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的工作原理及维修
当按下电源开关,如供电系统正常(3.3V和5V和CPU供电正常输出),电源芯片就会产生出PG(电源好)信号分别送往南北桥和CPU。当南桥接收到PG信号后,就会产生出两路时钟控制信号PCISTOP和CPUSTOP送往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产生出的时钟信号,其中一路PCI时钟送往南桥,当南桥收到接到时钟信号后,就会产生出两路复位信号:PCIREST(信号复位)和DRVREST(设备复位)去复位主板上的各部分电路,其中一路PCIREST去复位北桥,当北板收到复位信号后,就会产生出CPUREST去复位CPU,当CPU收到复位信号后(这时CPU供电,时钟复位条件都具备了),标志着这台机器的硬起动过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软起动。 CPU执行POST指令的过程: 1:检测一二级缓存和南北桥的完整性 2:检测640K基本内存是否完好 3:检测显卡,查找显卡的BIOS,并调用它们的初始化相关设备 4: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并调用它们的初始化代码,初始化相关设备。 5:查找完其它设备的BIOS后,系统BIOS将显示自己的启动画面,并开始检测扩展内存并赋予相应地址。 6:检测一些标准设备,包括硬盘,光驱,串口,并口,软驱等。 7:标准设备检测完后,系统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的即插即用设备,并为这些设备分配中断地址,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8:所有硬件检测完后,并都分配了中断地址,也就是所有的硬件建立起了一个硬件系统,这时将生成一个“ESCD”文件(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存在CMOS中),CPU会把生成的ESCD和上次的ESCD进行比较,发现差别时,会更新ESCD中的数据。 9:ESCD更新后,CPU也就把POST和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接着将进行系统的自举程序。 使用可调电源如何判断机器故障 1:插上可调电源,电流表指针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a:电流表指针无任何变化:主供电无输出,查待机和保护隔离电路,适配器接口 b:电流表指针摆到1A左右就不停地左右摆动:主供电电容漏电 c:电流表指针一直打到最大:主供电短路,查电容,二极管,和需用主供电的所有芯片,充电单元,CPU供电等 d:电流表指针有轻微摆动:说明保护和待机正常 2:待机正常后,按下开机键: a:电流表指针不动:一般是无3.3V和5V输出 b:电流表指针摆到0.8A回落,又掉以原来位置(0.1A),说明系统供电性能不良,(如MAX1632,ADP3421),另一种可能为开机信号不持续,查信号端,也就是开机电路的好坏。 C:电流表指针应摆到0.8A,但到了0.4A就不动了(查时钟电路,有未工作的元件,造成无电流消耗. d:电流表指针打到底,电压被拉低(3.3V和5V或CPU供电输出有短路,先断电,用万用表对地打阻值) e: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处不动了(硬起动正常,上面说的第一步自检没过) f: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一下就不动了(基本内存未过或第一步自检中有坏件) g: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两下就不动了(内存或显卡坏) h:电流表指针打到0.8A后,摆动了三下,机器依然不亮(显卡坏或屏部分未工作,外接显示器试试) ------------------------ IBM T23接电池时开机正常,运行也正常,但外接电源时经常掉电,单独接电源也掉 (有时亮机后掉电,有时不等亮机就掉) 开始怀疑1632部分有问题,经反复测试发现外接供电在15V以下时不掉电,但进系统后发现电源管理里处于电池供电状态,电池不充电 于是怀疑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交插部分有问题,经测量发现一芯片的控制电压偏高,不能自动调节,控制信号来自ADP3806,但更换3806后故障依旧 问题应该还是出在充电部分,于是更换充电IC TB6808,更换后问题解决. 从此维修来看,掉电除了CPU供电部分有问题外充电部分有问题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3、双X16时代开始:nForce4 SLI x16芯片组
nForce4系列奠定了nVIDIA在芯片组市场的领导地位。NVIDIA显然没有满足这种现状,虽然nForce4系列支持SLI双显卡,但每个显卡都只能工作在PCI-E X8模式下,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NVIDIA今年对nForce4 SLI进行了升级---它在8月8日发布了针对Intel、AMD平台的“nForce4 SLI X16”芯片组,正式将SLI模式提升到双X16水准。AMD、Inetl两个版本nForce4 SLI X16都是采用双芯片设计。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nForce4 SLI x16芯片组
其中nForce4 SLI x16 for AMD的南北桥搭配相当有趣,他是由nForce4 SLI x16 SPP与nForce4 SLI x16 MCP所搭建起来的。nForce4 SLI x16 MCP事实上就是核心代号CK804的nForce4 SLI 芯片,因此它具备了完整I/O的功能,而且与nForce4 SLI 芯片一模一样。至于nForce4 SLI SPP芯片就比较有意思,它是核心代号Crush 51D芯片,Crush 51是NVIDIA用来主打低端与笔记本电脑的芯片组产品,具备简单的I/O功能,像是一组PCI Express x16与两组PCI Express x1(事实上它应该还具备了IDE信道与Gigabit LAN的网络功能),而南北桥芯片之间则通过1000Mhz的Hyper Transport进行数据交换。
