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掌握產品規格/整體需求 簡化無線感測網路系統設計

2008-2-4 15:30 2676 5 5 分类: 通信
由 於無線感測網路仍是新興領域,各個環節尚有改善空間,如可經由更多人的努力,促成無線感測網路技術的成熟,可使其成為眾人皆能享受其便利的技術,而無線感 測網路中以ZigBee最受矚目,然其發展卻略顯停滯,除因標準制定緩慢外,也須考慮產品規格與系統設計等問題,才能將產品順利推出市場。
dot.gif
近 年來無線技術做為通訊上的用途得到長足的發展,國際電子電機學會(IEEE)主導或收納許多技術,包括802.11系列無線區域網路(WLAN),即眾所 周知的WiFi、802.15系列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即藍牙(Bluetooth)與ZigBee;而802.16無線廣域網路(WWAN)即 WiMAX,這些技術皆占據該應用領域的主流地位,迄今可說是相當成功。

同時,這樣的分類也讓使用者從鋪天蓋地、眼花撩亂的無線規格裡,理出一個應用方面的頭緒,亦即在電波傳輸範圍及資料速率上做出區隔,提出最適於市場發展的無線電媒介技術。


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在近三年來受到龐大的注目,現代人追求通訊上的便捷外,更希望利用無線技術改善切身生活的種種需要,包括舒適、便利、安全監控、醫療品質、節能等 概念,於是各類感測器的研究與產量大量出現,同時也推動無線感測網路的技術需求,IEEE 802.15規格即因此需求而產生。這個趨勢的發生,可由各國政府的全力推動、眾多新興規格層出不窮及如雨後春筍般應用廠商的出現看出,而在技術發展方 面,由於半導體設計的進步,晶片的價格與效能都逐漸達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範圍,國際標準的建立更促進產業規模的大幅增加,對成本的降低、互通性需求方面, 起了絕大作用,因此,無線感測網路的前景確實樂觀可期。


以上的分析令人感到非常興奮,但目前市面上推出的產品卻不如預期的多,究竟是甚麼因素阻礙產品化的進程?應用市場的特性固然是一端,如家電廠商聯盟共識難 求、應用類別(Profile)制定速度緩慢等,在系統技術整合方面的進度亦尚嫌不足,本文主要試著整理產品化過程中技術面的種種因素,以期對無線感測網 路的商用之路開啟一些提示的作用。


產品規格與系統設計須明確制定與規畫


首先產品規格必須明確定義,過去的經驗是若一開始對整體產品的需求不清楚,就貿然開始設計的工作,常常在軟體與硬體的重新設計上吃足苦頭,無線產品更是如 此,事先完善的規畫是達成目標的捷徑。在這個階段,首先得確定應用的特性,蒐集足夠的市場資訊,決定產品的切入點,然後進入系統設計的階段,此時便是完整 描述技術規格的時機,本文將之區分為系統設計、軟體、硬體及測試量產等面向說明(圖1)。



N070803004120070803182409.jpg
圖1 無線感測網路產品規畫示意圖

系統設計首重實際傳輸率

系統設計可由傳輸速率與即時性、功耗、距離、網路特性、保密性與成本等六個方面探討。

傳輸速率與即時性
無 線通訊的傳輸速率並不如有線靈敏,使用者重視的是實際傳輸率(Throughput),而非Datasheet上的實體層速率(PHY-level Data Rate)。由於現有的數位無線通訊都採取封包型式傳輸,封包之間皆有留空,防止封包碰撞及保留TX/RX轉換時間,消耗部分空中的時間,同時封包的表頭 (Header)通常含有同步(Preamble)、封包型態、位址等控制位元,這也占據傳輸空間,讓實際傳輸率更為減少(圖2)。設計者在此時須確定應 用的速率,並留下足夠的傳輸空間(Margin),以防將來速率不足。

點圖放大
圖2 藍牙及ZigBee的封包格式與傳輸
另外還須考慮干擾因素,不同的頻段有不同的干擾源,2.4GHz是國際通用頻段,WLAN及藍牙都在此頻段內,其他頻段視不同國家情形可能與該國的無線頻 段管制衝突,必須特別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規格的相互抗干擾性,與其選擇的基頻調變(Baseband Modulation)、展頻(Spread Spectrum)、跳頻(Frequency Hopping)機制和媒體存取控制層接取特性(MAC Multiple Access)有絕大關係,以ZigBee為例,其設計與WLAN及藍牙的並存性已充分考慮,可最大程度降低干擾(圖3)。

