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英飞凌

相关博文
  • 热度 9
    2020-7-29 12:20
    5627 次阅读|
    1 个评论
    现代传感器,是怎样模拟人类5感的?
    从历史的某个时刻开始,我们用“智能手机”,并且随时代发展有了“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城市”“智能照明”……这里的“智能”和“智慧”从直觉来看究竟体现在哪儿? 最早感受“智能手机”的震撼,恐怕是在十多年前,在我们用智能手机看图时,当手机横置,图片也能立刻调转显示方向。这一刻我们感觉,手机仿佛是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的。虽然这项功能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其实现的本质是重力传感器。 早年的智能家居,比如单纯用 app 来远程开关灯,大概并不能让人感受到“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真正让“智能家居”能够名副其实。比如说,下班回家一推门,起居室的灯就自动亮了;向智能音箱说一句“播放音乐”,就能立刻听到平常最喜欢听的曲子;夜间起床去洗手间,经过客厅时,客厅也能自动亮灯,并且在折返时自动关灯。 这种“被动式”体验,才称得上是“智能”的,其核心就在传感器技术上。英飞凌事业部总裁 Andreas Urschitz 说:“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起来,其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就在于,你需要在各处都布局好传感器。英飞凌以半导体的形式,为技术赋予人的五官感知。”所以我们在英飞凌的传感器产品组合中,看到了智能感知(大气压力传感器)、智能耳朵(MEMS 麦克风)、智能鼻子(CO2 传感器)、智能眼睛(3D ToF 传感器、雷达技术等)这样的分类。 以英飞凌的产品覆盖,我们恰好可以了解当前的“智能”生活究竟已经进化成何种形态,以及如今的尖端传感器技术,又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的工程师和负责人,来了解英飞凌在传递智能生活、“感知世界”时扮演的角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报警系统 在英飞凌的宣传中,直观感应解决方案,大多强调“系统”性方案。这种描述方式大概不够直观,我们尝试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来谈谈这种“系统”解决方案究竟是如何成为“系统”的。 我们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而且在结构上相对简单的是英飞凌构建的“报警系统”(IAS)应用。这套解决方案主要解决的,是家庭、楼宇可能遭遇非法入侵的安保问题。早年国外针对玻璃破碎的报警系统,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窗户玻璃上贴用于检测震动的传感器。传统方案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影响美观性,另一方面则在楼宇窗户很多的时候,投入的成本会很高。 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则采用麦克风来检测特定玻璃破碎的声音频率,在检测到匹配的相应频率时就发出警报。这种方案的问题是,存在较高的误报率,比如说家中玻璃杯被打碎,也可能被这种方案认为是非法入侵;另外,麦克风的可靠性、信噪比、动态范围等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英飞凌在传感器层面的解决方案是,将 MEMS 麦克风(IM69D130)和大气压力传感器(DPS310)做结合。其中麦克风用于检测玻璃碎裂的声响,而大气压力传感器能够获取物理冲击信号:即在房间的窗户/门被破坏时,捕捉压力信号模式的变化。这两者做融合,实现更为可靠的效果、避免错误报警的问题。 从传感器的角度来说,这是两种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如果从更高层级去看英飞凌针对这套系统提供的开发板,则能够发现这套系统除了传感器,还包含了 MCU(英飞凌的 XMC 系列),其上当然还需要跑应用,包括将传感器数据做融合与分析的算法方案——这就属于软件部分了。英飞凌相对高阶的解决方案,也提供云端连接的应用。 从应用层面来看,这是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不仅有传感器融合,而且包括了硬件、软件的提供。 在其中的软件部分,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射频及传感器部门总监麦正奇表示:“我们提供这种简单的联结方式,客户自己也能开发自己客制化的应用。”英飞凌针对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基础的算法,包括数据传输、协议等。我们提供的 SDK 会有一些基本的功能,提供第一层、第二层的算法,那么客户就能基于我们的 SDK 去开发上百上千种的应用了。” 基础的算法,以及软件开发方面的更多支持,也是开发者快速开发产品的前提。 “其实我们的这个系统,在国内已经有几个 case 在谈,是供给一些大型企业的智慧型大楼。