nForce4 SLI x16芯片组
而针对Intel平台的NVIDIA nForce4 SLI x16芯片组,则采用了NVIDIA nForce4 SLI x16 SPP与NVIDIA nForce4 SLI x16 MCP的组合。NVIDIA nForce4 SLI x16 MCP事实上就是CK804的nForce4 SLI芯片,以过去的经验看来它是对应AMD采用的Hyper Transport系统,与Intel的Pentium 4并不兼容(所以NVIDIA才又打造一款NVIDIA nForce4 SLI Intel Edition),而这回CK804的nForce4 SLI芯片在INTEL平台出现与刚刚的情况一样,退居幕后成为南桥芯片了!(事实上严格来看也不能这样说啦!因为现在芯片组的概念不是那么的单纯)。
至于负责与处理器与内存沟通的nForce4 SLI x16 SPP,则是此前传说中的Crush 60D芯片,它可以支持FSB1066Mhz的Pentium 4与Pentium EE,并支持双通道DDR2 667规格,除了具备一组PCI-E xpress x16外,还提供四组PCI Express x1接口。
可以说,虽然功能并无多大的改进,但从架构上两大平台的芯片组架构却发重要的改变――此前在NF4 SLI/IE中的主芯片都退居二线了、充分了南桥芯片组角色!当然,新nForce4 SLI x16芯片组最让人关注的就是支持双 PCI-E x16 SLI工作模式。
二、性价比是关键—2005年中、低端芯片组产品回顾
1、新一代中端主流945系列芯片组
虽然在4月份,Intel原来的Intel 925芯片组类似,955X芯片组是一款针对高端的产品,注定最终主板无法进入主流市场。因此在5月26日,英特尔发布了针对主流市场的945X PCIe芯片组。
中端主流945系列芯片组
945系列芯片组主要用来取代915芯片组,将是Intel台式主流平台。945芯片组支持1066/800/533MHz FSB、双通道DDR2-667/533/400内存(Unbuffered DIMM),最大寻址容量4GB。需要注意的是,945已经完全舍弃掉DDR1内存的支持,只能搭配DDR2内存使用,而且也将DDR2-667推向了标准。显示总线的部分依然提供PCI Express x16外接插槽,整合版本的954G采用GMA950图形引擎,也提供比915G芯片组更好的图形性能。
从命名型号上来推论,GMA950应该只是GMA900的小幅升级版,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除了工作频率有所提升之外(333MHz升到400MHz),GMA950在架构上可以说变化不大。与GMA900相比,GMA950同样内含4条像素管线,支持DirectX 9.0与OpenGL 1.4 API,不过虽然具备Pixel Shader的硬件加速功能,Vertex Shader还是得由软件仿真,也就是需要透过CPU来运算。
与GMA900相同,GMA950也可以固定分配64MB或128MB系统内存作为Frame Buffer使用,也可以选择DVMT的方式来动态分享内存,最大上限都是224MB。虽然分享的容量也许一样,不过如果从内存带宽的角度来看,GMA950还是比较占优势。因为945G的双通道DDR2-667系统内存带宽高达10.6GB/s,高于915G的8.5GB/s(双通道DDR2-533)。
也因此,GMA950的像素填充率与材质填充率都能够高于GMA900。此外,先前GMA900能够透过所谓ADD2(Advanced Digital Display 2)子卡来扩充视讯输出能力。ADD2子卡采用PCI Express接口设计,能够扩充出DVI、TV-out等视讯接头,帮助GMA900得以连接更多种类的显示设备或实现双屏幕功能。GMA950则进一步能够搭配新一代ADD2+子卡,提供TV Tuner(模拟或数字)与VIVO功能。
中端主流945系列芯片组
与945相搭配的也是ICH7系列南桥,可以支持SATAII规范,接口速率从1.5Gb/s 提升到了3Gb/s,ICH7R版本更是提供了对RAID 0/1/5/10的支持。而且通过板载Intel特定型号的网络控制芯片,ICH7(R)还能提供iAMT网络管理功能。除此之外ICH7R还将对PCI Express x1的接口数量增加到了6个,其中4个可以捆绑成PCI Express x4使用,另外两个则只能作为PCI Express x1使用。
ICH7只提供了其中可以捆绑使用的4个PCI Express x1接口……根据功能、市场定位不同,ICH7共细分为ICH7、ICH7DH、ICH7DO、ICH7DE、ICH7R几个版本,规格大同小异。
2、闪龙绝配:nForce4-4X芯片组
今年在AMD低端芯片组市场有一款极具性价比的“新”兵,那就是nForce4-4x。
nForce4-4x属于nForce4的简化版本。我们都知道,nForce4是NVIDIA首款支持PCI-E总线的K8芯片组,依然延续了MCP(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processor,媒体通信处理器)单一芯片设计方案,主要是在nForce3 250基础上改进并新增了一系列新技术:支持1GHz Hyper Threading、支持NVIDIA SLI技术、支持PCI Express、支持NVIDIA ActiveArmor硬件防火墙 、SATA II硬盘、混合RAID功能、开发了NVIDIA nTune系统优化软件,规格更全、性能更强……
nForce4-4X芯片组
不过,nForce4-4X由于是针对中低端754平台的芯片组,虽然仍然板载了千兆网卡,支持10个USB接口、 nVIDIA RAID功能,支持nVIDIA Firewall 2.0,支持nTune Performance工具,但功能也作了相应缩减:不支持SLI、仅最多支持4个1.5GB/s的SATA驱动器加上4个PATA驱动器及支持800MHz的Hyper Transport。
从资料来看,目前nForce4-4x芯片组的版本号为A2,而其它版本的nForce4芯片组属于A3版本。如果你对nForce4芯片组熟悉的话,也许还记得这么一件事:在nForce4主板还没正式上市的时候就有消息说A2版本的nForce4芯片组不能稳定工作于1GHz频率的HyperTransport总线下,而只能稳定工作在800MHz水平,而这一问题在A3版本的芯片上得到了修正。从另一方面可以说nForce4-4x其实就是存在BUG的nForce4系列芯片组。
