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gcs

相关博文
  • 热度 13
    2011-5-26 21:24
    1070 次阅读|
    0 个评论
    15年前,因为找不到可预期的盈利模式,一场“鼠标+水泥”的变革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15年后,身处投资热潮和市场泡沫中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同样基于盈利的困境,也尝试落地“淘金”的长征。 LBS苦寻创新模式 “目前我们的收入几乎为零,所构想的商业模式都还处于尝试阶段,可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清晰、可盈利的商业模式。”5月21日,盛大切客网CEO宋铮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出上述真实情况时,并没有丝毫的忌讳。 因为,一个月前盛大切客网与“民谣在路上”西安站演唱会合作的“切客墙”,让宋铮隐约感觉到,自己可能已找到LBS应用(基于位置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如何黏住用户的根本,而只有用户的黏性逐步提升,增强LBS应用用户活跃度,盈利的商业模式才会逐渐清晰化。 “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LBS用户在‘切客墙’发出求婚信息,一时间将演讲会推向观众互动的**。”宋铮透露,切客网已开始与足球等体育赛事主办方商谈,准备将“切客墙”引入。 宋铮指出,目前LBS商家所采取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自己构想出来的理想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遇到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 但传统互联网巨头显然并不是这样看待移动互联网,仍然还是一贯坚持将传统互联网优势的用户资源通过某项应用导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梦想利用已有的用户优势,构建新的移动互联网王国,而其战术就是跟随。 去年下半年,LBS热潮成为移动互联网投资领域最大的热点,新浪、网易和腾讯等巨头随后便介入,分别推出新浪微领地、网易八方和腾讯手机QQ地图等LBS产品。到今年一季度,国内LBS应用产品已超过30款。 然而,LBS商家们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热潮形成近一年后面临集体困境——尽管表面狂热,但至今没有探索出哪怕一条有效的盈利路径。更让业界感到担忧的是,作为LBS的基础应用——check in(签到)面临着用户黏性不足的考验。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目前国内LBS应用用户活跃度仅16%。造成之前LBS商家预期商业模式成为空中楼阁:网友通过“签到”获得一些商家的消费折扣、纪念品,甚至免费门票,让网友和商家获得双赢,而LBS产品以广告推广获得广告收益。 “互联网巨头在LBS所倡导的广告收益模式,其实将LBS发展带入一个误区。”一位LBS商家高层说,由于LBS尚处于起步阶段,LBS用户很难给商家带来非常可观的实际收入,为数众多的合作商家尚难接受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推送,愿意为此付费的更是寥寥。因此,对方更愿意接受按效果付费——即在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后,给予LBS平台一定的佣金。 “但如何辨别哪个消费者是由LBS所带来的,又成为LBS商家新的课题。”上述高层苦恼地说。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相反,利用手机移动定位、重力感应和识别等独有特性,与传统行业应用相结合的手机物联网应用,才能使移动互联网应用真正得到发展。” 手机购物争夺 转变的不只是LBS商家,还有手机购物应用商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金额已达5231亿元。但5231亿元网购金额的99%以上是由中国4.57亿的网民所创造,而8.7亿手机用户所创造的手机购物市场规模仅有41亿元。 不断放大的网购市场,以及数量庞大的手机用户群,让网购商家看到手机购物市场的巨大潜力。以至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已经纷纷搭建了自己的手机购物平台,包括WAP和客户端模式。这一举动似乎又成为传统网购巨头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延伸的另一案例。 “消费者手机购物行为与成熟PC网上购物有很大不同,其冲动性和随时性是手机购物的本性。如何更便利地满足上述两个特性是手机购物成功的根本。”广州闪购公司营销李锦魁指出,手机屏幕相对较小,操作并不方便,还受制于手机上网速度。因此,手机购物必须将更多的购物流程后台化,而手机身份识别和图像识别等物联**性应该是**目前手机购物市场规模小的利器。 目前淘宝网、中国电信、闪购和北京灵动快拍等厂家均推出了自己手机识别客户端和相应二维码。按照上述厂家逻辑,手机用户如已下载手机识别客户端,只要拍摄有二维码图片的商品,就可以立刻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为此,淘宝网和闪购不惜自己推出相应的网购商品杂志等载体,给相应的商品附上二维码,而中国电信更在路边广告牌加上二维码,以方便消费者体验手机购物。 “二维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容量巨大。”灵动快拍运营总经理赵鹏指出,二维码不仅有产品信息,还可查询到产品的来源地、真伪、厂家,二维码与手机的结合,将开辟一个全新手机电子商务市场。 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部智能手机在使用寿命期间,一般最多只安装30个应用。能否成为三十分之一,其实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家能否成功的基础。”机锋网总经理谈毅说。更大的问题是,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大部分还是非智能手机用户;其次,手机用户、商家对LBS、手机购物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还在处于尝鲜阶段,远没有达到真正应用阶段。
  • 热度 16
    2011-5-26 21:22
    1202 次阅读|
    0 个评论
    虽然这种创作方式和它引发的关于艺术品“原作”和“复制品”、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的争议不断,但这无疑是一场新的艺术革命的开端。 因为出色的图像展示功能,iPad在艺术圈内也备受青睐,成为众多艺术家、画廊、经纪人的“基本配置”。4月15日艺术仓库网在北京举办了12名艺术家 iPad数字作品集的发布仪式,这些艺术家包括陈文波、郭伟、郭晋、何森、杨冕等人,他们在当代艺术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也是近年来市场中最活跃和备受关注的一部分艺术家。 据艺术仓库的艺术总监赵倩颖介绍,目前这些作品集已经取得了苹果公司在全球96个国家App Store上累计3万次下载的成绩。艺术仓库的此举在国内显然是超前且有策略眼光的。有机构预计,至今年底全球将有近5000万个iPad用户,再加上数量甚至更加庞大的苹果电脑用户和iPhone用户,这无疑会给作品集的流传与欣赏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国外,美国的MOMA、佳士得等也都在积极开发基于 iPad应用的展示、查询甚至交易的平台。 不过,iPad对于艺术界的影响可能远不及此。2010年11月,著名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法国举办了他的个人展览,展出了他用iPad和iPhone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而在展览现场,传统的布面绘画及画框被几十部iPone和iPad所取代了——iPad就是画框、显示屏上的图片就是作品——不知道这种布置会不会让受苹果的“饥饿营销”所折磨、想买iPad也买不着的外国“果粉”们内心产生不平衡。 今年已经73岁的霍克尼早已是一名全球知名的艺术家,他一直勇于尝试新技术。20年前他就开始试着用电脑作画,但那时的电脑运作速度太慢,完全跟不上他的思维,这让霍克尼觉得很是受挫。他认为现在的电脑所具有的高速度,已经让用电脑作画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同时一些App软件如画笔、动画生成等,更是使他很享受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创作。 iPhone和iPad已经取代了霍克尼以前总是随身的素描本,他现在几乎随时随地都带着他的这两件宝贝,无论是开车外出还是上床就寝时。他用手指在屏幕上作画,认为不同的手指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笔触。有时候他过于投入,以致在作完画时忍不住要去擦自己的手指,以为上面沾上了颜料。霍克尼也非常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传播的便捷性,他喜欢快速地跟朋友、同事们分享和交流他的最新创作。“早上6点画一张日出的画,7点就可以把它发给别人。”虽然这种创作方式和它引发的关于艺术品“原作”和“复制品”、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的争议不断,霍克尼仍然坚信这会是一场新的艺术革命的开端。这位忠实的“果粉”说:“谁不想要iPad呢?毕加索或凡高也会想去抢购一台。” 本次数字作品集正式发布后,一方面会为更多艺术家提供数字发行的支持和服务,到2012年,该项目将扩展到80个艺术家;另一方面也会为所有已经参与该计划的艺术家提供作品集的应用更新、展览信息发布,通过娱乐应用的方式让艺术作品在大众市场得到更广的传播。如果说数字作品集的实质就是一本电子版的画册的话,那么不同于传统的纸本画册,它其中还可以加入视频等形式,让画册内容顿时变得立体而丰富。 首批参与该项目的艺术家杨冕的作品恰好是在讨论图像传播的问题,在杨冕看来,中国社会有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即实物体系,对于文化的传递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只依靠图像的传播来进行。在他最新的 CMYK系列作品中,杨冕在画面上将一些经典的文化图像分解成CMYK这种目前较为通行的四色印刷方式所对应的青、洋红、黄、黑四种颜色的像素点,以此来质疑印刷方式中图片的安全性以及它对于文明传承的虚拟性问题。虽然他并不认为基于App应用能改变这种现象,但他认为这种方式却能有效地保护艺术家的版权利益,因为艺术仓库还为用户提供了下载高清晰度的作品图像的收费服务。 数字作品集的推出可以让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这种新颖、环保、高效的推广方式对于中国艺术的传播无疑是有深远意义的,而App模式对于艺术未来的影响也令人期待和想象。
