、次级绕组间的分布电容CI、II。
4.8.2分布电容的换算
①所有分布电容均换算到初级;
②各部分分布电容换算到初级后是并联的;
③初级总分布电容C1在漏感的左侧;次级换算到初级的总分布电容C2′在漏感的右侧。
4.8.3分布电容计算公式
①静电容计算如下式
式中C0X——静电容(pF)。指层间CI、CII,组间CI、II和对磁芯CIC、CIIC;
SX——被计算电容极板相对面积(cm2);
SX=绕线宽度hm×极板平均匝长lmx
tX——被计算电容两极板间距离(cm);
tx=绝缘层厚度+导线漆层厚度
ε——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
②初、次级层间有效电容CI、CII计算
CI =1.33×(C0I/S12)(S1-M)
CII =1.33×(C0II/S22)(S2-M)
式中CI——初级有效电容(pF);
CII——次级有效电容(pF);
C0I——初级层间静电容(pF);
C0II——次级层间静电容(pF);
S1——初级总层数;
S2——次级总层数;
M——由间绕方式决定的漏磁势组数。
③绕组对磁芯、绕组间有效电容
式中:Cy——指CIC、CIIC和CI、II(pF);
C0X——与上述相应位置的静电容(pF);
Ua——被计算电容两电极间一端的电位差(V);
Ub——被计算电容两电极间另一端的电位差(V)。
④总电容
4.9 电气特性核算
经结构计算得到的铜阻、自感量、漏感、分布电容的实际值,按前述公式核算输入阻抗、频率特性等,实际达到的指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