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mx5

相关博文
  • 热度 35
    2015-7-1 11:18
    3362 次阅读|
    15 个评论
    原标题:国产手机怎破创新困局:抱上游产业链大腿            2015年6月30日,魅族的年度新品MX5与华为荣耀7发布,因为时间接近,魅族甚至把大巴车开到了荣耀发布会的现场接送参会者。颇有些喜剧色彩。   2015年,在智能手机整体萎缩的情况下,华为和魅族都是表现不错的厂商,2000元左右的产品,也是市场上中端产品的主力,厂商非常重视,下了一定的工夫。但是,从产品看,我们却看不到太多亮点。   也许是这些年智能手机已经让我们审美疲劳,但是厂家缺乏创新也是一个大问题。    一、与上一代拉不开差距的产品   智能手机是一个集成的产品,核心元件来自于外购,即使是华为这种自己能设计CPU的,核心还是ARM的公版。   按照ARM的路线图,上一代是A15/A7大小核心,中间出来一个A15的改进版A17。然后这一代应该是A57/A53的大小核心,性能上有一个自然的升级。   魅族上一代2000元级别的产品MX4,用了MT6595核心,这是A17核心,性能和功耗都不错,除了不支持64位以外,是一个很优秀的核心。   华为荣耀6用的麒麟920是A15/A7的架构,性能也不错。   但是到了这一代产品,魅族的上家MTK,没有跟进ARM的路线,走A57/A53的路子,而是选择了A53高低频的搭配。   因为目前的工艺下,A57太热,性能虽然高,但是动辄就要降低频率。MTK拿不到先进工艺,所以选择了性能差一些,但是发热低的A53。   于是魅族的MX5也只能用性能比较弱的A53,虽然频率已经努力拉高,但是真正比性能(和体验密切相关的单核心性能,不是堆砌核心的多核心性能),魅族MX5相比上一代MX4并没有提升。   同样,华为也拿不到最新的工艺。在目前的工艺下,华为麒麟选择了与MTK类似的路线,高低频A53组合。   这样的结果是,荣耀7相对于荣耀6,性能上也没有提升,只是功耗有了进步。   我们知道,上一代的主流产品是骁龙801,这个产品性能和功耗都不错,很多厂商都采用了这款芯片。   我们对比一下性能,用Geekbench3的单线程跑分看。ARM目前主打的高性能高功耗A57,在目前的工艺下大约是1300多分,代表是小米note、nubia Z9和即将发布的一加2代,三星手里有14nm工艺,可以拉高频率,三星note4能跑到1400分。   上一代A15高频,骁龙801高频,大约能跑到1000-1100分,A17还要稍微再高一点。   而昨天发布的魅族MX5与华为荣耀7,即使努力把A53拉到了2Ghz以上的高频,跑分也只有900-1000分。性能上差距不大。    二、缺乏创新的附加功能   荣耀7提到自己的创新,是什么指纹识别、蓝宝石镜头、金属外壳,快速充电。   魅族MX5甚至连三星AM-Oled屏幕都拿出来说事了。   这些东西都是去年甚至前几年就出现在手机上的,如今到了发布会还拿出来,只能说明厂商确实是想不出新东西来了。   前几天,金立新品发布会,好歹还有个6000mah超大电池,1.2亿像素超像素的镜头可算是创新。   我们看看苹果的发布会,人家直接是自己研发的CPU架构,ARM公版都不屑用。人家的Geekbench3跑1600分啊,   三星架构虽然是ARM的,但是人家有14nm工艺啊,性能在安卓中也是最强啊。   你学不了苹果、三星的高科技,至少可以学学金立、vivo,在续航、摄像头、音频上做做文章啊。核心技术缺乏创新,附加功能也不努力。   对于老用户来说,实在是找不到升级换代的动力。    三、向上游产业链进军   随着产业链的透明化,手机厂商创新确实是越来越难了,你能买到的东西,对手也能买到,价格又差不多,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差不多。就是Logo、外形,UI有区别,而UI又可以刷机……。   苹果公司手里有IOS这个独一无二的操作系统,但是苹果没有固步自封。   他们早早的买了处理器设计公司,自己设计处理器,与市面上其他厂商做出产品区别。   三星本来手里就有全套的产业链,自家的手机可以用最新的工艺,最快的储存器,在安卓中做机皇。   中国厂商要突破创新瓶颈,也要向上游产业链进军。   近期,华为、中芯国际、高通以及一家比利时的研究机构搞合资,研发新的CPU制造工艺,这就是一个好的尝试。   如果华为现在手里有14nm或者16nm工艺,完全可以和三星一样用A57/A53的大小核心,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魅族目前实力弱了一点,还不能向上游延伸。但是魅族的竞争对手小米已经开始要搞芯片了,除了投资联芯,还招募了前高通的高管王翔总,这也是正确的路子。   其实,往上游延伸不一定非要做CPU,摄像头的镜头、CMOS、音频的DAC、屏幕、电池……,某一项或者几项做出独家特色都是卖点。   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才能突破创新瓶颈,才能做出特色,做出附加值。中国厂商未来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