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ui

相关博文
  • 热度 10
    2022-12-1 18:21
    1423 次阅读|
    0 个评论
    Allion Labs / Franck Chen 从电影院走向家庭的全景声道 根据趋势预测公司TRANSPARENCY的调查报告指出,3D音频市场之相关软硬件设备与服务在2020为46亿美元,预估到2031每年将以15.5%的年复合成长率成长,届时全球市场价值将超过220亿美元,其中以亚洲地区成长最多,其次则是北美地区。 在杜比实验室于2014年宣布”Dolby ATMOS for Home”之后,杜比全景声道(Dolby ATMOS)的技术正式从电影院走进家庭剧院,加上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而带来的家庭影音升级需求,连带相关支持Dolby ATMOS的串流平台、游戏、电视讯号与声音设备也随之大量推出, 让Dolby ATMOS成为3D音频市场的主流技术之一 。 Dolby ATMOS生态系统介绍 以家庭影音为例,一套完整的杜比全景声系统由下列三大部分所组成,包含: 1.讯号播放设备(Source) TV/STB with Digital TV Signal、TV/STB Streaming Player(App)、Game Console、BD Player。 2.显示设备(Sink) TV、Projector 3.音响设备(Repeater) AVR、Soundbar Dolby ATMOS全景声环境的基本设置条件 想要享受全景声的效果前有几点前置条件必须知道,首先最基本的全景声道必须有 5 . 1 . 2 声道(下图左),包含 5个平面声道 、 1个重低音 、 2个天空声道 ,这表示若要使用扩大机拨放的话,还要再搭配1个重低音喇叭及其他6个声道喇叭才能建构成一个基本的全景声道。如果要追求更好的效果,则要建构成5.1.4或7.1.2声道系统,这样就必须使用支持9.1声道接收器的高阶环绕扩大机来做辅助,才能完整体验全景声带来的听觉震撼。 然而扩大机价格不菲且需要另外搭配其他产品才能建构出全景声环境,相较之下,拥有轻盈外观、安装简便及亲民的价格等优势的soundbar迅速在市场上窜起,再加上杜比实验室于2016年正式发表《适用于条形音箱应用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解决方案后,各大品牌与厂商相继推出支持全景声道的soundbar产品,这也使的soundbar已成为目前一般家庭中Dolby ATMOS声音播放器的主流产品(上图右)。 如何建置Dolby ATMOS全景声环境? 根据不同的讯号源产品、设备以及功能,连接方式有以下3种: 1. 2 BOX 例如: 以电视播放内建的Netflix App作为讯号源和显示端,与Soundbar(音响设备)连接 2. 3 BOX-1(串联) 例如: 以蓝光播放器为讯号源,与Soundbar(音响设备)连接后,再与电视(显示设备)连接 3. 3 BOX-2(并联) 例如: 以机顶盒为讯号源,连接电视(显示设备)后再与Soundbar(音响设备) 不可不知的Dolby ATMOS影音系统验证要点 在百佳泰多年影音测试经验中,最常发现的就是多种连接情境下的兼容性及UX/UI设计缺陷,很多客户送测的产品在基本功能的操作模式表现都没问题,但是只要环境或是参数一调整或更动就变得无法使用。我们归纳出下列三个大方向做为测试规划的依据: 1. 关键设定: eARC/ARC…等其它关键设定。 2. 关键操作: CEC控制…等其它关键操作。 3. 检测重点: 声音设备输出之声音质量、影音同步…等其它检测重点。 三台Dolby ATMOS电视实测后发现共同出现的bug竟然是… 百佳泰根据上述的验证概念,挑选了市售3台支持Dolby ATMOS的电视,依照不同连接情境并搭配相同的扩大机、机顶盒以及蓝光播放器来做评比,以下为实测结果。 从上表可知3台电视的整体表现有着明显差异,总结如下: 1. Brand-A TV无论在兼容性、功能性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厂牌。 2. Brand-B TV有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3. Brand-C TV则是存在各种问题,表现最差。 4. 共通点则是在UX/UI设计上都有改善之处。 这边就先以Brand-B TV为例,我们发现不论是在2 BOX或是3BOX情境,Brand-B TV使用eARC功能时,与扩大机有严重的兼容性问题,无任何声音输出,但使用ARC功能或是将扩大机置换成Soundbar却可正常运作。 