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SCR

相关博文
  • 热度 24
    2014-4-16 09:36
    1867 次阅读|
    0 个评论
    晶闸管(SCR)是一种半导体开关器件。早在1956年,Moll等人就发表了这种开关器件的理论基础。尽管低功率器件在当代开关领域已基本销声匿迹,并被高压双极结型晶体管(BJ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所取代,但它们在兆瓦级开关器件领域仍无可替代,例如2kA、1.2kV的SCR就被应用于机车驱动器中,或用来控制铝材生产厂中的电炉等。 SCR是一种具有如图1a所示的晶体管等效电路的四层半导体器件。 图1:一个基本的SCR类结构(a),获得一定值的门极电流和维持电流(b),以及大幅改进的耐瞬变电压性能,从而有效防止阳极电压陡增引起的意外导通(c)。 该器件一开始处于关断状态,在正向电流脉冲馈入门极1后,这个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四层结构被导通,并且不再需要门极电流。此处还可以使用Q2基极导通SCR,但是单片SCR通常只有针对阴极的门极。 在一个更贴近实际的晶体管模型中,PNP和NPN晶体管都带有基极发射极电阻(如图1b所示)。因而避免了由Q1和Q2的漏电流而引起的意外导通,并且门极电流具有如下的限定值: SCR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足是:如果阳极电压上升时间超过临界速率,即使门极电流为零,SCR也会导通。此时的阳极电压称为换相电压,当阳极电流归零并降至维持水平以下时,在感性负载切换过程中会出现换相电压。电感中聚集的能量容易导致阳极电压陡然升高。此外,当利用至少由两只以上以模拟多路开关形式连接的SCR对阻性负载进行切换时,其中一只SCR被导通并使另一只SCR阳极电压陡然升高,此时也会出现换相电压。 图1b所示电路中,换相电压斜率临界值为: 其中,V BE0 约为0.7V(硅晶体管导通的典型电压),C CB01 和C CB02 为晶体管Q1和Q2的集电极至基极电容量。由于这些电容值会随着发射极至集电极电压的升高而降低,在方程式(1)中必须使用这些电容的最大值。针对图2中所使用的晶体管,可估计C CB01 +C CB02 <20pF。由R B1 =R B2 =6.8kΩ,可知S Vcrit ≈5V/μs。与单片SCR的换相电压斜率临界值(通常约等于100V/μs)相比较,图2中S Vcrit 值相当低。虽然降低电阻器R B1 和R B2 的电阻值有所帮助,但这样会影响门极灵敏度(图1b中电路可以做得非常灵敏,只需要100μA左右的门极电流即可—相当于低功率单片SCR典型值的十分之一)。 图2:增加两个电容值为1nF的SMD陶瓷电容器后,可以在ΔV达到10V的情况下防止导通。 图1c显示了在保持低门极导通电流的同时增加换相电压临界斜率的方法。通过将电容器C与NPN及PNP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结并联,理论上可以得出无穷大的斜率值。电容器C的值为: 此处,为简单起见,假设阳极电压呈线性升高,而△V为其升高的幅度。由所用晶体管基极电流允许的最大值可以得出实际的换相电压斜率临界值: 假设I Bmax =200mA,则通过方程式(3)可以得出S Vcrit 的实际值,即S Vcrit ≈100kV/μs。 在实验中,图2中的2N4036 PNP晶体管因其切换鲁棒性而被采用,其基极电流最大值为500mA,而集电极电流最大值则为1A。在图2中,使分立式SCR的阳极电压陡然发生改变(在30ns内使△V达到9V或使S Vcrit 达到300V/μs)后,未观察到导通现象。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热度 27
    2012-11-22 23:39
    1519 次阅读|
    0 个评论
      把下面的文本考入:eagle.scr   # Configuration Script # # This file can be used to configure the editor windows. # Modified by Yue_Leilei 2012-11-20   Assign F3 'Delete'; Assign F4 'Name'; Assign F5 'Value'; Assign F6 'Smash'; Assign F7 'Move'; Assign AF7 'Group'; Assign F8 'Copy'; Assign F10 'Grid inch 0.05 on; Grid alt inch 0.005;'; Assign AF10 'Grid mm 1 on; Grid alt mm 0.1;';     BRD: #Menu Add Change Copy Delete Display Grid Group Move Name Quit Rect \ # Route Script Show Signal Split Text Value Via Window ';' Wire Write Edit;   #Get rid of the extra internal layers #Layer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Grid mm 0.5 dots on; Grid alt mm 0.1; Set WIRE_BEND 1; #Route with 45 degree angles Set Drill 0.02; #Make vias 0.02" Change Shape Round; #Make vias round Change Width 0.01; #Routing width default to 10mil   Change Font Vector; #Make text on board in vector font Change Ratio 15;   #Layer colors Set color_layer 51 6; #Set tDocu to mellow yellow   #Assing shortcuts Assign F8 ratsnest;   Assign F9 'Route'; Assign AF9 'Ripup';   Assign F11 'display none; display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5 51; display -25 -26 -27 -28;'; Assign AF11 'display none; display 17 20 21 23 27 31 45 51; display -25 -26 -28;';   Assign F12 show;   Assign F10 'Grid inch 0.05 on; Grid alt inch 0.005;'; Assign AF10 'Grid mm 1 on; Grid alt mm 0.1;';   SCH:   grid inch 0.1 lines on; Grid alt inch 0.025;   Assign F9 'Net'; Assign AF9 'Label'; Grid Default; Change Width 0.008;   #Menu Add Bus Change Copy Delete Display Gateswap Grid Group Invoke Junction \ # Label Move Name Net Pinswap Quit Script Show Split Value Window ';' \ # Wire Write Edit;   LBR:   #Menu Close Export Open Script Write ';' Edit;   Assign F10 'Grid inch 0.05 on; Grid alt inch 0.005;'; Assign AF10 'Grid mm 1 on; Grid alt mm 0.1;'; Grid mm 1 on; Grid alt mm 0.1;   DEV:   Grid Default; #Menu Add Change Copy Connect Delete Display Export Grid Move Name Package \ # Prefix Quit Script Show Value Window ';' Write Edit;   SYM:   Grid Default On; Change Width 0.010; #Menu Arc Change Copy Cut Delete Display Export Grid Group Move Name Paste \ # Pin Quit Script Show Split Text Value Window ';' Wire Write Edit;   PAC:   Grid Default On; Change Width 0.005; Change Size 0.050; #Menu Add Change Copy Delete Display Grid Group Move Name Pad Quit \ # Script Show Smd Split Text Window ';' Wire Write Edit;   V1.0 / 2012-11-2 / Yue_Leilei
