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时源芯微|电源、地线的处理
2025-5-22 15:16
29
0
分类:
PCB
电源、地线之间加去耦电容
- 作用原理
- 去耦电容就像是电路中的“能量蓄水池”。在电路工作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并不是绝对稳定的,会存在一定的纹波和噪声。当芯片等器件需要瞬时大电流时,电源可能无法及时提供足够的电流,导致芯片工作异常。而去耦电容可以在此时迅速释放储存的电荷,为芯片提供所需的电流,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同时,它还能吸收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减少噪声对电路的影响。
- 电容选择与放置
- 电容值选择:去耦电容的电容值需要根据电路的工作频率和电流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低频电路,可以选择较大的电容,如10μF - 100μF的电解电容;对于高频电路,则需要选择较小的电容,如0.01μF - 0.1μF的陶瓷电容。
- 放置位置:去耦电容应尽可能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和地引脚放置,这样可以减小引线电感,提高去耦效果。例如,在一个数字芯片的电源引脚旁边,通常会放置一个0.1μF的陶瓷电容和一个10μF的电解电容,陶瓷电容用于滤除高频噪声,电解电容用于提供瞬时大电流。
电源、地线宽度设置
- 线宽关系与典型值
- 关系:遵循地线>电源线>信号线的原则,这是因为地线需要承载电路中所有器件的回流电流,电流通常较大,所以需要更宽的线宽来降低电阻和电感,减少电压降和电磁干扰。电源线为器件提供工作电流,线宽次之。信号线主要传输信号,电流较小,线宽相对较窄。
- 典型值:信号线宽一般为0.2 - 0.3mm,最细可达0.05 - 0.07mm,适用于一些对空间要求较高且电流较小的信号传输;电源线宽为1.2 - 2.5mm,能够满足大多数数字电路的电流需求。
- 数字电路地网构成
- 在数字电路的PCB设计中,可以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地网可以提供低阻抗的回流路径,减少地线上的电压降和电磁干扰。例如,在一个数字电路板上,将地线以网格状分布,使各个器件的地引脚都能就近连接到地网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但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因为模拟电路对噪声和干扰非常敏感,网格状地线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干扰。
大面积铜层作地线及多层板设计
- 大面积铜层作地线
- 方法: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大地线的面积,降低地线的电阻和电感,提高地线的导电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例如,在一个PCB板上,除了放置器件和走线的区域外,其余空白区域都可以铺铜并连接到地线上。
- 优点:大面积铜层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帮助器件散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 多层板设计
- 结构: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电源和地线的布局,减少电源和地线之间的阻抗,提高电路的性能。例如,在一个四层PCB板中,顶层和底层用于放置器件和走线,中间两层分别作为电源层和地层。电源层和地层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导电平面,使电源和地线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电磁干扰。
- 优点:多层板设计还可以提高PCB的集成度,减小电路板的面积,适用于对空间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
关闭
站长推荐
/1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