另外,在2 BOX情境中进行Audio相关设定时,Brand-B TV必须先离开Netflix画面并切换至HDMI模式才能设定,但是Brand-A及Brand-C TV则可以维持Netflix画面边设定。 透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单单只在同1台扩大机上搭配不同情境和关键设定,就有如此多种的问题,可以预见在市面上众多的影音厂牌与设备的情况下,实际上会产生多少问题。然而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常见的问题还有: 影音不同步、有杂音、开关机/线路拔插/讯号源切换后声音异常…等等都将成为各家相关厂商必须面对的课题。
  • 热度 5
    2022-6-23 18:13
    1121 次阅读|
    0 个评论
    根据知名市调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2021 年的调查报告指出,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已有超过 6.65 亿家庭拥有智能电视,相当于全球家庭中拥有智能电视的家庭比例已达 34% 。预估到 2026 年,将有 11 亿个家庭拥有智能电视,全球普及率将提升至 51% 。 (Source: Strategy Analytics) OTT 串流媒体(如 YouTube 、 Netflix 等)和其他家庭娱乐的盛行及近两年疫情的催化下,智能电视的普及率与重要性随之升高,终端用户接触产品时间变长,也愿意提升电视等级。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具有智能功能的机种以取代旧电视机,这也意味着,如何加速优化使用者体验将会是相关厂商首要重视的第一要务。身为验证业界顶尖顾问的百佳泰,现在就来告诉您 UX/UI 设计上不可忽略的细节有哪些! 什么是 OOBE?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 OOBE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产品购买前的初步认识或印象大多来自网络上各式产品或服务的『 开箱文 』 介绍,这就是所谓的 OOBE ( O ut- O f- B ox E xperience) ,指的是用户在打开产品并开始使用后的第一印象与体验。 OOBE 又可以分为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 : ·  好的硬件 OOBE 会让用户收到物品时对于包装、包材和设计觉得符合期待甚至是感到惊艳。整体来说需满足对象无受损、没有缺少、组装方便并且有明确的指示让使用者能快速上手 … 等等。 · 好的软件 OOBE 包含了下载 / 安装、欢迎页面到初始设定的流程、引导是否能让使用者感觉到便利、舒适、顺畅 … 等等。 总而言之,好的 OOBE 能够让消费者愿意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购入新产品后的喜悦,并透过网络开箱文等方式扩大产品正向的宣传效益。 UI/UX 设计的重要性 消费者在体验各项功能前,另一个最直觉的印象与感受则是来自产品或软件本身的 UI(User Interface) 以及 UX(User Experience) 设计。 ·  好的 UI 设计 能让 产品看起来 有质感、整体配色舒适 … 等等。 ·  好的 UX 设计 能让 产品用起来 操作顺畅、便利甚至针对不同情境有贴心的提醒与互动 … 等等。 总体来说一个好的产品其 UI 与 UX 设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到底哪些 OOBE 以及 UI/UX 项目 是电视消费者 普遍关切的重点 ? 又有哪些项目得考虑 不同国家 / 地区、不同的使用习惯呢 ? 百佳泰以 30 年来的电视验证经验,针对电视所设计的重点评比项目中挑选出 4 个实测案例,与您分享其遇到的困难及改善建议。 案例分享 1 – OOBE 篇 以 2 款不同品牌 (Brand A, Brand B) 的高阶电视为测试对象: 测试项目 (1) 电视第一次开机到初始设定页面出现的时间 Brand-A 在开机时 loading 时间将近 3 分钟且没有进度 % 显示 ,这就有可能会让使用者感到不耐烦甚至会觉得系统效能是否异常或当机,反观 Brand-B 只需要 4 秒即进入到设定页面,用户立即感受到系统运行的速度与流畅感。 ◆ 百佳泰温馨提醒 ◆ 这就像传统与现代计算机在开机速度上的差异,前者状况会快速浇熄使用者的满怀期待,甚至觉得自己白白花费了大笔金额所购买的高阶电视产品,严重影响商品评价,所以建议最好在产品上市前就做好完整检测,以免客诉量会像雪球般滚滚而来,导致业绩一落千丈。 测试项目 (2) 电视到无线 AP 联机成功所花费的时间 在与不同品牌型号的 AP 做无线联机测试中, Brand-A 无论在有干扰或无干扰的环境下, 联机花费时间几乎是 Brand-B 的 2-4 倍 ! ◆ 百佳泰温馨提醒 ◆ 根据此份竞品分析可以知道 Brand-A 平均需要 20-40 秒的等待时间,对使用者来说会明显觉得该牌电视的联机能力很 ” 缓慢 ” ,并对此款产品的印象大打折扣。 为了协助客户厘清并改善问题,以下为百佳泰协助客户做的进一步分析与建议 : 透过以下三种时间点的量测来协助客户厘清问题的症结点所在 验证结果 量测 TV 何时得到 IP address(In Sniffer) 的部分 , 整体来说 Brand-A 和 Brand-B 没有明显的差异。 (difference < 0.2 secs.) 量测 TV 何时可以 transmit data(FromPing) 的部分 , Brand-A 甚至比 Brand-B 还快。 对于使用者来说最主要的差异是从 ”TV 可以 transmit data” 到 “TV 显示『 Successful Connection 』的信息 ” 这段处理时间过长。 透过以上分析,百佳泰建议客户如果要改善使用者体验,可以从上述第 3 点的处理效率做调查与改善,后续客户以此建议为基准,大幅优化产品的 开机流程 与 连接速度 ,并且 感谢百佳泰指出了他们一直都没有注意到的产品缺陷与细节 。 案例分享 2 – UI 篇 以 3 种不同 module(DUT1, DUT2, DUT3) 为测试对象: 测试项目:电视操作设定、过场等待之情境 由上表可知 DUT-3 在页面设计中,只有纯文本而没有搭配图片解说,这会让使用者增加阅读与理解上的难度。另外,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任何的动画或音效,以电视这类影音显示产品来说,容易让使用者感到乏味或呆板,更难以联想「我买的真的是高阶智能电视吗 ? 」 三者相较之下, DUT-2 除了设定页面有搭配图文解说外,过场时也有动画和音效,能够吸引用户的目光,并且感受的到该产品在 UI 设计上的科技感、互动性及细腻感。 ◆ 百佳泰温馨提醒 ◆ 智能电视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影音设备,对于使用者来说最重要是各项设定的说明是否 简单 、 清楚 ,最好还能搭配 现代感 的 图文介绍 。另外,能否在一些 枯燥的设定 或 过场等待时间 持续提供令人觉得贴心感动的视觉与听觉上的效果,也是在使用体验上加减分的关键之一。 案例分享 3 – UX 篇 以 2 款不同品牌 (Brand C, Brand D) 的高阶电视为测试对象: 测试项目:考虑电视无线网络联机状态之情境 我们模拟了 4 种常见的连网情境依序执行测试,从下表的测试结果可知 Brand-C 能依照不同的情境主动、适时的告诉用户目前网络状态,协助用户快速厘清并解决问题,反观 Brand-D 没有设计任何联机状态的提醒,使用者可能因为迟迟找不出问题原因而坏了观看电视的兴致。 ◆ 百佳泰温馨提醒 ◆ 现今智能型电视的使用很多需要连上网络才能进行,但是联机状况难免会因为各式原因而中断,直接影响使用者体验与评价,因此除了在 UX 设计上必须考虑各种有可能的网络状态外,产品上市前实际进行完整的测试验证更显重要。 案例分享 4 – 特定国家 / 地区之使用情境与习惯篇 电视除了在不同国家有 不同的电视讯号系统 外,也有着 不一样的使用习惯与需求 的特性。 以 日本地区 的电视产品为例,日本民众普遍有 ” 录制节目 ” 的习惯,因此在设计 UI/UX 评比项目时,会将节目录制的各种方式、操作还有播放 … 等等情境列为重点项目。 例如,以下相关功能的操作 : ·  录制直播节目 ·  预约录像 ·  录制清单 ·  播放录制节目 ·  外接硬盘 ·  透过语音搜寻、录制和播放节目 ·  录像相关功能的使用说明 ◆ 百佳泰温馨提醒 ◆ 在设计 UI/UX 的评比项目时除了通用性的重点项目外,针对特殊国家的使用情境与习惯也需要纳入考虑,以满足当地消费市场需求,进而扩大市占率。
  • 热度 17
    2013-11-26 10:38
    1917 次阅读|
    0 个评论