因此nForce4-4x与标准版的nForce4芯片组在功能方面基本上也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其HT总线频率被锁定为800MHz—正好与Socket 754处理器成为完美的搭配。
三、不甘寂寞的搅局者
1、ATI的交叉火力平台:Radeon Xpress 200/RD400
NVIDIA在芯片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世人共睹的,因此作为图形显示芯片另一极的ATI今年也不甘寂寞----在8月份推出了专为交叉火力双显卡技术制定代号为RD480和RD400的Radeon Xpress 200芯片组。
RD400 主板
其中RD480针对AMD64平台,它采用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并支持全系列AMD64处理器,CrossFire交叉火力功能是其最大的亮点。但ATI的CrossFire方案还相对传统,RD480本身只支持PCI Express ×16图形通道,如果连接双显卡,每个显卡只能工作在PCI Express ×8模式下,大体上与nForce4 SLI处于同一个技术水平。
很明显,单就这方面的规格而言RD480不是nForce4 SLI X16的对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平台的竞争力。南桥方面,RD480将与IXP450芯片为标准配备,可支持串行ATA 1.0和RAID 0、1模式和HD Audio、USB 2.0等必要的功能,但高端平台比较注重的串行ATA2.0、RAID 5、千兆以太网等功能却缺失,这足以让那些高端用户望而止步。而ULI的M1575南桥虽然功能相当强大,可吹毛求疵的高端用户在心理上显然不会喜欢与第三方南桥的搭配。
RD400主板
而RD400是针对英特尔平台推出的,采的RD400+IXP450/ULI M1575组合,可以支持英特尔LGA775 Pentium4处理器、双核心PentiumD处理器和双核心的Pentium EE处理器,支持FSB为1066MHz,支持双通道DDR2 667内存等,不在附加功能也存在RD480相类似的毛病----比如不支持ATA2.0、RAID 5、千兆以太网。
除了RD480和RD400之外,ATI同时还发布了针对AMD64平台的RS482、RX480和针对英特尔平台的RS400、RC410、RX410L等五款芯片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产品线颇为庞大,但ATI芯片组的定位和型号都较为杂乱,产品名称统一以RADEON XPRESS 200的品牌出现,不管它是AMD平台还是英特尔平台、整合还是非整合产品,这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辨识上的麻烦。
2、ULI的全能战士:M1695/M1567芯片组
在2005年,ULi堪称芯片组市场的一匹黑马。Uli成立于2002年底,它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ALi。今年7月份,ULi也推出了针对Athlon 64平台的M1695/M1567芯片组,意图增强自身在芯片组市场的竞争力。
M1695芯片组
ULI发布了支持AMD Athlon 64处理器的北桥芯片M1695,该芯片主要设计用于服务器,工作站,桌面和移动用的全区段。M1695北桥为一个20通路的PCI Express控制器,其中图形接口部分可构成1条 PCI Express X16插槽或2条PCI Express X8槽的组合,后者可支持nVIDIA的SLI和ATI的CrossFire双显卡方案。
而扩展接口部分可实现1条PCI Express X4、双条PCI Express X2或4条PCI Express X1的灵活组合,用户只要在BIOS中选择相应的设定即可。需要注意一点,由于ULi M1695还整合non-blocking symmetrical Hyper Transport 2.0技术,可以轻松透过桥接或是HTX插槽,与其它支持Hyper Transport的芯片搭配,提供给了系统或是主机板制造商相当大的设计弹性。
M1695/M1567芯片组
南桥方面,M1695通过16位HyperTransport总线与M1567南桥连接,后者不仅可支援两个串行ATA接口、两个并行ATA通道、8个USB 1.1/2.0接口和6个PCI插槽等主流的规格,更是提供了一条额外的AGP 8X显卡接口。换句话说,M1695/M1567芯片组可以同时连接两块PCI Express显卡和一块AGP显卡,这样做一方面可满足用户升级扩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很容易构建六屏显示系统—这项设计被ULi称为“TGi(Triple Graphics Interface,三显卡接口)”。
M1695/M1567芯片组
除了与M1567搭配外,ULi还将推出一种南北桥芯片的组合方案,就是推出功能更好的单芯片M1697。M1697是一颗单芯片组,它不仅使得芯片组功能上支持4个SATA II、NCQ硬盘技术、支持RAID 0、1、0+1等,最重要的是当芯片组采用了M1695+M1697的组合时,就可以拥有两组完整的PCI Express x16接口。在功能上完全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预计它也将成为M1695的主选搭配。除此之外,ULi还表示M1695可与AMD-8132 PCI-X控制器连接,应用于工作站市场,尽管我们认为该领域并非ULi特长,但M1695的弹性设计方案还是相当值得赞赏。
可以说,M1695/M1567是一款相当有新意的产品,不但可以提供可以调节PCI Express Lans的设计,使得芯片组可以提供对NVIDIA SLI技术的支持,而其独特的TGI技术就可以让系统兼容古老的AGP总线的支持,因此这是一款灵活性非常高的产品。
四、05年整合市场风生水起
与往年不同,今年整合主板市场也是新品不断,新一代整合芯片组的图形核心规格全部向DX9.0看齐,功能、性能都较以前产品提升不少。
1、ATI先发制人:RS400、RS482应运而出!
