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情况下,政府会建议电源设计师们设计出更节能的电源,而在其它情况下,政府又会强制他们这样做。不管是强制性标准还是非强制性规范,都会给设计师带来一定的难题,但其中也不无好处。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利弊。
非强制性规范真的起作用吗?
我们能否期望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多出几美分成本就可能会影响产品销售)制造商将“绿色节能”概念放在设计的首位?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会来得很慢,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针对计算机的80 Plus计划为例,该计划于2005年开始启动时只有一款通过认证的产品,而现在其网站上已公布了超过120款的80 Plus认证计算机电源,其中包括Dell和HP的电源产品。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最近公开的数据表明,自2005年开始实施EPS规范以来,外接电源的平均效率已提高了60%之多,这一数据是根据最近测试的产品与该规范正式生效之前所测试的产品进行比较得出的。
既然非强制性计划有效果,为什么还要强行要求制造商达到强制性标准呢?
首要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市场的快速转型。只要法规的规范是合理的且符合实际数据、提前对制造商发出预告以及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已经存在,事情总会加快发展步伐的。当然,免不了要进行大量讨论。我在去年参加CEC举办的关于EPS能效标准(顺便提一下,该标准基本借鉴了“能源之星”的EPS规范)的利益相关者会议时,听到委员会收到这样的警告:该标准将致使节假日期间商店货架严重缺货,并且产品可能缺乏可靠性。尽管如此,CEC依然继续推行该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以来,我并没有听到任何供货问题。如果您了解某个产品在达到新法规方面存在问题,请告诉我。此外,强制性标准通过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际上可以为制造商提供保护。澳大利亚消费类电子产品供应商在去年的待机能耗会议Down Under(市场开拓之路)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一事实。由于缺乏所有供应商都必须遵守的统一能效标准,他们担心那些不遵守相关法规的制造商便会乘虚而入,凭其成本低廉但不节能的产品大举占领市场,从而使遵守非强制性标准的本地供应商丢失市场份额。非强制性规范与强制性标准孰是孰非?我希望听到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乐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读者的观点。因此,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请在此留下评论。
更多文章: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