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bom2buy

相关博文
  • 热度 22
    2015-11-16 16:49
    886 次阅读|
    0 个评论
        所有的生意简单来说,都是从询价—报价开始的,这看起来似乎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买家询价,卖家报价,价格合适,成交;而在神奇的电子行业,却常常让人很郁闷,因为询价的时候供应商常常要很长时间才可能给出报价,有时甚至会找数家供应商,都不一定能询到具体的价格,这到底什么情况呢? 如果买样片,供应商有做,一般都可以报出价格,而且目前有很多小批量零售或代购网站,都可以直接看到价格及是否有库存,只是价格会比批量高出很多。"bom2buy" 而如果需求量很大,企业规模肯定也比较大,一般都是行业内领导者,这种企业是原厂和代理商们的最爱,因为硬实力摆在那呢,跟成功一个项目,就会产生不少业绩,每年的业绩指标都靠这种大企业的项目支撑呢,一般在立项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原厂或代理商在跟进了,或者还没立项,原厂和代理商就会拿着各种时下最新的技术,市场需求,各种方案向他们推荐,一旦立项,各厂商开始送样,关注样机,试产情况,只要发现样机投入市场上反响比较好,马上准备帮忙申请,基本上不太会需要市场上到处找货,到处询价,除非另有隐情。 最苦的是中小批量,如果询通用器件,找的是国内比较大的代理商,还好,销售马上报出价格,告知是否有货,但价格肯定不会很好,人家规模大嘛,低价值的产品就是走走量,配配单的,本来你需求量就不大,对人家业绩也没啥影响,价格能接受就出点货,不接受另找别家吧,销售可能语气中还各种不屑,这就是店大欺客,国内企业的服务理念太差,并非每个客户都能有上帝般的待遇。最苦的中小批量现在也有解决方案,来bom2buy,实时价格查询,知名分销商供应,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您钟爱淘宝,那我也不能阻拦你,我想在你调试几次无果,最后发现所有的问题皆是芯片的原因,我想您那会宁愿选择质量高的,时间测试也是一种成本,间接的成本其实更重要。 也有很多客户会找经销商询价,价格报的快,什么料都有,但往往到签合同的时候说没货了,或者价格涨了,往往询10家就有8家报价不准,估计没几个客户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常听到客户抱怨,其实抱怨也没用的,骂娘也不是办法,不是有生意人家不想接,而是很多经销商本就是卖型号,不备货,接到询价了就先说有,然后快速到处找货,找到了,价格也能做,还好,一切顺利进行,可有些料的价格是浮动的,或者缺货,所以就满足不了前面报的价格或交期了, 虽各种郁闷,各种上火,也只能淡定,继续询价之路。 如果找的代理线不多的代理商,公司的价格基本上只有老板或老板娘知道吧,也可能是PM知道,销售都是先了解下情况,找PM问了价格,然后才能回复价格,回复的时间根据销售找到能报价的人来定,PM通常都是比较难找到的,人家既然是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就注定是低速度的服务,一个人能管的来几个人呢,何况PM又要出差,又要见客户,还得经常开会,反正就是经常不在办公室,每颗料的价格都得找到人,才能知道,所以询价不可能马上有报价的。 不过这通用料,说到底,这家没有那家有,还都好解决,虽然有时候影响心情,倒还不至于让人很崩溃,如果是MCU,汽车级的物料,军品以及一切原厂要求注册的物料,都会让客户崩溃,甚至郁闷的想死的心都有,电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卖方市场,并非采购拿钱就能买到货,采购往往接到需求,去询价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原厂或代理商的销售都会先将用户的公司信息,项目信息,用量,现在的状态,未来可能的情况全部问一遍,然后你以为终于问完了,可以告诉你价格交期了,人家却来个,这些情况我清楚了,我会尽快帮您提交注册,大约1-2周的时间原厂会回复过来。再想确认下原厂大概能批到多少钱呀,有没有货呀?