    FTDI FT800Q 屏驱动,音频,触摸三合一 UI IC 对FT800Q感兴趣不,这颗IC整合了TFT驱动(不超过512X512),内置单声道输出,内置电阻触摸,工业级,工作温度-40----85,特点是外部不用挂任何Memroy,用SPI或者I2C加便宜的MCU即可。UI可以做的很炫,如需进一步了解,可以传资料给你。QQ:64909646 以下是一些客户做的产品,供参考。 客户做的基于FT800Q的游戏机,不需要任何Memory,用TF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1MDg1NDQw.html 游戏机的arduino source code和编程方法 http://excamera.com/sphinx/gameduino/ 一个客户把FT800Q做的屏的FPC上。 http://www.4dsystems.com.au/product/14/134/LCD_Displays/4DLCD_FT843/  
  • 热度 19
    2010-7-9 09:35
    5047 次阅读|
    0 个评论
    ——作者:In-Stat中国助理分析师   李兵 iPhone的出现,带来了手机用户体验的革命,触摸屏操作,简洁美观的UI设计,各种酷炫特效,无不吸引众多用户眼球,并掀起了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狂潮。创新的设备+服务的商业模式使得苹果逐渐由硬件厂商向软件厂商转型,同时给消费电子产业树立了标杆。 紧随苹果之后的则是Android系列手机与Window mobile系列手机。本文着重从用户(UI/UE设计)、终端厂商支持、开发者等几个角度对这两类手机进行比较。 从用户角度来说,很少有用户买到一部智能手机之后,愿意在3寸大的屏幕上去学习操作系统该如何使用,操作系统的简单易用性及其友好的界面是大多数用户选择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前些年,在简单的塞班手机的竞争下,window手机难以为继,尽管其功能在当时来说异常强大。所以,UI交互形式上来说,操作系统均有同质化的发展趋向。无论是Android,还是windows mobile,均提供这种一目了然的标签界面。 而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苹果无疑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目前其他手机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往苹果的方向靠拢。微软的研发能力和积累不在话下,Android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Android一系列的升级,也可看出谷歌的雄厚实力。所以,UE设计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产业链环节的比较上,Windows mobile和Android的关系正如PC时代的windows和Linux。PC时代的windows绑架了用户,而在手机领域,大多数用户并不关心手机的操作系统,他们关心的是手机的外观、款式以及实现的功能等等。所以,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硬件厂商的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WM向厂商收取授权费,Android开源并免费获取;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Android在用户空间(user-space)采取的是ASL开源许可证,即用户可在Android基础上进行修改,但不用向开源社区公开所作的修改。如此,对于部分纯粹卖终端的厂商来说,免费的Android自然比WM更有吸引力(比如,以低成本著称的MTK智能手机方案在WM方案上仍然要支付10美金的授权费用,也算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较为有实力并想沿用苹果终端+服务的厂商来说,他们也可以基于Android开发自己独有的OS并打造相应的应用网店,比如中国移动的OMS,以及联想的lephone OS等等。所以,在获取终端厂商的支持上,Android有较大优势。