我们也想过在车载领域,这套系统是否也有可行性,很多的细节现在都在讨论。不过总体上,通过我们的 SDK,传感+算法,客户可以创造各种可能性。”麦正奇说。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构建系统和平台 上面这个例子相对简单地传递了,英飞凌如何做传感器融合,加上结合自家 MCU 这样的优势资源,再搭配初步的算法构建起一个系统的例子。有关传感器自身可实现的一些能力,我们将在后文详述。针对构成一个完整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英飞凌的传感生态内,更具代表性的是 IoT XENSIV™ Lighting Platform 照明平台。 这也是一个通过传感器融合,无线连接到云端的系统,而且是模块化架构。它能够实现的一些典型应用场景,比如说应用在办公大楼,雷达检测到会议室有人时自动调亮灯光、调整空调温度;隧道/工厂用灯的节能;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电梯不动,可自动远程报警给电梯管理相关机构;在一些共享空间,检测人流场景、空间占用,以实现智能的资源利用和分配优化。 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前面的警报系统也是基于这样的平台构建的。来看一看这个平台的构成:它在大框架上,同样分成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这个平台的硬件架构上,除了云服务涉及的部分,在设备端主体上包含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中央处理单元(MCU)、雷达系统、Optiga 数据安全芯片、XDPL LED 驱动、压力传感器,以及无线连接相关的组成部分。 上面这张图的中间部分是个中控板,围绕在周围的周边器件是可以模块化更换的。左边的是 XDPL LED 驱动;右边则是无线连接模块(典型的是 NBIoT/Sigfox 支持);下方则是不同传感器的融合,比如 ToF、MEMS 麦克风、CO2 传感器、24GHz 雷达等。 除了硬件层面的部分,还有软件:上面这张图就是 IoT XENSIV™ Lighting Platform 平台的软件架构。下方是设备终端,有各种硬件支持,除了传感器还包括了无线连接。在靠上的应用层部分,就能看到比如雷达参数调试、LED 控制、OTA 软件升级等。上方是服务器端软件,与设备端对接。服务器端软件,涉及到数据库、账户管理、设备管理等等,而最上层也需要有灯光管理、人流管理、空间占用管理、电量计算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实现。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英飞凌提供给开发者的系统或者平台,其上的很多板块是模块化的。填充、替换这些模块构成不一样的应用方案,比如前面提到的报警系统。 这里再尝试列举一个,英飞凌的智能路灯方案,就能搞清楚这个系统究竟是如何构建的。英飞凌的智能路灯,在硬件基础上包括了 XDPL 照明控制 LED 驱动芯片(提供数据参数读写及信息接口)、24GHz 雷达芯片(实现车辆、行人监测)、Optiga 数据安全芯片(连接安全认证)、CoolMOS(路灯作充电桩、电源管理),以及 MCU——英飞凌的 XMC 系列(核心处理)。 雷达收集的实时数据可以报告停车场信息,协助交通优化、人群管理,优化城市规划与管理。XDPL 芯片则可调节路灯明暗,并让终端掌握路灯状态;另外还有充电支持、安全连接等额外特性。 很显然在智能路灯这套方案中,英飞凌的能力包括了传感器融合,另外还涉及到了英飞凌在电源、MCU 等领域的更多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像英飞凌这样做能力整合、构建平台和系统的企业,在行业内是不多见的。这也是英飞凌搭建系统和平台的基础。有了系统和解决方案,面向市场的各类千百种应用才能更快地付诸实现,落地到实际场景中。 “我们除了主要产品线以外,还有个 Sensor Solution Group,做传感器的融合,面向不同的应用。不同的传感器融合,再加上不同的 MCU,甚至和 partner 配合,将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能力都利用起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麦正奇表示。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那些模拟人类感官的传感器 无论是传感器融合,还是构建起完整的系统、平台,更具体的还是前文提到的这些传感器产品。这些是系统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的基础,比如前文提到的警报系统,其覆盖范围有多广,以及麦克风信噪比表现如何,都是影响这套警报系统具体实现的基础。这里我们选择英飞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传感器谈一谈。 1.MEMS麦克风 在更早期的市场上,英飞凌主要为 Goertek、AAC Technologies 这样的企业提供 MEMS 麦克风裸 die,不过如今英飞凌自己开始涉足完整的 MEMS 麦克风产品,以高信噪比密封双薄膜 MEMS 麦克风(high SNR sealed dual-membrane MEMS microphone)的形态存在,这可能与这部分市场的高速增长有关。 