在整合芯片组最先发力的就是ATI,它在4月份推出了Intel版本、代号为RS400的Radeon XPRESS 200芯片组。
x300
RS400芯片组最高支持至1066Mhz的前端总线,除了提供对Intel的S478及LGA775全系列Pentium 4、Celeron处理器支持外,还提供了对S479的Pentium M、Celeron M处理器的支持。而内存方面,RS400北桥内置DDR与DDR2内存控制器,最高可支持至DDR2 667双通道(Dual Channel)规格内存,最大支持4G容量。
RS400集成了Radeon X300显示芯片,象素渲染管线采取了减半处理即为2条渲染管道,但支持Vertex Shader 2.0、Pixel Shader 2.0以及经过改进的抗锯齿功能。此外,RS400也支持ATi的HyperMemory显存技术,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和显卡共享内存的问题,同时再配合外接的显卡就可以实现多头显示的SurroundView功能。南桥方面,芯片组同样可以选择采用ATi的IXP400或是ULi的M1573来搭配。
RS400、RS482应运而出
至于针对AMD平台的RS482芯片组属于RS480的简化版,在规格上和RS480大致相同,不过对于集成的X300核心在技术上有所改良:显示核心在BIOS中可选择GFX Core的频率为同频或异步,频率为200、250、266、300(默认值)、333及350MHz。但RS482不再支持HyperMemory显存技术,因此为了保证图形系统性能,RS482增加了一项名为“Z-COMPRESSIO-N”的图形数据压缩技术来弥补这个不足。
Z-COMPRESSIO-N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它采用一项不失真的压缩算法将要写入Z-BUFFER缓冲的图形数据作压缩处理,同时在读取时作相应的解压动作。在一般情况下,Z-COMPRES-SION技术可实现2:1的压缩比,而它的最高压缩比例达到8:1。除此之外,RS482与RS480一样可以IXP400/450/ULI M1575相搭配,附加功能一样。
2、NVDIA重返整合芯片组市场:GeForce 6100系列芯片组
GeForce 6100系列芯片组
今年整合主板另一大亮点就是nVIDIA重返整合芯片组市场。此前由于AMD64架构直接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导致整合芯片组性能低下,nVIDIA一度中断了整合产品的开发计划。但ATI的Radeon Xpress 200却凭借Radeon X300级别的图形核心与“HyperMemory”共享内存技术杀出,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整合芯片组产品。显然,nVIDIA不愿看到对手独占市场,经过半年多时间开发后它在9月20号推出了针对AMD平台、代号为C51的GeForce 6100系列整合芯片组。
GeForce 6100系列芯片组
由于集成了显卡,因此GeForce 6100芯片组抛弃了NF3/NF4单芯片的设计方案,回归了传统南北桥,南北桥之间采用8位800MHz的HT总线相连。GeForce 6100系列芯片共有GeForce 6100和6150两款北桥,基本规格化与NF4相当,可能支持S754、S939处理器、PCI-Ex16、双通道DDR内存。这两款北桥芯片组都整合了规格有所简化的GF6200TC显示核心,仅拥有2条像素渲染管线和1条顶点处理单元,但仍完整支持DX9.0c和SM3.0。
6150与6100两者的差别就在于6150在支持PCIE X16的基础上提供了两条PCIE X1,而6100仅有1条PCIE X1;6150核心频率为475MHz,6100核心频率425MHz;当然核心频率并不是他们的唯一差别,最重要的是6150支持TMDS/DVI双头输出以及硬件TV输出,而6100则不具备此项功能;虽然6150和6100都支持NV的PureVideo技术,但是6100不支持HDTV输出,这使得它在与ATI RS482的竞争中规格上全面处于下风,因此NV推出更高规格的6150是非常必要的。
与之搭配的nForce 410/430南桥规格也非常强劲,支持双Gigabit以太网控制器是一大亮点,串行ATA 2.0、HD Audio等时髦的功能一应俱全,同时结合图形显示核心所支持PureVideo技术,整合规格还要比与ATI的XPRESS 200高一个档次。
当然,作为整合主板市场最大赢家的Intel今年也没有闲着。它今年推出的945系列芯片组中的945G也整合了比GMA900性能更强的GMA950图形。虽然GMA950仍将延续GMA 900核心架构、支持DX9.0 API,技术并没有实质性改进,不过由于支持1066MHz FSB以及双通道DDR2-667带来的高带宽优势,GMA 950性能仍有可观的提升。
但令人遗憾的是,SiS和VIA这两家传统芯片组厂商在今年缺乏富有新意的产品推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者特殊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作风所决定。其中,SiS向来都主打OEM市场,侧重于英特尔平台。而VIA,在今年无论是在英特尔平台还是在AMD平台似乎都无所适从---英特尔芯片组过于强势,OEM市场又没有自己的位置,VIA只能在零售低端领域徘徊;而AMD平台又受到nVIDIA和ATI的强力打压,VIA的声势大不如以前。
五、结语: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里,降价仍是主板市场的主旋律。在Intel的平台上,915系列主板独占市场鳌头,深受到了Intel fans的追捧。特别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以实惠的价格,英特尔在推出两款915PL、915GL、910GL几款低端芯片组, 同时结合廉价的64位LGA775赛杨D,大大降低了915平台的进入门槛:目前915主板的价格也已经跌至今500—700元的水准,完完全全为大众们所接受。
随后5月刚现身的945系列主板,也很快步入降价的浪潮中:目前部分945主板的售价从最初1000以上元的价位跌破了800元,成为年末的热门主板之一。虽然从技术来看,945相对915改进并不是很大,而且从性能上来说,在配备单核心处理器的情况下, 945P、925XE、915芯片组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考虑到Intel未来将全面转向双核心甚至多核心平台,945/955系列芯片组成为新主流芯片组是必然的趋势。鉴于945主板与915/925主板之间很接近,因此新组建系统的用户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考虑新一代平台的。