點圖放大
圖3 WLAN/藍牙與ZigBee共存
網路層也須考慮傳輸速率,通常無線感測網路的速率要求不高,但在點數多的情形之下,可能會出現節點塞車,導致系統效能的降低,所以節點點數和傳輸速率兩者 有權衡的關係。另外若有語音或影像上的即時需求,必須考慮數個跳點(Hop)後整體傳輸速率降低的因素(圖4)。整體來說,選擇傳輸速率較高的規格,對網 路點數的增加及傳輸延遲的降低都有較大的幫助。

點圖放大
註:對傳封包,考慮隱藏節點(Hidden Node),並加入預測的隱藏節點的損失(Penalty)之模擬結果。
圖4 跳點之後的傳輸率狀況

功耗
功 耗的考慮必須以整個模組電路板為準,電路板的主要消耗通常在中央處理器(CPU)、收發器(Transceiver)及功率放大器(PA)等晶片上,一般 來說,無線模組在啟動(Active)時的電流消耗在二十至三十毫安培附近,若常處於啟動模式,電流消耗將非常迅速,所以必須採用休眠模式(Sleep Mode)降低平均功耗,通常在數十微安培,此時晶片的休眠功耗須納入考慮。平均功耗跟占空比(Duty Cycle)有絕對的關係,占空比的決定又取決於傳輸速度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電路板或晶片的喚醒速度(Wake-up Time),以保證實際傳輸的時間充足(圖5)。

點圖放大
圖5 平均功耗與占空比的關係
應用上因尺寸的關係,常須用到鈕扣型電池,鈕扣型電池的三伏特電壓沒有問題,但電流驅動力稍嫌不足,因此通常會並聯一個電容,在休眠時對電容充電,啟動時 則由電容提供額外電流工作。除此之外,電池的電壓也會隨時間下降,晶片的工作電壓範圍亦須列入考慮。網路層也須考慮功耗問題,因為當前並沒有完整的方案讓 路由器(Router)也能休眠,所以最穩定的方法是讓路由器維持供電,這也影響網路拓撲的選擇。

距離
距 離最主要與頻段、發射功率(Transmit Power)與接收器的靈敏度(Sensitivity)相關,以ZigBee為例,在2.4GHz、發射功率0dBm、靈敏度-95dBm時,室外的距 離實測在一百一十公尺,室內因為有多路徑干擾(Multi-path Fading)的關係,距離降至四十公尺,應用時須納入考慮。
增加距離最快的方法是加上功率放大器和低雜訊放大器(LNA),2.4GHz ZigBee收發器加上PA及LNA,距離可超過五百公尺,這是使用全向性天線的結果,若採用指向性天線,距離可增加兩倍以上。除開放空間(Open Space)的距離外,設計者也須考慮電波的穿透力,這與頻段和欲穿透的物質有關。
以上距離的增加,可提升布點的自由度,減少所需節點以節省成本,雖然相對付出功耗的增加與電路板成本的小幅上升,仍是應用上值得採取的一種選擇。

網路特性
網 路的拓撲(Network Topology)與節點數目、實際布建方式與傳輸效能,即速率、延遲(Latency)等相關。節點數目影響整體的傳輸速率及網路的穩定度,通常節點越 多,速度、穩定度都會下降,且越不均衡,即一個路由器接到太多子設備,而其他路由器利用率很低的網路越是如此。
布建方式與感測器或終端設備(Device)的位置有關,大致決定網路的拓撲,但在此同時也要考慮到整體網路的保護性(Protection),必要時設 置備用節點防止斷線或干擾。網路拓撲是一個應用上的關鍵,所以在建立的時候,最好與晶片或系統供應商討論適當的節點數量,找出最適合的結構,並兼顧傳輸 率、穩定度和成本等考量。感測網路的布建有許多種,圖6列出三種方式以供參考,圖中A為平面式布建,B為立體式布建,C為一條龍式布建。

點圖放大
圖6 無線感測網路的布建方式

保密性與成本
無 線感測網路的資料常有機密性,如家用與公司保全資料、身分認證、工廠內部數據等,在空中傳輸有洩漏之虞。更令人擔憂的是控制型的訊號,一旦被截取冒充,外 人得以操作家電、機器、甚至醫療設備等工作,將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資料的加密和使用者的認證,要特別注意。國際化的標準通常都設計保密的功能,如藍牙、 ZigBee及WiFi,若使用專屬(Proprietary)的規格,設計者須自行設計及考慮,稍顯不便。簡單來說,成本包括硬體電路板、軟體堆疊及測 試量產等,基於以上系統考慮,選擇合適的晶片方案,成本的結構應可大致構成。