从统计机构的数据来看,英飞凌 MEMS 麦克风 die 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上图所示,目前其整体市场份额在 37% 左右。其应用场景涵盖了语音识别、音频录制、语音通讯、主动降噪等。以 TWS 耳机如今的火热便不难想见,MEMS 麦克风市场有多火。这类产品在手机、平板、笔记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中的广泛应用自不必多说。 我们在英飞凌的一则宣传视频中看到,其 MEMS 麦克风应用场景,除了正常音量向智能音箱发出“播放音乐”这样的指令;当屋内有人在睡觉,那么以很轻的耳语发出指令“关灯”,一样可以让智能家居做出响应。英飞凌在描述中提到,在小声说话场景下,其“命中率”高出至多 40%;另外远距离识别场景,命中率高出至多 25%——比如从厨房向起居室中的智能音箱发出指令。 这一点在技术层面,除了多麦克风阵列以外,针对 MEMS 麦克风信噪比的提升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产品的技术演进中,从 2010 年较低成本但声学性能较差的单 backplate,发展到 2014 年显著提升了声学性能——信噪比提升至 70dB 但防尘性能较差的双 backplate,及今年最高 75dB,而且还达到 IP57 防水防尘级别的密封双薄膜(sealed dual membrane)设计。 “麦克风的工作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带电荷电容, 固定不动的导电层即为 backplate。另外一层同样为导电层的振膜,可以随着外部进入声压的变化而发出不同幅度的震动。电容值的变化引起输入电压值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市场经理钟至仁向我们解释说。 这种密封结构设计,一方面实现了防水防尘,另一方面则提升了信噪比,也就提升了声音信号的获取能力。而高信噪比不仅对于前述应用场景有帮助提升用户体验的作用,还在于对于反馈式主动降噪而言,高信噪比的麦克风也能令降噪效果表现更好。因为麦克风可以捕捉到更低的声压级(SPL),抗噪音表现自然会更好。从 65dB SNR 提升到 69dB,这种变化就已经相当显著了。那么就应用层面来看,对于 TWS 主动降噪耳机而言,更多功能的实现也能做得更好,比如说语音助手、现实增强等。 前文中提到应用于报警系统的麦克风传感器(IM69D130),信噪比就达到了 69dB,另外有 130dB 的 SPL——即最高可以听到 130dB 的信号。如此一来,麦克风无论离玻璃爆破音源很近还是很远,都能够将玻璃碎裂的声音记录下来。 2.压力传感器 而英飞凌报警系统中所用的电容式大气压力传感器,英飞凌的工程师介绍说,DPS310 压力传感器能够侦测到 5cm 的高度差(±0.004hPa),所以运动期间,如跑楼梯这样的动作,传感器也能判断每一级楼梯的落差——这也是它能够通过微小气压差别,去侦测玻璃爆破的原因。另外更多型号,如 DPS368 在参数上标的是可达到 2cm 高度差的侦测灵敏度。 其特性还包括了足够小的尺寸,如 DPS310 这颗压力传感器的三围 2x2.5x1.0mm;低功耗,压力测量时峰值电流 345μA,待机电流 0.5/1.0μA;外加防尘放水、温度稳定性高等特点。 这种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也因此可以很广,包括用于智能家居、气象站、可穿戴设备的运动追踪,甚至还有室内室外的导航、气流测量(典型的比如用在扫地机器人/空调,作为传感器可侦测滤网何时需要更换)。 英飞凌为其预设的应用场景还包括了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我们曾在先前智慧工厂生产相关文章中介绍过这种技术。它能够提前预知生产设备、组件寿命,预防故障性停工。大气压力传感器应该是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存在的。 3.CO2传感器 这是一种典型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的传感器,这让我们有机会窥见当代 CO2 传感器内部究竟是什么样。钟至仁向我们解释英飞凌 CO2 传感器的原理:“英飞凌的 CO2 传感器是基于光声效应的光声谱技术。红外光经过特定光栅,输出特定波长 λ=4.2μm 的光波,可被 CO2 气体分子吸收。在密闭腔内光被吸收引起热效应和压力改变。” “后端还有麦克风检测压力变化值,从而实现 CO2 浓度及浓度变化的检测。”低浓度的信号弱,而高浓度的信号就会比较强。 上面这张图是英飞凌 XENSIV™ PAS CO2 传感器模块,上方封装起来的就是感应腔。里面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发出红外光的部分,包括了过滤 4.2μm 波长的光学 filter——即钟至仁所说的光栅,以及一个 MEMS heater;探测器部分就是前文提到的 MEMS 麦克风。 除了感知腔体以外,整个模块实则还包含了英飞凌的 XMC MCU(跑补偿固件,支持 I2C/UART/SPI),以及驱动 MEMS heater 的 MOSFET。从 CO2 传感器模块的这个整体,也能够体现在“系统”构成层面,英飞凌覆盖的能力是相对全面的。 4.ToF传感器与雷达 ToF 和雷达,是英飞凌“智能视觉”或者说“智能眼睛”的表达方式。