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可靠性预测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15-1-30 10:05
    1176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最近在看大数据时代,这本书其实是本很有意思的书。我并不是反对这本书的逻辑,但是事实上我们对于可靠性,对于整个质量的当今的情况,是否做过审视。对小样本下的可靠性分析是否有思考过? 这几日在洛阳,每日九点回酒店,陆陆续续痛苦许久,为何?在小样本下面,不知道部件的质量水平和寿命如何。仔细仔细读Larry可靠性书籍和他留在公司里面的几个PPT,其实还是有办法的。核心思想就是Weibull分析。 如下图所示,本质上的weibull分析,就是将随着时间变化的失效部件的数量,转化成可靠性分布的累积,然后将其Y轴log一下,然后在log一下就是Weibull的图了。 通过使用较少的样品数量,就可以获取相对丰富的数据了。 再结合一下Test to Failure的方法,使用HALT和HAST的实验方法,整个预测的过程是相对简单的。 早点多看几遍老法师的书就好了^-^
  • 热度 12
    2012-9-4 11:20
    1035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本来周末写完了这篇博文的,因为误操作给整没了,所以再写一遍。     米米出生以来,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她的长大可以用眼睛来衡量,人到了一定的时候,总是需要在职业上让出一点时间,至少回家以后必须分配给家人更多的时间。这可能是为什么欧美的工程师们在上班时候很卖力气,下班之后很放松的原因。     在过去的2年多里面,一直围绕着汽车电气化(Electrification)进行。从过去两年的高调,到美国奥巴马被质疑能源政策,德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陷入相对停滞,到国内的种种乱象。我其实很想把脑袋梳理一下清楚,到底这个汽车行业的分支,“高新”技术算不上嘛,也算是前沿应用是不是足够有力,能够让人长久的做下去。     这里,我就想着可以独立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进行梳理和归整,整理出一些线索来。在收到很多关于《汽车电子硬件设计》的反馈之后,我个人发现了一些很大的缺陷。首先让人诟病的是,思路的跳跃性。在整个行文的过程之中,是先拟定目录,然后进行分章节进行撰写,在章节之间,谈不上有和很大的关联性;在小节之中,其实也不具备非常强的连续性。特别是讲到的可靠性预测、DFMEA和FTA都没有在后续的几个章节予以体现。其次,有些地方点到即止,说来惭愧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对汽车产业内的法规和标准还是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如果能找到共性的内容,就可以绕开很多的东西。正因为没有彻底和深入的对比,才会出现这些蜻蜓点水的内容。最后就是,内容跨度实在有些大了,流程化的工作是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想要把更多的东西摆出来,但是缺乏足够的掌控力和深入之后对理解和内容表述的浅出能力。2年的时间,让我对于前段的需求文档和各种(企业、行业和国际)标准的形成过程,有了清晰的概念。    所以,很多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资料、标准和规范,乃至指南,其实都不是那么的重要;对这些知识的读和记,乃至动手操作进行实践,到最终还是需要整理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形成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文可能还不够,到最后终究是要理出一些脉络来,根据脉络去梳理工具、方法和经验。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在这里能够继续以连续的博文形式试着整理点脉络出来。希望会有一些收获和提高。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