相对于英特尔平台,今年AMD平台除了内存规格仍停留在DDR时代外,其它配置也一切都向Intel平台看齐。今年AMD平台的Athlon 64平台几乎已经完全是NVIDIA nForce3/4系列的天下。在中低Socket754平台中,年初支持AGP的nForce3、K8T800还是入门级PC的主流配置,但年中推出的NF4-4X主板已经取代nForce3、K8T800成为了年末S754主板市场的一大热点。
相当对nForce3、K8T800,采用nForce4-4x芯片组的主板具备更多的功能和强劲的超频性能,其原生支持当前主流的PCI-E x16图形接口,同时对加入价格已经与NF3 250、K8T800相差无已,都使它成为了近期Socket754平台的亮点!也正是得益于nForce4-4x的出现,目前Socket754平台全速过渡到PCI-E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厂商推出了支持Socket754处理器的NF4-SLI主板,大大降低了SLI系统的组建成本。而在中高端的Socket939平台中,NF4系列也几乎一统天下,除了不支持DDR2内存外,SATA、PCI-E、硬件防火墙、SLI……等主流功能、特色功能一应俱全。而且低价已经不再是S754主板的专利,近期S939平台中也凸现出一大批低价主板价格,特别是部分品牌的NF4 SLI主板已经跌到600元的价格,给用户提供了更大选择余地。
可以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主板市场,技术成为胜负的关键。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系统平台,而新的系统平台又将带来更新的技术,各芯片制造商要想取胜,更新技术是唯一之路。nVIDIA、ATI的崛起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ULi的成功除了坚持技术创新、不断营造亮点之外,准确的市场定位也是一大原因。在未来的2006年中,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新品出台,也会看到各厂商在芯片组市场份额方面此消彼涨……
主板与高速缓存
故障1:高速缓存芯片不稳定
故障现象:在COMS设置中如果允许板上二级高速缓存(L2 Cache或External Cache),运行软件时就容易死机,而禁止二级高速缓存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但速度比同档电脑要慢不少。
分析与解决:因为是在别人提醒使用二级高速缓存时才打开该选项的开关,而之后就有死机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断定有二级高速缓存芯片工作不稳定。用手摸了暖气片,从而放掉手上的静电,之后再用手逐个感觉主板上的二级高速缓存芯片,明显地觉察到有一个芯片比其它的热,更换后系统正常。
故障2:二级高速缓存损坏
故障现象:电脑开机自检过程中断在显示512K Cache的地方。
分析与解决:既然在显示缓存处死机,必然是该部分或其后的部分有问题。记得平常开机此项显示完后就轮到硬盘启动操作系统了。因此,区分开高速缓存和硬盘故障就可以了。取下该硬盘安装到别的电脑上,证实硬盘是好的。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高速缓存上。进入CMOS设置,禁止了L2 Cache,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放掉手上静电,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有两片不热。估计这两片有问题。但因为这些芯片是焊在主板上的,而且管脚比较细,无法焊下,而又遭到维修部门的拒绝,只得作废该板,提前升级到PII电脑。因为我做3DS动画,要求高速度。而禁止了高速缓存后我无法忍耐这台“老牛车”。
故障3:假二级高速缓存
故障现象:我的电脑拥有256k Cache,但却明显的没有其它256K Cache的主板快,CMOS中的L2 Cache后面是Enabled。
分析与解决:使用测速软件比较了允许和禁止高速缓存的两种状态,发现电脑速度没有改变。这说明该主板的高速缓存是假的。因为自己属于工薪阶层,使用电脑只是把自己从手动爬格子变成高效率的电子爬格手,故没有换上真的Cache。
主板与CPU
故障1:板上不支持的CPU
故障现象1:一款杂牌主板,其说明书上不支持AMD K5-PR133,但支持AMD K5-PR90和AMD K5-PR100。安装AMD K5-PR133 CPU后,电脑显示器不亮。
分析与解决:虽然从主板跳线上可以按照AMD K5-PR133的电压、内外时钟频率和倍频系数跳线,但从上述这个现象看,该主板确实不支持这款CPU。所谓主板支持某款CPU,不是指主板上的跳线是否可以按CPU的规格参数设置,而是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只有测试结果是可用并可以稳定运行的才称得上是支持这款CPU的。如果是名牌主板,您也可能通过上网找主板上的BIOS升级程序来改善对这款CPU的支持,当然这是以CPU不与主板上的硬件冲突为前提的。
常见主板故障之详解
一、开机无显示
由于主板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损坏或被CIH病毒破坏BIOS造成。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是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还有两种原因会造成该现象:
1、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对于现在的免跳线主板而言,如若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也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据我所知,承启的主板就是这样),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解决,但据我个人经验,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维修手机的地方一般都有写码器)。
对于主板损坏的故障,有的可能是因为主板用久后电池漏液导致电路板发霉(针对以前的老主板而言),使得主板无法正常工作,对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彻底清洗看能否解决问题,此方法还对主板各插槽的接触不良有治根之妙。
清洗方法:用工具拔掉主板上的BIOS、CMOS电池,然后用硬毛刷、洗衣粉,对其各部件进行彻底清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待主板阴干后再试(笔者曾用此法治好过几块主板,且没有发现任何后遗症)。