这也是Android近一年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当然,谷歌吸取了Linux在PC领域发展的教训,Android内核的许可证是基于GPLv2的,该许可证的特点是所有人的修改都必须向开源社区公开,这保证了Android在谷歌的带领下,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终端厂商的支持使得Android手机的种类大为丰富,如HTC、三星、LG等原本支持WM的厂商都开始生产Android手机,Moto甚至完全放弃了WM而转向Android。手机种类的丰富自然会大大增大手机用户的市场规模。手机用户规模的扩大又大大刺激了各种开发者为其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下面的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目前,Android在经过仅仅18个月的发展,已经拥有60款终端,59家合作运营商,21家OEM厂商,超过5万款应用程序,以及18万的应用开发者。 点击浏览更多 李兵博客文章
  • 热度 22
    2010-6-10 21:07
    1763 次阅读|
    1 个评论
    前段 时间 看到 论坛 里面有篇很好的帖子探讨了 界面 设计元素的 问题 ,虽然并不完全赞同文章里面的观点,不过很受启发。这两天对 UI 操作设计方面有了一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汇总成本文。请大家一起讨论。         IP 成功了, nokia 虽然份额下滑但至少也“成功过” MOTO 借助安卓开始了“第二春”,这些成功者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在与用户联系最为密切的 UI 操作设计上给出答案。 首先,一个成功要点和 IP 联系比较明确,就是“ 让应用和服务触手可及 ” 触手可 及,解释成两个更方便但是却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就是“更方便,更实用”这似乎是废话的要求却是 UI 设计的难点。        怎样让用户用最少的操作完成 “ 目标需求 ” 是其关键。人们想:我要打 电话 ,按下 手机 上的 “ 电话 ” 按钮就好了。想发 短信 ,按下短信息就好了,甚至根据 “ 发短信多的人 ” 和 “ 收短信多的人 ” 进一步分化直接进入收件箱还是写短信界面。 这就是通过增加新的“快捷方式”来简化操作,本质上应该属于“宏指令”的一种。这种方式把用户最常用的“指令序列”分离出来,“ 打包 ”成为一条指令。     几乎所有的 软件 和网页操作界面上都能或多或少的见到这样的影子:拍好了 照片 ,除了通常的“保存”之外,现在的手机一般都加上了“通过 蓝牙 发送”“缩放尺寸”甚至可以一键转发到网络相册。 要做到“触手可及”隐含在其中的一项就是“自动化” 。这就是探测用户的操作习惯并使用算法改变 UI 外观以适应用户操作,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 XP 以来引入开始菜单的“最常用程序列表以及最近使用文档菜单”。开始菜单通过计数每个快捷方式被启动的次数,并通过过滤算法来决定“最常用程序”在开始菜单中的位置(这部分在微软的技术杂志上有专门的描述,排序并不“仅仅”取决于被启动次数),而到了 win7 ,更是加入了 jumplist 。     这种优化操作的方法似乎不好描述,不过个人把它描述为“ 把用户常用的操作集中起来 ”,似乎能初窥一点门径。 80-20 法则似乎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即 80% 的操作都是针对 20% 的程序,而另外 80% 的程序被使用到的机会不足两成。所以,你经常会发现:“我每次都要翻 3 页来启动手机浏览器”这种事情不断发生。当然,大部分手机的 UI 设计至少允许你重排顺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你总会发现排序因为新安装程序或是恢复默认 设置 后“为什么又变得一团糟”,在 上百个 程序面前,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序一次是个痛苦而又漫长的操作。很多人会最终完全失去信心:“每次翻三页就翻吧”(比如本人)这时候,如果能自动归纳用户习惯并排序无疑可以方便“懒人”。(似乎还没有见到这个模式在手机上的实际运用)     有时不能根据提前归纳的“行为模式”来对用户的操作进行预测,那么“半”自动化的算法就很有必要了。