相关光学测距 3D ToF 的部分,我们在 5 月份发布的《 消费电子ToF技术与市场分析报告 》中曾详细介绍过技术原理,其中也提到了英飞凌选择的技术方向、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英飞凌通过与 pmd 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出 REAL3™ ToF 传感器解决方案,用于相对近距离的场景 3D 感知、成像。英飞凌在 3D ToF 实现上,主要选择的是连续波 iToF 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具备 SBI 背光抑制专利技术,以及和上述方案一样,有完整的包含传感器模块、软件驱动、3D 深度算法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在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现实增强设备等领域都有应用。比如说应用到手机前置 ToF 摄像头,构建人脸 3D 深度图,则可用来做 3D 人脸识别,以及辅助拍照的效果加强;应用在电视之上,则可通过 3D 感知,来识别手势操作、体感控制之类的信号,实现交互加强。 同样是采用 ToF 技术(虽然并非光学测距),英飞凌的 60GHz 雷达实际上是比较值得一提的。这里的雷达,是英飞凌将车载领域相对成熟的硬件和方案,应用到消费类、工业类应用中的产品。其特色能力在于感应微动作(micro movement),比如室内有人时,这种 60GHz 雷达能够感知呼吸、心跳这些亚毫米级别的动作。 智能家居中比较流行的 PIR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作为存在检测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无法侦测微小动作,比如在房间里办公,仅敲击键盘这样的微动作时,这种红外传感器就无法感知到。60GHz 的雷达波长为 5mm,皮肤 0.5mm 的微动,对雷达而言就是较大的移动距离了。作为写字楼智慧楼宇的存在检测,这种方案还是相对可靠的。 “雷达除了存在检测,也可以应用人数统计及追踪,甚至加上高阶演算法开发,就可实现非接触式心率监测、悬浮手势控制等应用。其中心率监测,就是利用雷达侦测胸腔呼吸振幅加上皮肤或者心率微动完成。”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市场经理吳柏毅表示。 英飞凌提供的 SDK 也包含了算法库,典型的比如开发者可设定雷达仅检测 1 米范围内的活体,1 米以外的活动可忽略。这还是体现了除硬件之外,英飞凌在软件方面为开发者提供的储备和方案。前面提到的智能路灯,和更多 IoT XENSIV™ Lighting Platform 平台应用,都有雷达的参与。 Google Pixel 4 上方的一长串传感器中,有一枚 Soli 雷达芯片 谷歌 Pixel 4 手机距离检测所用的“Soli”技术,所用的就是英飞凌 60GHz 雷达芯片。也算是对这项技术在尺寸和功耗方面的背书。 这些传感器产品,去年收归在英飞凌的“Power Management & Multimarket”业务中,这项业务原本包含针对能量管理的功率半导体、针对通讯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的产品(包括射频与电源器件),以及面向严苛环境的高可靠产品。 不过从英飞凌今年 3 月发布的 FY2020 半年报来看,这个部门已经正式更名为“Power & Sensor Systems”(电源与传感系统),组织结构和业务策略不变。FY2020 Q2,这项业务的营收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4%,财报中特别提到了 MEMS 麦克风业务的亮眼成绩。业务营收近两年基本上稳定在整个英飞凌营收的30%左右。 麦正奇表示:“这次改名也表明了我们对于 sensor 和射频器件的重视。在市场上,我们在 sensor 方面有很大的投资,包括 R&D 的投入增大。未来在 sensor 和射频这块会使我们非常重要的产品线。” “未来我们要聚焦的,包括了各种智能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楼宇等等。5G 时代的到来,IoT 万物互联,对于整个行业都是相当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挑战。这两者不仅对于我们的硬件产品,也对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给客户准备了更多基础演算法。为了满足客制化需求,我们也会和合作伙伴共同开拓这片市场。”智能生活范围的扩展还在持续。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 热度 20
    2015-10-10 15:21
    2132 次阅读|
    1 个评论