軟體設計須考慮測試需求


軟體規格通常以協定堆疊(Protocol Stack)劃分,封包的傳輸由MAC層處理,網路接取由網路層(Network Layer)負責,應用方案由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及應用類別完成,設計者必須先了解在系統規格的要求下,晶片或系統供應商可提供到哪一層的軟體,介面如何使用,然後開發更上層的程式。


以ZigBee為例,最簡單的應用下,晶片或系統供應商會提供點對點(Peer to Peer)或星狀(Star)網路的程式。若有組網、換頻及保密的需求,則須提供IEEE802.15.4通訊協定的媒介層驅動程式(MAC Driver)。若設計者要求採用ZigBee網路,則提供ZigBee的協定堆疊,包含網路層及應用層的解決方案。


此外,若設計者要在IEEE802.15.4之上套用不同的網路層,目前也有微芯(Microchip)的MiWi協定及達盛電子自行發展的U-NET 01可供選擇,其好處是記憶體的需求較小,可降低CPU的單價成本。


開發軟體的過程中,最好同時考慮測試的需求,設計測試程式。在網路點數增多的情形之下,穩定度(Reliability)是必要的測試條件,透過實際布建,以商用的水準把關,進行長時間的壓力測試,穩定度方能大幅提升。


硬體設計須確保通過安規


無線產品的電路板設計牽涉到安規的問題,在美國是FCC認證,歐洲則是CE認證。許多晶片或系統供應商會提供無線模組,這些模組通常會通過先期測試 (FCC/CE Pretest),以確保最終的無線產品能通過安規,最終產品仍必須通過FCC或CE的正式測試,才能在美國或歐洲販售。


原型板(Prototype)的設計牽涉到晶片方案的選擇,不同的晶片,其外圍元件數量也不同,振盪晶體(Crystal)的需求亦不同。通常晶片/系統 供應商會提供電路圖(Schematic)及布局建議(Layout Guide),讓設計者自行設計產品,但若無射頻電路板設計經驗,還是請原廠覆閱設計較佳。


無線電路板還須考慮天線設計,包括阻抗匹配、淨空區域(Clearance)、避開干擾源等,淨空區域和干擾源的閃避在布局時就得注意,阻抗匹配則在電路 板洗好後進行。其方法是利用網路分析儀(Network Analyzer),調整預先留好的匹配電路之電容與電感值,匹配天線端和電路端的阻抗,以達成最大的功率傳送。匹配的電容電感值與板材、布局,甚至機構 包覆都有關聯,所以必須在最終產品的型態下進行。


測試量產


無線產品的測試在原型板的階段,射頻部分會測試傳送端的誤差向量振幅(EVM)、輸出功率及接收端的靈敏度,以了解傳輸的性能,若有問題,通常會檢查天線 的匹配及電路板布局。這個階段會使用網路分析儀、頻譜分析儀(Spectrum Analyzer)及射頻訊號產生器(Signal Generator)等較為昂貴的儀器。


在量產的測試中,通常使用標準樣本(Golden Sample)的比對方式。首先在屏蔽箱(Shielding Box)裡設置一標準樣本及待測板,此待測板含一個CPU並用RS-232介面與PC連接,測試軟體已燒入待測板的CPU上,CPU與待測無線模組利用控 制介面接頭如SPI連接。在這個測試環境裡,PC透過RS-232同時控制標準樣本及待測樣本的行為,使標準樣本傳送訊號給待測板,或接收待測板發出的訊 號,藉此達成測試的目的,而不須使用高級的儀器。


最後是燒碼的問題,無線感測網路中,每個節點都有獨一的ID位址(Address),稱為MAC位址,而且在應用層不同的設備上如電表、燈具、家電、溫濕 度計等也都有編號區分,這些位址和編號必須在產測的流程中,寫入電路板的Flash或電子式可清除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中。另外射頻的電路因 為半導體製造時的變異(Variation),通常造成某些特性隨不同晶片而變化,這些變化可經由校準的步驟調整,而調整之後的參數也須寫入記憶體中。上 述測試量產的過程在硬體及軟體的設計之初,就須列入考慮,以減少重新設計的可能性。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