为什么是“半”自动而不是“全自动”?算法本身必然有其缺陷,这时就要提供人工的方法加以矫正纠偏。比如 win 的开始菜单仍然可以手动添加程序进入常用列表并且其优先顺序高于自动算法。但如果过于依靠人力纠正,就会消耗大量的用户操作而使得自动化变得无意义了。 隐私,个性化:很多人都觉得“最近使用文档”之类的项目是泄露隐私的最常见途径,没错。其实隐私本来就和个性化密不可分。隐私之所以成为隐私,就是通过它可以将每个人的习惯分别开来识别出来。这正是“个性化”的基础。(所以现在的广告推送都很流行收集用户的操作习惯(即隐私)后针对性提供)     总结起来,“触手可及”至少有两种可能的实现途径: 1 。通过改进现有界面的排序,布局,色彩等缩短用户用户操作的时间与精力。(如经常使用的程序列表,如手机上的电话簿按钮) 2 。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常做的几件操作”增加新的“宏指令”:如“一键转发”到开心,人人, QQ 空间,微薄等。     那上文提到的 NOKIA 呢?虽是人们眼中“旧时代”的代表,但现在仍占据智能手机份额第一的宝座。 NOKIA 菜单设计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因为并不像前面两点那样容易说明,所以保留此处大家一起讨论:很多人都可以感到, nokia 的文字菜单设计用起来“ 很舒服 ”,具有很强的“ 逻辑感 ”比如打开手机的“设置”菜单 壁纸 设置应该在哪里, 铃声 设置应该在哪里?蓝牙的开关应该在哪里?大多数第一次使用 nokia 手机的人都能够顺利或不顺利的找到。这种“ 直觉 ”上的简单化其实是最难以捉摸的。这种严谨的逻辑性大概是北欧人的特质?而同时代的三星等手机的文字菜单部分相较就弱了很多,经常会把一些 功能 设置“藏在”很深且描述不明的菜单子项下。( meizu 其实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此问题)不过要怎么才能提高菜单的“逻辑性”?其实就和某人说“你要加强逻辑思维”一样,说起来简单实则难以下手。也许只能用“风格”来解释了。      从根本上说:分析“用户接下来通常会做什么”是前文所述的所有优化策略得以实现的关键。 比如 拍照 之后,“通过彩信发送”“通过蓝牙发送”免去了常规操作思路下先保存照片,而后进入短信息或 文件 管理界面进行多步繁琐操作的步骤。而 SNS 时代的手机,通讯与网络整合更加密切,无疑要求 UI 在这方面做出更多更明显的优化设计。 对 M9 的展望以及 建议 :     自从儿童节“爆”出真机图以来,似乎已经很久了。就效果并不很清晰的真机照片而言,明显能看出相比 M8 工艺的进步,但是“精致”有余而“惊艳”不足,也许这就是不同公司的风格使然吧。 M9 推出的时代将是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大融合的时代,各种与网络紧密整合的功能在 3G 带宽的推动以及数据流量资费的下降中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国外手机大厂最近发布的新机中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很显然的,包括 nokia 这样的保守派都开始推出整合 twi tter , face book 的手机,足以证明未来 SNS 将是手机业务中新的增长点。幸运而又不幸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国外的 SNS 服务很难在中国开展,这对 M9 似乎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本来还想多写 SNS 的内容,但是没有时间了,如果可能的话,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 SNS 是手机的未来——么》)         M9 发布日期已然临近,希望我上文的一点建议能够派上用场(本来还想写个 1234 的,但,懒了。。。。。) 后记: “被反送往地方裁判所,最长被判七年不定期徒刊的话,我宁愿死了好过。二十六岁才出狱,别开玩笑了 ! ” 最近看漫画《二舍六房的七人》,读到这句话,从未被处分甚至未挂过科的我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PS : 27 岁的本人,读了8年“大学”今年才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