    对于“工业4.0”,这个目前已被国人叫烂了的名词,其实大家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大部分人认为上了几个机器人(甚至是机器手),替代了部分人工,就叫做“工业4.0”,这显然是理解上的错误。但我们对于“工业4.0”这个抽象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精准的描述,也没有亲自体验过。这一次,趁着英飞凌无锡新工厂奠基典礼之际,我们参观了英飞凌在无锡现有的、已在2013年底布局“工业4.0”的智能芯片/功率器件后道工厂,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业4.0”。 英飞凌是德国工业4.0的初创成员(这里稍为解释一下,英飞凌是1998年从西门子分离出来的独立半导体上市公司)。作为德国工业4.0的创始成员之一,英飞凌不仅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晶圆工厂,并且在其包括无锡在内的后道工厂实现了安全的智能化生产,全面布局了工业4.0。 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业4.0?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博士对中国的记者解释: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工业1.0)、规模化生产的电气时代(工业2.0)和电子信息技术(工业3.0)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所以,能称得上工业4.0的,一定是在非常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了,它是指在工业3.0的基础之上,将‘人机料法’这四个生产过程的四大要素通过大数据的管理系统实现人机、机机对话,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也是产品的一致性与良率)。 “工业4.0的精髓是,通过联网的大数据的管理,能让多种类产品的生产,像生产一种产品那样高效、经济。” Reinhard Ploss道出了工业4.0的核心,“所有的机器都联网,所有的生产规划与排期都是通过机器实现。工人再也不用拿着一个厚厚的记录本,来记录机器上的各种数据了,生产中‘人机料法’的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即时找到问题所在。”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英飞凌这个被全球示范的“工业4.0”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对于英飞凌来讲工业4.0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水平方面的集成---也就是“智能工厂”的概念,英飞凌实现了在内部的不同工厂之间数据信息的提取、集成、跟踪和分析。 第二方面是在垂直方面的集成---也就是“智能制造”,这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人机料法’这四个生产过程的四大要素通过MES系统实现人机、机机对话;通过设备本身的硬件系统与英飞凌开发的软件系统在一个数据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实现智能生产控制。在过去分别由单一的系统进行管控,整个执行过程全部依靠纸张和人员进行人为手动进行控制(注意,英飞凌无锡工厂在上工业4.0以前,已是基于3.0的全自动化制造了),这样不仅使得系统维护成本高,同样过程管控效果很不理想,往往一个小小的人为操作失误就会引起大量的物料或产品报废和客户投诉。现在英飞凌无锡工厂通过新的生产执行系统将人机料法这四个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内部后台的MES系统集成取代了纸张和人为参与,系统自动记录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并自动地生成报告,工程师只要通过报告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整个过程中谁在哪个机台,哪个工序,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生产了当前产品,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追踪性和可控制性,生产制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产品质量的实时在线管控。 “无锡工厂从2013年底开始实施工业4.0,实施一年多来,产生显著的效益。比如最重要的指标生产周期,从原来的6.3天减小到3.7天;工人再减少20%;并且,产品的一致性更高了,良率从98.7%提升到99.7%,这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是很难得的。”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龙说道。 细解“人机料法”如何工业4.0化? 能称得上工业4.0的,一定是在非常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了,它是指在工业3.0的基础之上,将‘人机料法’这四个生产过程的四大要素通过大数据的管理系统实现人机、机机对话,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也是产品的一致性)。 首先以人为例,之前哪些人员可以操作哪些工艺,哪些机台,完全取决于纸张的记录和主管的人为控制,未经过认证的操作员违规操作,甚至导致质量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英飞凌将人员所有的培训和认证信息整合进系统,并整合工艺和机器的信息,操作工只能通过扫描员工号,进入生产系统,系统会自动确认其认证信息,防止不合格操作工进入操作。如有异常,系统会锁住当前操作,同时受影响的产品会被扣留在异常点,工程师也会在同一时间收到系统的报警邮件。