不知道,得先看看SBO能不能批下来,如果可以,再看看批的价格是多少,要不然只能按普通价格报您参考,基本上都是官网上的参考价格;挂了电话,马上去找另一家,同样的问题重复答一遍,最后人家再问一句,别的代理商帮你们注册过没,你说不知道呀,可能在注册了吧,人家说那我这边可能碰不了了呢,原厂只接受一家代理商的注册,这时心里已经有点无助了,然后再找其他代理,可能说我们代理的是这个品牌的另外几个产品系列,您要的这个我们没有,也可能电话会转来转去,转一圈都找不到和你对接的人;于是想,算了吧,还是找贸易商去吧,贸易商响应的比较快,马上说有,然后就问接受价格多少呀,确认下回复你噢,或者先报个价格稳住你,然后像前面说的一样,各种渠道去找货,找一圈发现要么只有老年份的,要么就是翻新料,全新原装的价格根本做不下来,因为原厂只批价给终端用户,只能回复价格做不了呀,当然也有的以次充好,将打磨,翻新,激光刻字,编带等等一条龙服务全用上,于是就交货了,结果不良率超高,返修率超高,退换货,各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然后代理商的电话过来了,说上次询的某某料原厂批下来了,价格交期都不错,然后,你突然有想撞墙的冲动,已经被伤的体无完肤了,想想全是泪。。。。。。 这种经历,我想采购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的采购。那么解决的渠道呢? 看个人所需,要质量还是价格?一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要考虑加工中的各种成本,个人建议是质量应该是首位的:bom2buy      
  • 热度 21
    2015-11-13 17:13
    956 次阅读|
    0 个评论
    bom2buy小偏语 :企业级数据中心存储成为重要战场已是不争事实,紫光最近在存储上的动作不断,可见进入这块市场的决心不小,小编窃以为,紫光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一家国内企业,芯片国家队的名号不是白叫的,有它的支撑,WD在中国市场上会走的顺利一些,而作为利益绑定,对以后国产芯片想进入数据中心的存储市场,也会有所帮助。更何况不管芯片能不能赚到钱,投资数据中心存储这块宝地总没错的…… 紫光拥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WD则持有49%,合资公司将结合紫光对中国市场的经验及WD的存储产品及方案,进军中国数据中心市场。 具有中国政府官方色彩的紫光投资WD,为全球存储市场投入震撼弹后,两家公司进一步宣布将"bom2buy"合资成立新公司,以进军中国数据中心存储市场。 10月紫光宣布以38亿美元投资硬碟大厂WD,获得15%的WD股权,同时在WD董事会取得一席董事席位。 今天(11/12)WD宣布将和紫光成立合资公司,由紫光软体(无钖)集团取得合资公司51%股权,WD则取得剩余的49%股权,合资公司将结合紫光对中国市场的瞭解,以及WD在存储领域的技术,共同销售WD的存储系统,同时针对中国当地市场需求研发数据中心存储方案。 双方董事会已同意这项合作并待审核批准,WD与紫光的合资公司预期将在2016年第二季开始在中国营运。 WD执行长Steve Milligan表示,中国资讯科技产业成长快速,与紫光的合作将运用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合资公司为"bom2buy"中国提供WD解决方案的绝佳机会。借由紫光对中国市场的经验,WD可为中国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储存方案,很期待与中国合作夥伴维持紧密的关系。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以紫光对中国IT市场的了解,对WD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感到兴奋。从过去紫光与全球企业的合作纪录来看,紫光确实能胜任这个角色,期待与WD掌握中国市场的成长良机。 另外,WD在2013年宣布买下HGST,但在中国受到中国商业部的限制,原本要求WD、HGST维持独立营运" bom2buy ",使得WD与HGST在中国无法发挥整合综效。但就在紫光投资WD后不久,WD已获得中国商业部同意与HGST在中国的整合。 与WD竞争的Seagate已经宣布,获得中国商业部同意并购三星旗下的硬碟业务。 WD近期在全球存储市场布局动作频频,除了与中国紫光集团合作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外,日前还宣布将以190亿美元买下闪存记忆体业者SanDisk,希望能够结合闪存技术及WD既有硬盘技术,稳固在消费及企业存储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