二、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损坏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三、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的因为人为故障,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四、在windows下载入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非名牌主板上笔者曾多次遇到过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98下不能被卸载,使用户不得不重新安装系统。
在某些杂志上见到装入主板驱动程序能够提高主机速度,增强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一些文章,但就我五年以来的电脑维护经验而言却是未曾感觉到此事,以我个人经验而言,除非在win98下存在设备冲突,其它的就没有必要装主板驱动程序了。
五、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cmos设置错误。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此类故障一般常见于老式586电脑,现在的新式主板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现象。
2、在一些老式586电脑上其COM口与LPT口是靠一根信号连接线连到机箱外的,其COM口的信号连接线随主板不同,其接法也有所不同,如若接法不对也会导致鼠标不可用,它的接法一般有以下两种:1、信号线按照1至9的顺序依次与连接头相连。2、信号线与连接点交叉相连,连接头上面一排分别连接信号线的1、3、5、7、9,下面一排为2、4、6、8。
六、电脑频繁死机,即使在CMOS设置里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优雅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之高而且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
如何快速应对—跟主板相关的故障五则
主板“罢工”时,出现的故障现象,可能多种多样。此时,你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来将主板故障快速而有效地排除呢?为此,本文特意为各位网友提供一些相关故障的快速应对措施。
为什么主板无法正常启动,同时内存发出“嘀嘀”警报声?
故障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主板内存插槽,性能较差,内存条上的金手指与插槽簧片接触不良;也有可能是内存条上的金手指,表面的镀金效果不好,在长时间工作中,镀金表面出现了很厚的氧化层,从而导致内存条接触不好;还有一种可能是,内存条生产工艺不标准,看上有点儿薄,这样内存条与插槽始终有一些缝隙,稍微有点震动,就可能导致内存接触不好,从而引发报警现象。
故障应对:解决这种现象,只要将计算机机箱打开,并在断电条件下取出内存条,将出现在内存条上的灰尘或氧化层,用橡皮把它们擦干净,然后重新插入到内存插槽中就可以了。要是内存太薄的话,可以用热熔胶,将插槽两侧的微小缝隙填平,以确保内存条不左右晃动,这样也能有效避免金手指被氧化。要是上面的方法,无法解决故障的话,可以更换新的内存条试试;在更换新内存的条件下,报警声继续出现的话,此时只能重新更换主板来试试了。
为什么无法正确识别出键盘和鼠标?
故障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主板不支持鼠标、键盘,这样系统无法找到鼠标、键盘,即使可以找到鼠标,鼠标操作也不听你控制;或者键盘、鼠标与计算机连接时,出现接口连接松动现象,这样就会很容易造成,键盘、鼠标与主板接触不良的现象;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鼠标、键盘本身有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有效识别。
故障应对:首先查看一下说明书,看看主板到底支持什么样的键盘、鼠标,要是当前使用的,与主板不兼容的话,可以重新更换主板可以兼容的键盘、鼠标,就能解决问题;要是鼠标、键盘的连接端口出现松动的话,可以重新更换一下键盘、鼠标接口,确保连接稳定、可靠;要是上面的方法无法解决问题的话,你必须检查键盘、鼠标本身的问题,例如查看它们的供电电压是否为+5V,要是不正常的话,就应该检查供电保险电阻有没有出现熔断现象,要是保险电阻数值很大的话,可以使用较细的导线直接连通。
为什么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
故障分析:在排除打印机本身故障以及软件故障外,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很有可能是由于带电插拔打印线缆,造成了打印接口的损坏。
故障应对:要解决这种故障,必须更换新的打印接口芯片,这种打印芯片往往可以在同型号的旧主板上,能轻松找到,你可以请专业人士,来帮忙将打印芯片焊接起来;要是你的打印机可以支持USB接口的话,那么你可以将打印机连接到USB接口上,这样就不需要更换什么打印接口了;当然,你还可以去购买一块多功能卡,来重新“打造”一个新的LPT端口;但由于“打造”新LPT端口,需要经过跳线设置和软件设置,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为什么主板无法正常启动,也没有报警声出现?
故障分析:主板无法正常启动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主板上的电容,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可能会出现炸裂或冒泡现象,这样主板的滤波功能可能就失效了,如此一来,供电电流中出现了很大成分的交流冲击波,从而导致主板工作不稳定,以致于无法正常启动;要是CPU供电不正常的话,主板也会无法正常启动,同时没有报警声;此外,CPU风扇的固定卡子要是发生断裂,或内存插槽出现断裂,或者内存插槽出现断针,CPU插座出现断针等,都有可能引发上面的故障。
故障应对:为了确保主板电容上的电压不致过高,应确保供电电源通过稳压器过滤,还不要让计算机长期工作,导致电容过热;你可以利用万用表,来检测CPU周围的三极管、二极管,是否工作正常,以便检查CPU供电是否正常;要是出现断针或断裂现象,都必须重新更换新的配件。
为什么显卡总是发出非正常的报警声?