并由工程师在后台系统中解锁。 再以物料为例,之前产品的材料信息全部显示在由纸张组成的随件单上,物料管理员和操作员根据随件单上的信息发放和领用材料,同样对于敏感材料(如银浆)的过期时间,解冻时间,曝光时间也只能通过人工记录和确定,材料用错和过期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所有产品的物料清单被整合进同一个生产系统,物料的信息通过系统和机器,工艺,产品的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操作员只是需要扫描物料上的二维码(我们这里用二维码主要是成本考虑,技术上完全可以用RFID来代替。)系统就会自动确认当前材料是否符合当前产品的物料要求,是否达到解冻时间,是否过期。如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锁住当前操作并将当前产品扣留在异常点,工程师也会在同一时间收到邮件。并由工程师在后台系统中解锁。 然后再看机器这一环节,以前产品是否可以在当前机台操作完全取决于随件单和操作员自己判断,机器用错的情况只能通过在线巡检员管控,同时对于某个批次的产品在当前机台使用哪些工具更是无据可查。用错设备工具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现在,机器,工艺,产品三者的信息通过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在系统中实现自动控制,一旦操作员选择了错误的机台生产,系统会报警并锁住当前操作。对于工具的使用情况,系统可以做到自动确认和实时跟踪,一款产品在什么机台应用哪些工具生产,某个工具生产了哪些批次的产品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工程师面前。同时,设备的预维护全部由系统提示。 最后是方法的管控,以测试工序为例,之前什么产品使用什么测试程序,需要操作员手工根据随件单信息调取,发生异常由操作员手动扣留当前产品到异常点。现在通过系统扫描批次号,系统可以自动根据产品,机器,工艺信息,自动调取和开始测试程序,如有测试异常情况发生,系统会自动扣留当前产品到异常点,工程师在收到异常邮件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系统查找测试报告进行分析处理。 同样之前对于工艺最大和最小时间的管控,依靠随件单和人工记录计算,现在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时间,系统会自动进行计算确认,如有超时或者未达到工艺时间的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扣留当批次产品在异常点。 “大家所见到的,是我们展现在前台的一些改变,在后台我们会涉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生产要素的系统集成,实现生产制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追溯性,为进一步全面实现工业4.0迈出坚实的一步。” 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龙说道。 而对于新建的工厂,他表示,起点会更高。“新工厂会生产一些高端的功率器件等,新工厂就是按照工业4.0来规划的,规模会相当于目前无锡工厂的2-3倍。”他表示,“大家都知道我们前不久收购了美国IR公司,他们的很多产品也会纳入无锡工厂生产。”他透露,“我们的策略是逐渐淘汰IR已有的生产线(包括外包的),最后全部纳入英飞凌的生产体系。”他表示,收购IR,对于英飞凌进一步扩展美国市场将大有帮助。 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专辑,作者孙昌旭
  • 热度 15
    2014-10-27 11:25
    1087 次阅读|
    1 个评论
    英飞凌近日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物流中心在上海浦东机场自贸区正式启运。该物流中心旨在进一步优化英飞凌遍布全球的分销物流网络,统一协调所有在中国生产的出入境货物的运输和物流管理, 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务。目前,物流中心重点服务于英飞凌在中国大陆及相关地区的客户,未来将辐射整个亚洲地区。   英飞凌管理委员会成员兼首席财务官Dominik Asam在开幕式上指出,“近年来,亚洲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日益壮大,使得应对行业内竞争和控制运营成本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上游企业的供货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飞凌中国物流中心成立之后,所有在中国生产的货物将完全由中国物流中心直接发送至中国大陆的仓库,订单的处理流程得到了简化,发货时间也缩短至原先的一半。” 他表示,随着英飞凌在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设立一个新的区域物流中心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顺势而应。