  • 热度 15
    2011-5-26 21:21
    1066 次阅读|
    0 个评论
    近日,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高圣涵表示,去年倒闭、或者不再踏足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圳企业至少有400~500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对深圳电子商务不再看好。众所周知,2009年深圳正式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保障“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推进,深圳随即宣布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 亿元专项资金。 去年,深圳明确地将电子商务列入五大“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此后,深圳本土掀起一股“争吃”电子商务蛋糕的潮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深圳市从事电子商务注册企业达3700多家。如今大批量的深圳电子商务企业的夭折,是否意味着深圳电子商务产业战略遭遇“滑铁卢”?深圳电子商务“泡沫时期”已经到来?究竟深圳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现状如何?记者昨日采访到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企业倒闭背后隐藏的真相。 2009年9月,深圳正式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保障“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推进,深圳随即宣布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发展。 去年,深圳“十二五”规划里明确了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五大振兴产业。此后,深圳本土掀起一股电子商务潮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从事电子商务注册企业达3700多家(不含在淘宝、拍拍、阿里巴巴等网站的网店),其中相当部分是在近两年内成立。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高圣涵表示,去年至少有400~500家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倒闭或转型,于是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对深圳电子商务不再看好。深圳电子商务是否将迎来“泡沫时期”?究竟深圳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现状如何? 围绕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深圳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仅礼品类企业有近百家“夭折” 面对大量电子商务企业倒闭,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电子商务企业即将迎来一股“倒闭潮”。记者近日采访了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高圣涵,他表示,该协会掌握到的、已在深圳注册的电子商务型企业有3000~5000家,而根据他一年来收集到的信息和反馈,去年倒闭、或者不再踏足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圳企业如果没有一千家,至少也有400~500家。 高圣涵透露,这些倒闭或转型的企业,大部分是经营珠宝类、化妆品、服装、综合礼品、百货和电子消费品类的B2C电子商务,其中尤以综合礼品类企业为最。“我所掌握到的综合礼品类倒闭或转型的企业就有近百家。”高圣涵透露。 个案:政府投资百万元仍关门大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去年某家位于福田区、致力于经营化妆品类B2C电子商务的企业一度“风头很劲”,在获得政府近百万元的投资后,仍然因为巨额亏损而倒闭。“这个企业倒闭之后,政府就更加不敢投资电子商务型企业了。” 在业内有着“品牌先生”之称、在互联网领域打拼10年之久的“30到50”CEO龚文祥也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龚文祥告诉记者,在创立“30到50”公司之后,他发现电子商务生存环境相当困难,在维持了一段时间的亏损期之后,龚文祥果断选择转型。为了挽救公司,龚文祥裁掉了B2C部门的20人,增加了传统电子商务外包部并重新雇用了50人。转型做电子商务外包的“30到50”轻松获得了盈利。
  • 热度 10
    2011-5-26 21:17