故障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显卡与主板之间出现了松动,或者是显卡本身受到了损坏;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主板与显卡无法正常兼容。
故障应对:要是显卡与主板之间有松动现象,你千万不要随意震动计算机,最好再把显卡拔出来,重新插紧插好。要是显卡在其他主板中,使用一切正常,但到了这台计算机上时,总是没有图象出现,不过显示器电源却能正常,那么这很有可能是显卡和主板不兼容引起的,此时必须更换能与主板兼容的显卡。要是上面的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很有可能是显卡本身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它安装在其他主板上,要是还不能工作的话,就可以断定显卡已经损坏,此时只有重新更换新的显卡了。
主板故障的四种基本解决办法
主板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说成是一台计算机的基础躯干,CPU、内存、显卡等其他配件都要安插在主板上以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另外,CPU及总线控制逻辑、BIOS芯片读写控制、系统时钟发生器与时序控制电路、DMA传输与中断控制、内存及其读写控制、键盘控制逻辑、I/O总线插槽及某些外设控制逻辑也都集成在主板上。因此,主板发生故障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一般由计算机主板引起的常见故障表现为:开机加电显示器呈黑屏状态,扬声器无声响,键盘被封锁,硬盘驱动器不能引导等。
下面,笔者将主板的维护和维修方法分为几点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清洁法
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都采用了插脚形式,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造成接触不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然后再重新插接即可。
二、观察法
仔细的查看出现问题的主板,看看每个插头、插座是否倾斜,电阻、电容的引脚是否相互虚连、芯片的表面是否烧焦或者开裂,主板上的锡箔是否有烧断的痕迹出现。另外我们还要查看的就是,有没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
三、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的故障均可能导致系统的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检查的方式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简单点说也就是在关机的情况下将插卡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插卡后就开机观察一下机器运行状态,如果在拔出某块插卡后计算机运行正常了,那故障原因就是该插卡有故障或相应的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有问题。若拔出所有插卡后计算机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有可能就出在主板上。采用拔插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卡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在自检的时候出错,就可以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四、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我们还应该测量一下主板上的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测量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在没有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为300Ω,最低的也不应该低于100Ω。然后我们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可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可以过大。如果正反向阻值都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主板上有短路现象发生,应该检查短路的原因。
一般,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
1.主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有故障的芯片。如果不采用吸掉焊锡而直接使用割线的方法,有可能会影响到主板的寿命。
2.主板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主板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如果手头上正好有一块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很快的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如果在上述步骤还没有见效时,可以将插上电源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我们从上面的几点可以看出来,计算机主板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不仅仅只是需要我们紧跟当前主板的制造和发展技术,而且还要熟悉和掌握PC机和主板的工作原理,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主板引起的电脑重启故障
一般电脑出现重启故障都是因为电源供电不足,市电电压不稳而造成供电不正常,或者电脑外设有电路故障等原因。但是笔者这次遇到的却是主板原因造成重新启动故障。
配置:捷波P4 MFM主板、256MB现代DDR、40GB西捷酷鱼、小影霸7900Ti 64MB DDR、长城300W P4电源。
故障现象:客户新配的电脑,该电脑有时会重启,说不准时间,有时开机就重启,有时使用一天也不重启。
故障解决:笔者到客户家检查,电脑使用了一个下午也没有重启一次。估计电脑硬件没有什么问题,但还是为客户重装了系统,并升级了杀毒软件。可是没多久,客户又打电话说,还是老样子,笔者判断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客户家里的电源线路有问题。笔者原来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电脑和冰箱、空调等定期启动的家用电器使用一条线路时,当上述电器启动时,会产生接近其正常工作时10倍的电流,这时该线路的电压会明显下降。当低于170V时,电脑就会重启。