  • 热度 27
    2012-8-20 19:56
    2169 次阅读|
    1 个评论
    Schematic Shortcuts F3 Delete F4 Name F5 Value F6 Smash F7 Move AF7 Group (for Group Move) F8 Copy F9 Net AF9 Label F10 Change Grid to 0.05" / 0.005" AF10 Change Grid to 1mm / 0.1mm PCB Shortcuts F3 Delete F4 Name F5 Value F6 Smash F7 Move AF7 Group (for Group Move) F8 Ratsnest F9 Route AF9 Ripup F10 Change Grid to 0.05" / 0.005" AF10 Change Grid to 1mm / 0.1mm F11 Display common routing layers AF11 Display layers for assembly sheet   F12 Show Copy this eagle.scr file into the Eagle\scr\ directory.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1-9-7 21:48
    大小: 3.73MB
    上传者: czd886
    SCR后处理系统整车模拟测试装置的研制
  • 所需E币: 3
    时间: 2019-12-28 21:21
    大小: 31.5KB
    上传者: rdg1993
    电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电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NewIdeasandDevelopmentofPowerSupplyTechnologies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季幼章(合肥230031)[pic]1引言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并正在转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电源是位于市电(单相或三相)与负载之间,向负载提供优质电能的供电设备,是工业的基础。电源技术是一种应用功率半导体器件,综合电力变换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多学科的边缘交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它对现代通讯、电子仪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电力工程、国防及某些高新技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电源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代许多高新技术均与市电的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和波形等基本参数的变换与控制相关。电源技术能够实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控制和高效率的处理,特别是能够实现大功率电能的频率变换,从而为多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电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他多项高新技术的发展基础。电源技术及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大幅度节约电能、降低材料消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重要的手段,并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电源如今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技和产业,从日常生活到最尖端的科技,都离不开电源技术的参与和支持,电源技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电源技术的创新1947年底晶体管问世,随后不到十年,可控硅整流器(SCR,现称晶闸管)在晶体管渐趋成熟的基础上问世,从而揭开了电……
  • 所需E币: 4
    时间: 2019-12-28 21:25
    大小: 31.5KB
    上传者: 微风DS
    电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电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NewIdeasandDevelopmentofPowerSupplyTechnologies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季幼章(合肥230031)[pic]1引言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并正在转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电源是位于市电(单相或三相)与负载之间,向负载提供优质电能的供电设备,是工业的基础。电源技术是一种应用功率半导体器件,综合电力变换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多学科的边缘交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它对现代通讯、电子仪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电力工程、国防及某些高新技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电源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代许多高新技术均与市电的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和波形等基本参数的变换与控制相关。电源技术能够实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控制和高效率的处理,特别是能够实现大功率电能的频率变换,从而为多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电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他多项高新技术的发展基础。电源技术及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大幅度节约电能、降低材料消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重要的手段,并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电源如今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技和产业,从日常生活到最尖端的科技,都离不开电源技术的参与和支持,电源技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电源技术的创新1947年底晶体管问世,随后不到十年,可控硅整流器(SCR,现称晶闸管)在晶体管渐趋成熟的基础上问世,从而揭开了电……
  • 所需E币: 3
    时间: 2019-12-28 22:00
    大小: 89.1KB
    上传者: 238112554_qq
       KeystoLongerLifeforCMOS……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0-1-6 15:01
    大小: 59.5KB
    上传者: 2iot
    可控硅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