而上海自贸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便捷的空运物流、报关、入关检验检疫等服务,成为了英飞凌的不二之选。上海自贸区陆续推出的通关无纸化、先报关后进港等多项优惠措施,帮助入驻自贸区的企业赢得了时间与成本的双重优势。   此外,该物流中心秉承“科技+环保”两大主题而建造,拥有最先进的包装设备,全自动输送线对所有入库货物“保驾护航”;而现代化的客户订单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包装发货系统的无缝连接,不仅确保了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更提高了出货的准确率和准点率。同时,通过缩短货运时间来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英飞凌中国物流中心的建立是英飞凌根植于中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又一新的里程碑,也是英飞凌持续投资新兴市场、不断超越客户期望的又一例证。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赖群鑫表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英飞凌始终致力于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中国是英飞凌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相信,中国物流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英飞凌全球分销物流网络的服务体系,助力客户实现业务增长。”
  • 热度 17
    2014-6-9 12:06
    1841 次阅读|
    2 个评论
    本人从事半导体行业,具体行业是power, 所熟悉的产品先有NXP, Infineon etc,希望在这个ESMCHINA 社区大家庭里面一起学习,一起分享,附上QQ:1557572302
  • 热度 39
    2008-6-17 23:47
    5649 次阅读|
    17 个评论
    今天,在上海参加展讯一年一度的“展讯技术论坛”,现场气氛着实令人惊叹,用展讯公司助理 CEO 李力博士的话来说,就是今天手机业界的大腕们都到了。总裁武平倡导了一个新的主题“合作创造价值:中国厂商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话题非常精彩,我将在另一篇报导中讲给大家听。 这篇博文中,我所要传达的是来自业界大腕——台积电中国区总经理赵应诚,在其对展讯的贺词中不经意透露出来的一个特大新闻。他当时说:“展讯要走的是一条与西方 IC 公司不同的道路。但展讯已崛起,它在手机市场的份额已接近 20% ,正在与 TI 、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竞争,英飞凌与 NXP已 合并。。。。” “英飞凌与 NXP 合并。”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NXP 不是刚刚将无线部门卖给意半导体了吗?现在又要与英飞凌合并?虽然一直有关于这三个公司之间并购的传闻,但是今天是从台积电的重要人物口中说出,其真实性又向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台积电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如果真如赵所透露,英飞凌与 NXP 合并,将会对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不小的影响,在很多领域都将重新洗牌,比如在汽车电子、在手机市场、在 MCU 市场、在智能卡市场、在功率器件市场。。。。。特别是对于中国市场,英飞凌的低价手机平台已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平台之一,除了中兴与沃达丰的手机中采用它的平台外,还有很多手机设计公司也是采用了英飞凌的平台,这一合并如果成真,将会带给中国手机业的一次不小的地震。 仔细想想,他们并购的可能性还真不小,最大的原因是目前这两家公司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英飞凌受奇梦达的拖累,财务状况持续不理想。前不久, CEO 的辞职是不是与合并有关呢?并且其 CEO 辞职后,并没有启用新的 CEO ,而是采用 CEO 管理团队这种奇怪的模式。 再看 NXP ,近年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不久出售了无线通信部门,但又花重金买回了科胜迅的机顶盒部门,明显看出它是要在家电、消费电子市场发力。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业界对消费电子市场的前景不无担忧。特别是 NXP 这样的公司,主要市场在欧美,受到的影响更大。 如果这两家公司真的合并,是不是表示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合并、关门事件才刚刚开始。“这只是冰山一角,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从今年下半年才会真的体现出来。。。。。”一些业界的朋友这样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