    1532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中国的电动车辆相关标准正逐步浮出水面。中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2015年前在全国普及100万辆电动车辆的宏伟计划。在该计划提出的同时,电动车辆的标准化行动也随之展开。   在上海车展面向新闻媒体开放后的2011年4月21~22日,由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国际能源署)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EV Pilot cit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在上海举行,中国政府下属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RC)的副主任吴志新介绍了中国电动车辆标准化的详细情况。   据称,目前已实行的标准涉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及燃料电池车,共计46部。另外,预定今后1~2年内生效的标准方面,包括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试验方法及快速充电器的连接器形状等在内,与已有标准合计将超过70部。中国将使国内的标准通过ISO/IEC认证,推进与国际标准的磨合。   此次论坛是与世界各国的政府、地方行政机关及民间企业人士共商电动汽车未来构想的国际会议“EVI(Electric Vehicle Initiative)”的第三次会议一起举行的。此次有12个国家参加,分别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芬兰、丹麦、南非。另外,除印度宣布参加EVI之外,此次会场上还出现了以色列人。   EVI是2010年于美国华盛顿DC举行的CEM(Clean Energy Ministerial,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提出的11项倡议之一。CEM的设立背景源于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公布的、中美共建新一代能源研究机构“U.S. 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的设想。美国能源部2010年3月决定5年内向该设想合计投资3750万美元。而这5年正与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期同步。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新一代汽车的开发,介绍了中美和中德关系,表示“将力争实现双赢”。
  • 热度 11
    2011-5-16 10:59
    3494 次阅读|
    3 个评论
    想要超大尺寸的屏幕?想要超高的系统性能?搞台安卓吧,它一定能满足你。 别大惊小怪,谷歌安卓掌门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光环笼罩下的安卓手机制造商大军会把你迷住的。 Verizon公司的HTC“霹雳”(Thunderbolt)手机带有快到无限的4G无线网络连接。ATT的摩托罗拉Atrix机型只要插到一个特殊的端口上就能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LG的4.3英寸超大屏幕的Optimus Big本月也将在韩国发售。 考虑到市面上还买不到白色iPhone 4,这些手机的配置还是很诱人的。 在美国,这些多样化的选择正在步步蚕食苹果公司的地盘。尼尔森公司(Nielsen hexin360.com Company)调查发现,在有购买智能手机意愿的消费者中,有31%称安卓系统将是他们的首选智能手机系统。2010年7到9月时,这一数据是26%。 表示将首选iPhone核心的消费者从原来的33%下降到30%。黑莓手机则从原来的13%下降到11%。 安卓于是被捧到了美国第一智能手机的位置上。尼尔森公司数据显示,在过去6个月中有智能手机购买记录的消费者半数购买的是安卓系统的手机。只有四分之一的 用户选择了iPhone,15%选择了黑莓。据尼尔森公司数据,安卓占领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37%,相应地,iPhone手机的市场份额是27%,而黑 莓是22%。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没有单独一款安卓核心的手机销售量可以赶得上苹果公司的iPhone。此外,虽然手机软件开发者确实需要一个较大的用户群,但 安卓手机硬件的多样性抵销了这一优势。把你的游戏覆盖到不同屏幕尺寸、不同处理器、不同传感器和不同安卓系统版本的手机上,这里面包含的移植工作真的是很 棘手,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基于安卓系统开发出来的非公版手机简直就是失败之作。 安卓本来是鲁宾创立的一家手机软件公司,后于2005年被谷歌收购,鲁宾也由此加入了谷歌麾下,并继续坚持谷歌鼓励厂商推出各种不同机型的战略。对于媒体 关于安卓提高标准化程度的报道,鲁宾表示他仍然支持手机厂商生产各种型号、不同配置的手机。鲁宾在安卓开发者日志中写道:“我们不为定制化的界面系统设置 任何障碍或者限制。我们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基于单一的芯片架构来实施任平台的标准化。” 所以这其实就是谷歌做出的权衡而已。在苹果公司季度收益报告中,运营总结蒂姆·库克(Tim Cook)很明确地描述了谷歌给苹果带来的挑战:“他们有多种操作系统、多种设备平台、多种分辨率的屏幕,还有规则、支付方式和更新策略各不相同的各种软件商店。” 这就是问题所在:安卓平台的多样性并不是缺陷,而是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