另外如果该客户家的进户线有接触不良的情况,当家用电器长时间工作时,有虚接的地方因为接触电阻大,便会发热,当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接触在一起的导线会受热膨胀而瞬间分离,这时也会产生重启现象。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这次去客户家时自带了个UPS电源,仔细检查线路,电脑是单独电源引线应该不存在笔者估计的问题。因为故障现象没有规律出现,最后就把UPS给客户留下使用。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客户就打电话来说还是出现重启。没办法,笔者把电脑运到公司拆机检查,把主板、显卡、电源、硬盘放在测试台上逐一进行检测。测试中,笔者无意动了一下电源线,主机马上重启了。笔者发现只要用手动一下电源线,电脑就会马上重启。最后仔细检查,发现P20ATX电源插座的一脚Power-on脚与主板锡盘存在虚接,有一圈很轻微的裂纹。原来是它在作怪啊!由于在保修期内,笔者为客户换了个同型号的主板,给客户送去。重启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了。
主板也导致关机故障
在以往的讨论中,Windows不能正常关机的故障多由软件引起,在此我想和大家说的是由主板故障引起的不能正常关机的问题。
主板的这类故障既可在AT架构的主板上出现,也可在ATX架构的主板上出现。
一台两年前购买的品牌电脑,AT架构主板,出现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不能正常关机故障。当“确认要关闭计算机”后,Windows 98的图标及“Windows正在关机”的文字画面一直停留在屏幕上,不出现“现在可以安全地关机了”的字样。起先,笔者认为是软件问题,因此试图通过重装操作系统来排除故障,但没有成功。将硬盘重新分区后,再装Windows 98操作系统时,在安装过程中,第二次重新启动时,电脑就不能正常关机了。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判定无法正常关机是由主板故障造成的。于是通知有关电脑公司,请他们派人来更换主板。经该公司的专职维修人员检查后,证实了笔者的判断。更换主板后,故障即被排除。
另一台电脑也有类似问题。该机配置ATX架构主板,开箱试机时,就出现Windows 98操作系统不能正常关机的故障,当“确认要关闭计算机”后,Windows 98的图标及“Windows正在关机”的文字画面一直停留在屏幕上,电源不自动切断。由于开始时以为不是硬件故障,所以一直以手动关闭电源方式关机。最近判断是主板故障,通知电脑公司来维修,结果证明判断是正确的,更换主板后,故障消失。
主板安装不当引起黑屏的解决
故障现象:笔者的电脑配置为:815EP主板(集成声卡和显卡)、赛扬Ⅱ 900MHz CPU、128MB SDRAM、20GB硬盘。故障现象是电脑在开机时,出现无规律的黑屏现象。
故障分析与处理:此类故障一般情况下是由硬件引起的,而且多半与主板、CPU、内存条有关。开机时计算机并没有报警,将此电脑的CPU和内存条安装到另一台正常的电脑上,运行正常,说明CPU、内存条没有问题。问题集中在主板上,对主板进行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划痕,电容也都正常完好,主板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将主板拆下来后,用最小系统法检测时,发现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于是又将主板装进机箱固定好,开机又是黑屏,反复几次均如此。随后对机箱进行检查,发现机箱上除固定主板的几个铜柱以外,还有一个多余的铜柱,估计是这个多余的铜柱引起的故障,取掉这个多余的铜柱,将主板放置好(没上螺丝固定),开机,一切正常。
本以为问题解决了,但在上了固定螺丝后,却发现又出现黑屏现象了。又将主板的固定螺丝卸下,开机正常。对机箱再次检查,发现固定主板的六个铜柱中,中间的那个铜柱要高一些,并且有点倾斜。估计主板安装固定后,两边低,中间高,引起主板弯曲变形,导致电脑无法正常工作。将这个铜柱重新上好,和其它铜柱保持在同一高度,安装好主板,上好固定螺丝,再开机,一切正常。
其实这类故障本不该发生,大家在购买组装机时,一定要仔细看装机人员的装机操作,在一些小的问题上如果不注意,会造成令人费解的故障.
主板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
一、主板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肯定会受到有影响。
常见故障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主板故障排除实例
主板作为电脑核心,由于其电路集成过高,因此出现故障的机率非常大。散热不良、电容击穿等,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一般人认为,只要是主板出现了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常规方法维修,因而一旦电脑主板出现问题,往往是重新买一块新的了事。
其实不然,电脑主板虽然大部份部件都是高集成芯片,但也不乏普通电路中常用的电阻、电容、二级管、三级管等,特别是一些大功率管由于经常通过大电流,因而发热量较大,加之电脑主板尺寸限制,散热片不可能做得很大,特别是有些机箱狭小,热量不易散出,所以这些大功率管有时会在超过它最高工作温度下工作,长时间使用难免出现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将自己在使用电脑中遇到的主板故障及排除方法简单介绍一下,有遇到同类故障的朋友不妨借鉴一下笔者的维修经验,没准能够让你的计算机重新恢复动力,为你节省许多的银子。
一、电脑无法启动,主板灰尘过多成真凶
故障表现:朋友的一台两年前组装的兼容机最近经常无法启动,偶尔能进入系统也是频繁死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工作及游戏娱乐。
故障分析与排除:根据朋友描述的故障现象,笔者初步判断为病毒所致或者硬盘本身出现了问题。按照先软后硬、先简单后复杂的检修原则,拿出最新的杀毒软件准备对硬盘进行查杀,可是用启动盘进入DOS模式后,却提示找不到各驱动器,看来杀毒是无法进行了。
重新启动电脑并进入主板BIOS,发现硬盘参数无不当之处,但自动检测却无法识别硬盘,这样的表现看来软件方面的问题不大,只有检查硬件了。打开机箱,将硬盘电源线与数据线拔下并重新插好,开机还是无法识别硬盘。难道是硬盘出了问题?为彻底排除硬盘故障,将朋友爱机上的硬盘拆下接到笔者的机器上(设置跳线为从盘),开机会利用硬盘检查软件对这块硬盘进行扫描与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对硬盘进行数据复制与粘贴操作,也能够正常进行,说明硬盘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难道是数据线或电源线有问题?笔者将一条新的数据线重新接到计算机上,并更换了一个电源的四针梯形插口,重新开机,故障依旧。会不会是电源功率不足呢?笔者对朋友机器上的电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朋友使用的是长城300W电源,问题应该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是主板出现了问题。
仔细观察主板,硬盘接在IDE1接口,光驱接在IDE2接口上,光驱能使用为什么硬盘就有问题。试着将光驱拆下,将硬盘接到IDE2接口上,硬盘竟然能正常使用了。邪门,何以IDE2完好而IDE1出故障,它们可是由同一主控芯片控制的啊!无奈之下,只好拆下主板进行观察,这时发现其背面有好几处布满了灰尘,其中有一处正好位于IDE1接口的焊点处,堆积的灰尘几乎将焊点覆盖了。
会不会是这些灰尘导致的IDE1接口问题,不管这些,先将灰尘清理干净再说。清理后固定好主板,装好各配件,重新启动计算机,顺利地进入了系统,一切恢复正常。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灰尘成为本次故障的真正凶手。
故障总结:灰尘是电脑的隐形杀手,堆积的灰尘妨碍了散热,易于损坏元器件,在潮湿天气还会造成电路短路现象。灰尘对计算机的机械部分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定期给爱机做卫生显得格外重要。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