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人性的弱点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20-7-26 15:32
    5014 次阅读|
    6 个评论
    前几日,东莞某公司的老板跟我说了这样一事情:他最近找到一个优秀人才,此人名校毕业,在三星干了15年多,从采购员做到了采购 经理, 然后来到了他的公司,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显然双方没有办法适配,隐约中我感觉到了此君在三星之后的迷惘。 昨日,深圳的朋友也讲了他的东莞三星上司在迁出中国后,也是一辈子也没有跳槽,十几二十年奉献给了三星,暂时也没有太好的方向, 后面还是去越南三星去做了高管。 我在这里没有针对三星的意思,只是举个例子去分享一下,然后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在大公司,尤其是管理相对宽松的企业,欧美的外企,还有大型的台资企业,也有国内的大型国企,也有部分知名民企,都有概率形成“舒适区”,养着一部分舒适和安逸的员工,很多人拿着高工资,但是产出很低。 第一,这部分员工在公司呆的时间非常久,对于公司的流程,人际关系摸得滚瓜烂熟,对于打太极肯定是炉火纯青,深刻的明白在公司生存下去的各种方法和套路。久而久之,个人是有惰性的,长期的压力不足,最终会让这部分人缺乏学习新东西和与外界接触的动力,最终会有脱节的风险。 第二,还有就是大公司内部,懂生存的老员工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站队,都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风向,更多的精力会处在办公室内耗上,容易对正式工作业绩带来影响。 第三,很多不够优秀的大企业,内部政治内耗严重,部门墙太厚,公司流程和制度僵化,员工长期呆在类似的环境,容易和外界脱节,如果个人没有良好的自律和内驱,很容易在僵化的体制环境中沦陷,最终会变得平庸。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存在惰性的,公司五天八小时,工资不错,离家近,没有必要硬搞事情去找点难题,我相信99%的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更何况在大公司做得多就错得多,有可能铁饭碗不保。很多的公司都采取了KPI,OKR各种考核措施,以此为制度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但是考核有利有弊,流于形式的确实占多数,当然华为,阿里或者腾讯这类国内顶级的企业会有更多的办法去激励产出,比如给予高薪和高奖金,但是高龄淘汰和末位淘汰这些看起来非常不近人情的措施存在,确实对于员工产出效率等有很多的益处。 现代职业竞争确实太激烈了,社会环境也变化很快,从个人职业生涯来看,在稳定之后一定是要有进步的,而且需要有持续的进步。长久的安逸工作和生活谁都想,但是当下的环境不允许,或许当前短期的稳定会给人带来错觉,似乎未来一切都会像现在这样的稳定舒适,但是时间和变化会证明一切;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工作非常的机械和忙碌,忙得员工没有任何时间去学习和进步,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以公司为家等等,都是需要个人警惕,离开公司就没有家那绝对是悲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真的不是课本上的儿戏,当然你家有矿,就另当别论。